..续本文上一页法宝,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所以如来是一切众生的大施主。
佛又说:“你们大众应当随学如来之法,千万不要生悭吝不舍的心。”好像周利槃陀伽尊者,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识,有五百弟子,但他不爱为弟子说法,所以种下这一世的愚痴。当时释迦牟尼佛所收的比丘,规定要念四句偈颂,作为座右铭。“身语意业不作恶,莫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他总是记不住。后来佛教他念“扫帚”二字,他念很久的时间,才勉强记住。佛又教他念“除垢”二字又念了很久时间。有一天,他在扫地时,豁然大悟。他想有形的扫帚,扫无形的尘垢。把心中的垃圾扫除清净,就没有烦恼。后证得罗汉果位,成为持义第一。
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
在未来世的时候,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能深信如来智慧的人,你们应当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令他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妙处,知晓妙法莲华经的义理。为令这个人,得到佛智的缘故。
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假使有众生,他们不相信妙法莲华经的妙处,不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门。那么,你们应当在如来其余甚深之妙法中,开示他、教化他,令他得到利益,而能生欢喜心。你们大众能这样的去做,那就是已经报答十方诸佛之恩典。
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当时这些诸大菩萨,听佛这样说完之后,他们皆大欢喜,全身遍满欢喜。非常恭敬于佛,乃曲躬其身,低著头,合掌向佛。大众异口同声地说:“世尊!我们遵照您老人家的敕令(尊长对卑属的命令),应当具足依法奉行,一定不会违背世尊的意思,唯愿世尊放心,不要忧虑这件事情。”
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诸大菩萨,像这样的话,已经说了三次。大众一起发出声音地说:“世尊!您老人家的命令,我们一定遵守,依法奉行。唯愿世尊不要有所忧虑。”
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如故。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令从十方而来的诸分身佛,要他们各归还所安住的国土,多宝塔是来证明妙法莲华经,现在令它返回下方世界去住。
说是语时。十方无量分身诸佛。坐宝树下师子座上者。及多宝佛。并上行等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舍利弗等声闻四众。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释迦牟尼佛说这些话的时候,十方无量分身诸佛,坐在菩提宝树下、师子座上的诸佛,以及多宝如来,并有上行等无边阿僧祇那样多的菩萨大众,还有舍利弗尊者和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以及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到这样说之后,皆生大欢喜。
妙法莲华经
药王菩萨本事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药王菩萨专修苦行。这种苦行,是最难行的苦行,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位菩萨,在往昔名号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顾名思义,他和一切众生结了善缘,所以都欢喜见到他。
这位菩萨曾经发心焚身供养于佛。第二生又燃臂供养于佛。这种供养,非为一般人所能做得到。有人打妄想:“他不知疼吗?”我相信他是知道疼,但是他忍受著,虔诚地把身体供养给佛。我又相信他不知疼。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身体忘了,精神集中的观想,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假和合的幻躯而已,没有可爱之处,所以不知疼。
总而言之,不论知疼或不知疼,他能舍身供佛,这是真的供养。这位菩萨最慈悲,众生有疾病,他一定为彼解除痛苦,所以一切众生都欢喜见到他。
“本事”,是说明前生所修的事迹,所行的苦行。这一品是说药王菩萨为法忘躯的精神,所以成就圆通无碍的品德和智慧。此品在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之中,属于第二十三品。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
在这个时候,宿王华菩萨对佛说:“世尊!我在楞严会上,听到药王菩萨讲圆通之法,但不十分了解他怎样来到娑婆世界,有什么因缘?请世尊慈悲,为我解说。”
“世尊!这位药王菩萨。他既发愿救护一切众生的病痛,在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中,一定有很多难行的苦行。请世尊为我们法会中的大众,稍微解说药王菩萨所修苦行的公案,这是大众想知道的事。”
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耶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天龙八部以及人和鬼神等。又有从十方国土所来的诸大菩萨,以及在法会中的声闻众。他们听到宿王华菩萨这样向佛请问,都很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便告诉宿王华菩萨说:“在往昔经过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劫,有一位佛出兴于世,名号为日月净明德如来,他具足十号。这位佛有八十亿大菩萨,又有七十二条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大声闻众。这位佛的寿命,有四万二千劫。在他的国土中,所有的菩萨,寿命也是这样的长。”
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旛。宝瓶香罏。周遍国界。
在日月净明德如来的国土,没有女人,统统是男人。为什么?因为是莲华化生的缘故,所以其身清净。没有四恶趣,也没有八难。何谓八难?就是:1、苦恼难。2、大火难。3、大水难。4、恶兽难。5、刀兵难。6、诸鬼难。7、枷锁难。8、盗贼难。又可以说是:1、地狱。2、饿鬼。3、畜生。4、北俱卢洲(此洲太快乐,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5、长寿天(色界的无想天,外道所居之处)。6、盲聋喑哑(六根不全)。7、世智辩聪(小聪明,反被聪明误)。8、佛前佛后(不逢其时)。在彼佛国土的众生,没有这些苦恼的问题。
此国土的大地,平坦如掌,没有崎岖不平之处。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此国的众生,悉皆心平气和,所以大地也平坦。如果人心不平,才现出山河大地。此国土不但平坦,而且都是用琉璃所成。又有七宝所造的树,排列成行,庄严国土。又有宝帐实盖覆在宝树之上。又有垂下的宝华宝旛。又有宝瓶宝炉,周遍于国界,处处有这种庄严之境界。
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用七宝所造的台,在每棵树就有一个台。树与台的距离,有一箭之远(一百二十步)。在诸宝树之下,都有菩萨和声闻们,在那里静坐。在每个宝台之上,各有百亿诸天,在那里演奏音乐,表演伎艺,用歌曲来赞叹佛,以为供养。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
在这个时候,日月净明德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诸大菩萨、诸大声闻众,演说妙法莲华经。这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欢喜修持一切苦行。他在日月净明德佛之正法中,很精进经行,绝不懈怠,常在树下禅定,专一其心以求佛道。
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
已经满了一万二千岁之后,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也就是能变现一切色身,教化一切众生。换言之,见人变人而教化之,见狗变狗而教化之。无论什么众生,皆能变现同类的身体,去教化度脱,令一切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菩萨得到现一切色身三昧之后,心中生出大欢喜,即刻做这样观想地说:“我证得这种的止定,皆因为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力量所致。所以我现在应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以及妙法莲华经,这是因佛所加持的缘故,而能令我专心受持这部经典。”
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时入现一切色身三昧。在虚空中,雨曼陀罗华(小白华)和摩诃曼陀罗华(大白华)。又雨坚黑栴檀的细末,布满虚空之中,好像浓云一般而向下降落。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异常名贵,出产于南阎浮提北海的此岸。此香有六铢(二十四铢为一两)重,其价值等于一个娑婆世界的价值。换言之,用一个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才能交换六铢的海此岸栴檀。用这种香来供养于佛。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薝卜诸华香油。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用这样名贵的华和香来供养佛之后,即从现一切色身三昧出定,自己这样的思念:“我现在虽然用神通力供养于佛,可是不如用我自己的身体供养于佛。”即时饮服一切香油,如栴檀香、薰陆香(叶落地成香)、兜楼婆香(白茆草)、毕力迦香(苜蓿香)、沉水(名贵栴坛香)、胶香(松树之胶),令体内五脏六腑皆清净。又饮服薝卜诸华所造的香油,令其更清净。
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