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六▪P7

  ..续本文上一页种种宝和种种华来庄严。这位法师,一嗅香气,便能完全知道。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忉利天的花园中,所有的大树,皆用七宝所庄严,其枝干是用玉所成,其叶是用金银所造,其华是用珍珠所造成的,其果是用玛瑙所造成的。园中的胜殿,是天人娱乐之处所。诸观和妙法堂,是天人论事如法不如法之处所。这位法师,一嗅香气,便知天人在其中娱乐的情形。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

  诸天的天众,来到妙法堂听释提桓因讲佛法,或者在胜殿享受五欲娱乐时。或者来,或者去,或者经行,或者坐禅,或者是卧,或者是立,种种的姿态。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道。

  天女所著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穿的衣服,既轻又艳丽,皆用上妙的华香来庄严,芬芳扑鼻,令人陶醉。她们不但美丽,而且庄严,她们周旋于游戏之间,翩翩起舞,快乐无比。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道她们游戏时的情形。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这样向上发展,乃至到色界梵世,或者入禅定,或者出禅定。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道。天上的人,皆修禅定,按照禅定的粗细深浅来决定或升或降。初禅天名为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欲界众生的快乐,而生特别的快乐。二禅天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得到无比的喜乐。此时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不饥不渴。三禅天名为离喜妙乐地,离开二禅的境界,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四禅天名为舍念清净地,把快乐的念也舍弃了,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地步,心中非常清净,而无杂染。这是禅定初步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境界,并非圣人的境界。若继绩努力,再接再厉的用功,到五不还天时,才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一般人只知头上的天,而不知天外有天,在宇宙之间,有无量的天。以佛经所说,在欲界有六天,在色界有十八天,在无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这是狭义的说法,若是广义来说则有无量的天。在每一天之中,便有一个天主。外道只知有一个天主,其实有无量的天主,天主并没有特别的了不起,如人间皇帝一样的普通平常。

  天主在佛教中,不过是个护法神而已,地位甚低,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没有坐著的资格。为什么?因为他是护法神嘛!好像韦陀菩萨、伽蓝菩萨,手持金刚宝杵,站在佛前来保护佛。

  光音天是色界第六层天,此天人用光来说话,代表音声。遍净天是色界第九层天,此天人普遍得到清净的安乐。有顶天是无色界第四层天,也就是三界二十八层天,最高一层天,名叫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天的寿命有八万大劫,可是到堕落时,照样受轮回之苦。外道认为这是最高的境界。出了此天,才能了分段生死,到无学位,证得四果阿罗汉,将见思二惑断尽。所谓“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己办,不受后有。”这是阿罗汉的境界。

  我们所见的天,是四王天。东边是持国天王,南边是增长天王,西边是广目天王,北边是多闻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员大将军,镇守忉利天的四方,防御阿修罗兵的侵犯。现在护法韦陀菩萨,就是三十二员大将之一,他在贤劫千佛中,将为最后一位佛,名号为楼至佛。

  四王天一昼夜的时间,等于人间五十年。此天的寿命是五百岁,那么,计算有人间九百十二万五千年。其他天寿,按此数次第加倍计算之。

  从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没——五衰现象发生为止。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道,清清楚楚,没有错误。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

  一切比丘和一切比丘尼等,他们对于佛法勇猛精进,修持学习,没有懈怠的时候。或者是坐禅,或者是经行,或者是读经典,或者是诵经典,非常用功,没有躲懒偷安,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他们或者在林中大树下,专一精进在坐禅。因为林中清净,空气新鲜,容易得到轻安三昧,有人问:“入定和睡觉有何不同?”入定时,心中明白,端然正坐,身不动不摇,头不低不偏。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睡觉时,什么也不知道,甚至鼾声如雷,姿势恰好相反。这位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一嗅香气,完全知道他们所在之处,修持什么法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他们的志愿非常坚固,无论遇到什么障碍,不会生退转心。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论是坐禅,或者是读诵经典,或者是为人说法。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晓。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十方世界中,无论在那一方的世尊,皆为一切众生所恭敬。佛怜愍众生的缘故,所以为众生演说了生脱死、离苦得乐的妙法。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晓佛在那一方。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所有的众生,在佛座之前,聆听佛演说经典,皆大欢喜,甚至踊跃。听经之后,如法修行,依教奉行。这位法师,一嗅香气,完全能知晓。何人如法修行,何人不如法修行,悉知悉见。鼻子就有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能看能听,你说妙不妙?妙法莲华经处处是妙不可言!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这位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虽然未证得菩萨无漏法生鼻。因为受持此经典的缘故,好像已先得到此鼻相。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

  把前边的道理再说一次。佛唤一声常精进菩萨!假使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们若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或者读此经、或者诵此经、或者解说此经、或者书写此经。依照法华经的道理修持,能证得千二百舌功德。舌不但能说法,而且又能说圆融无碍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最大,具足圆满。

  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有一万二千的罪过。为什么?因为舌能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越造越多,造成无量无边那样多的过错。造恶业的舌,吃东西不辨味,分不出苦辣酸甜碱五味。无论如何香的食物,也不知香。若是造善功德的舌,能知食物的味是好(美)的,还是丑(不好)的。无论是美的,或者不美的;不管是苦味,还是涩味,一到舌根,饮食皆变成无上妙味,好像是甘露那样的甜美而清香,没有不美好的妙味。

  这个苦字,可以当苦味讲,又可以当受苦来讲,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中国有两句话,形容读书人的勤苦:“受尽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古时候的人,读书是一个人在书房苦读,读四书、读五经;白天也读、夜间也读,没有休息。没有朋友聊天,更没有娱乐消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这样的用功,经过十年寒窗苦,学问丰富,字写得很工整,等科举时,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这时,天下人皆知某某人中了头名状元,光宗耀祖,妇孺皆知。以前无人知是苦,现在天下知是甜,所谓“苦尽甘来”。从前穷人学文,富人习武,所以说寒窗苦。

  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

  若用舌根在大众之中,演说甚深微妙法,这种妙声能入听众的心中,令他们生欢喜心,快乐到极点,情不自禁踊跃起来。

  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

  又有一切天子和天女,又有帝释天、大梵天以及诸天的天主,他们听到这种深妙的音声,心生欢喜。凡是这位法师有所演说,所发表的言论,前后连贯,有条不紊,分门别类,不是杂乱无章,所以他们皆来听讲。

  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侯罗伽。摩侯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又有龙男和龙女,又有夜叉男和夜叉女,又有乾闼婆男和乾闼婆女,又有阿修罗男和阿修罗女,又有迦楼罗男和迦楼罗女,又有紧那罗男和紧那罗女,又有摩侯罗伽男和摩侯罗伽女。这些天龙八部为听这位法师演说妙法莲华经的缘故,完全来亲近、恭敬、供养这位法师。

  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

  又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在家侍奉三宝的男人)、优婆夷(在家侍奉三宝的女人)、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圣王(银、铜、铁三轮王)、大转轮圣王(金轮圣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等,皆乘其宫殿,俱来听法。听什么法?听妙法莲华经的妙法。

  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

  因为这位法师是菩萨法师,善于解说妙法莲华经的缘故,所以婆罗门(修清净行)和居士(居家修道之士),以及国内的人民,他们尽其形寿,随时随地侍候和供养这位菩萨法师。

  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又有一切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这四圣者,都欢喜见到这位法师,无论在何方,十方诸佛都向他所在的地方说法。这位法师,他能完全受持诸佛所说的一切佛法。又能用浅显的道理说出甚深微妙的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