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境界:“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富有万德,荡无纤尘。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就是形容佛三身的境界。
这一品是为决众疑而说:“我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如来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本品说明佛的报身功德和智慧,上符实相,下契众生。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释迦牟尼佛在说完从地涌出品之后,将要说如来寿量品之前,就在这个时候,佛告诉在法华会上的一切菩萨及大众说:“各位善男子!你们应当清净其心,收摄其意,注意聆听!应当相信了解如来真实诚谛之语。”何谓诚谛?浅言之,就是实义。从前说三乘法,是方便说,不名诚谛。现在说一乘法,是佛随著自意而说,故名诚谛。
悲心切切的世尊,深恐在法会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打妄想不注意听法,所以再说一遍:“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所以佛所说的话,都是真真实实的。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在这个时候,在大会中的菩萨们,听到佛如此三次的劝告。弥勒(慈氏)菩萨,代表大众,向佛恭敬合掌,而对佛说:“世尊!惟愿您为我们说诚谛之语。我们应当深信接受佛所说的话,绝对不会怀疑佛所说的法。”这样说了三次,佛仍是默然不语(三次请法,以表示至诚恳切)。弥勒又说:“惟愿世尊为我们说,我们决定信受佛所说的话。”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个时候,佛知诸菩萨三次请法而不停止,便对诸菩萨说:“你们要仔细地听著!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和阿修罗,他们都是这样地说:“现在释迦牟尼佛,离开净饭王的宫殿,去到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在菩提树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
然而,善男子!我实实在在成佛以来,一直到现在,已经有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中国的计数,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十秭为穰、十穰为沟、十沟为涧、十涧为正、十正为载、载天地不能载)。并不是现在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譬如有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无量数)那样多的三千大世界。假使有人把这样多的大千世界,统统磨碎成为微尘,一直向东方走,经过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的国土,就放下一粒微尘。像这样继续向东行,次第放下一粒微尘。这样把所有的微尘放尽,一粒不存为止。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各位善男子!你们的意思如何?像这样的世界有多少呢?你们可以思惟,可以校计,它究竟有多少数目,你们能知道确实的数目吗?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弥勒菩萨及一切菩萨,同时对佛说:“世尊!这些世界是无量无边,不是算数所能算出来的数目,也不是一般人的心力所能想像得到。就是一切声闻和缘觉们,用他们的无漏智来思惟,也不能知道其数目。我们菩萨众,皆住在不退地,对于这些世界的数目,也不能了达。世尊!这些世界,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简直是不可说,无法可形容了。”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在法会中的大菩萨说:“各位善男子!我现在应当对你们分别宣示。向东方行,经过这样无量的世界,或者放下一粒微尘,或者未放下一粒微尘,再把这些世界,统统磨碎成为微尘。一粒微尘当做一劫来计算,我从成佛到现在,已经超过这个微尘数劫,有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之大劫。自此以来,我常在这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众生,也在其他世界教化众生。在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的国土,教导利益一切众生。”
所谓“观机逗教,因人说法。”观察此人的根性,若有小乘根性,便说四谛十二因缘法;若有大乘根性,便说六度万行法。总而言之,说法要对机,否则不契机,就得不到法益。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各位善男子!我从最初成佛,到现在灵山法会为止,在这中间,我曾经说过:“我在然灯佛时代,名叫善慧菩萨。后遇然灯佛,他给我授记,在贤劫时期,应当作佛,名号为释迦牟尼佛。”我又说:“然灯佛在何时入涅槃?”我所说这些法,实在是方便法,为对众生的根性,而说出这种因缘、本迹的事情。实际上并非是这样,不过方便分别说而已。你们不要把它当作真实的。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多位善男子!假使有众生,来到我的处所,我用佛眼来观察他的五根(信、进、念、定、慧)是利还是钝。随其应感,而为说法。
若有信根的人,一听佛法,便相信其理,不生怀疑心,守规矩不放逸。信仰佛法之后,还要精进,努力修行。否则,有信根没有进根,便成为“口头禅”。能说不能行,等于空谈,对实际上无益。有了进根,没有念根,互相不配合,也是无用处。要念玆在玆,行住坐卧念念不忘,才有功效。不然的话,把所学的法门,不切实研究,不专心读诵,甚至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就永远得不到解脱。念根不退,才能生出定根。有了定根,才会生慧根。这五根都有连带的关系。没有定根的人,境界来考验,便迷糊了。为什么?因为没有慧根的缘故,所以慧根最为重要。由五根而生五力,帮助道业有所成就。
再言之,利代表聪明人;钝代表愚痴人。聪明人不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恶的境界能转为善的境界;逆的境界能转为顺的境界。愚痴的人,恰好相反,把好事做成坏事,善事做成恶事,尽做颠倒事。为什么聪明?多做功德,不做缺德事。所谓“聪明乃是阴骘助,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何谓阴骘?简而言之,所做的功德事只是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例如无条件帮助人,无企图救助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国家有所成就,这就是阴骘的表现。做善事想令人知道,那是沽名钓誉的作风,与阴骘相差十万八千里,背道而驰。古人云:“万事皆虚善不虚,万物皆空德不空。”无心行善才是阴骘。人为什么愚痴?因为不做功德事,尽想占便宜,不肯吃亏。要晓得“吃亏便是占便宜”。这个道理,各位自己琢磨一番!便知其中义。
老子曾经说过这样几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意是这样:大道没有了,才去讲仁讲义。有智慧的人出来,世上就有奸伪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因为有智慧的人,可以欺骗没有智慧的人。家庭不和,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才显出忠臣。俗语说:“没有高山不显平地”。国家太平盛世的时候,人人都是好人,分不出忠奸。到国家存亡的关头,泾渭分明,忠臣报国,奸臣卖国,古今有明鉴。
佛随著所应度的众生,到处说法,教化他们。所以在在处处而自说自身的名号,或说毗卢遮那,或说虞舍那,或说释迦牟尼。虽然名字各别,可是都是一人。佛住世的年纪,或大或小,或老或幼,各有所异。又对弟子说:“我现在应当入涅槃。”其实佛也没有生,也没有灭,常在常寂光净土说法。又用种种方便法门,演说微妙不思议法,能令众生,生欢喜心。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各位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性,而为说法。有的众生,欢喜小乘法,就为他说小乘法。有的众生,欢喜大乘法,就为他说大乘法。对于福薄德浅,或烦恼垢重、钝根众生便说:“我在少年的时候,就出家修道(佛在十九岁出家),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觉果。”
可是我从真实成佛以来,一直到现在,时间很久远,已经超过了如是阿僧祇尘劫(前边所说的尘劫数)。但用方便权巧法门来教众生,令他们改邪归正,回小向大,发菩提心,证入佛道,所以才做这样的说法。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各位善男子!如来所说一切的经典,皆为度脱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说。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所以才说出八万四千法门。每种法门对治某种尘劳。对贪心重的众生,说不净观的法;对嗔心重的众生,说慈悲观的法;对痴心重的众生,说因缘观的法。总而言之,对症下药,才有功效。佛用种种法门,对治众生种种习气毛病,成为特效药,最近一般人,研究佛学,但不修佛法,那和研究药方不吃药…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