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妙,心想岂有此理,不诊脉就吃药,岂不是郎中吗?郎中就是卖假药的医生,专门骗无知无识的乡下人。便问:“医生你行医有多久?生意还不错吧!”医生说:“今天早晨才开市,中午就被鬼大哥请来给您治病。”阎罗王一听,发生疑问,便向小鬼间道:“他的门前有多少冤鬼?”小鬼回答:“只有两个,在那里哭诉,被他用错药毒死,死得很冤枉。”阎罗王便对医生说:“你不要回阳间去了,就留在此处吧!免得再毒死无辜的人。”于是这医生也做鬼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
在这些儿子之中,有的发狂,有的清醒。尚未发狂的儿子,见到这种色香味美的良药,即刻便服下。所中的毒,悉皆去除(即是把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统统破除)。中毒太深的儿子,见父亲回来,虽然欢喜问讯,也求父亲治病。可是父亲给他们的解毒药,他们不肯服下(知道佛法是良药,专治贪嗔痴烦恼热病,但不肯依教奉行,好像中毒的小孩子不肯服药一样的可怜)。
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中毒太深的缘故,毒已侵入五脏六腑之中,所以失去了本来的清醒心,变成糊涂。对于这种色香味俱全的好药,反而说不美不甜。
佛是良医,专治众生的热恼病,为解除众生的苦毒,宣讲妙法莲华经。而众生不相信,佛也没有办法。佛悲切切,苦口婆心来教化众生。不要贪、不要嗔、不要痴,这是害人三大毒汁。可是众生我行我素,把佛的金玉良言,当做耳边风,过而不留,实在辜负佛菩萨一片苦心。
这位父亲(佛)见到这些中毒的儿子(众生)实在大可怜。因为中毒(信仰外道之法)太深,所以心中颠倒(邪知邪见)。虽然见到我回来很欢喜,求我治疗,可是我为他们特选上等药草(妙法莲华经),他们却不肯服下。我现在当设方便法门,使中毒太深的儿子,愿意服下这种解毒的药汁。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这位慈心的父亲,即刻对不听话的儿子说:“你们应当知道我已年老了,身体很衰弱,到了风烛残年之期,死的日期已来临。我给你们配制的良药,留在这里,你们可以随便服之,不要忧虑这病不会痊愈。只要肯服,一定会好的。”
说完这番话之后,告别诸子,又到别的国家去了。不久,故意遣使一人,回来对诸子说:“你们的父亲已经死于他国。”这是方便法,刺激诸子反省,知道父亲用心良苦。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在这个时候,中毒的诸子,听到父亲死于他国的消息之后,皆生大忧愁悲恼,而作这种的想:“假使父亲在世,他会慈爱怜愍我们,能救护我们。现在父亲舍弃我们,远在异国丧亡。我们现在孤独无依无靠,再没有恃(母)怙(父)可依了!”因其心中悲伤感叹到极点,反而清醒过来,觉悟父亲在世时,所遗留的良药,具足色香美味,即刻取出服之,所中的毒,立即解除,心身清净,恢复本有的妙明真心。
这时把外道之邪法抛到九霄云外,专一其心学习佛法。佛法是特效药,也是彻底心理治疗唯一的方法。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位良医,使用这个计策,令诸子肯服药。其子既肯服药,毒素已解,恢复健康。其父在国外得知消息,甚为安慰,于是从国外归来。诸子又见到父亲的慈颜,欢喜若狂,喜极而泣。于是发愿,今后一定听父亲的教导,做个孝顺的儿子,不再违背父亲的慈诲。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各位善男子!你们的意思觉得怎么样?会不会有人说:“这位良医,尽说假话,他有打妄语之罪吗?”大众异口同声地说:“没有罪过。世尊!他为方便救子,所以才这样说,并非打妄语。”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释迦牟尼佛说:“我所说的法,也是这样。首先说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就和这位良医的情形是一样。我自成佛到现在,已有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为方便教化众生起见,为实施权,乃对众生说:“我当灭度。”但不会有人说:“佛在打妄语,有虚妄之过。”我想没有人可以说我有虚妄不实的过错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将前边长行的义理,再重说一次,令将来的众生,容易明白,所以不厌其烦说出下边的偈颂。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释迦牟尼佛说:“自我证得佛果以来,所经过的劫数,有无量百千万亿载(载是中国十五个数之末,最大之数。表示载天地所不能载之义)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我常常演说妙法莲华经,教化无数亿的众生,令他们入于佛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自无量劫以来,为度化众生的缘故,所以方便示现涅槃相。其实,我并没有灭度,仍然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说法。我虽然常住在灵鹫山法华会,用一切神通之力,为颠倒的众生说法,但是他们近而不见我的身。为什么?因为他们被无明所遮,智慧不现前,没有清净的法眼,所以不得见我。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緛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众生见到我灭度,大众广泛地供养舍利(灵骨),都怀著恋慕之心情,生起渴仰之意。这时,众生既信仰又调伏,个性直率而朴实,心意柔软而调顺。一心想再见到佛,为求佛法,就是舍性命,也在所不借。
出家人在受戒的时候,在头上烧香疤,这是代表不惜身命,等于烧身供佛一样的诚恳,一心皈依三宝的诚心。燃烧香疤时,精神集中,观想尽形寿,为三宝贡献色身;为度众生,牺牲一切。若能全神贯注在此,痛也不知痛了。
有人问:“什么是舍利?”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为你们简单说一说。“舍利”是梵语,译为灵骨亦云“坚固子”,从死尸烧出的结晶体,好像钻石一样,闪门发光,坚固如金刚。普通有白色,乃是骨舍利。有黑色,乃是发舍利。有赤色,乃是肉舍利。总而言之,凡是高僧大德,修行到圆满的境界,圆寂后,焚化尸体,从骨灰中能筛出舍利。
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古时高僧大德,念经时,从口中吐出舍利;写经时,从笔尖掉下舍利,真是不可思议。有时燃灯供佛,所谓“灯花报喜”,从灯花也会现出舍利。只要诚心,就会感应舍利现出。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这时,众生心诚所至,便有感应道交的境界。我和一切比丘及比丘尼,一起出现于灵山法会中。我常对众生说:“我常在灵鹫山上为众生说法,并未灭度。因为权巧方便力的缘故,所以有时示现灭度,有时示现不灭度。”所谓“生而未生,灭而未灭”,就是这个境界。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在其他国土中有众生,他们皆生恭敬之心,信乐大乘佛法。我在他们之中,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令他们发菩提心,成就无上觉果。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你们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便认为我灭度了。其实,我并未灭度。我见一切众生,都在五欲苦海中打滚,所以不现佛身为他们说法,令他们生渴仰恋慕之心,然后再现身说法,教化众生。
这样令众生知道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提高警觉,不可错过机会。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是真理,修道人要三思。佛在世时,同弟子们到外边说法,经过原野。佛从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掌中,问弟子:“你们看!我掌中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众弟子同时说:“当然大地土多。”佛说:“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时,众弟子恍然大悟。自此以后,用功修行,不久便证得罗汉果。说法不一定在法座上说法,随时随地都是说法的地方。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为什么有的众生,可以见到佛;有的众生,见不到佛呢?与佛有缘的众生,随时随地可以见到佛;与佛没有缘的众生,不会见到佛。有人说:“我与佛没有缘,永远见不到佛。那么,怎么办呢?”你要种善根,多做功德,就与佛结缘,怎样种善根?怎样结佛缘?就是供养三宝,这是唯一的办法。时间久了,自然与佛结缘。
为什么灭度,又说没有灭度;没有灭度,又说灭度,这是什么道理?对未开悟的人讲,以为灭度;对开悟的人而说,就没有灭度。因为开悟的人,证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和佛常在…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