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起,时时在佛身边,所以常见到佛。没有证到这种境界,当然看不见佛。佛说没有灭度,乃是对开悟人而言。总而言之,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变现。
因为神通力是这样,所以在阿僧祇劫中,常在灵鹫山法华会中,及其余住处为众生说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令众生离苦得乐,早至常寂光净土中,与佛菩萨同住。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 众生所游乐
众生见到劫尽的时候,发生大火灾,一直烧到色界初禅天。六欲天(除了兜率天内院不受影响,因为是候补佛位菩萨所居之处)其他之处,统统烧毁,上自大梵天,下至无间地狱,一概不存。佛所住常寂光净土,非常安隐,不被大火所烧,乃是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充满此处,园林楼阁,为七宝所庄严,宝树所结的果实非常茂盛。此乃具足善根的众生,所游乐之处。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三界诸天的人,常击天鼓,(有时不击自鸣,警告天人,阿修罗兵侵犯天界了!)为佛做伎乐。天上雨下悦意华,十分美观。这种华落在佛的头上和大众的头上,表示庄严道场,庆祝法会。高僧大德在讲经说法时,也有天华乱坠、地涌金莲的瑞相。不过,凡夫看不见这种境界而已。若是证得法眼的人,便看得一清二楚。
佛又说:“我的净土永远不会毁坏。而众生的妄见、烦恼见,皆被劫火烧尽。忧怖和一切苦恼的心情,完全又充满了。”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这些有罪的众生,以恶业的因缘,就是经过阿僧祇那样多的劫,也听不到佛的名号,也听不见法的名相,也听不到僧的名字。这个世界,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没有人能知道佛法,所以不闻三宝名。好像须达多(给孤独)长者,他一听到佛的名号,全身毛孔悚然。因为从来没有听到三宝的名字,所以有这种种现象。
一切所有修行的人,一切种善根的人,他们都有功德,其性情柔和又率直。这种人才能见到我的身,在灵山法会说妙法莲华经。凡是有罪业的众生,不但见不到佛身,连佛像也见不到。若能见到佛像,也会减轻罪业。总之,有修行的功德,才能见佛闻法睹僧。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或者有时候,为众生说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对于常见佛的众生,说佛寿无量。对于久见佛的众生,就对他说,不容易见到佛,令他们生出渴仰之心。我的智力就是这样,智慧之光,能照遍无量世界中的无量众生,令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寿命有无量大劫之久远。这是久修善业的果报。
欲要寿命久远,就要勤做放生的善业。有此功德,才能延年益寿。若残杀生灵,则短寿夭亡。在三世因果劝世文上说:“今生长寿是何因?前生戒杀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杀害众生灵。”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你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对我所说的话,生起怀疑。应当将这种怀疑心理断尽,令它永远不生。你们要相信佛语,乃是真实不虚,佛是不打妄语的圣者。
好像那位良医,为救发狂儿子的病,故意说自己死亡,为令诸子肯服药,解除所中的毒,这是方便法,没有人能说这位良医是虚妄之人。
一般人都有依赖心。佛在世的时候,认为不需要听法。等佛入涅槃之后,才知听法的重要,开始学佛法。佛遗留的法,就是良药,专治烦恼。现在的众生,有的修持戒律,有的参禅打坐,有的诵经拜佛,有的持咒拜忏,这是按照药方吃药,有药到病除之效。假如研究佛理不修行,成为口头禅,能说不能行,等于跛子一样。如果修行不明佛理,则成为哑羊僧,等于哑巴一样。学佛法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差,否则就不合乎中道。现在修行之人,多有门户之见,不肯合作,认为自己所修的法门是正宗,旁人所修的宗就不是佛的真实义。我则认为都是佛的弟子,无论什么法门,都是佛金口所言,皆是令众生除执著、去贪心。我一向提倡禅净教三修,这样才能成为戒定慧三学的法门。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堕于恶道中
释迦牟尼佛说:“我是一切世间人的父亲,所以要救护世间一切苦患的众生。因为凡夫皆有颠倒想,所以才说灭度。实际上,我没有灭度。”
众生为什么颠倒?因为无明当家做主人翁,把智慧逐走,它发号施令,对的说是不对;不对的说是对。总之,自性有了大光明藏,黑暗变成光明。自性没有大光明藏,光明变成黑暗。什么是大光明藏?就是真如实相。何谓真如?就是诸法之本体,离虚妄而真实,常住而不变。也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的佛性。何谓实相?就是如实清净之相。换言之,没有二执心,没有四相心,就是实相。
佛又说:“我为什么说灭度?因为众生天天见到我的缘故,所以生出骄慢恣纵的心,不依法修行,不守规矩,执著在五欲的境界上,将来要堕落于三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道 速成就佛身
我知道众生之所念。经云:“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众生行道不行道,我完全知道。这个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佛身为他说法。那个众生应以众生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众生身为他说法。总而言之,应以何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每做这种的观想: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得入无上道呢?令众生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妙法莲华经
分别功德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五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先将分别功德品的名称浅释。何谓分别?分是分析;别是辨别。就是分别功德,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何谓功德?功是对外而言;德是对内而言。在外边能立功,在内边才有德。功是你所行所做的善事。本来这种善事,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可是,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形之下,你若能做这种善事,那就是功德。有功之后,在自性上产生一种快乐之感觉。有了快乐之感觉,那就是德。
功德乃是累积而成的,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积聚在一起。所谓“泰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聚而成;沧海是一滴一滴涓流积聚而成。”功德也是这样的精神。外立功,内培德,道业才能有所成就。
这一品,讲的是分别功德,在功德没有圆满以前,应当多做些功德。我们听了之后,就要去做善功德。这一品的宗旨,令我们分别比较受持此经的功德,也就是日新又新,精益求精,使我们力求上进的意思。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
释迦牟尼佛讲完如来寿量品的时候,在大会中的大众,聆听佛说如来寿量有劫数那样长远。无量无边阿僧祇那样多的众生,统统得到最大的利益。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无能胜)!我在说如来寿命长远的时候,有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众生,他们皆证得无生法忍。”
这种境界,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得无生法忍。也就是阿鞞跋致(不退转)的境界。再言之,能安住无生无灭之理境,而保持不动,故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
又有千倍菩萨中的大菩萨,获得闻持这种陀罗尼门。陀罗尼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陀罗尼有四种意思:1、法陀罗尼:对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2、义陀罗尼:对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3、咒陀罗尼:对于咒(秘密语),总持而不忘。4、忍陀罗尼:对于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
又有一个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大菩萨,得到乐说无碍辩才。何谓乐说无碍辩才?就是和任何人辩论,皆得胜利。他的辩论皆是正知正见,令对方心服口服,而不是强词夺理,更不是无理取闹。
菩萨说法,有四种辩才无碍的智慧:1、法无碍辩:能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对于一切名相,无不通达,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虽然了知诸法,但不取著。2、义无碍辩:能解说诸法差别之义理,通达无碍。虽知诸义,但不执著。3、辞无碍辩:对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能一言含无量义,以世智分别说明此理。4、乐说无碍辩:随顺众生的好乐,善巧方便而为说法,所谓“观机逗教,因人说法”。换言之,见什么人就说什么法,见有贪心的人,就说布施法;见有嗔心的人,就说忍辱法;见痴心的人,就说般若法。对症下药,便有立竿见影之效。若不契机,就算死的说成活的,他也不会相信。有时,弄巧成拙,起了反作用。
又有一个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大菩萨,皆证得无量旋陀罗尼。何谓旋陀罹尼?就是在法门得到旋转自在之力。也可以说旋转空假,通达无量法门。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