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起,時時在佛身邊,所以常見到佛。沒有證到這種境界,當然看不見佛。佛說沒有滅度,乃是對開悟人而言。總而言之,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變現。
因爲神通力是這樣,所以在阿僧祇劫中,常在靈鹫山法華會中,及其余住處爲衆生說妙法蓮華經的真實義。令衆生離苦得樂,早至常寂光淨土中,與佛菩薩同住。
衆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華果 衆生所遊樂
衆生見到劫盡的時候,發生大火災,一直燒到色界初禅天。六欲天(除了兜率天內院不受影響,因爲是候補佛位菩薩所居之處)其他之處,統統燒毀,上自大梵天,下至無間地獄,一概不存。佛所住常寂光淨土,非常安隱,不被大火所燒,乃是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充滿此處,園林樓閣,爲七寶所莊嚴,寶樹所結的果實非常茂盛。此乃具足善根的衆生,所遊樂之處。
諸天擊天鼓 常作衆伎樂 雨曼陀羅華 散佛及大衆
我淨土不毀 而衆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叁界諸天的人,常擊天鼓,(有時不擊自鳴,警告天人,阿修羅兵侵犯天界了!)爲佛做伎樂。天上雨下悅意華,十分美觀。這種華落在佛的頭上和大衆的頭上,表示莊嚴道場,慶祝法會。高僧大德在講經說法時,也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瑞相。不過,凡夫看不見這種境界而已。若是證得法眼的人,便看得一清二楚。
佛又說:“我的淨土永遠不會毀壞。而衆生的妄見、煩惱見,皆被劫火燒盡。憂怖和一切苦惱的心情,完全又充滿了。”
是諸罪衆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 不聞叁寶名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這些有罪的衆生,以惡業的因緣,就是經過阿僧祇那樣多的劫,也聽不到佛的名號,也聽不見法的名相,也聽不到僧的名字。這個世界,在佛沒有出世以前,沒有人能知道佛法,所以不聞叁寶名。好像須達多(給孤獨)長者,他一聽到佛的名號,全身毛孔悚然。因爲從來沒有聽到叁寶的名字,所以有這種種現象。
一切所有修行的人,一切種善根的人,他們都有功德,其性情柔和又率直。這種人才能見到我的身,在靈山法會說妙法蓮華經。凡是有罪業的衆生,不但見不到佛身,連佛像也見不到。若能見到佛像,也會減輕罪業。總之,有修行的功德,才能見佛聞法睹僧。
或時爲此衆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爲說佛難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或者有時候,爲衆生說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對于常見佛的衆生,說佛壽無量。對于久見佛的衆生,就對他說,不容易見到佛,令他們生出渴仰之心。我的智力就是這樣,智慧之光,能照遍無量世界中的無量衆生,令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壽命有無量大劫之久遠。這是久修善業的果報。
欲要壽命久遠,就要勤做放生的善業。有此功德,才能延年益壽。若殘殺生靈,則短壽夭亡。在叁世因果勸世文上說:“今生長壽是何因?前生戒殺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殺害衆生靈。”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爲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你們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對我所說的話,生起懷疑。應當將這種懷疑心理斷盡,令它永遠不生。你們要相信佛語,乃是真實不虛,佛是不打妄語的聖者。
好像那位良醫,爲救發狂兒子的病,故意說自己死亡,爲令諸子肯服藥,解除所中的毒,這是方便法,沒有人能說這位良醫是虛妄之人。
一般人都有依賴心。佛在世的時候,認爲不需要聽法。等佛入涅槃之後,才知聽法的重要,開始學佛法。佛遺留的法,就是良藥,專治煩惱。現在的衆生,有的修持戒律,有的參禅打坐,有的誦經拜佛,有的持咒拜忏,這是按照藥方吃藥,有藥到病除之效。假如研究佛理不修行,成爲口頭禅,能說不能行,等于跛子一樣。如果修行不明佛理,則成爲啞羊僧,等于啞巴一樣。學佛法要雙管齊下,不可偏差,否則就不合乎中道。現在修行之人,多有門戶之見,不肯合作,認爲自己所修的法門是正宗,旁人所修的宗就不是佛的真實義。我則認爲都是佛的弟子,無論什麼法門,都是佛金口所言,皆是令衆生除執著、去貪心。我一向提倡禅淨教叁修,這樣才能成爲戒定慧叁學的法門。
我亦爲世父 救諸苦患者 爲凡夫顛倒 實在而言滅
以常見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墮于惡道中
釋迦牟尼佛說:“我是一切世間人的父親,所以要救護世間一切苦患的衆生。因爲凡夫皆有顛倒想,所以才說滅度。實際上,我沒有滅度。”
衆生爲什麼顛倒?因爲無明當家做主人翁,把智慧逐走,它發號施令,對的說是不對;不對的說是對。總之,自性有了大光明藏,黑暗變成光明。自性沒有大光明藏,光明變成黑暗。什麼是大光明藏?就是真如實相。何謂真如?就是諸法之本體,離虛妄而真實,常住而不變。也就是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在諸佛不增,在衆生不減的佛性。何謂實相?就是如實清淨之相。換言之,沒有二執心,沒有四相心,就是實相。
佛又說:“我爲什麼說滅度?因爲衆生天天見到我的緣故,所以生出驕慢恣縱的心,不依法修行,不守規矩,執著在五欲的境界上,將來要墮落于叁惡道中。”
我常知衆生 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 爲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衆生 得入無上道 速成就佛身
我知道衆生之所念。經雲:“一切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悉見。”衆生行道不行道,我完全知道。這個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我就示現佛身爲他說法。那個衆生應以衆生身得度者,我就示現衆生身爲他說法。總而言之,應以何身得度者,我就示現何身而爲說法。
佛每做這種的觀想:用什麼方法來教化衆生,令衆生得入無上道呢?令衆生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妙法蓮華經
分別功德品淺釋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五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先將分別功德品的名稱淺釋。何謂分別?分是分析;別是辨別。就是分別功德,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何謂功德?功是對外而言;德是對內而言。在外邊能立功,在內邊才有德。功是你所行所做的善事。本來這種善事,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可是,在可做可不做的情形之下,你若能做這種善事,那就是功德。有功之後,在自性上産生一種快樂之感覺。有了快樂之感覺,那就是德。
功德乃是累積而成的,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積聚在一起。所謂“泰山是一粒一粒微塵積聚而成;滄海是一滴一滴涓流積聚而成。”功德也是這樣的精神。外立功,內培德,道業才能有所成就。
這一品,講的是分別功德,在功德沒有圓滿以前,應當多做些功德。我們聽了之後,就要去做善功德。這一品的宗旨,令我們分別比較受持此經的功德,也就是日新又新,精益求精,使我們力求上進的意思。
爾時大會聞佛說壽命劫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衆生。得大饒益。
釋迦牟尼佛講完如來壽量品的時候,在大會中的大衆,聆聽佛說如來壽量有劫數那樣長遠。無量無邊阿僧祇那樣多的衆生,統統得到最大的利益。
于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诃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衆生。得無生法忍。
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菩薩摩诃薩:“阿逸多(無能勝)!我在說如來壽命長遠的時候,有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那樣多的衆生,他們皆證得無生法忍。”
這種境界,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證得四果阿羅漢,才能得無生法忍。也就是阿鞞跋致(不退轉)的境界。再言之,能安住無生無滅之理境,而保持不動,故謂“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複有千倍菩薩摩诃薩。得聞持陀羅尼門。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樂說無礙辯才。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又有千倍菩薩中的大菩薩,獲得聞持這種陀羅尼門。陀羅尼譯爲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陀羅尼有四種意思:1、法陀羅尼:對于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2、義陀羅尼:對于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3、咒陀羅尼:對于咒(秘密語),總持而不忘。4、忍陀羅尼:對于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爲忍陀羅尼。
又有一個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大菩薩,得到樂說無礙辯才。何謂樂說無礙辯才?就是和任何人辯論,皆得勝利。他的辯論皆是正知正見,令對方心服口服,而不是強詞奪理,更不是無理取鬧。
菩薩說法,有四種辯才無礙的智慧:1、法無礙辯:能說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對于一切名相,無不通達,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雖然了知諸法,但不取著。2、義無礙辯:能解說諸法差別之義理,通達無礙。雖知諸義,但不執著。3、辭無礙辯:對于諸方言辭,通達自在。能一言含無量義,以世智分別說明此理。4、樂說無礙辯:隨順衆生的好樂,善巧方便而爲說法,所謂“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換言之,見什麼人就說什麼法,見有貪心的人,就說布施法;見有嗔心的人,就說忍辱法;見癡心的人,就說般若法。對症下藥,便有立竿見影之效。若不契機,就算死的說成活的,他也不會相信。有時,弄巧成拙,起了反作用。
又有一個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大菩薩,皆證得無量旋陀羅尼。何謂旋陀罹尼?就是在法門得到旋轉自在之力。也可以說旋轉空假,通達無量法門。
複有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不退*輪。複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清淨*輪。複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