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五▪P15

  ..續本文上一頁其妙,心想豈有此理,不診脈就吃藥,豈不是郎中嗎?郎中就是賣假藥的醫生,專門騙無知無識的鄉下人。便問:“醫生你行醫有多久?生意還不錯吧!”醫生說:“今天早晨才開市,中午就被鬼大哥請來給您治病。”閻羅王一聽,發生疑問,便向小鬼間道:“他的門前有多少冤鬼?”小鬼回答:“只有兩個,在那裏哭訴,被他用錯藥毒死,死得很冤枉。”閻羅王便對醫生說:“你不要回陽間去了,就留在此處吧!免得再毒死無辜的人。”于是這醫生也做鬼了。

  其諸子中,不失心者。見此良藥。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盡除愈。余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

  在這些兒子之中,有的發狂,有的清醒。尚未發狂的兒子,見到這種色香味美的良藥,即刻便服下。所中的毒,悉皆去除(即是把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統統破除)。中毒太深的兒子,見父親回來,雖然歡喜問訊,也求父親治病。可是父親給他們的解毒藥,他們不肯服下(知道佛法是良藥,專治貪嗔癡煩惱熱病,但不肯依教奉行,好像中毒的小孩子不肯服藥一樣的可憐)。

  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爲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

  這是什麼道理?因爲中毒太深的緣故,毒已侵入五髒六腑之中,所以失去了本來的清醒心,變成糊塗。對于這種色香味俱全的好藥,反而說不美不甜。

  佛是良醫,專治衆生的熱惱病,爲解除衆生的苦毒,宣講妙法蓮華經。而衆生不相信,佛也沒有辦法。佛悲切切,苦口婆心來教化衆生。不要貪、不要嗔、不要癡,這是害人叁大毒汁。可是衆生我行我素,把佛的金玉良言,當做耳邊風,過而不留,實在辜負佛菩薩一片苦心。

  這位父親(佛)見到這些中毒的兒子(衆生)實在大可憐。因爲中毒(信仰外道之法)太深,所以心中顛倒(邪知邪見)。雖然見到我回來很歡喜,求我治療,可是我爲他們特選上等藥草(妙法蓮華經),他們卻不肯服下。我現在當設方便法門,使中毒太深的兒子,願意服下這種解毒的藥汁。

  即作是言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瘥。作是教已。複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

  這位慈心的父親,即刻對不聽話的兒子說:“你們應當知道我已年老了,身體很衰弱,到了風燭殘年之期,死的日期已來臨。我給你們配製的良藥,留在這裏,你們可以隨便服之,不要憂慮這病不會痊愈。只要肯服,一定會好的。”

  說完這番話之後,告別諸子,又到別的國家去了。不久,故意遣使一人,回來對諸子說:“你們的父親已經死于他國。”這是方便法,刺激諸子反省,知道父親用心良苦。

  是時諸子聞父背喪。心大憂惱。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見救護。今者舍我。遠喪他國。自惟孤露。無複恃怙。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在這個時候,中毒的諸子,聽到父親死于他國的消息之後,皆生大憂愁悲惱,而作這種的想:“假使父親在世,他會慈愛憐愍我們,能救護我們。現在父親舍棄我們,遠在異國喪亡。我們現在孤獨無依無靠,再沒有恃(母)怙(父)可依了!”因其心中悲傷感歎到極點,反而清醒過來,覺悟父親在世時,所遺留的良藥,具足色香美味,即刻取出服之,所中的毒,立即解除,心身清淨,恢複本有的妙明真心。

  這時把外道之邪法抛到九霄雲外,專一其心學習佛法。佛法是特效藥,也是徹底心理治療唯一的方法。

  其父聞子。悉已得瘥。尋便來歸。鹹使見之。

  這位良醫,使用這個計策,令諸子肯服藥。其子既肯服藥,毒素已解,恢複健康。其父在國外得知消息,甚爲安慰,于是從國外歸來。諸子又見到父親的慈顔,歡喜若狂,喜極而泣。于是發願,今後一定聽父親的教導,做個孝順的兒子,不再違背父親的慈誨。

  諸善男子。于意雲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不。不也。世尊。

  各位善男子!你們的意思覺得怎麼樣?會不會有人說:“這位良醫,盡說假話,他有打妄語之罪嗎?”大衆異口同聲地說:“沒有罪過。世尊!他爲方便救子,所以才這樣說,並非打妄語。”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爲衆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釋迦牟尼佛說:“我所說的法,也是這樣。首先說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最後說法華經,就和這位良醫的情形是一樣。我自成佛到現在,已有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爲方便教化衆生起見,爲實施權,乃對衆生說:“我當滅度。”但不會有人說:“佛在打妄語,有虛妄之過。”我想沒有人可以說我有虛妄不實的過錯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長行的義理,再重說一次,令將來的衆生,容易明白,所以不厭其煩說出下邊的偈頌。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衆生 令入于佛道

  釋迦牟尼佛說:“自我證得佛果以來,所經過的劫數,有無量百千萬億載(載是中國十五個數之末,最大之數。表示載天地所不能載之義)那由他阿僧祇那樣多。我常常演說妙法蓮華經,教化無數億的衆生,令他們入于佛道,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爾來無量劫 爲度衆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于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衆生

  雖近而不見

  自無量劫以來,爲度化衆生的緣故,所以方便示現涅槃相。其實,我並沒有滅度,仍然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爲衆生說法。我雖然常住在靈鹫山法華會,用一切神通之力,爲顛倒的衆生說法,但是他們近而不見我的身。爲什麼?因爲他們被無明所遮,智慧不現前,沒有清淨的法眼,所以不得見我。

  衆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鹹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衆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緛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衆生見到我滅度,大衆廣泛地供養舍利(靈骨),都懷著戀慕之心情,生起渴仰之意。這時,衆生既信仰又調伏,個性直率而樸實,心意柔軟而調順。一心想再見到佛,爲求佛法,就是舍性命,也在所不借。

  出家人在受戒的時候,在頭上燒香疤,這是代表不惜身命,等于燒身供佛一樣的誠懇,一心皈依叁寶的誠心。燃燒香疤時,精神集中,觀想盡形壽,爲叁寶貢獻色身;爲度衆生,犧牲一切。若能全神貫注在此,痛也不知痛了。

  有人問:“什麼是舍利?”這個問題很有意義。我爲你們簡單說一說。“舍利”是梵語,譯爲靈骨亦雲“堅固子”,從死屍燒出的結晶體,好像鑽石一樣,閃門發光,堅固如金剛。普通有白色,乃是骨舍利。有黑色,乃是發舍利。有赤色,乃是肉舍利。總而言之,凡是高僧大德,修行到圓滿的境界,圓寂後,焚化屍體,從骨灰中能篩出舍利。

  舍利有兩種:一爲全身舍利,如多寶佛之舍利。二爲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古時高僧大德,念經時,從口中吐出舍利;寫經時,從筆尖掉下舍利,真是不可思議。有時燃燈供佛,所謂“燈花報喜”,從燈花也會現出舍利。只要誠心,就會感應舍利現出。

  時我及衆僧 俱出靈鹫山 我時語衆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這時,衆生心誠所至,便有感應道交的境界。我和一切比丘及比丘尼,一起出現于靈山法會中。我常對衆生說:“我常在靈鹫山上爲衆生說法,並未滅度。因爲權巧方便力的緣故,所以有時示現滅度,有時示現不滅度。”所謂“生而未生,滅而未滅”,就是這個境界。

  余國有衆生 恭敬信樂者 我複于彼中 爲說無上法

  在其他國土中有衆生,他們皆生恭敬之心,信樂大乘佛法。我在他們之中,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令他們發菩提心,成就無上覺果。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衆生 沒在于苦惱

  故不爲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爲說法

  你們沒有聽說過這種道理,便認爲我滅度了。其實,我並未滅度。我見一切衆生,都在五欲苦海中打滾,所以不現佛身爲他們說法,令他們生渴仰戀慕之心,然後再現身說法,教化衆生。

  這樣令衆生知道佛法難聞,人身難得,提高警覺,不可錯過機會。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是真理,修道人要叁思。佛在世時,同弟子們到外邊說法,經過原野。佛從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掌中,問弟子:“你們看!我掌中的土多,還是大地土多?”衆弟子同時說:“當然大地土多。”佛說:“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時,衆弟子恍然大悟。自此以後,用功修行,不久便證得羅漢果。說法不一定在法座上說法,隨時隨地都是說法的地方。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靈鹫山 及余諸住處

  爲什麼有的衆生,可以見到佛;有的衆生,見不到佛呢?與佛有緣的衆生,隨時隨地可以見到佛;與佛沒有緣的衆生,不會見到佛。有人說:“我與佛沒有緣,永遠見不到佛。那麼,怎麼辦呢?”你要種善根,多做功德,就與佛結緣,怎樣種善根?怎樣結佛緣?就是供養叁寶,這是唯一的辦法。時間久了,自然與佛結緣。

  爲什麼滅度,又說沒有滅度;沒有滅度,又說滅度,這是什麼道理?對未開悟的人講,以爲滅度;對開悟的人而說,就沒有滅度。因爲開悟的人,證得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和佛常在…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