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受诸苦恼,欲求解脱”:受一切的苦恼欲求解脱,必须与诸魔战斗,遂与烦恼魔、阴魔、业障魔、愚痴魔、贪心魔、嗔心魔、痴心魔、慢心魔、疑心魔作战,调伏诸魔障。佛为著魔之众生,说种种法,用大方便门。如地藏王菩萨为度众生,不惜下地狱为众生说法。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呀!我们应当见贤思齐。“说此诸经”:说方等、般若经等诸经。“既知众生,得其力已”:最后乃为说妙法莲华经。这犹如转轮圣王解下髻中明珠,赐予有功将军一样。“此经为尊”:此是至尊至贵之经,众经之首,所谓“经中之王”。“我常守护”:佛常常护持此经。“不妄开示”:不随便开示。但“今正是时,为汝等说”:现在应该为大众说此经了。
现在也有人说楞严经是伪经,非佛金口所说。人若鱼目混珠,不辨真伪,以真作假,终不能得经中之好处。本会(法界佛教总会)先讲楞严经,再说法华经,将来要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经,是人人必读诵的经典。一切唯心造,听经闻法能否受用,在听讲者本身,经义只要对闻法者有所裨益即是真经,我们所说的经典皆是千真万确的上乘经典。
我灭度后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隐 演说斯经 应当亲近
如是四法 读是经者 常无忧恼 又无病痛 颜色鲜白
不生贫穷 卑贱丑陋 众生乐见 如慕贤圣 天诸童子
以为给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 若人恶骂 口则闭塞
游行无畏 如师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
佛入涅槃之后,修行菩萨道之菩萨,欲得安隐,解说此经,应当亲行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愿安乐行,如此四法。读此经者,常无忧恼,无诸病苦,故其人脸色鲜明。观其人红光满面,当知他智意充满,故现吉祥之气。不生贫穷之家,不成为卑贱奴婢,被人使唤,且相貌圆满,众生乐见,如慕贤圣。连天上诸童子,也听你差使。刀杖也不会加害其身,毒不能害。若人欲唾骂你时,则口不能开。游行时无所畏惧,如师子之王。智慧光照遍法界,如日光之普照。
若于梦中 但见妙事 见诸如来 坐师子座 诸比丘众
围绕说法 又见龙神 阿修罗等 数如恒沙 恭敬合掌
自见其身 而为说法 又见诸佛 身相金色 放无量光
照于一切 以梵音声 演说诸法 佛为四众 说无上法
见身处中 合掌赞佛 闻法欢喜 而为供养 得陀罗尼
证不退智 佛知其心 深入佛遗 即为授记 成最正觉
汝善男子 当于来世 得无量智 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
广大无比 亦有四众 合掌听法 又见自身 在山林中
修习善法 证诸实相 深入禅定 见十方佛
若于梦寐中,亦见吉祥之境界,见诸佛,坐师子座上说法。又见天、龙、阿修罗等八部,数如恒河沙一般之多,恭敬合掌。自见其身,为一切众生说法。又见诸佛,身现紫金色,放无量光,照遍一切,以清净梵音,演说诸法。人说法之音亦很重要,必须清净洪亮,此乃往昔修无上根而得到的果报。佛为四众,说无上诸法。人皆见自身合掌赞叹佛说法。很多有善根的人,都会作如是梦。闻法欢喜,以供养佛。得总持法门,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证不退智。佛知其人之心,深入佛道,即为之授记,成正等正觉。谓汝善男子,于未来生中,当得无量智,得成佛道,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合掌听法。又见自身,于清静山林之中,修习禅定善法,证实相妙有境界,即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之境界。于禅定中,与十方佛见面,听经闻法。
诸佛身金色 百福相庄严 闻法为人说 常有是好梦
又梦作国王 舍宫殿眷属 及上妙五欲 行诣于道场
在菩提树下 而处师子座 求道过七日 得诸佛之智
成无上道已 起而转*轮 为四众说法 经千万亿劫
说无漏妙法 度无量众生 后当入涅槃 如烟尽灯灭
若后恶世中 说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如上诸功德
此人于梦中见佛放金光上,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微妙清净庄严之相。在诸佛前闻法,并为人说法,常得此等好梦。又梦见自己做国王,舍弃三宫六院妃嫔,财、色、名、食、睡及上妙之色、馨、香、味、触。走到道场,在菩提树下,坐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后,得诸佛之智,成无上道。八相成道,大转*轮,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说法。梦中过千万亿劫。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若将来恶世中,说此妙法莲华经,是人必得最大利益,作种种好梦。
妙法莲华经
从地涌出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五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为什么?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这些法身大士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当尔之时。也就是说完安乐行品之后,正要说从地涌出品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从十方其他国土来了很多大菩萨,其数量已经超过八个恒河沙数之多(恒河沙子细如面粉)。他们来见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这些大菩萨,在大众之中一起站起来,大家恭恭敬敬合掌,而向佛言:世尊!请您听我们发愿,等待我佛灭度之后,我们决定在此娑婆(堪忍)世界修行,勤奋精进,护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书写法华经、供养法华经。我们在这国土中,应当广为一切众生宣说妙法莲华经的真实道理,令一切众生种善根,早日成就佛果。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须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当尔之时,佛告诉从他方来的八恒河沙数诸大菩萨说:“止!不需要。善男子!你们不要发愿来护持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欲令自己的弟子,多种善根,多得功德的缘故。接著又说:“为什么不需要你们诸大菩萨护持此经?因为我娑婆世界已经有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大菩萨。每位菩萨皆有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弟子)。这些人等,早已发愿,能在我灭度之后,他们护持、读诵、书写、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振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
释迦牟尼佛说这话的时候,在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大地,皆已震裂了。而在地裂之中,有无量千万亿那样多的大菩萨,同时涌出。这些大菩萨,皆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所教化的弟子。
从地涌出这些大菩萨,他们的身上都是紫檀金色,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又有无量的光明。他们皆已住在娑婆世界的下边,此界虚空的地方。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
这些大菩萨所住之处,虽然离我们所住的世界很远,可是释迦牟尼佛演说妙法莲华经的法音,他们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从下方而来到灵山法会。他们都是教化众生的导师,为众生的师表。皆是大众唱导的首领。(讲经说法为唱,指示正路为导),作为众生的眼目。
每位菩萨皆率领持法眷属(跟著菩萨学习佛法的弟子)来到法会。有的菩萨领著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有的领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
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
或者有的菩萨只率领著一恒河沙数的眷属,半恒河沙数的眷属,四分之一恒河沙数的眷属,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恒河沙数的眷属。有种种不同数目的眷属。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
况且又有菩萨率领千万亿那由他那样多的眷属,或者率领亿万眷属,或者率领千万眷属,或者率领百万眷属,乃至一万眷属,或者又有带领一千眷属,或者又有带领一百眷属,乃至十个眷属,或者带著五个弟子,或者带著四个弟子,或者带著三个弟子,或者带著二个弟子,或者带著一个弟子。这些数目没有一定。
按表法来讲,五代表五蕴(色受想行识),四代表四谛(苦集灭道),三代表三学(戒定慧),二代表二德(智悲),一代表一真之道(真如,绝待之真理)。
况复单已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有的菩萨发愿不收弟子,自己单独到深山穹谷中修行,离开喧闹之世间。这是“乐远离行”,也就是修头陀(苦行)的行为。
像这样来比较,其数量没有边际。就是用算数来计…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