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起去见十六位王子。因为这十六位王子发心舍弃国城财宝出家修道。后来,这十六位王子的诚恳心终于感动了八万亿个跟随转轮圣王的人,也发心要出家修道,当时,转轮圣王即很乐意的允许他们的请求。转轮圣王见他们那么真心修道,于是也发心做他们的护法,供养他们饮食衣服汤药卧具。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就在这个时候,大通智胜如来受到十六位沙弥的请法。果然,经过二万劫之后,他乃现前在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中,说出这部大乘的经典,此经名为妙法莲华经。是教化诸菩萨修学大乘的法,佛所护念。当佛说出此部经之后,这十六位沙弥马上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他们都一心受持法华经,并且还能背诵得通利无碍,为人解说。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
当大通智胜佛说这部法华经时,这十六位沙弥都欢喜诚信接受。在声闻众中,有一些人听到佛所说的法皆恍然大悟,可是也有千万亿种类的众生却心生疑惑。大通智胜佛说此部经,经过八千个大劫,在这长久的时间从未曾休息。一般人一定会这么想:为什么大通智胜王佛要经过八千劫才把法华经讲完,而释迦牟尼佛只不过花了八年的时间,就把法华经全部都说完了呢?这只不过是众生的知见,分别出时间的长短,实际上,菩萨能以智慧力故,小能做大,大能做小,能以千万无量劫为一日,又能以一日为千万劫,何况是佛?本来是没有长也没有短,能长也能短,而是众生用识心来分别一切法。所以说,大通智胜佛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同一部法华经,当大通智胜佛说完了此部经之后,他即入了禅定,住在禅定中八万四千个大劫。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莲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十六位菩萨沙弥知道佛已入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乃发心为佛弘扬此部法华经,开始登上法座,宣说此经。他们在八万四千个大劫中,为所有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详细分别广说妙法莲华经。度脱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等众生,开示教导一切众生,令他们得到欢喜和利益,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经过了八万四千劫之后,大通智胜佛从三昧中出定,到他的法座上,安然正坐。告示诸大众:“这十六位菩萨沙弥是很希有的。他们能六根互用,明了通达一切诸法,往昔曾供养过无量千万亿数的诸佛,种植德本。在每一位诸佛的道场中,常勤修习清净的梵行,常受持诸佛的智慧,愿开示教导一切众生,共同得到圆融无碍的智慧光明。”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佛告大众:“所以,你们应当常亲近供养这十六位菩萨沙弥。因为如此,假使有声闻、辟支佛或诸大菩萨,能信受这十六位菩萨沙弥所说的法,依法修行,不生毁谤,如是等人,皆当成无上正等正觉,开佛的大智慧。”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佛又告诉所有的比丘众:“这十六位菩萨沙弥最欢喜说此部妙法莲华经,他们每一个都教化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等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发宏愿生生世世要跟随著他们修道,再亲闻佛为他们解说此部经,以这种因缘,而能得见四万亿诸佛世尊,同集一处。如今他们还以大乘妙法利益众生,圆满他们的誓愿呢?”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
诸比丘们!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位沙弥,早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皆在十方国土,现身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和声闻作为他们的眷属。有两位沙弥是在东方成佛,一名号为阿(音同触ㄔㄨˋ),阿(音同触ㄔㄨˋ)是梵语,译为不动尊,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此佛在欢喜国成就佛道。第二位沙弥号为须弥顶佛。又有两位沙弥在东南方成佛,一名号为师子音佛,一名号为师子相佛。
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南方成佛的沙弥号为虚空住,一名又号为常灭。在西南方成佛的是帝相佛和梵相佛。西方也有两尊佛,一名号为阿弥陀佛。阿弥陀是梵语,译为无量寿无量光,即是其智慧及福德无量无边,一名号为度一切世间苦恼佛,这两尊佛即是其中两位沙弥的法身。又有两位沙弥在西北方成佛,一名号为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佛(多摩罗跋是梵语,译为性无垢贤,即是比喻他是一位自性没有尘垢的圣贤。栴檀香是一种香)。一名号为须弥相佛,在北方成佛的两位沙弥,一名号云自在佛,一名号云自在王佛。在东北方的佛名号坏一切世间怖畏佛。第十六位沙弥,即是我释迦牟尼佛(能仁寂默),在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释迦牟尼佛又称一声,诸比丘!当我们为沙弥时,各人已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这些众生从我们那里闻法,便趣向无上正等正觉。随其根性各别,迟速不同,但皆会到达究竟之圆满大觉。
这些众生,其中有些已住于声闻地位,我也常教化他们趣向无上正等正觉,令他们辗转皆入佛道。何以故?因为如来的智慧,是难信难解。难信,故不容易修,难解,故不容易证果。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当时我们所教化无量如恒河沙数的众生,就是你等诸比丘,以及我入灭后,在未来世中的声闻乘,他们也将会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都是讲因果,若无此因,则无此果。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之前,已教化无量众生。每次出世时,现比丘身,到处去弘扬佛法,讲经说法,博得这些信众的信仰,他们觉得佛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切,便发愿常随这位“法身父母”。释迦牟尼佛用平等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他的法缘,日益增广,果位日益高大,直至今天终于功成德就,他成佛道,他的弟子与他的宿缘很深。他们生生世世都随从佛转*轮,拥护佛法。当佛成佛那一生,他的弟子皆来拥护。当然,有些也赶不上。这些人就是经典上所说“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万事万物都是仗缘方生。故佛教里云:“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释迦牟尼佛继绩说:我灭度后,还有弟子不听闻这部法华经,因为他们好乐小乘法,故对于大乘菩萨法,均不知不觉。可是,从他们“所行功德”,或从坐禅等得来的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他们或会证得权巧方便的果位,即有余涅槃,而认为此是究竟解脱。
届时,“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其他的名称。这些声闻人虽然生灭度之想,认为自己已入于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但由于他们在其他国土求佛智,也会听闻这部经。“唯以一佛乘,而能得灭度,更无余乘法。”唯一佛乘才是真正的涅槃,而不是声闻乘著于一边之空理。“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有时,佛也会用方便法门来觉悟众生,但归于根本,乃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将要入涅槃,所有座下的大众们都得到清净、信心和解悟,得到通达一切诸法空相,入甚深的禅定,便能召集一切菩萨及声闻众,为佛说此部法华经。因为世间上所有欲修佛乘的人,是不能以修二乘法,而得灭度。二乘人所谓的灭度并不是真正的灭度,唯有修佛乘,才真能得到佛的灭度和果位。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佛又说:“你们一切的比丘应该要彻底了解,如来所说的法是权巧方便法,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利根的,也有钝根的。若一开始就跟钝根人说真实法,他们是不会接受和相信的,所以我用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们。”因为佛的方便法门本来是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所以一切众生有这种方便的机缘,他们的心…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