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想找女人,都到那里去。这个和尚也去了,在那儿做厨师。出家人到那里都要吃荤,不吃斋,还要杀鸡、杀鸭。这个和尚他做厨子,以为念佛可以超度众生,所以他杀鸡杀鸭时,一边拿刀杀鸡,一边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以为杀生时,一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鸡超度了。结果他住在那儿有半年多,就发精神病,不久就病死了。
是故应知,明知故犯,罪加三等。不错!念佛是可以超度,但是你没有这种把握,说我这一刀把它杀了,即刻叫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当你还没有这种功夫时,切不可随便杀生,不可以说我杀它时,想著它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故我们不可误会念佛,就可以随便造罪,这和尚的情形是我亲眼看到的。当他发精神病时,想来见我,但始终没有见到我。他的名字叫宏辉,是虚老的徒孙。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于诸过去佛”:在过去一切的佛。“在世或灭后”:不论在世间或入涅槃后。“若有闻是法”:若有人听过妙法莲华经。“皆已成佛道”:所有在过去闻过法华经者,他们都已经成佛了。“未来诸世尊”:未来的一切诸佛。“其数无有量”:其数亦是不可量。“是诸如来等”:这一切的如来世尊。“亦方便说法”:也用方便法门,先说权教,然后再说实教。“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十方一切诸佛,用无量无边的方便法门。“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令一切众生皆得到佛的无漏智慧。“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所有听过妙法莲华经者,没有一个将来不成佛的。
故我们现在能听到妙法莲华经,将来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机会,不要把自己看轻了,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早就为人授记了。
你不要以为念佛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念一句佛觉得不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很深的业障,若有业障的人,他想要念佛也念不出来,就是连想“念”也想不起。如前文说到提婆达多,他仅仅只念了“南.:无.:”两个字,为什么呢?因为他业障太重,故“佛”字就念不出来。
在中国也有一件公案,也是证明一个人业障重时,不能念佛。在南宋时期,有一个丞相名秦桧。他本来也有点善根,故今生很聪明,且在当时考试中了状元,但是他做官后,忌贤妒能,尤其对于岳飞视如眼中钉,于是设计把岳武穆给杀了,并造了其他种种很重的罪业。因为地藏王菩萨和他有缘,就计划要度他:“我到了他那儿,只要他念一个“佛”字,我就赦免他的一切罪业。”于是地藏王菩萨就化身现比丘相,来见秦桧。当时,秦桧是宰相,见和尚来了,也就召见他。和尚对他说:“你应该念念佛了,你现在这么高的地位...”可是秦桧就是不念,他说:“何必念呢?”他根本连一个“佛”字也不说。这时地藏王菩萨就显了神通,用他的拂尘一拂,秦桧就身不由己地跪了下来,想起身也起不来。于是地藏王菩萨就把手伸出来说:“你看看!我手上写的是什么字?”地藏王菩萨手上写的就是一个“佛”字,但秦桧看了之后就大发言论说:“我从小就念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后又中状元。现在各国的文件都要先经过我的审阅,才能决定怎么处理。如果我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我还当什么丞相呢?这个字我不是不认识,但我偏偏不念!”地藏王菩萨一看,这人真是业障深重,没法度他,于是就走了,后来秦桧死后堕入地狱。
由此可见,念佛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作准备。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时才念呢?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等到临命终时,就想不起来要念佛,或根本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平时要学著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时才不会惊慌失措,而得以平安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大愿。其中说,我成佛之后,十方所有的众生,若有称念我名号者,我一定接引他到我的世界来,将来成佛。在我的世界里,众生都是由莲华化生,故身体清净无染。因阿弥陀佛发这种大愿,所以一切众生都应该修念佛法门,这是很对机,很容易修的一个法门。在经上又说:“末法人修行,一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此即说一亿人修行,一个得道的都没有,只有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得度。尤其现在末法时代,念佛正与一般人的根机相应。
但在西方,现在不是末法时代,可以说是正法时代。为什么说是正法时代?因为佛法刚刚传到西方国家来,正当兴旺。所以现在美国有很多人欢喜参禅打坐,这就是正法的表现。在正法时期,也可修念佛法门;末法时期也可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什么时代都可以修行。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永明寿大师说:“有禅有净土,有如带角虎。”又参禅又念佛,好像老虎有犄角似的。“现世为人师”,现世可以为人的师表。“将来做佛祖”,将来可以成佛做祖。
故真正参婵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再深一层说,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真正参禅的人也就真正持戒。那么真正讲经说法的人,他是为讲经而讲经,也就是真正参禅。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又会参禅,又会讲经,这是宗说兼通。再进一层说,真正持咒的人,真正修密宗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
禅、教、律、密、净,虽说五种,归根究柢说的都是一个,没有两个。其实再深一层说,连一个也没有,怎么会有五个呢?真正学佛法的人,在这一点上应该明白。所以有的人有门户之见,认为念佛法门最高,参禅不对;或者有人说参禅最高,念佛错误,这都是没有明白佛法。真正明白佛法的人,知一切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既无法可得,何必又在头上安头呢?何必无事找事做呢?你若真明白法了,无法可得。可是对一些不明白法的人,你对他说根本什么也没有,他就会失望。所以佛施权法,就是为了说实法;说权智,为的是实智。实智是什么呢?实智是一个“归无所得”。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前面一段经文从“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这是人喻。法华经原来有“本门十妙,枝门十妙”,但因怕有人不懂,所以也没有详细讲。现在只是讲“人、行、教、理”,这都是一样的。以上六句经文是讲人喻,所有的人都成佛道。接下来“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这是行喻,指修行都是一样的。所以说“诸佛本誓愿”:十方诸佛本来的誓愿。“我所行佛道”:我所修行的佛道法门。“普欲令众生”:令所有的众生。“亦同得此道”:也修行这个道,证得这个道。
那么既然无法可得,怎么又说得此道呢?说得此道,这个道并不是从外得来的,就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上说“如来于然灯佛所,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们自性本具足,非从外得,所以说这是“无所得”,可是我们不知道。譬如人在衣里缝上一颗明珠,但自己却不知有这一颗宝珠。这颗宝珠犹如我们本来的佛性,与佛无有差别。那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自己本有的佛性,所以才没有成佛。成佛,只不过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家珍而已。“亦同得此道”:令一切众生亦都修行这个法门。这叫行喻,修行是一样的。“未来世诸佛”:未来世的一切诸佛。“虽说百千亿”:虽然演说了百千亿种。“无数诸法门”:无数方便法门。“其实为一乘”:其实皆是为说一乘法。
“诸佛两足尊”:十方诸佛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知法常无性”:诸佛了知诸法本无自性。“佛种从缘起”:不过佛种种的法门,是从缘而生起。“是故说一乘”:故为这一乘的佛教,才显说其他的藏教、通教、别教。实际上就是为著一佛乘,这叫教喻,教化是一样的。“是法住法位”:是法就是妙法莲华经的法。“住法位”,这个法位,“是法”就是“法位”,“法位”也就是这“是法”。“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住法位,住在什么地方呢?即住在世间相上。世间相常住,这世间法即是出世法,出世法即世间法。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觉在世间,若是离开世间法,再去找这个觉悟的觉,犹如在兔子头上找角似的。“于道场知已”:释迦牟尼佛说,我坐菩提道场,成佛之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导师方便说”:故天人之导师用种种方便来阐明这妙法,而其所得的理性皆是一个。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天上和人间的人所应供养的。“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为令众生皆能得到安乐的缘故。“亦说如是法”:亦说这部妙法莲华经。“知第一寂灭”:佛知道这第一寂灭法,实相的妙种。“以方便力故”:若一开始佛就说实相的妙理,没有人会明白,故先用种种善巧的方便力,为实施权。“虽示种种道”:虽然是开示了种种的法门,种种的道理。“其实为佛乘”:其最终目的,乃是为说佛乘,令众生皆能成佛。“…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