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P7

  ..续本文上一页中,前三果为有学位,证了四果阿罗汉,方为无学。在此法华会上,有学与无学合起来有二千人。这二千人又表示“十如是”——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个如是又变成十,十又变成百,百又变成千,此即表示有学无学二千人。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摩诃是大。波阇波提译为爱道。这位大爱道比丘尼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就是每位佛出世,她都做佛的姨母,抚养保护他们长大。眷属包括六亲、朋友等。大爱道比丘尼与她的六千亲戚朋友,同在法华会上。

  罗侯罗母——耶输陀罗,也跟著佛出家,做佛的徒弟,成为比丘尼。比丘尼也具有相同于比丘之三义:乞士、怖魔、破恶。耶输陀罗比丘尼与许多眷属,在此法华会上。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菩萨”是梵文,具足乃“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觉悟有情的一位菩萨,也就是有情中之一位觉悟者——他以觉悟的方法道理,再去觉悟其他有情。另有二个名称叫“大道心众生”,或“开士”。“摩诃萨”是菩萨中之大菩萨,具足七大。

  1、具大根基:他的根基极深极大。有多大?他植众德本。从多生多劫以来,所种下的善根,既深广且博大,这善根就叫德本——道德之根本。他所栽下的善根有无量无数那么多,故说“植众德本”。又他不只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而是好像在金刚经上所说:“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面前,皆已种诸善根。

  2、具大智慧:这个智慧是怎么个大?他能发大菩提心广度一切众生;虽然普度众生,可是不著度众生之相,此即是大智大慧。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没有一个众生是佛度的,而皆是众生自度也。这就是虽然度生而不著度生之相。不像我们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大事宣扬:“我度了多少人出家,我度了多少人发心信佛。或某某人是我度的,某某人是我介绍来信佛的。”这尽是著相。为何著相?就因为愚痴。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著一切相。菩萨应离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离相,即非菩萨。

  3、信大法:大法即是大乘之法。你要深信大乘实相法门,深信因果,深信般若。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你缺少信心,即使佛法广大,也不能度你。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善根从何处来?就是从信心来,从信心所生,所以信乃功德之母亲。菩萨摩诃萨深信一切大法、无上妙法,尤其对这部妙法莲华经,他是特别深信重视。

  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金刚经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其福德胜过以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你这一念生净信之功德,等于以七宝来布施给一切世界,而且如来世尊是绝对知道你这心念,不会令其空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个个都要拿出真正信心来,才能得到这种相应。

  4、解大理:在华严经上讲——信、解、行、证。所以解大理必须依照著信心,首先要信,然后明白,使去实行,而后证得。什么是大理?就是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六即佛中之“理即佛”。按著理来说,每个众生都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成佛。如果不修行,而尽说自己是佛,那是没有用的。譬如你自封为王,整天自吹自擂:“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可是有没有一班文武百官来保护著你?有没有老百姓来支持?若没有,你只是个光棍皇帝,有何用?所以按理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返本还原,认识自己本来真面目。为什么要明白众生本来是佛?因为实相的智慧,不离众生心,皆是每个众生自性所具足的,所以要解大理。

  5、修大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一)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1、财施又有内财(头目脑髓)与外财(国城妻子)。行菩萨道,是无我相、无人相的,所以菩萨能舍弃种种,布施一切给人。2、法施就是说法利生,为众生讲说佛法。“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就是为一切众生宣扬佛法。所以学佛法的人,都应该学习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人。我若知道一点,就向人讲说一点;知道十分,就讲十分。本照自己所知的佛法,为人讲说——这即是法施,以法来布施教化众生。3、无畏施:即是若有人遭遇到飞灾横祸,心中非常恐惧忧苦,而正在此时,你去安慰开导他,令彼消除一切的恐惧忧怖感,而心生安宁。

  (二)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戒(二五○条)、比丘尼戒(三四八条)。

  (三)忍辱:忍辱是一个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你若能忍辱,则恰如获宝也!好像我曾说过一则公案: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于门口挂上一块匾,写上:“我性如灰”,意即他性里亳无火气,从来不发脾气。这老修行昼夜精进用功,性情修得柔和无比。可是此时就来了一位菩萨,试验他的道行。菩萨到彼门前问:“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答:“性如灰。”一会儿,菩萨走回来又问道:“匾额上写的是什么?我记不得了。”答:“性如灰。”如是来回问了几百次,终于把火问出来了。老修行冒火的大声大嚷道:“性如灰!性如灰!你这么啰啰嗦嗦,尽来扰乱我的修行,你居心何在?”菩萨言:“哈!原来灰还有火呢?”说完,即踊身虚空。你道这菩萨是谁?原来是观世音菩萨来考验他,结果修了几十年性如灰,仍有火气,考不过菩萨的试验。观音菩萨临走前言:“你还须修行!二十年后,我将再来。”由此可见,忍辱是极端不易为之事,最要紧是没有脾气。我以前为人徒弟时,无论师父在不在面前,从也不敢发脾气。我若发脾气,他则不食而自责道:“我教化徒弟没教化好。”因为他老人家不吃饭,故我始终不敢发脾气。

  那么我有没有脾气呢?我的脾气比谁都大,但是出家修行后就把脾气改了。现在到美国新收三个徒弟;美国人未出家前是无脾气的,但出家后,旁的还未学会,就学会发脾气冒火。譬如昨晚有二个徒弟到我面前诉说自己发了脾气,究竟是谁发脾气,我也不管,不过这回我立下一则规矩:“发脾气的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不准起来大小便、吃饭、喝水、睡觉。”如果你不要在佛前跪,那我就来替你跪。还有,无论谁发脾气,三个美国徒弟要一起跪。没发脾气的,照样跟著跪。“这有何公道?”就是如此不公道——世间上是没有公道的。你若是怕,就不要发脾气。为何叫你跪,且不准吃、喝、睡?就因为你有脾气,故要修忍。“这师父真厉害,再不敢跟他出家了!”但你若是怕,不发脾气,就无事了嘛!为什么要立下这规矩?因为以后若徒弟多了,你打我、我骂你,等会儿又全跑到师父面前告状诉苦,这样判来判去也判不完的。修道人怎可发脾气呢?你若有徒弟,为教化他,对他发脾气还情有可原。但若对师兄弟发脾气,是万万不可之事。所以说:“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四)精进:有身精进、心精进。身精进是拜佛、诵经、持咒等等。昼夜六时皆精进用功,一时一刻也不懈怠放逸。真正用功不是尽作假面具,挂修行招牌;而是自己真实去用功,不在众人面前造作卖弄。心精进是时时念玆在玆,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禅定:参禅打坐必须要精进来帮助,有精进,则能忍;有忍则能修功德,参禅打坐入定。若不精进,一暴十寒,修行一天,休息十天,是永远也得不到禅定的。

  (六)般若:般若度是最重要的,修行人一定要有智慧。缺乏智慧,是很难修行的。有智慧之人,随时随地皆是在用功,看见什么都是智慧——“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好像我有个徒弟对我诉说道:“某某师兄一和我说话,就骂我。”骂“谁”呢?这岂不是愚痴。你若有智慧,就算他骂你,而你不接受此骂,这骂就回去了嘛!譬如有人仰天而唾,唾液不久又再落回自己脸上。或者你可想像彼人在为我唱歌,或说外国语文,如此一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才是具有真正智慧。不要整天懊恼道:“他在骂我。”究竟“我”又是谁?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还有个“我”?出家人要把“我相”赶快扔到太平洋去,不要它。

  菩萨还要扫尽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过去已过,故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你若说此时是现在,但它刹那不住,又过去了,故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未来还未来,从何去找?未来心也了不可得。你若三心皆了,又有什么可执著的,一切不执著,就是得到解脱,获真正自由。

  菩萨又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菩萨要存布施心,普遍施给一切众生。

  爱语:菩萨无我相,故对一切众生常生慈爱心,视彼如己,毫无彼此之分。菩萨自度度他,对每位众生皆发和谐之语。

  利行:一切众生欣喜利益,故菩萨常行利益众生之事。

  同事:菩萨化身千万亿,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度之。当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为要度一群鹿,因而化身成鹿去教化它们,此皆是同事之一。

  行菩萨道要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让能让。这都是修大行菩萨所应具备之条件。

  6、经大劫:一劫即十三万九千六百年。一千劫集合为一小劫,二…

《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