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 释名题 述译传▪P3

  ..续本文上一页网打尽了,什么时候翻身谁也不知道。这就是自称是佛,不认识佛,又不明白佛法,所得到的果报。

  上面是说要跟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去修,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这不是说今天供养,明天不供养;不是说供养一个佛,而不供养其他佛,要普同洪养。除了广修供养,还要忏悔业障,这是第四愿。我们为什么要向佛顶礼?就是要表示自己无量劫以来,做的错事太多了,现在发露忏悔,改过自新。五、随喜功德。就是看见所有慈善的事情都应该做,能做一分钱就做一分钱。

  行菩萨道是要利益人、帮助人的,不是只想利益自己。凡是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自私自利,这都是随喜功德。六、请转*轮。当你知道某一位法师会讲经,就联合大家请这位法师说法。须知道经典的意义要有几十年研习的功夫才能明了,那些所谓研究佛法,有头衔的学士,倘若他们没有把自己放下,那他根本没有明白佛法。就像蚂蚁啃西瓜,尽在皮上钻来钻去不能尝到味道。学佛法要跟著法师们学,不要自以为不可一世,说自己懂佛法。所以请真正明白佛法的法师说法,就是请转*轮。七、请佛住世。请佛陀常住世间,现在佛不住世了,就要请佛法住世。八、常随佛学。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把自己的身体看空了,没有自己这一个身体。所以要跟著佛学。九、恒顺众生。常常随顺著众生,希望令他们明白佛法。十、普皆回向。把所有功德都回向一切众生,令他们速成佛道。

  “妙法莲华经”释名的第一个字是妙。妙字太宽广了,横讲、直讲是妙;尘说、刹说也是妙。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都是妙法,妙法包含一切,以至三藏十二部都包括在妙法里面。

  所谓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讲定学,律藏是讲戒学,论藏是说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道理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而戒、定、慧所居的功也是无穷尽的。既然经、律、论是妙法,戒、定、慧也是妙法。有关戒、定、慧你们听了很多,试问究竟做了多少?我们听闻佛法,不但要明白,还要设身处地的、实实在在的去依法修行,这才是真正有所得。知道而不行,就等于不知一样。为什么呢?因为那就像知道这样东西是好吃的,但是你必须吃了之后才能真实受用。对佛法也是一样,知道一点行一点,这才是实行家。若知道而不行,对你对佛法都没益处。就好像石头人似的,形像虽是个人,却不能说,更不能行。

  妙,有心法妙、众生法妙和佛法妙。分而言之是三,合而言之是一。无论分开或合起来讲都是妙法。三是妙法,一也是妙法。

  所谓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经、律、论,它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十二部经是:(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虽然这十二部经的意思很深,但主要是记得和了解佛陀的教义。佛法不一定注重学问,而是注重真实行持。六祖大师甚至没有读过小学,连签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但他却会讲经说法。因为他不认识字,讲经时就叫人为他念经文。人念一句他讲解一句,而他所说的法是和佛一致的,并没有不合佛法。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却会讲经说法,是因为他得到佛祖的心印,以心印心的妙法;故他所说的法都是妙法。六祖得到五祖的心法,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和猎人共居十五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用功修行,开大智慧。我们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著急,古云:“毋欲速,欲速则不达。”修行用功就像射箭的弓,紧了则绷,慢了则松,要不紧不慢才成功。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在中国有一种虫叫蜉蝣,这种虫朝生而暮死,生得快死得也快。所以我们修道者要老老实实的用功,千万不可走捷径,以为走旁门左道的小径会比较快有成就,实际上它是达不到目的地。我们要依照六度万行的大道去修行,这才是妙法。中道就是妙法,离越中道,就不是妙法。

  在汉朝有两个人,一个叫袁盎,一个叫晁错,两人都在朝廷当官,袁盎用方法把晁错杀害,之后袁盎便出家做和尚。原因是他时常见鬼,常常见晁错的鬼魂要来杀他。白天夜晚都是如此,使他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因而忏悔出家。他出家之后,再没有见到鬼魂,乃更决心用功修行。因为一念之差杀了人而出家,所以他希望来生也再做和尚不当官。果然第二生他成为一个到处弘法的大法师,是个不贪名不图利的苦修行。这一生他也没见著晁错的鬼魂。如此过了十生,因为他苦功修行有点道德,所以一生比一生身份高。到了第十生,他做了国师,成为皇帝的师父。皇帝赐他一个沉香宝座(当时沉香在中国是最贵重的一种木材,只有皇帝才能坐这种木造的椅子)。当国师坐到宝座上,便神气十足。他心想:“当今世上能坐这种宝座,这么尊责的法师也没有几位,这赏在太妙了!”

  就当他生这一念贡高心,以为当今天下唯我独尊的时候,那十生以前未超脱的晁错冤魂又来找他了。突然在他膝上长了一个人面疮,这种疮有口、鼻,更会说话。常常对他说:“你休想再摆脱我,我跟著你十世,非要你还我命不可。”这位悟达国师得了这么一个疮病,日夜呼痛,他实在没办法,难以忍受,他念大悲咒、楞严咒以及一切的经咒都不能消罪,因为他业障太重。这皆是由于他生一念贡高心,所以护法神也远离,不再保护。幸而想起了迦诺迦尊者,悟达国师曾服侍这位尊省。当时,尊者全身生疮,流脓、出血,又肮脏又臭。悟达国师摄心侍奉及照顾他,替他煎汤熬药服侍他,使他的病痊愈。迦诺迦尊者其实不是真的有病,他为示现来度悟达国师的。果然,国师对他很好,尊者痊愈之后便对国师说:“将来你有难,可以到四川茶山地方找我,我会替你想办法解决。”这时候悟达国师因为生了人面疮而没法治好,便想起去找迦诺迦尊者。尊者用三昧水替他一洗,人面疮就痊愈了。所以修道的人无论怎样也不可生贡高我慢心。

  心法妙,在前面讲了个大概的意思。现在讲众生法妙。什么叫众生?众生是种种因缘和合而生,故叫众生。众生分为十二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这十二类众生中每一类又有种种不同。就拿卵生来说,有的卵生会飞,有的不会飞。会飞的种类有千千万万那么多,以至任何人也不能完全认识及分别清楚。你说是不是妙?分别不清楚是妙,分别得清楚岂不也是妙?卵生是这样,胎生、化生、湿生...以至所有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胎生,人是胎生,一切畜生也是胎生。卵生是怎样来的?卵因想生,因为有这种想,所以就有卵生。胎生是胎因情有,是由爱情而生。爱情,人人都认为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最快乐里面反而是最痛苦的。现在美国有很多人都觉悟到爱情是不自由的,于是乎解脱爱情,走到觉悟这边来了。一般青年男女随便谈情说爱,随便结合,又随便分离,说这是一种自由,其实这是误解自由。男的女的都不结婚,不守规矩,这不但不是自由而是错中错。为什么?因为要是结了婚,虽然不自由,还是天经地义的一种道路。假若误解爱情,说不结婚就可以随便,这是想要快一点死,想要快点把自己的身体破坏,把身体弄坏了就会死得快一点。这种情形若不赶快挽救,祸害就太大了。这是说胎因情有。

  无论人或畜生,畜生也因为有这种情,为什么它也有这种情?这种情是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的颠倒习气太深。做人的时候,这种情欲心重,所以就会堕落到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里还不知道觉悟,情欲心便变得愈重,也愈来愈愚痴昏钝。

  诸众生中,湿生和化生是怎么生出来的?也都因为淫欲心太重。任何众生都因为有这个情,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所迷者是个凡夫,你要是把这个情看空了,就是个圣人。

  在众生里边,人类有千差万别,畜生里边也有千差万别。可是这些都没有出离这妙法,都在妙法里面包含著,所以众生法也是妙法。

  你不研究它不觉得怎样,若一研究,每一种类都有它的道理。为什么会做人?为什么会做狗?为什么会做猪?为什么又会做牛做马?这里面都含藏著一个妙法。这个妙法的道理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明白就是妙法。你说我明白了,明白也是个妙法。妙法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众生份上也是一样。

  讲到佛法妙。什么是佛法?什么又不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有一切一切的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究竟有多少?总括起来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那一个法门是最妙的呢?每一个法门都是最妙的!以前我曾经答覆过一个人,他问我:“八万四千法门那一个是第一?是最高的?”我答覆他:“你要是认为那一个法门对你最适合,那一个法门就是最高的;那一个法门对你没用处,那一个法门是最低的。”这要看你的根性,佛设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你的毛病除了,那一个法门也没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那一个法门可以治你这个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有八万四千个障碍,与八万四千个最高无上。

  现在讲到佛法妙,也就有八万四千个最妙。为何如此说?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法都是药方。你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这个药就是治你这个病。能把病治好就是良药,你要是用错了药,良药也会变成毒药。

  今天有人问我吃肉可不可以开悟?我说:“吃肉者若能一口吞下一只猪、一只羊或一只牛,如果有这么大的口,就可以;若没有那么大的口,没有人保险可以开悟。六祖大师和猎人在一起十多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的是肉边菜。因为他和猎人在一起,猎人一天到晚都以肉为食,他若不吃肉就没东西吃。于是他自己种了点菜,也不另外炒或煮,就把菜放在肉锅一起煮,他就吃菜,这叫肉边菜。六祖大师吃肉边菜,因为他是…

《妙法莲华经浅释 释名题 述译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