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12

  ..续本文上一页力:怎样才能得到一切至处道智力?

  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怎样才能得到禅解脱三昧染净的智力?三昧就是定。禅解脱这种定的染净,这种智慧的力量,怎么样能得到呢?

  宿住念智力:怎么能知道以前和现在这种智慧的力量?

  无障碍天眼智力:怎样才能得到没有障碍天眼的智力?

  断诸习智力:断这一切习气的智慧力量,怎么样能得?

  前边是佛的十种智慧力量,怎样才能得到这十种的智慧力量?这也是智首菩萨向文殊师利菩萨问的,这些个“怎么样能得到”,在后边的偈颂里边都有答覆的。

  D4、一段明增上果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侯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

  这是第九个问,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十王敬护”。

  云何常得天王:怎样才能得到天上的天王来恭敬供养?天王就包括一切诸天的天王,例如:四大天王、忉利天王、帝释天王、大梵天王......。

  龙王:怎样又能得到龙王来守护恭敬供养?

  夜叉王:夜叉是一种飞行的鬼,又叫速疾鬼,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这个夜叉——速疾鬼走得非常快,但是他也有王。要是夜叉王守护恭敬供养,那一切夜叉也就都守护恭敬供养了。

  乾闼婆王:怎样能得到乾闼婆王来守护恭敬供养?乾闼婆是天龙八部之一,他是乐神,会奏乐;又叫嗅香神,他闻香而至。玉帝有一种香,一点上这种香,乾闼婆王和乾闼婆的眷属就都来了,为玉帝奏乐。这个奏乐,也就在那儿跳舞又奏乐。

  阿修罗王:阿修罗是有天福,没有天权的,可以在天上住,天上也有阿修罗,可是没有天权,没有天德,中译叫“无端正”。无端正就是长得非常丑陋,有时鼻子长到头上去;有时眼睛长到下巴,很难看,很丑陋的,所以叫无端正;可是阿修罗女就生得非常美丽。

  迦楼罗王:果道,记得迦楼罗是什么吗?

  果道:迦楼罗是梵语,是大鹏金翅鸟,梵语叫Garudha。

  上人:Sansrikt叫Garudha,因为译音,叫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的翅膀有三百六十由旬那么大,它若一飞,用膀子一煽,就会把海煽干了,它是吃龙的。那么以后做佛的护法,做为八部之一。怎么样能令迦楼罗王来守护恭敬供养呢?

  紧那罗王:这紧那罗王又是一种奏乐的乐神,也是一种玉帝的乐神,是奏音乐的。怎么能令紧那罗王来守护恭敬供养呢?

  摩侯罗伽王:摩侯罗伽就是一种大蟒蛇,也是八部鬼神之一。怎么能令摩侯罗伽王来守护恭敬供养?智首菩萨这么问文殊师利菩萨。

  人王:人王就是做皇帝的,是人世的王。

  梵王:就是大梵天王。

  之所守护,恭敬供养:怎么样才能令这十王来守护恭敬供养?这就要你持戒律,戒德圆满;你修定力,有慧力,戒定慧圆满,有德行了。你若有德行,这十王就恭敬守护你,供养你。

  D5、二段明等流果分二 D1、饶益 D2、超胜

  今D1、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这是智首菩萨第十个问,他问文殊师利菩萨如何“能为饶益”。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怎么样才能为一切众生所依靠,为众生所寄托,这是为依。

  为救:怎么样才能救护一切堕落三恶道的众生?

  为归:怎么样才能令众生来皈依佛道、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为趣:趣就是趋向,怎么样才能令众生向佛道上走?向佛道上进步?

  为炬:怎么样才能做众生的明灯,给众生做眼目?

  为明:怎么样才能给众生做一种光明,来照破众生的黑暗?

  为照:光明常常照众生,令众生没有黑暗。

  为导:为众生的引导者,接引众生。

  为胜导:做为众生一个最殊胜的导师。

  为普导:怎么样才能普遍做众生的一个大导师?智首菩萨这样问文殊师利菩萨。

  D2、超胜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最后智首菩萨又问文殊师利菩萨十个问题,怎样能“超胜尊贵”?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怎么能修得在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一切众生中第一是谁?就是佛。佛的功德大海圆满,无欠无余,所以谓之第一。

  为大:怎么样为大?因为佛这个体是大的,法体包罗一切,体包法界,所以叫大。

  为胜:怎么才能为胜?胜就是殊胜,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做众生里边一个非常的人。

  为最胜:在众生里边,没有众生可以比的,这都是佛的境界。

  为妙:妙,就是烦恼没有了,就得到妙境界。又什么叫胜?你自利圆满了就是胜,也可以说得到最后的胜利。什么叫最胜?就是利他圆满了。怎么叫妙?烦恼断尽就叫妙。

  为极妙:怎么为极妙?极妙就是烦恼障断了,所知障也断尽了。烦恼障,无论什么事情就生了烦恼,就障碍你的道业。所知障,就是自觉比旁人都知道得多:“啊!我又会讲经,又会说法,又会念经,又会拜佛,你看他们什么也不会!”这是所知障。你知道的多,就自满,满就招损,反而把自己的道业障住了。那么所知障断了,这就叫极妙。

  为上:怎么叫为上?你向下看,没有人比你再高的了,这是上。

  为无上:怎么为无上?你往上看,没有比你再高的,这叫无上了。

  为无等:无等,你向下看,没有人可以和你比的了。

  为无等等:不单一个人不能比,所有的都不能和你来比较了,这是无等等;你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圆成佛果了。

  A2、文殊答标德显因分二 B1、叹问成益 B2、正酬其问

  今B1、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就答覆智首菩萨说:“好得很啊!你这个佛的弟子是很好的,是最善的。”你看菩萨和菩萨讲话都这么客气,也先赞叹他一句:“你好得很!Very good,you are very good”要先赞叹一下。难怪现在我们人都学得:“多谢啦!多谢啦!Thank you very much”都要这么样。

  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你现在因为想要饶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安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你很慈悲的,很悲愍这世间一切众生。你想饶益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所以要利乐天人,天上的人得到利益,人间的人也得到快乐。

  问如是义:你问这样的道理,这样的义理,这不是为你自己问,而是代表众生问。

  B2、正酬其问分二 C1、标因成德酬其举德 C2、指事显因酬其征因

  今C1、

  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佛子,若诸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又说:你这个好的佛的弟子啊!假设一切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若能善于用他的心,来发广大愿,就能得到一种殊胜不可思议的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对于一切诸佛之法,心里一点障碍都没有,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能了达诸法实相。住去来今诸佛之道:住在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修的道路上。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常常随著众生而住,不舍离一切众生。如诸法相,悉能通达:就好像这个法,所有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完全能明白了解。断一切恶,具足众善:能明白一切法,就能依法修行;能依法修行,就会断一切恶;断一切恶就是一切善。所以你一切恶断了,就具足众善,所有的善就圆满了。

  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你翻过来就是,就在那个烦恼上,你若一翻过来,就是菩提心。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就要认识境界,你对这个境界若认识了,就会忍耐。你通达诸法实相了,就会有一种忍力,不论顺的境界、逆的境界都能明白,都能忍,顺的境界不生欢喜心,逆的境界也不生烦恼。修行,什么叫修行?平常心是道,你就平平常常,日用动作行为,所行所作,都要很平和的,不要生烦恼。你遇著一件事情一生烦恼,就退失菩提心了,这就叫没有长远心。你没有长远心,修道就不容易成功的,所以一定要发长远心,要有忍耐。好像今天有一个学生,本来昨天他同我约好两点钟来见我,但是今天到外边去,赶不回来,结果三点钟才来。这个学生来了,没有遇著师父,大失所望,就生了烦恼;一生烦恼,魔障就来了,就生了一种退堕心。幸亏还有善神来护持,就给他一个境界。那么他还不错,对这个境界还认识,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来,没有见到师父就生退悔心,这是不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很快地就受到这种感应了。所以我们修行,不单对师父,就对任何人都要用忍耐心;你若不能忍,就得不到真正的三昧,得不到真正的定。所以你能断一切恶,就是具足众善了。

  当如普贤色像第一:这个修道的初发心菩萨,也就和普贤菩萨的色像一样了。普贤菩萨是色像第一,你也能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所有的一切行愿,都具足圆满了。于一切法无不自在:游诸法相是通达无碍,在一切佛法的大海里边,随便他愿意怎么游泳都可以的。在这法海里边,欢喜怎么样游泳,就怎么样游泳,你看!很好玩的,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能做一切众生第二个大导师;第一是佛,或者是普贤菩萨,那么你能和普贤菩萨一样,所以是第二导师。

  C2、指事显因酬其征因分三 D1、总征 D2、别开义类 D3、总结

  今D1、

  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

  

  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了一声智首菩萨:佛子,你想要知道怎么样善用其心,才能得到一切的胜妙功德?

  D2…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