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是说一乘之果;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这部妙法莲华经浅释,是由宣化上人在美国万佛圣城讲演,以最浅显的方式,解释经中的每一字句,非常适合初中学人藉由此经浅释,一窥法华经成佛之殿堂。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浅释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浅释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浅释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浅释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浅释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浅释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浅释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浅释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浅释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浅释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浅释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浅释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浅释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浅释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浅释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浅释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浅释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浅释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浅释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浅释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浅释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浅释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浅释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浅释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浅释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品浅释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浅释
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甲、释名题
乙、述译传
丙、解正文
甲、释名题
“妙”,对这个妙字我们就需要下一番坚苦功夫来研究。“妙”就是玄妙、微妙、深奥不可测。智者大师九旬谈妙,集成一部法华玄,为天台宗三大部分之一的重要典籍,就是单说这个“妙”字说了三个月,你说妙不妙!
在讲每一部经之前,先讲七种立题和五重玄义,这是天台宗讲经的现则。这七种立题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是单独的三种。复三就是重复的三种。具足一是单独、重复合起来的立题。
先讲单三,单三是人、法、喻。第一是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一个人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因为这个“阿弥陀经”是讲西方净土法门,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什么有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要度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字来代表一部经的名字。
佛法到了最后灭亡的时候,最先是“楞严经”没有了,因为楞严经是成佛的正因,证果捷径了义,众生业转重,故先隐没。也可以说是因为“楞严经”把这个世间的道理,万事万物都讲得很详细,可以说是泄漏了天地的秘密。于是乎到末法时代“楞严经”就先没了,其他经也跟著继续湮没;到最后只剩下“阿弥陀经”多留在这个世界一百年,所以“阿弥陀经”在佛教里是最后才没有的。到“阿弥陀经”也没有的时候,就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这个世界上留一百年;然后六字洪名又灭去两个字,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又再住世一百年。以后,佛法在世界上就完全灭尽了。那个时候,三灾八难,一切灾害相继降临,这个世界随即毁灭。
因此,我们对“阿弥陀经”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对一切的人是最对机的。可是末法时代也有正法存在,就好像我们现在所住的美国,以前没闻过佛法,现在处处都闻佛法。这是佛法刚传到这个国家,所以现在就有很多美国人欢喜参禅打坐,欢喜研究佛法,开了佛教正法的风气。
“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那么以单法立题的是什么经呢?是“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题。
以单喻立题的是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面的一个网罗幢。这网形状是圆筒形的,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一个孔有一粒宝珠,这宝珠会放光,叫夜明珠,白天也发光夜里也发光。每一粒珠放在每一个孔里边,所以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菩萨戒为什么用梵网来代表它的名字呢?因为这个戒就好像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以上说的是单三立题。
复三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什么叫人法立题呢?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文殊菩萨是大智大慧的菩萨,他问这个般若;般若是智慧人才能问的智慧法。这部经就是以人法来立题的。
还有人喻立题,人喻立题的经是“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所说的法,好像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无论豺、狼、虎、豹,什么恶兽,一听狮子吼,就得老实;这“如来师子吼经”便是人喻立题的例子。
以法喻立题的便是本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做这部经的题目。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法喻立题的,属于复三之一种。
具足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的。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是有芳香之味,代表德性圆满,以圆满的德性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十身。所以这一部经是以法、人、喻三种完全具足起来标立经题的名字。
研究佛法的人,对这七种立题应该能够记得,可以随时讲出来。如果七种立题不懂,那你就不是研究佛法的人。在大藏经里面,分门别类有很多种,经典也有几千卷,但是都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看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来做题目。
把立题认识了,然后自然就可以深人经藏,智慧如海。假如连经的名字都不清楚,什么叫涅槃经?你说不懂。连涅槃经的名字都不懂,那你看涅槃经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经典的名字都不认识,就不能深人经藏;也就不会智慧如海;不会智慧如海,那你学一辈子的佛法还是那么的蠢笨痴呆。所以,这七种立题是很重要的。
若每个人都能认识七种立题,对佛法就可以研究。还有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名,这部经是以什么做它的名字?体,这部经的法体是什么?法体知道了,要知道它的宗旨是说什么?宗旨知道了,又要知道它的用途;用途知道了要知道教相。为什么呢?就像我们人,首先要有名字;如张三、李四,各有其名。知道张三的名字,那张三的身体有多大?多高?多长?多重?他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他的身体健康不健康?他是以什么为生?他是做生意的、读书的或做工的?士、农、工、商,他做那一行呢?若他是读书的,以读书为宗旨,那读完书又有什么用呢?是否去睡觉?不是的,读完了书,它要发展它的用途。读科学的在科学上发展;读哲学的在哲学上发展,都是各有所用。经也是一样,经的用途知道了,题和宗旨也知道了,究竟它的身份是什么呢?如教授、总经理,或者她是一位家庭主妇。总而言之,各有各的身份,这就判明了他将来的成就。经也是一样,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是以七种立题中的法喻立题来命名的。
“妙法莲华经”在五重玄义里,第一个玄义是释名,也就是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一部经是以妙法莲华为名。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因为微妙甚深的佛法,一般人不容易明白,所以用莲华来比喻。这一部经是以法喻为名的。
究竟什么是妙法呢?它妙到什么样子?好到什么程度?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妙是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的。不可以用心来测度思惟,想也想不明白的;要能想得明白就谈不到妙了。既然想不明白,那么就不需要说了,说不出来嘛!可是不能不说,说不出来的就是妙。说不出来的还要说,那说的并不是妙,而是形容这个妙及讲说这个妙的意思。
究竟妙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那是惟佛与佛,才能明了这种甚深境界。现在讲“妙法莲华经”只是讲少少而已,可是这少少的就不知道要讲多少天了。因为这个妙字,就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也没有把这个妙字讲完,只讲了一小部份。今年(一九六八)暑假的时候,在九十六天里讲完一部楞严经,这真可以算是坐火箭去探月球那么快。因为我在香港讲楞严经,曾经讲了十四个月才把它讲完的。
我们先讲妙字,究竟这个妙字要讲多少天?现在也无法预算,讲几天算几天。那么首先要说妙。什么叫做妙?妙法就是妙。什么妙?众生就是妙。什么妙?佛也是妙。什么妙?天地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什么都是妙法。所以这个妙字要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妙,那也是妙,妙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是从心而来的。
你怎么知道它是妙法呢?因为你有心,所以心法妙,然后是众生法妙,然后就是佛法妙。
心法怎样妙呢?所有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房廊屋舍,所有的一切,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都是从每一个人现前的一念心生出来的;从众生的心里生出来。怎么生出来的呢?你会说:“那就不知道了!”这是妙。知道不知道都是妙。你为什么会知道呢?又为什么会不知道呢?这岂不是妙?这就是心法妙。
心法妙,心怎么会妙呢?人的心,都是一般无二的。你指著胸前说:“我的心在这儿。”你的心真的在这个地方吗?那你真是错认心了!是认贼作父了!就像阿难似的,在楞严经里阿难说:“心在里面。”就是指这个肉团心;这个肉团心是没…
《妙法莲华经浅释 释名题 述译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