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26

  ..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是寤,就是睡醒了。郑武公生个儿子叫寤生。为什么叫寤生?因为他母亲刚睡醒,甚至于眼睛还没有太睁开,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生个小孩子,所以叫他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史书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因为这样,她就很讨厌这个儿子,说:“这个儿子真不是好东西,我睡觉没醒呢,刚一睁眼睛,他就出来了。”

  那么出家人,到醒的时候又要发愿了,所以说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一切的智慧和觉悟,周顾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法界都周顾了。

  D3、总结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文殊菩萨又称了一声智首菩萨,佛子:你们各位佛的弟子。其实这个佛子就包括当时所有的菩萨。所以他就说若诸菩萨:假设你们各位有智慧的菩萨。如是用心:像前边所发的愿、这种行为,像这样来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就能得到一切殊胜、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增长你的法身慧命,早得不退转于正等正觉。所以一切胜妙功德就是德无不备,行无不周,也就是成就佛果了。

  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怎么叫胜妙功德呢?因为一切世间国王、大臣,和诸天、魔、梵、婆罗门、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诸天是一切的天王,魔是魔王,梵是大梵天王,沙门是比丘,婆罗门就是在印度修印度教这种清净行的。乾闼婆是玉帝那儿奏音乐的乐神;阿修罗等,就是一切无端正的阿修罗王和阿修罗民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有的声闻、缘觉,声闻和缘觉都是二乘人。“所不能动”,你能得到这功德,就超过一切的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摇动你的思想、你的定力。这个不能动,就是你的定力已经超过他们,他们没有办法知道你。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因为你是菩萨,你这种境界高过一切的二乘人,所以二乘人的定力也就没有你这么深和厚了。

  在这一次,回到台湾讲〈净行品〉,我自己很惭愧的。因为没有辩才,也没有什么学识,既没学过教,又没真正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所讲的都是很平凡的,就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和各位谈。既然这样,所有的人都会讲、都会说,不过有的人愿意常常入定,在定中来说法。我虽然讲经讲不好,但是和各位都有一些法缘,这法缘是很深的,不是一生一世,所以今天又应该在这儿结这么一个法的果。来听经的都是有大善根的人,到这儿做影响众,我知道很多人所知道的都比我多,但还是一样来听,愿意做影响众。那么无论早发菩提心的,或者现在发菩提心的,我都希望我们这个法缘一天比一天深,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大。我没有什么妙法来供养各位,但发愿所有来的这些善知识,或者诸山长老、各位法师都早成佛道。我们信佛的人没有旁的,只愿意成佛,我知道大家都愿意成佛,没有一个人愿意堕落三恶道的,所以我愿意各位早成佛道。志莲精舍曹居士两夫妇要常常发菩提心来护持三宝,令佛的慧命永远不断,正法久住世间。愿意我们这个国家的元首福寿康宁;也愿意各位同参道友都菩提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一点、大一点,早成佛道,这是我衷心的希望,天天为各位这么回向。

  还有,昨天讲王晓明,我们各位回到家里还是为她念二十一遍〈大悲咒〉,希望她的病好了。我希望她病好,但是我一个人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仰仗各位。我们这里听众里边说不定就有文殊菩萨的化身,或者智首菩萨已经来了;他们能发慈悲心,来帮助王晓明,令她这种昏迷的病快一点好,这是我一点小小的希望。

  圆满菩提心

  恒具:当我三步一拜快完,尚有十英哩时,我和恒由都很高兴,但是我们还有一点问题。那时,拜的那条路有很多车,天气也很热,所以我很容易对恒由发一点脾气,彼此都不太舒服。到了一个小镇,天很热,我们就停下来喝一点水,这时有一个老人,我不认识他,他告诉我几句话:“你是不是佛教徒?”我说:“是。”老人说:“你知不知道佛教是什么?”我看这个老人不同于一般人,他很奇怪的,我说:“请您告诉我。”他说:“佛教慈悲,可是人不相信,我想你不懂慈悲。”这时我非常惊讶!

  上人:他说:“佛教徒都要有慈悲心,但我知道你一点慈悲心也没有。”为什么说恒具没有慈悲心?就因为他们两个人常常fighting(争吵),常常发脾气,他对著这个小的、矮的发脾气,生烦恼。为什么生烦恼?就因为天气热,热得脾气跑出来了,慈悲心就没有了。这个老人意思就是你是个佛教徒,你不听佛的教化,要发脾气,一点慈悲心都没有。

  恒具:所以我就说:“我没有说我是圆满的。”他说:“佛教慈悲,你一定要用慈悲,我是你的朋友。”

  上人:这个人对他说:“你是个佛教徒,就应该有慈悲心,不应该有脾气;甚至于你的同伴,你都常常对他发脾气,这是没有慈悲心。”这个老人又说:“我并不是你的敌人,我是你真正的朋友,所以我才这样告诉你,你还要多一点慈悲心,你的慈悲心不圆满。”意思就是你三步一拜,不要说拜了十个月,即使就拜了十年,但是你不依照佛的教化去行,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还是没有用的。这个老人并没有看见他们两人吵架,没有看见他对恒由发脾气,但是到加油站那儿,就这样教化他,意思就是你拜十个月,脾气还是那么大,怎么了?

  恒具:这是我的意思。

  上人:他不会讲,我替他翻译。

  恒具:是的。

  上人:我的脾气比你更大,所以教出你这么个徒弟来。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讲吗?

  恒具:没有,哦!我还有一个小故事。讲到发脾气,我们这次在越南西贡某法师的寺庙,越南总理夫人就来见上人,她说她有一种病,问上人要怎样才能把病治好,上人说她这病的原因是......

  上人:不要讲这个,你讲人家的病干什么?你讲讲自己有什么病就好了,讲讲自己吃不著cheese(起司)也发脾气,喝不著牛奶也发脾气,吃不著面包也发脾气,那才对嘛!我们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讲寺吃中饭时,碗盘都是装了饭和菜;但住持坐的席位,就摆了面包、奶油、cheese。他往那儿一坐,一爪探过去,就把人家面包、牛油拿过来。我知道这是住持吃的,就说:“这个不要动,不要动!”他心里即刻就发脾气了:“啊!真是没有慈悲心,面包也不给我吃。”这是他自己告诉我的。你说!带这么个会吃的徒弟到各处丢脸,哎!很不容易的。

  这品经今天虽讲完了,可是明天下午七点到八点半,我还有一点点时间,如果谁愿意来随意谈谈话,随意研究问题,可以来。我们明天就以随意谈话的方式进行,因为大约八点半以后,我就要去高雄、台南。明天是在火车上过夜,本来黎居士预备买三个睡铺、三个座位。我说:“不要买睡铺,因为我们都是坐著的,何必要睡铺呢!”侯太太就说:“哦!那师父您一人在里边,清净一点,没有那么吵!”我想:“随他去啰!愿意买坐就坐,愿意买睡就睡,随遇而安,到处随缘安岁月。”在没去买之前,我就已经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有睡铺;这睡铺,钱又多,我们又不需要睡铺。我又想:“如果买到睡铺,送给三个香港来的人,我们坐座位。”结果一买,买不著睡铺,只有座位,这很好了。所以明天十点多钟去坐火车,第二天是九号,一早六点多钟就到高雄了。那么九号晚间在高雄住一宿,十号就到嘉义。嘉义佛教会理事长吴大海今天来过了,他派人到高雄那儿接我。到了嘉义,或者十号晚间就为他们说一说法,还有十一号、十二号,共三天。十三号就会回来,或者十二号晚间回来也不一定,看情况而定,那么十四号就到日本去了。所以,今天就和你们拜拜了,英文叫goodbye,就是和大家告辞了,我们以后有缘再见。

  培育佛教新血

  各位大德、善知识,各位护法、居士:在没讲经以前,我要向各位说,我讲经的方法和其他人有多少不同。有什么不同?其他的法师讲经是一人讲经,众人听经;我讲经,带著两个帮忙的,在讲经前后替我讲一讲,他们先讲英文,然后自己翻译中文。

  一开始,由个子矮的恒由先讲三至五分钟。等我讲完了,再由个子高的恒具,也是讲三至五分钟,前后共十分钟。为什么这样?因为我的宗旨是要提拔青年人来做弘法的人才,我愿意培植佛教的新血,把佛教过去专制的习惯,独裁的这种行为改善了,要学民主国家自由平等的方法。我的志愿是要栽培佛教的新青年,这是我一点点的意思。所以各位不要著急,慢慢地听一听他们用英文说法,虽然他们讲的少,但所讲的都比我好。

  编按(1)宣公上人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二日,率领早期两位三步一拜的美籍弟子恒具、恒由(他们为祈世界和平,于一九七三年由三藩市三步一拜至西雅图,创美国佛教史上第一次三步一拜的先例。)前往台湾、香港、泰国、印度、锡兰、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地弘法。今特恭录上二段文,让读者了解宣公上人当时讲经的情况。

  编按(2)本书科判系根据华严经疏科文,但采取简要方式行之,以便读者易知易解。

  心灯永明

  师父道座:

  此次炎武在台北皈依,仰仗师父示不可思议之法力,即座顿悟“心灯永明”之义,又皈依后,心中悲念无端而生,一周之内不能忘怀,因有此念在心,其他欲念俱去。由此复悟悲能悯人,亦能制欲。更悟一般称观世音菩萨,均加上“大慈大悲”四字,盖修持不但须存慈怀,亦须存悲念也。炎武拟今后即以“心灯永明”四字,随时持诵,因一觉心有明灯,则善念俱备,诚如师父所语,已明心见性矣!拟即从此勤加修持,不知当否?倘蒙师父赐以数行予以开示,则大幸矣!

  皈依时,师父升座说法之际,炎武当见师父时而现菩萨相,时而现大将军相,二相显现不已,法指亦屈伸不已,使炎武精诚凝聚,顿生心灯之悟,事后问诸大德,对师父法相显现,均无所识,惟炎武一人见之,亦云幸矣!

  师父说法毕,在提示佛门弟子,须忍人所不能忍,让人之所不能让,即使受人打骂,亦须忍让之训诫后,问曰:“有人骂师父,你们将如何?”武当时昧于己别识,答以“以笑置之。”又问曰:“有人要杀师父,你们将如何?”答以“挺力而为。”意在替师父死。当以皈依时间太长,恐师父太累,未便另请开示。既退而思之,则觉所答非矣!因师父犹父母,闻人辱骂,以笑置之,未免忍让过份。似应晓之以理,晓之无效则拂袖而去,但不可与之对骂。又人欲杀师父,则应先以言词或力量出而卫护,卫护不成,则替师父死可也。炎武经检讨后,曾书一事以更正当时回答之误,贴于志莲精舍佛堂壁上,供诸大德参照。不知师父以为当否?

  师父离台时,炎武机场送行,因以往见送师北,多行便礼,此次炎武亦昧然行之,以为是矣。及见臧广恩师兄行顶礼时,始知错误,遂急起补行顶礼。生礼之咎,实缘平时欠修,接触三宝机会太少,因而规矩欠谙,自己又粗心大意,有以致之。故当向师父顶礼后,不禁汗流浃背,惭觫不已!回至家中,又走于佛案之前,痛加自责!迄难忘怀。但不知师父能以慈悲之怀,悲此凡识之一昧否?事出仓猝皈依,错失不一,临当依依,不胜惭憾之至!专当敬叩

  慈安并祝

  恒谦、恒受、恒伯诸法师道福

  凡徒李炎武叩上

  另敬书皈依时顿悟“心灯永明”四字,

  由航空挂号寄上敬请赐收存念!

  

  

《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