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P30

  ..续本文上一页海中  如风中鼓橐

  虽有大圣智  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  及一切众生

  在处为西方  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  无去亦无来

  释华严贤首赞佛偈  慈云忏主遵式

  又放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终者

  令随悟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土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此二偈者。前四句赞佛放光。其光名为见佛。能令临终者见佛往生。后四句赞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劝临终人念佛。并示其佛像故。成佛时得此光明。今广施此偈者。盖劝深信者。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命终时。先于床前安置佛像。令彼眼见。及劝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无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下至十念。得灭重罪。生佛净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议。若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合得生佛国。况当来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众生。临终见佛也。多见世人。为恩爱故。聚头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名为恶知识也。恩爱所牵。堕落恶道。无解脱期。世间有五种人。不肯念佛。一者先无信心。二者恋著财宝。三者不舍妻子。四者自惜身命。五者罪业所障。死堕地狱。愿早觉悟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同前

  (若人能诵持此偈。得三种利益。一得常持诸大乘经首题名字。二得增长净土信心。三令闻者深信净土。若遇临终者高声诵一返二返。然后劝令念佛)

  稽首西方安乐刹  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  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  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  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  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  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  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  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  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  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  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  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  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  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  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  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  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  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  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  悬缯幡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  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  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  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  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  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  如是说者无穷尽

  愿同闻者生正信  佛语真实无欺诳

  疑者曰。观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乐者。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国。又有七七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岂非净土是一。何故修因顿异。释曰。净土虽一。生者自殊。无量寿经总分三辈。十六观经开作九品。若更细分。亦应无量。又疑曰。下品等辈修因既浅。应有退堕。释曰不然。但九品华开有迟速。去佛有远近。得道有利钝。而生彼者。例皆不退。经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十疑论中。有五种因缘故不退。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鬼神邪魔。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况此恶世。非但阙此五缘。抑乃恶友知识。声色醉乱。魔鬼滥真。寿命短促。五种皆恶。妨恼修道。浩劫空过。愿熟思之。愿熟思之。或曰。一切法本无生无灭。平等空寂。何用强劝舍此求彼。释曰。若云求生西方以为取舍乖平等理者。汝还非彼执此。岂不乖理耶。若转计云我亦不求生于彼。亦不求生于此者。则是生断灭见。金刚般若经。岂不谈空。佛诫须菩提云。汝莫作是念。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真解空者。即于因缘法中。了生无生性灭无灭性。非谓断无为不生灭也。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云灭无后空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或曰。净土在心。何须外觅。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岂用迢然求生他方净土耶。释曰。子又不善心土之义也。将谓我心局在方寸。便见西方夐在域外。苟如此者。又云何说心净则佛土净耶。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各有方面。何谓无差。又云。游心法界如虚空。虚空岂有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尘亦遍。十万亿刹咫步之间。岂在心外。世人若谈空理。便拨略因果。若谈自心。便不信有外诸法。岂唯谤法。亦谤自心殃坠万劫。良可痛哉。妄造是非。障他净土。真恶知识也。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及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勒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无违逆。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穷极

  写弥陀经正信发愿偈  同前

  稽首十方佛  弥陀圣中尊

  方等修多罗  一切法宝藏

  观音及势至  大地菩萨僧

  我以诚信心  刻板并印造

  阿弥陀经卷  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一万  施四众受持

  偈以发信心  经以资读诵

  若有每日中  至少诵三卷

  年诵千八十  十年万八百

  况复多诵者  及历多年数

  如是积功德  自然生佛前

  我此万卷经  随所流布处

  极少得一人  诵持生净土

  我愿承此力  决定生彼国

  况复于多人  人亡经复在

  展转相传授  是名无尽灯

  灯灯相照耀  破生死长夜

  显出佛菩提  究竟悉同生

  常寂光净土  持此清净福

  回向奉君亲  我国圣帝王

  及圣后圣位  仁寿各万年

  覆育群氓类  我父母眷属

  怨亲非怨亲  咸承胜善根

  同生安养国

  姚行婆日轮见佛偈(并序)  妙行法师法怡

  西方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其一云。我若作佛时。十方众生。欲生我国。十声念我名号。而不生者。誓不作佛。若人每日早晨合掌面西。称念佛号十声。现世消灾延寿。将来决定往生。睹钱塘喻弥陀。画姚行婆所见日轮中弥陀佛像。人能用心之专。则感应亦如是。妙行比丘法怡。以偈赞曰

  极乐世界有方所  秖在寻常日没处

  所以佛教韦提希  谛观落日如悬鼓

  善哉姚氏一老妪  能以是心求净土

  暮观朝想无岁年  行持坐念忘寒暑

  弥陀忽从心想生  恍惚之间明又睹

  是时虚空绝纤云  桑榆尚驻羲和御

  佛日晃耀夺阳辉  绀目玉毫妙相具

  目骇心惊喜且悲  走告导师弥陀喻

  具陈所见悉希有  愿写金容托毫素

  我闻胜事叹希有  为说偈言开未悟

  当知去佛甚不远  阐提那得称其故

  虽过刹土十万亿  一念超越如跬步

  若有迷人问路头  向道恁么蓦直去

  赞喻弥陀偈(并序)  左朝议大夫丁注

  净师舍妻奴。为如来徒。募万人结净土会。乡人(丁注)以偈赞之

  心净佛土净  法王非妄言

  拔身出尘垢  已见火中莲

  一念不起灭  极乐即现前

  大千同此境  岂止万人缘

  十六观经颂  慈云忏主遵式

  序分

  韦提重礼请能仁  愿说西方净报因

  十六观兼三净业  修之即得往生身

  日观

  正坐面西想日轮  见日欲没如悬鼓

  见已闭目开目间  皆令明了心坚住

  水观

  次作水想见西方  一切皆为净土水

  既见水已想成冰  皎然映彻琉璃地

  地观

  琉璃宝地正观时  谛了分明极乐国

  八种清风鼓乐音  苦空无我无常曲

  树观

  四观宝树七重行  宝华华敷妙宫殿

  宝幢幡盖影重重  十方佛国于中现

  池观

  五想净土七宝池  池中水有八功德

  宣流念佛法僧名  妙宝莲华千万亿

  总观

  众宝国土宝楼阁  宝树更兼池间错

  此个总观若成时  名为粗见彼极乐

  华座

  七想莲华妙台座  广大弥陀愿力成

  作此想时心不乱  定想极乐国中生

  像观

  诸佛如来法界身  遍入众生一切想

  智者当观此想心  是心即佛菩萨像

  无量寿观

  无量寿佛金色身  光明普照群生类

  勤修智者系心观  诸佛现前同授记

  观世音观

  观音菩萨紫金身  眉间毫相七宝色

  流出光明满十方  光中化佛无数亿

  大势至观

  次观势至菩萨身  量等观音无有异

  但于肉髻宝瓶中  盛众光明现佛事

  普往生观

  端想身生极乐界  莲华合闭身居内

  华开见佛满虚空  水鸟树林宣法偈

  杂往生观

  重想弥陀二菩萨  神通变现事如前

  杂沓观成无量福  定生安养奉金仙

  上品上生

  慈心不杀持众戒  读诵大乘方等经

  修行六念回向愿  临终化佛悉来迎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经  解第一义明因果

  紫金台现命终时  自见身于台上坐

  上品下生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发无上菩提意

  以此功德回愿生  生已当住欢喜地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八戒斋  修行诸戒回向愿

  命终生彼闻法音  应时即得阿罗汉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斋无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  七日华敷成记莂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仁义  临终复遇善知识

  广说弥陀大愿因  屈伸臂顷生彼国

  下品上生

  若人虽不谤尊经  造众恶业无惭愧

  临终遇劝念弥陀  生彼十劫得初地

  下品中生

  若有众生犯众戒  盗取僧祇三宝物

  临终遇劝念弥陀  一念顷间生彼国

  下品下生

  有作五逆十恶业  应堕地狱受诸苦

  临终遇劝念弥陀  决定…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