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P30

  ..續本文上一頁海中  如風中鼓橐

  雖有大聖智  亦不能分別

  願我先父母  及一切衆生

  在處爲西方  所遇皆極樂

  人人無量壽  無去亦無來

  釋華嚴賢首贊佛偈  慈雲忏主遵式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終者

  令隨悟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土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此二偈者。前四句贊佛放光。其光名爲見佛。能令臨終者見佛往生。後四句贊佛修此光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勸臨終人念佛。並示其佛像故。成佛時得此光明。今廣施此偈者。蓋勸深信者。凡遇眷屬及一切人臨命終時。先于床前安置佛像。令彼眼見。及勸令念佛。若痛苦所逼。或先無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須種種方便勸令稱佛。下至十念。得滅重罪。生佛淨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議。若勸得一人生淨土。縱自不修行。亦合得生佛國。況當來成佛。能放光明。照一切衆生。臨終見佛也。多見世人。爲恩愛故。聚頭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哉。名爲惡知識也。恩愛所牽。墮落惡道。無解脫期。世間有五種人。不肯念佛。一者先無信心。二者戀著財寶。叁者不舍妻子。四者自惜身命。五者罪業所障。死墮地獄。願早覺悟

  依修多羅立往生正信偈  同前

  (若人能誦持此偈。得叁種利益。一得常持諸大乘經首題名字。二得增長淨土信心。叁令聞者深信淨土。若遇臨終者高聲誦一返二返。然後勸令念佛)

  稽首西方安樂刹  彌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種種修多羅  成就往生決定信

  住大乘者清淨心  十念念彼無量壽

  臨終夢佛定往生  大寶積經如是說

  五逆地獄衆火現  值善知識發猛心

  十念稱佛即往生  十六觀經如是說

  若有歡喜信樂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爾者不成佛  四十八願如是說

  諸有聞名生至心  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謗正法  無量壽經如是說

  臨終不能觀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氣絕即往生  大法鼓經如是說

  一日一夜懸缯蓋  專念往生心不斷

  臥中夢佛即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晝夜一日稱佛名  殷勤精進不斷絕

  展轉相勸同往生  大悲經中如是說

  一日二日若七日  執持名號心不亂

  佛現其前即往生  阿彌陀經如是說

  若人聞彼阿彌陀  一日二日若過等

  系念現前即往生  般舟經中如是說

  十日十夜六時中  五體禮佛念不斷

  現見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經如是說

  十日十夜持齋戒  懸缯幡蓋然香燈

  系念不斷得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若人專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現身見佛即往生  大集經中如是說

  若人自誓常經行  九十日中不坐臥

  叁昧中見阿彌陀  佛立經中如是說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叁昧生佛前  文殊般若如是說

  我于衆經頌少分  如是說者無窮盡

  願同聞者生正信  佛語真實無欺诳

  疑者曰。觀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樂者。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國。又有七七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豈非淨土是一。何故修因頓異。釋曰。淨土雖一。生者自殊。無量壽經總分叁輩。十六觀經開作九品。若更細分。亦應無量。又疑曰。下品等輩修因既淺。應有退墮。釋曰不然。但九品華開有遲速。去佛有遠近。得道有利鈍。而生彼者。例皆不退。經雲。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雲。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十疑論中。有五種因緣故不退。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叁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爲良友。無惡緣境。外無鬼神邪魔。內無叁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況此惡世。非但阙此五緣。抑乃惡友知識。聲色醉亂。魔鬼濫真。壽命短促。五種皆惡。妨惱修道。浩劫空過。願熟思之。願熟思之。或曰。一切法本無生無滅。平等空寂。何用強勸舍此求彼。釋曰。若雲求生西方以爲取舍乖平等理者。汝還非彼執此。豈不乖理耶。若轉計雲我亦不求生于彼。亦不求生于此者。則是生斷滅見。金剛般若經。豈不談空。佛誡須菩提雲。汝莫作是念。發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真解空者。即于因緣法中。了生無生性滅無滅性。非謂斷無爲不生滅也。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雲滅無後空也。維摩經雲。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或曰。淨土在心。何須外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豈用迢然求生他方淨土耶。釋曰。子又不善心土之義也。將謂我心局在方寸。便見西方夐在域外。苟如此者。又雲何說心淨則佛土淨耶。華嚴雲。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各有方面。何謂無差。又雲。遊心法界如虛空。虛空豈有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塵亦遍。十萬億刹咫步之間。豈在心外。世人若談空理。便撥略因果。若談自心。便不信有外諸法。豈唯謗法。亦謗自心殃墜萬劫。良可痛哉。妄造是非。障他淨土。真惡知識也。無量壽經雲。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及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爲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勒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趣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無違逆。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窮極

  寫彌陀經正信發願偈  同前

  稽首十方佛  彌陀聖中尊

  方等修多羅  一切法寶藏

  觀音及勢至  大地菩薩僧

  我以誠信心  刻板並印造

  阿彌陀經卷  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一萬  施四衆受持

  偈以發信心  經以資讀誦

  若有每日中  至少誦叁卷

  年誦千八十  十年萬八百

  況複多誦者  及曆多年數

  如是積功德  自然生佛前

  我此萬卷經  隨所流布處

  極少得一人  誦持生淨土

  我願承此力  決定生彼國

  況複于多人  人亡經複在

  展轉相傳授  是名無盡燈

  燈燈相照耀  破生死長夜

  顯出佛菩提  究竟悉同生

  常寂光淨土  持此清淨福

  回向奉君親  我國聖帝王

  及聖後聖位  仁壽各萬年

  覆育群氓類  我父母眷屬

  怨親非怨親  鹹承勝善根

  同生安養國

  姚行婆日輪見佛偈(並序)  妙行法師法怡

  西方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其一雲。我若作佛時。十方衆生。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誓不作佛。若人每日早晨合掌面西。稱念佛號十聲。現世消災延壽。將來決定往生。睹錢塘喻彌陀。畫姚行婆所見日輪中彌陀佛像。人能用心之專。則感應亦如是。妙行比丘法怡。以偈贊曰

  極樂世界有方所  秖在尋常日沒處

  所以佛教韋提希  谛觀落日如懸鼓

  善哉姚氏一老妪  能以是心求淨土

  暮觀朝想無歲年  行持坐念忘寒暑

  彌陀忽從心想生  恍惚之間明又睹

  是時虛空絕纖雲  桑榆尚駐羲和禦

  佛日晃耀奪陽輝  绀目玉毫妙相具

  目駭心驚喜且悲  走告導師彌陀喻

  具陳所見悉希有  願寫金容托毫素

  我聞勝事歎希有  爲說偈言開未悟

  當知去佛甚不遠  闡提那得稱其故

  雖過刹土十萬億  一念超越如跬步

  若有迷人問路頭  向道恁麼蓦直去

  贊喻彌陀偈(並序)  左朝議大夫丁注

  淨師舍妻奴。爲如來徒。募萬人結淨土會。鄉人(丁注)以偈贊之

  心淨佛土淨  法王非妄言

  拔身出塵垢  已見火中蓮

  一念不起滅  極樂即現前

  大千同此境  豈止萬人緣

  十六觀經頌  慈雲忏主遵式

  序分

  韋提重禮請能仁  願說西方淨報因

  十六觀兼叁淨業  修之即得往生身

  日觀

  正坐面西想日輪  見日欲沒如懸鼓

  見已閉目開目間  皆令明了心堅住

  水觀

  次作水想見西方  一切皆爲淨土水

  既見水已想成冰  皎然映徹琉璃地

  地觀

  琉璃寶地正觀時  谛了分明極樂國

  八種清風鼓樂音  苦空無我無常曲

  樹觀

  四觀寶樹七重行  寶華華敷妙宮殿

  寶幢幡蓋影重重  十方佛國于中現

  池觀

  五想淨土七寶池  池中水有八功德

  宣流念佛法僧名  妙寶蓮華千萬億

  總觀

  衆寶國土寶樓閣  寶樹更兼池間錯

  此個總觀若成時  名爲粗見彼極樂

  華座

  七想蓮華妙臺座  廣大彌陀願力成

  作此想時心不亂  定想極樂國中生

  像觀

  諸佛如來法界身  遍入衆生一切想

  智者當觀此想心  是心即佛菩薩像

  無量壽觀

  無量壽佛金色身  光明普照群生類

  勤修智者系心觀  諸佛現前同授記

  觀世音觀

  觀音菩薩紫金身  眉間毫相七寶色

  流出光明滿十方  光中化佛無數億

  大勢至觀

  次觀勢至菩薩身  量等觀音無有異

  但于肉髻寶瓶中  盛衆光明現佛事

  普往生觀

  端想身生極樂界  蓮華合閉身居內

  華開見佛滿虛空  水鳥樹林宣法偈

  雜往生觀

  重想彌陀二菩薩  神通變現事如前

  雜沓觀成無量福  定生安養奉金仙

  上品上生

  慈心不殺持衆戒  讀誦大乘方等經

  修行六念回向願  臨終化佛悉來迎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經  解第一義明因果

  紫金臺現命終時  自見身于臺上坐

  上品下生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意

  以此功德回願生  生已當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八戒齋  修行諸戒回向願

  命終生彼聞法音  應時即得阿羅漢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回願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行仁義  臨終複遇善知識

  廣說彌陀大願因  屈伸臂頃生彼國

  下品上生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衆惡業無慚愧

  臨終遇勸念彌陀  生彼十劫得初地

  下品中生

  若有衆生犯衆戒  盜取僧祇叁寶物

  臨終遇勸念彌陀  一念頃間生彼國

  下品下生

  有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受諸苦

  臨終遇勸念彌陀  決定…

《1969A 樂邦文類(宋 宗曉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