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别 千华永莫齐
开敷承佛足 奇妙入经题
叶嫩金浮水 根灵玉在泥
誓期缘谢日 步步踏归西
湖州觉海弥陀阁 祠部张景修
仙潭觉海唐兴善 像设瑰琦古至今
殿柱倒书雷部火 市桥横渡木观音
窗前竹影摇金翠 风外莲香散水沈
况有弥陀新建阁 动人无限往生心
西归轩 萝月禅师昙莹
君言乐国是吾家 自笑飘零客路赊
一点归心悬落日 百年幻事寄空华
脐轮不鼓经帘卷 鼻观常清篆缕斜
正念相成无外物 小窗行树绿交加
忆佛轩诗(并序) 雪溪首座希颜
自古有言。人生百岁七十者稀(予)十六祝发。叨预僧列。今幸七十处世非久。朝夕人耳。平居非不诵经称佛。犹恨未为专注。遂取首楞严势至章。若人忆佛念佛。见前当来必定见佛之语。命小轩曰忆佛。庶几以为临终见佛光容耳。且作山偈以系于右
多年逃逝鬓如丝 忆佛难忘十二时
咄咄自嗟为荡子 几番华发路边枝
自怜忆佛暮年深 除佛无能写我心
谁道万金为客好 终非一饭在家林
随波逐浪去翩翩 弹指声中七十年
岂不向来知忆佛 欲从老去更加鞭
扫除意地空空已 焕发心华粲粲然
决定此身如许见 风埃蝉蜕笑谈边
有盟晚景欲重寻 唯是拳拳忆佛心
数缕香消春坞冷 一龛灯映夜窗深
破畦[蔬-(梳-木)+束]雨滋香积 落涧松风发妙音
自恨不归甘自弃 既归安用越人吟
三椽老去许安贫 佳处无如忆佛真
万事了知犹堕甑 百年唯此可书绅
岩间静寄蒲团夜 松下聊供茗怨春
闭户不忘常忆佛 愿常终似影随身
平日丛林见祖师 还如忆佛在今时
但安谷底三椽地 不挂胸中一缕丝
幽径落华浮涧水 小窗斜日下松枝
寂然真境知谁见 唯佛常多入梦思
早寻史汉学为文 自许平生在博闻
弃置寸阴随逝水 思量于我竟浮云
闲中自识藏身稳 胜处谁知忆佛勤
沈谢曹刘今底处 草莱三尺但荒坟
我欲今身见佛来 佛今于我岂悠哉
但能一念心无倦 不假三祇眼便开
紫燕黄鹂啼妙旨 清溪白石示珍台
要知成现还家路 谁道无人为挽回
名利毛绳截骨仇 漆园犹自比蜗牛
浮生最是无双处 忆佛须知第一筹
母子但能同室住 风埃安用远方游
前程罢问从今始 纸帐蒲团稳坐休
读往生传有感 云庵法师了洪
飞山之书 金方在西 昔贤归去
胡不思齐 白发易老 客路空凄
志意归去 凭此指迷
净土咏史 西湖居士李济
居士道号西归子。元武林人。寓居苕溪。先祖四世登科来处清白。深明净土之教。尝拟诸咏史。作称赞净土诸上善人诗。凡五百余首。盖于净土如理而修者。悉缀其行业。形于篇章。虽小善不遗。可谓乐道之人也。其文现行于世。今撮其纪圣师者二十五首以寄。此录庶资见闻云尔
叙佛化缘
能仁现秽取娑婆 折摄刚强方便多
横截爱河无别法 唯教专志念弥陀
无边刹土非无净 唯我弥陀愿海深
十念功成蒙接引 端如默铁化精金
述制作意
古往今来浩劫波 二轮迭运急如梭
循环六趣无休歇 不解西归柰尔何
千古英雄一窖尘 昔贤犹有是非心
我今敬读往生传 辄效周昙咏史吟
文殊菩萨
稽首曼殊大圣师 深谈念佛接群机
遂令法照洪斯教 五会王宫道转辉
普贤菩萨
遍告亲宣十愿王 指归安养理昭彰
向来慈觉莲华社 曾以鸿名壮宝坊
普慧菩萨
苇江会里萃群贤 大士埙篪悉预焉
底事助扬真佛化 秖应悲愿广无边
天亲菩萨
唯识论师曾说偈 弥陀乐国愿超生
只因果报无诸苦 列圣宗归道化行
马鸣菩萨
造论通宗百洛叉 摧邪显正慑群魔
示人不退有奇术 唯教专心念佛陀
龙树菩萨
匡持像运著勋庸 说偈婆沙大论中
愿共众生生彼国 普令具缚脱樊笼
五通菩萨
娑婆人未识阿弥 直往西方为请祈
佛及萨埵俱时现 爰持宝叶遍图之
庐山远法师
莲社开端接后人 翕然缁素总来亲
十年三睹庄严相 定作金台上上身
南岳思大禅师
梦感弥陀为说法 空中宝像显神灵
天童给侍瓶常满 舍识亲承圣众迎
天台智者大师
昔同南岳睹毫光 一诵莲经悟药王
论释十疑垂万代 唱经况复示西方
壁谷神鸾法师
流支直指佛长生 焚却陶仙十卷经
龙树垂形宣至训 终时俱听管弦声
京师善导和尚
画三百壁净土相 写十万卷弥陀经
贵贱不论皆激劝 况登高柳定祈生
新定康法师
洛下文书累放光 化行新定嗣余芳
口中十佛随声出 消得儿童为播扬
五台照禅师
常瞻三圣现虚空 多谢文殊指示功
欻感神僧来预报 三年汝托宝华中
永明智觉禅师
七返俱拈净土阄 毕生不退事精修
神栖安养因成赋 堪以慈容挂九幽
孤山中庸法师
通经十疏辩河倾 绝笔弥陀净业成
陶器坟中收幻质 昭然精爽定西征
四明法智法师
十僧曾约三年忏 忏罢焚躯愿往生
虢略慈云虽请住 终修三昧作西行
天竺慈云忏主
般舟三昧九旬修 大小弥陀忏更留
星殒香消忽西去 空余千载仰嘉猷
长芦慈觉禅师
发明五惑制高文 要使群盲识净因
况感普贤并普慧 莲华胜友益归仁
灵芝大智律师
道继南山阐律乘 志洪乐土办归程
临终说偈加趺化 湖上俱闻天乐声
南昭庆常法师
西湖社客千人集 光我庐山孰比肩
要识当年奇特事 请看碑刻尽朝贤
和渊明归去来兮 给事凭楫
(给事蜀中遂宁府人。道号不动居士。少有俊声。中大学魁选。作场屋文字。多用圆觉经语。明悟理性。钦伏士论。而又遍参禅林。深达五家宗派。晚年笃信弥陀教法。昼夜不寐。专意净业。作西方礼三卷弥陀忏一集。在乡郡建净土会。感香炉中舍利应现。毫光[一/旦]天。尝以俸资。造大藏经及四大部藏。各四十八分施诸山。表佛本愿。一日感怀。和渊明归去来韵。谈净土法门。最为开示。其辞曰)
归去来兮。莲社已开。胡不归。念吾年日就衰迈。况世态之堪悲。想东林之遗迹。有先贤之可追。趁余生之尚在。悔六十之前非。如新沐之弹冠。类浴罢而振衣。涤尘垢以趍洁。造妙道之离微。顾瞻前路。归心若奔。入慈悲室。登解脱门。万境俱寂。一真独存。炉香满炷。净水盈樽。望西方以修观。祈速睹于慈颜。入念佛之三昧。觉身心之轻安。超九莲之上品。开六超之幽关。会精神于正受。杜耳目之泛观。俟此报之云尽。指极乐而径还。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回旋。归去来兮。唯净土之可游。念阎浮之浊恶。舍此土而何求。喜有寿之无量。曾何苦以贻忧。与上善人同会。友补处为朋俦。池具七宝。黄金为舟。地平布于琉璃。无高下之坑丘。乐音起于风树。佛声发于水流。闻者咸念三宝。忻尘缘之自休。已矣乎。人生如梦。能得几时。胡为名利之萦留。此一报看尽兮。将焉之。浮世皆幻境。乐土真佳期。布莲种于池内。长念佛以培耔。冀临终时而佛迎。垂叙别而留诗。从此地地增进。决证菩提何用疑
拟渊明归去来 幻住居士任彪
归去来兮。西方净土誓依归。既出离五浊之生死。亦怙恃三圣之慈悲。嗟人生之幻化。抚急景以难追。悟世缘如昨梦。悼既往已皆非。逮衰年以学道。类大寒而索衣。悔青春之放逸。误白业以亏微。三涂苦趣亿劫迷奔。如何解脱。有大法门。疑之则远。信之斯存。谁其尸之。弥陀世尊。舒玉色之毫相。晃紫金之容颜。蔽诸来之大众。显须弥之金山。是以戒须坚持三聚。齐则勤修八关。加十念以精进。庶礼足而谛观。幸人身而不尔。犹宝所而空还。虽圣凡之超绝。喻水月以何难。归去来兮。西方净土多胜游。宝树罗网出妙音。天衣纯陀不用求。但受诸乐之极。永无众苦之忧。我弥陀世尊。四十八愿度众生。百千三昧顿熏修。于洪誓海。乘大愿舟。更无波旬魔怨。但有声闻比丘。聆变化之众鸟。演法音而宣流。观音势至坚固力。接引行人无时休。已矣乎。末法众生多弊恶。诸苦境界叵淹留。归去来兮。兜率终有堕。龙华未可期。唯有极乐国土。功德庄严如此。光色莲华开九品。清净海众待多时。但办信心不退转。决定往生无可疑
追和渊明归去来辞(并序) 拙庵宗师戒度
拙庵野夫。抱疾林下。一日少间。试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之不觉释卷而长叹。盖与予怀异世而同辙也。渊明乃一俗士尔。贫苦非不迫切。尚且轻五斗粟。不忍折腰于乡里小儿。自免去职乐赋归欤。况释氏子。为解脱故而求出家。返奔走于尘域。而不知止。不为渊明羞乎。予素以安养为故乡。欲写鄙怀以自勉。辄追和高韵。览者幸无以效颦见诮。亦各言其志也。丁酉季秋望日书。辞曰
归去来兮。回首故乡何日归。觉寒来而暑往。劳梦寐以含悲。昔偶尔而为别。今悔之而莫追。望莲池之胜友。实负愧而知非。嗟几生之漂泊。失系珠于内衣。旋深思而猛省。何节操之卑微。欲归便归。一志西奔。长生不死。众妙之门。唯心本具。真性常存。弃捐周鼎。返认匏樽。空受赐于华屋。遂孛戾于慈亲。慨众苦之迫切。必去危而就安。虽无适而不可。柰客路之间关。托二八之妙境。入正受而遐观。匆全心而发现。喜合浦之珠还。混尘刹之净秽。随足处以盘桓。归去来兮。谢绝于外游。且毁形而坏服。唯解脱之是求。曷区区而逐物。恬然而弗以为忧。丧自家之珍宝。抛祖父之田畴。方饥绝粮。欲济沉舟。曾流俗之不若。夫是之谓比丘。苟闻义而不徒。盍寻源而挹流。照万缘之寂寂。藏六用之休休。已矣乎。人生变化同四时。天边日月无少留。不自为计将安之。有生必有死。百年谁与期。宜寸田以耕耨。频爱草以耘耔。结庐山之净社。咏樝庵之新诗。送心想于落日。倏如羽化断无疑
赞净土渔家傲(并序) 北山法师可旻
我家渔父。不比泛常。一丈六之身材。三…
《1969A 乐邦文类(宋 宗晓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