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游化时,看到一个小孩正在玩一只青蛙,把青蛙的一条后腿倒抓起来,让青蛙悬在半空中摇摆旋转,佛陀于是上前劝说:“小朋友,你认为这样很有趣吗?假如我也把你的腿倒吊起来,你会觉得很快乐、很好玩吗?”儿童从小要有慈心,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残暴而不自知,才能成为世间无争无瞋的菩提种。
现在,我就把佛经里,佛陀教育儿童的方法告诉大家,希望你们各位家长也一齐来学习佛陀的教育方法。佛陀教育儿童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教他跟大家结缘:吃饭的时候,要“当思来处不易”,一粥一饭都是由许多人辛勤奉献的成就,所以人家跟你结缘,你也要跟人家结缘。从小让孩子养成跟人结缘的习惯,身语意念都种下善根,儿童在这种教化下长大,将来就不会贪心、悭吝,不会以暴力相向。
2.教他要有感恩心:生活中,时时给他机会教育。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哥哥姊姊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姊姊。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这种儿童将来才会敬重人。
3.教他对人有礼貌:佛经上常说“佛法在哪里里求?在恭敬中求”。要时时教导孩子跟人点头,跟人说好话,有礼貌,结善缘。
4.教他心中有信仰:这点很重要,让儿童知道三宝的伟大,知道宗教的慈悲,从小亲近三宝,长大后自然将心里的信仰化为生活中的谦冲虚怀,促进社会的祥和。
如今有些家长虽然也鼓励儿童信仰,有时候却不得其法。比方说:妈妈带孩子到寺院里来,一见到法师,就扯着孩子衣领叫他:“来,来,拜师父!拜师父!”小孩子不习惯,不肯拜,妈妈就硬压住他的脑袋:“拜呀!拜呀!拜下去!”小孩子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拜下去。这样一来,他却可能对宗教生起反感,造成日后抗拒的因缘。
佛陀的教育法,是从来不压迫、不勉强人,总是随顺人的根性,给予种种方便的教化,像下面的例子:
年轻貌美的摩登伽女,有一次在佛陀讲经的时候,忽然在大众面前出现,公然向佛陀索讨:“佛陀!你把阿难藏起来干什么?请把阿难还我!”阿难是佛陀的侍者,长得“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不但庄严,而且多闻有智能,经上形容“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这样一个年轻少女,在那么多人面前,不顾自尊羞耻的索讨阿难尊者,假如是出现在我们这里,大家一定会纷纷斥责:“哪里里来的野丫头,把她赶了走,赶出去!”但是方便教化的佛陀却含笑包容,耐心开导说:“哦!摩登伽女,你喜欢阿难尊者吗?阿难尊者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人,你们的程度不一样,很难相配,你可否先留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等程度相近了,再为你们举行婚礼可好?”佛陀非但不以摩登伽女为无礼,拒绝她荒谬的要求,甚至还大开方便应允:“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摩登伽女受到佛陀的感化,就答应了:“好!我修行,我一定要修得跟阿难尊者的程度一样!”
比丘尼们把摩登伽女带去修行,天天念佛打坐参禅,天天听闻清净的佛法,声闻缘觉,日浸月润,摩登伽女终于觉悟自己内心的爱欲是羞耻的,因为贪爱会引生无穷的烦恼,欲情也是染污不净的,会障碍心性使人迷惑。终于,她很惭愧地跪在佛陀面前忏悔:“佛陀!我为自己内心不净的爱欲觉得羞耻,很难为情,我再也不会有私爱阿难尊者的妄念了,请您慈悲,也让我出家修道吧!”
摩登伽女一念断尽,即朗然见性,入于佛道,就是因为佛陀的教化法里,着重启发引导,而不以强逼压迫为方法,所以每个人可以在这种善巧的指引下,悠然地返观自心,彻悟本性灵台。这也是一种慈悲法。
三.佛陀如何说夫妻法
佛陀对四众弟子的要求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必须独身;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可以有正当的夫妻关系,这种伦理关系及家庭组织,在佛教里是被承认的。人生一世,男婚女嫁是每个人心中美丽的期望和追求;有些人结婚以后,也会懊悔婚姻不如当初想象的快乐美满。有很多在家信徒,一心想要学佛法,甚至要求出家。由于出家并不是很容易,当这些信徒因缘不具足,或者对佛法薰习不够时,我就尽量劝慰他们,不要一时情绪化,出家自有出家的因缘,在家学佛也是一样。于是,有的人就结婚了。几年后,他们遇到我,有的就责怪我:“唉,师父!当初就是您不让我出家,害我现在犹如身居火宅,天天受五欲六尘侵扰,我觉得好辛苦,好烦恼噢!”但是,我也见过不少恩爱和气的家庭,上慈下孝,尤其是佛化的家庭中,夫妇懂得相敬相爱,美满快乐的更多。
怎么样才能有美满的家庭呢?现在一些年轻男女,有时候喜欢举行佛化婚礼,我总是鼓励他们做一对和谐的佳偶。通常,我对男人怎样做一个好丈夫,有四句话相赠:
1.吃饭要回家:现在社会上不是推行“爸爸回家吃晚饭”吗?每天都回家吃饭的丈夫,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2.身边少带钱:为人丈夫,出门在外少带钱,比较不会做坏事,家运也会兴隆。
3.出门成双对:公事应酬,私人交际,夫妇双双对对去赴宴,能增加彼此的和谐美满。
4.出门有去处:你到哪里里去,要让太太知道你的去处,以便有事随时可以电话联络,不致误生鸿沟芥蒂。
对于新娘,我也以佛陀的教法赠勉:
1.温言慰辛劳:因为丈夫在外上班很辛苦,要以温柔的言语安慰他的辛劳。很多悲剧家庭中,男人固然有错,太太也有过失。比方说:丈夫回家了,她不讲好话给他听,却怒气冲冲的怨怼:“死鬼!鬼混到哪里里去了,现在才回来!”或是:“你看看你,真没用!人家王董事长、张经理一个月赚不少钱,哪里里像你,穷兮兮的,赚不到什么钱,还敢娶老婆!”说这种伤男人自尊的话,当然使他无法爱家,爱太太了。
2.饮食有妙味:要常常烹调美食给丈夫吃,女人要控制男人的心,应该先掌握住他的嘴。他在外面的饮食不合口味,不能习惯,自然就会想起“我太太煮的菜多好吃啊!”任凭外面的朋友怎样劝诱也留不住,他要回来吃太太烧的菜。所以家里有妙味很要紧。
3.家庭像乐园:家里要布置得很整齐、很清洁,有艺术的气氛,让先生回到家,一杯茶,一份报纸,悠闲自在,真像在天堂一样。相反地,一个家庭如果乱糟糟,丈夫回到家,就像进到猪窝狗窝一样,心烦意乱之余,他当然不愿意回家。
4.凡事要报告:一个好妻子不应有太多秘密,一切家事既然做了,就该都让先生知道,坦诚相与,让他信任你,体谅你。
我刚才对男人所说的法有四句:
一、吃饭要回家。
二、身边少带钱。
三、出门成双对。
四、出门有去处。
对女人说的法也有四句:
一、温言慰辛劳。
二、饮食有妙味。
三、家庭像乐园。
四、凡事要报告。
这是我在佛门几十年来,从信徒的谈话里所得的一些看法,藉此因缘供养各位。
此外,佛陀在《善生经》、《优婆塞戒经》等许多经典中,对于教导在家夫妇如何相处也有微妙的善法,我也一并把它说出来给大家参考。丈夫应该怎样对待太太呢?下面五件事必须注意:
1.要帮忙家务:回家要帮忙太太煮饭、洗碗……等,不要像老太爷似地朝沙发一坐,对太太的忙碌视若无睹,你去帮个忙,爱语几句,气氛会很好。十几年前,艾森豪还是美国总统的时候,从白宫回家,都会帮太太烧两样菜,成为令人羡慕的婚姻佳偶。
2.要经常礼物慰赠:佛陀告诉为人丈夫者,要常常买一些东西或精致的纪念品、衣料……等,送给你的太太,表示你的体贴关怀。
3.关心妻子的亲友:有的太太很可怜,家里的亲人来了,她不敢招呼,怕丈夫责怪,于是偷偷摸摸东拿一点,西塞一件,然后赶快送他们离去!像这样防贼似的,太太如何全心对待丈夫呢?凡是太太的亲朋好友来访,你要帮忙她热心招呼款待,这样你太太会觉得你对她好,她肝脑涂地都肯为你牺牲。
4.要让太太家居自在:就是让太太衣食充足、用度无缺,让她在家里好自由、好自在,生活得很愉快,她才能安心做好家庭主妇。
5.与太太一齐户外活动:星期假日陪太太到郊外欣赏风景舒散身心,让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她才不会跟你发脾气、闹情绪。
佛陀的教法里,丈夫对待妻子有五事,同样地,妻子对待丈夫也有五事要注意:
1.要体贴敬爱:要体贴丈夫,没有钱要体贴,没有升官更要安慰他,丈夫最需要的是太太敬爱他、尊重他。
2.要家务整洁:多付出一点辛劳整理,就能多给他一点清爽的生活空间。
3.要诚实毋欺:夫妻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才能融洽如一体。
4.要温柔亲切:“天下之至柔者,莫善于水”,也就是至柔克至刚,一个温柔体贴的太太,在丈夫的心目中,当然比蛮横霸气的太太有份量。
5.要赞叹恭维:太太在家里,除了弄好的食物给先生吃,好好侍候先生之外,最好是能凡事赞美,让先生感受到天地虽大,只有太太最懂他、容他,这样他也会更爱你。
《玉耶女经》中,佛陀也提到一个女人要有五种美德:
1.做一位母妇:用母亲疼惜儿女的心去爱先生,事事体贴他。
2.做一位妹妇:用妹妹恭敬哥哥那样的态度,来恭敬先生,相礼相让。
3.做一位臣妇:以臣子对待国王的敬慎心情对待丈夫,不与他争高争低。
4.做一位婢妇:如侍女婢女尊敬主人一样来服侍先生,维护他的尊严。
5.做一位夫妇:彼此相亲相爱,患难与共,祸福相倚。
佛经里,常把夫妻比喻是“共命鸟”。这种鸟,一个身体却有两个头,由于两个头共处一身,这两个头就必须彼此协调,相亲相爱。共命鸟有合得来,也有合不来的。如果是合得来的共命鸟,就能相安无事;不合的共命鸟共处一个身体,你争我夺,麻烦就大了。夫妻就像共命鸟,要相爱相亲,像两匹马同拉一部车一样,步调要齐一不乱,才能维持久远。
有一只共命鸟,一个头善,一个头恶。恶的头睡觉了,善的头看到好吃的食物,就自个儿独享了;等到恶的头一觉醒来,觉得肚子饱饱的,很不高兴,就怨声抗议:“你刚才趁我睡觉时吃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不等我醒来再吃?”
两个头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过了几天,坏头逮到一个机会,趁好头睡着了,就想:“哼!我今天总算可以报复了,我要把毒草吃下让你难过!”
一会儿,善头醒过来,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不觉哀哀呻吟,坏头见状,就幸灾乐祸的说:“你今天知道受苦了吧!”
话刚说完,坏头立觉剧毒攻心,忍不住跟着善头挣扎哀号,不久,两个头都中毒而死。
夫妻,就像共命鸟,应该要相亲相爱相扶助,不要互相勾心斗角,彼此心中痛苦。爱,才能赢得爱;恨,只能增加恨,佛教的因果关系就是如此。《六祖坛经》上说:“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要想得升天善果,就要培植善因;夫妻要恩爱美满,也必须相惜相让,行善培福。
四.佛陀如何说朋友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佛经里也有这样的例子:佛陀带着阿难尊者一行人,经过卖鱼的鱼市,鱼的腥味熏得大家全身腥臭难闻。佛陀就开示弟子说:“我们和坏的朋友在一起,坏的习气就像鱼腥一样,会沾污我们的身心。”又有一次,佛陀领着阿难尊者及几位弟子经过一处花店,大家身上都沾满了花香。佛陀又应机开示:“阿难!你们和好的朋友交往,好的习气就像这花香一样,会清净我们的身心。”
佛陀曾告示弟子,朋友的品格有四种:
1.有友如华:有些人交朋友,在你功名利禄得意的时候,他捧你如贵人,把你当花一样,插在头上带在身边,四处招摇炫耀;一旦你失意落魄时,犹如花萎谢了,他就把你弃置一旁,浑然不曾相识。这种朋友不宜深交。
2.有友如秤:秤,如果你重,它就垂下来;你轻,它就翘起来。有一种朋友也是这样:你有功名富贵,他就向你求功、谄媚,跟你低头谗言,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等到你不如往昔威风的时候,他就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态度大变。这种朋友实在要不得。
3.有友如山:好像金山一样,鸟栖息在金山上也会映得全身发光;有的朋友就像一座宝山,跟他在一起,大德高义,日沾月沐,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4.有友如地:有的朋友能替我们担当一切,犹如大地普载万物,可以丰富我们的生命内涵。
对于如山如地的朋友,要多交往;对于如花如秤的朋友要默然避开。佛陀也告诉我们:朋友之间以四摄法相处很好。什么是四摄法呢?就是布施、爱语、同事、利行。互相施助,或财物上给助,或精神上扶持;彼此相处,常说鼓励、赞叹的柔软话语;凡事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感受,不致隔靴搔痒,触不着问题的症结;既是朋友,就应该彼此不存私心,彼此相处时,能祥和无争,互相信赖。
朋友如果有了隔阂误解,要如何消除距离,才能促进良好的关系呢?我现在要以佛陀的开示,也学无际大师,开十个药方给各位参考。这“朋友十剂”,用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
1.好心一片:以正直、关爱、提携的心和朋友交往。
2.爱语三句:朋友见面,至少要有几句好话,“你现在看起来好年轻哦!”“你好发福哦!”“你真好命呀!”
3.忍耐一时: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个意思。
4.慈悲全用:能以慈悲心对待朋友,如菩萨的慈愍众生,则无事不能忍,无事不能容。
5.布施五钱:对于钱财,要有“分一半也无妨”的气概。
6.信用始终:比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已经承诺的事,要尽力履行,切莫虎头蛇尾。
7.感谢万分:受朋友施助,无论身行、口说、意念,都应该存至诚的谢忱。
8.体谅一点:体谅可以润滑彼此间的磨擦,消弭不愉快的裂痕。
9.恭敬十成:恭敬可以升华友谊的境界,美化两者的交情。
10.方便不拘多少:为人处事,虽然要有原则,有时候不妨略作变通,开方便法门对待。
对于朋友的相处,这十个方法到处都能行得通。另外,朋友怎样相处?依照佛陀指示,我再送给各位四句话:
一、你大我小。
二、你对我错。
三、你好我坏。
四、你有我无。
我今天讲佛陀这许多教育的方法,看起来很平淡,但是都很实用。因为佛陀的说法是累劫千生的觉悟,并不是华丽空泛的理论,各位如果能依教奉行,就能契入佛陀本怀,证悟诸圣贤人的解脱法门了!
《佛陀的教育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