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P2

  ..续本文上一页要了。这个风俗是有典故的:过去满清时代,有些明朝遗民不喜欢做满清臣民,发愿“脚不踏满清之地,头不顶满清之天”,身死之后,要儿孙为他打伞,不愿顶满清之天。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要打这把伞吗?

  需要改良的丧葬民俗太多了!像我们常见到孝子戴孝,孝帽上有两个梅花球,这是古礼。过去做儿女的,遇到父母过世,衷心伤悲,没有心情问事,就把耳朵塞起来,表示我什么事都不要听;后世的子女哀恸渐减,就象征性的挂个梅花球示意,略表孝思。现代人生活步调繁忙,不可能像古人守丧三年,这种虚文俗节,也该改良了。

  哭丧棒也不合时宜。古时山川险阻,交通不便,丧家的孝子四处报丧,披星戴月来回跋涉,走不动路,用棍子支撑,所以有“哭丧棒”的流传,也是表示哀伤。现代人物质丰厚,传讯方便,难道没有更好的示哀方式吗?

  婚丧的礼仪,出自真心诚意的表现,有时候不必拘泥死守仪式,否则倒果为因,反而造作恶业。有名的庄子看到一位妇人用扇子搧新坟,觉得奇怪,就问缘故,那妇人说:

  “先生,您有所不知,本地风俗,寡妇要等坟土乾了以后才能改嫁,所以我用扇子搧坟,希望它快点乾,我就可以再嫁了!”

  庄子料不到有这么一段因缘,冷冷回答:

  “不必了!心里乾就可以嫁了,不必等坟乾。”

  没有真心诚意的婚丧礼仪,要来有什么意思?

  我曾经为信徒诵经送丧,见过民俗对丧家的纷扰:一家有丧事,亲友邻居纷纷献策,七嘴八舌,提出种种风俗习惯,弄得丧家无所适从。我也见过几个了不起的丧主,面对一团混乱的局面,他快刀斩乱麻的大喝一声:

  “请不要讲了!去世的是我的父(母)亲,请你们让我依照他们最后的希望去做,好不好?”

  很多丧家都要看地理风水,看日期时辰,实在是不必要的风俗习惯。新官上任,改大门方向,换办公桌角度……,先后三任官就改了三次门,换三次桌,还是倒霉下台,有什么意思?入土时间定在晚上七点半,噢!七点半,太阳都下山了,大地一片黑暗,在阴森凄惨的坟场把亲人下葬,那种黑暗凄凉的情境,一生一世不能从心里拔除,死者不甘,生者不安,何必呢?

  我开始建设佛光山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佛光山风水不好,劝我:

  “师父,务必要找个地理师来看一看!”

  有的信徒自己去找地理师,偷偷来帮我看。为什么佛光山的地理不好?地理师说:

  “你看山前有个高屏溪,水一直向外面流,主漏财,钱财都会随水流去呀!”

  信徒来告诉我,我说:

  “这个水不一定代表财,水是佛法,水往外流,表示佛法往外流,法水长流啊!”

  从这个角度看,各位就可以知道--地理是建在各人的心中。现在有很多人到佛光山来看,又说佛光山地理很好啊!不但有地理,还有地气啊、地运啊,什么山走龙势,什么阴阳和会,用罗盘去量,这里怎么对得好,那里怎么样相称,这一块地是兰花瓣的地,你看!一瓣一瓣的跟山头的形势一样……,怎么说怎么好。其实,依我看,不要说兰花瓣的地,就是枯草地也没关系,我一样可以建出佛光山!所以化腐朽为神奇,一切在于人为。

  对于民间婚姻的病态,我提出一个根本上的治疗方法给大家:青年男女的婚姻,只要真正互相相爱,只要彼此心甘情愿相守一生,这就够结婚的条件了。

  对于丧葬的礼仪,我也提出几点给大家参考:

  1.不要虚荣:应尊重死者心愿。

  2.不要执着:诚意比虚节重要。

  3.不要舖张:庄严、哀伤、肃穆胜于吹吹打打。

  4.不要迷信:治丧,无非求死者安,生者孝,一尽哀心悼念而已,不必刻意造作。

  5.不要让死者和活人争地:现代的丧葬,动不动要买多大的土地,建多大的墓园,我认为没有必要。生前与人争地,死后还要与活人争地,这不是棺材里伸尺--死要地?我们佛教里有一位东初法师曾经说:“人真是贪心,在生的时候要地要地,死了以后还是要地要地。”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把我土葬啊!最好把我烧化以后,骨灰放进海里餵鱼、餵虾,让无用的身体再和鱼虾结缘!”

  6.火葬最好:父母死后,再用火烧化,有的儿女总觉得舍不得,实在不忍心。可是,不用火化,让父母尸骸深埋土里腐烂发臭,任由虫蚁啃囓,难道就忍心吗?土葬要捡骨,从土里挖出来的骨骸,再良善的孝子贤孙都觉得腐臭,不敢接近;火化后的骨灰,你就是把它摆在床头跟你一起睡觉,都没有什么不好。怎么样髒的东西,水可以洗净;怎么样的破铜烂铁,火炼一下又成为新器皿;家中供的佛像,诵的经书,不用了,就用火烧化,表示尊敬;同样的,腐朽死亡的身躯火化以后,成为更清洁的灰骸,岂不更好?

  三.民俗时空的病态与疗法 

  人,生活在时间、空间里,生活在几十年的岁月、土地上,有很多迷信的病态。祖先制定风俗的原意,也许是为了消灾吉祥,代代死守下来,不知随环境提升变通,就成了桎梏和束缚,反而失去祖先的德意了。

  比方说:有人生病了,如果正好是在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五十九岁,那糟了!过不了九。这种“一生最怕逢九”的风俗,简直岂有此九!难道除了三十九、四十九、五十九岁之外,其它的年岁就无灾无病,不会死亡吗?

  过年迎春,也有乏理的民俗:初一不出门,啊!大年初一是诸天神下界,不能出门冲撞天神,这真是笑话!诸天下界,与人无干,难道天神们都坐着马车汽车,怕人挡路呀?正月初一大家都不出门,街道车辆都空着,岂不可惜?初二要归宁,噢!初二可以出门了,女儿要归宁,大家全在这一天赶路,到处拥挤,塞车如蜗牛,挤车像沙丁鱼,岂不难受?噢!初三赤狗日,初四开张日,初五接财神,又通通挤在一起办;到初六挹肥日,大家一起倒垃圾,我们的清洁大队真辛苦!为了求吉利而行事,自然无可厚非,硬把时日套成规范来束缚自己,使自己在时空中不得自由,又是何苦?我们应该斟酌取舍,无论何日何时都是吉日良辰,好好利用时空才对。

  另外一种习俗就好得多:“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睡个饱,初四神下降,初五开张大吉祥,初六大清扫,初七面线吃个饱,初八恢复原来生活,初九天公生,初十勤劳工作好”,这就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了。

  有些信徒要初一、十五才到庙里礼佛,到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时,才上寺庙拈香拜菩萨,像这样,一生礼佛、拜菩萨变成空洞的仪式,一年五次行礼如仪,有什么意义?又能得什么福报?我们应该要日日佛,做一个日日观世音,每一天都是佛菩萨的初一、十五,日日都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甚至早晚时辰,心心念念都是佛,都是观音菩萨才对!

  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民间习俗讲究吃:二月二日吃头牙,食头牙捻嘴须;十二月十六日吃尾牙,食尾牙面忧忧,怕老板炒鱿鱼。结果全国上下又挤成一堆吃喝,碰头撞脸的,徒然劳民伤财,失去节庆民俗的实质意义。过去民间有“送灶王爷上天”的习俗,每年十二月廿九日在灶头供食,也是感恩祈福的好事,那时贫穷人家供不起食物,就流行一首上供歌:

  “灶王爷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请甜糕糖。”

  难道我们今天上供,也要唱这首上供歌吗?可见得民俗是活的,时空是变的,古早时代古早人,有他们祈安求福的方式,我们可以师其意,效其法,却不必一成不变的死守。民国有一位丰子恺居士,在他<新年怀旧>的文章里说:吃过年夜饭后,母亲拿起毛草纸擦孩子嘴,表示孩子说出不吉利的话,如同放屁,童言无忌。我们今天谁还用毛草纸?恐怕买都买不到了,怎么擦?

  佛教对于民俗时空病态的疗法,就是不迷信,不执着,虚空没有方位,时间没有分际,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譬如各位现在坐在我的东方,我站在西面,可是我身后的信徒却认定我站在东方;我向各位讲说的时候,我面向东;跟他们说话,又是面向西,我究竟站在哪里里?没有方位呀!所以过去有人拜方位、方向,佛陀就说不要拜,方位不是在虚空中,而是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礼拜六方:

  父母为东方,

  师长为南方,

  夫妻为西方,

  亲朋为北方,

  僮仆为下方,

  沙门为上方,

  虚空没有死板的方位,时间没有前后的分别,在无边的空间、无涯的时间里,我们的真实生命无所不在,你能够觉悟体证到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你的本心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间、空间是一样、一体的。

  我们常说“福地福人居”,各人的业力形成各自的因缘,善人睡茅房也能自在,猪住地毯也住不惯,地有因缘,时也有因缘,人人方便的时空就好。晚上八时下葬,早晨五点结婚,谁不闹得人仰马翻?冬天在基隆比赛游泳,夏天在高雄表演球赛,气候悬殊,冷热不调,很难有好成绩。所以说:时间有合乎时间的因缘,就是好时间;空间有合乎空间的因缘,就是好空间。适合的时空,就是好时好日。

  四.民俗信仰的病态与疗法 

  在我们的民俗信仰里面,也有很多历代传承的迷信,或是僵化了的教条,都需要革新破除。

  像占卜:现在很多人迷信卜卦、占梦、求签、看相、掷筊杯、钱仙碟仙、扶乩、关亡、婴灵……等种种事相,甚至奉为神明,这些究竟是真是假?常常引起人们的迷惑,有人趋之若骛,有人不屑一顾。比方说:看相、算命,到底灵不灵?相和命,可以改变,有的人就希望求神通,想知道过去和未来。各位,千万不要迷信神通!像我,我没有神通,如果明天会死,今天我还是活得很高兴,很开心,假如我有神通,能预知生死,噢!哪里一天有灾厄,哪里一年有劫难我都知道,可是逢灾不易化解,在劫无法逃避,日夜忧心,岂不痛苦?如果我知道世寿…

《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特殊的教育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