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时间: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二日

  地点: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对象:法师、大众(弟子方杞记)  

  一.家庭伦理的病态与疗法  

  二.农工职业的病态与疗法

  三.教育道德的病态与疗法  

  四.健康养身的病态与疗法

  各位来宾、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三宝的加被、龙天的护持,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谈一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现在社会的病态很多,家庭有病态,学校有病态,农工法商各界有病态,甚至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都有病了。我们身体患了病,头痛、肚子痛,可以到医院找医生治疗;心里烦恼,精神错乱,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复健;对于社会的病态,我们找什么人来治疗呢?

  我现在向大家推荐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不但是一个宗教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大医王,一位千古难逢的心灵导师。他不但可以治疗我们身体上的毛病,而且对于各种社会病态,都有治疗的方法。

  在《佛遗教经》里,佛陀曾说:“我如良医,治病与药,汝若不服,过不在医”,就是说:“我像一位高明的医生,你有病,我开药方给你;你不吃,病不会好,不能怪医生”。佛陀又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就是说:“我引导你走路,告诉你善义的路在那里,你不依我指引的方向走,觅不到你的人生义路,过失不在引导的人。”

  我现在就依释迦牟尼佛留传的药方,对社会病态提出四点治疗的方法:

  一.家庭伦理的病态与疗法 

  现代社会的家庭中,所潜伏的病态可说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了。昨天的报纸上有一则小漫画,表达家庭问题很传神:做丈夫的回家了,开门前,怕太太跟他唠叼,问长问短,就在胸前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了三个字:“别问我!”,就是要太太别问我今天做了什么,到了什么地方,不要罗哩罗啰嗦。这个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气发作,转身拿了一个牌子挂在背后,上面写:“别惹我!”,意思是:我不问你在外面胡天胡地,你也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丈夫进门,到了客厅,他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头上顶着一面牌子:“别揍我!”,意思是:老子管老子,儿子管儿子,别仗着你做父亲的威风打人。这个父亲再走几步,又看到家里的管家和佣人都挂着牌子:“别叫我!”嫌这个家庭事情太多,不胜其烦,所以拒绝召唤。

  这个漫画暴露了某种病态:今天的家庭里,真是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很多家庭伦理已经亮起了红灯。

  过去有一首诗偈说:“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叫孙儿饿我儿”,这首诗偈非常好懂,就是一个做父母的人慨叹:记得当初我养儿女的情形,就像我儿女现在养孙儿一样;我的儿女对我不孝顺,让我挨饿,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孙儿不要不孝顺父母--也让我的儿女挨饿啊!

  过去社会里的家庭问题,顶多是儿女对父母的孝养问题,老年人有时缺乏照顾,精神空虚,或因代沟问题与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兰办了“仁爱之家”,又在佛光山设立“佛光精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办养老院,就是为了安老,让家庭失调的老人能得到照顾,但是天下孤苦无依、晚景凄凉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我也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精舍,来安置所有需要照顾的老人!

  现在的家庭问题就复杂多了,除了孝养父母以外,如试管婴儿、借腹生子、不餵母奶,甚至于单亲家庭、小移民、小留学生家庭……问题越来越多。什么试管婴儿、借腹生子,为什么?为了爱漂亮,自己不肯生孩子,借别人的肚子生;为了爱漂亮,母亲自己不餵奶,怕影响身材;甚至有精子银行、单亲家庭,将来孩子长大了,会怀疑究竟父母是谁,心理上的芥蒂很难消除,家庭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吗?

  很多父母在这种工商社会里,只想到赚钱、赚钱,对于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关心,结果造成了钥匙儿童、速食面儿童、维他命儿童、才艺儿童、移民儿童……。有的父母应酬忙、交际忙,就把钥匙给孩子,说:“放学自己回家,冰箱里有牛奶、维他命,自己泡生力面、统一面吃,自己把功课做完,自己好好睡觉!”据说很多父母和子女极少接触,忙着在外应酬,一天跟孩子讲不到三句话,孩子长期孤单寂寞,长大以后还肯服侍父母吗?有的父母对子女寄望过多,要儿女成龙成凤成博士,就给他们报名才艺班,强迫他们去学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还要学英文、日文……,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又叫他学一大堆课外的东西,一下子要他都学会,小孩子背负这么沉重的压力,吃得消吗?长大以后会不会排斥呢?今天青少年问题严重,翘家、逃学、吸烟、赌博、打架……,难道没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学者说:现在的儿童,不是靠父母的爱和关怀成长的,是靠着牛的照顾长大的,他们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带、着牛皮鞋,系牛皮饰物……象是牛养大的,所以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气,要过着牛脾气的人生,说起来是很可怜的。

  现在的家庭伦理也很混乱,有一个这样的笑话;父子三代同看一部电视,祖父要看台视的连续剧,父亲要看中视的综艺节目,儿子要看华视的卡通,谁都不让谁。祖父才看了几分钟,就被儿子换了中视;儿子才看了几秒钟,又被孙子换了台。这个祖父看不顺眼,骂了孙子几句,孙子大怒,抬脚就向他父亲踢去,说:“都是你害我挨那个老家伙骂!”

  这个儿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气,立刻回身踢了老祖父一脚,骂道:“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

  现在都市里,大部分流行小家庭,三代同堂的更少,对于年长的父母,都让他们单独住。兄弟姐妹多的,就轮流养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来养,星期二、五到桃园老二家去吃饭,星期三、四归台中老三照顾,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儿,然后再赶回台北老大家,这样东奔西赶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这种方法来养育子女,父亲今天照顾儿女,母亲明天照顾儿女,也轮流养育,家庭不会破碎吗?

  据说现在女孩子嫁人的条件是:第一、要有楼房;第二、要有汽车;第三、不要公婆。过去女孩子嫁人,都会先看看这人是否书香世家?这人身家清不清白?这人的家庭道德好不好?现在不注重门楣,不注重道德,只重视楼房汽车,甚至嫌公婆累赘,像这样没有家庭伦理观念的社会,可以说病态很严重了!

  古人说:“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佚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对于家庭伦理的疗法,我们也可以说:救家庭离不开一个佛字!

  我现在依照佛经的教示,提出治疗家庭破碎的方法,先从家庭里的主要份子--夫妻说起:怎么样做一个丈夫?怎么样做一个太太?我想:丈夫做好了,太太做好了,怎么还会做不好父母、子女呢?

  佛教里有一本经典,叫《玉耶女经》,这部经里面,提到怎么样做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必须具有五种妇德,这五种妇德是:

  1.母妇: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母妇。和丈夫相处,觉得自己如慈母,以疼爱儿女的心来疼爱丈夫。

  2.臣妇:做一个像臣子对待君王的臣妇,用礼敬君王一样的心来对待丈夫。

  3.妹妇:做妹妹一样的妹妇,视丈夫如长兄,涵容宽爱,以小妹妹的心情去尊重他。

  4.婢妇:像婢女对待主人一样,尊丈夫为一家之主,谦抑自持,用心侍候。

  5.夫妇:形体虽异,誓不二心,精神是一致的,心灵是贯通的。

  假如每个家庭的主妇,都用这五种型态来做家庭主妇,这个家庭一定是和乐安祥的。

  我在佛光山的时候,常常有信徒团体请我开示,也常有信徒请教如何做一个好妻子,我现在提出四点药方,配一付当好太太的药给大家,看看能不能药到病除,端正家庭伦理。

  怎样做一个好妻子呢?一个好太太必须是:

  1.温柔慰辛劳:丈夫回家,你要用温柔的言语慰问他:“你累不累?”“这样真的是很辛苦!”或赞美他:“你实在了不起!”“我觉得你很伟大呢!”因为,你温柔的慰问他,对待他,他会觉得这个家很温暖,下了班就想回家,不会滞留在外。现在社会上,很多做丈夫的尽量不回家,为什么?一回家,太太就说:

  “你真没有用!隔壁王先生一个月多少万,人家都肯努力!嫁给你这个穷鬼以后,天天看你下班一付虚脱相……”

  这个不好,那个不对,从一进家门就唠叼不休,先生累了一天,回家还要打点精神,接受疲劳轰炸,轰隆轰隆,头脑都快要爆炸了,以后呢?一想起要回家,他就像要回到监牢一般愁眉苦脸,宁可在外面和别人吃吃喝喝划算。所以,做太太的,你们要先生回家吗?以后不妨用温柔的言语慰问他的辛劳。

  2.饮食有妙味:俗话说:“要控制你的丈夫,先抓住他的胃”,一个好太太必然精于烹调,会弄美食给丈夫吃,知道他喜欢吃什么,知道他的饮食习惯,让他下了班就想回家,吃太太煮的菜,感觉是一个有滋味的美妙家庭,饭店三桌酒筵,不如自家一盘小菜。

  3.家庭是乐园:你把家整理得很干净,摆一盆花,挂一幅画,让丈夫回到家,到处是明窗净几、诗情画意,他会不喜欢回家吗?他往沙发上一坐,有报纸可以闲看,有香茶可以慢喝,有音乐、电视赏心,有妻儿子女娱情,象是个乐园一样,他怎么会不回家呢?

  4.凡事应报告:不要总是留了一点秘密:钱,这是我的私房钱,不能让先生知道;这件事情是我私人的秘密,不必让他知道;这样想就坏了。夫妻,应该一心一意,彼此没有什么秘密,大家互相的信赖,互相的齐力。一个家庭里,夫妻能坦诚相处,子女也不会有隔阂。

  在佛教里面,另有一部《善生经》,告诉我们怎样做个大男人。一个真正的男人必须是:

  1.负责任,能担当:有肩膀,也有魄力。

  2.…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