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時間: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二日
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對象:法師、大衆(弟子方杞記)
一.家庭倫理的病態與療法
二.農工職業的病態與療法
叁.教育道德的病態與療法
四.健康養身的病態與療法
各位來賓、各位護法居士:
承蒙叁寶的加被、龍天的護持,我們今天能聚在一起,談一談“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現在社會的病態很多,家庭有病態,學校有病態,農工法商各界有病態,甚至于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理都有病了。我們身體患了病,頭痛、肚子痛,可以到醫院找醫生治療;心裏煩惱,精神錯亂,也可以找心理醫生複健;對于社會的病態,我們找什麼人來治療呢?
我現在向大家推薦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不但是一個宗教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大醫王,一位千古難逢的心靈導師。他不但可以治療我們身體上的毛病,而且對于各種社會病態,都有治療的方法。
在《佛遺教經》裏,佛陀曾說:“我如良醫,治病與藥,汝若不服,過不在醫”,就是說:“我像一位高明的醫生,你有病,我開藥方給你;你不吃,病不會好,不能怪醫生”。佛陀又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就是說:“我引導你走路,告訴你善義的路在那裏,你不依我指引的方向走,覓不到你的人生義路,過失不在引導的人。”
我現在就依釋迦牟尼佛留傳的藥方,對社會病態提出四點治療的方法:
一.家庭倫理的病態與療法
現代社會的家庭中,所潛伏的病態可說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昨天的報紙上有一則小漫畫,表達家庭問題很傳神:做丈夫的回家了,開門前,怕太太跟他唠叼,問長問短,就在胸前挂上一個牌子,上面寫了叁個字:“別問我!”,就是要太太別問我今天做了什麼,到了什麼地方,不要羅哩羅啰嗦。這個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氣發作,轉身拿了一個牌子挂在背後,上面寫:“別惹我!”,意思是:我不問你在外面胡天胡地,你也休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麼。丈夫進門,到了客廳,他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頭上頂著一面牌子:“別揍我!”,意思是:老子管老子,兒子管兒子,別仗著你做父親的威風打人。這個父親再走幾步,又看到家裏的管家和傭人都挂著牌子:“別叫我!”嫌這個家庭事情太多,不勝其煩,所以拒絕召喚。
這個漫畫暴露了某種病態:今天的家庭裏,真是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很多家庭倫理已經亮起了紅燈。
過去有一首詩偈說:“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叫孫兒餓我兒”,這首詩偈非常好懂,就是一個做父母的人慨歎:記得當初我養兒女的情形,就像我兒女現在養孫兒一樣;我的兒女對我不孝順,讓我挨餓,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孫兒不要不孝順父母--也讓我的兒女挨餓啊!
過去社會裏的家庭問題,頂多是兒女對父母的孝養問題,老年人有時缺乏照顧,精神空虛,或因代溝問題與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蘭辦了“仁愛之家”,又在佛光山設立“佛光精舍”。有人問我爲什麼要辦養老院,就是爲了安老,讓家庭失調的老人能得到照顧,但是天下孤苦無依、晚景淒涼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顔”,我也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精舍,來安置所有需要照顧的老人!
現在的家庭問題就複雜多了,除了孝養父母以外,如試管嬰兒、借腹生子、不餵母奶,甚至于單親家庭、小移民、小留學生家庭……問題越來越多。什麼試管嬰兒、借腹生子,爲什麼?爲了愛漂亮,自己不肯生孩子,借別人的肚子生;爲了愛漂亮,母親自己不餵奶,怕影響身材;甚至有精子銀行、單親家庭,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懷疑究竟父母是誰,心理上的芥蒂很難消除,家庭問題不是越來越嚴重了嗎?
很多父母在這種工商社會裏,只想到賺錢、賺錢,對于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關心,結果造成了鑰匙兒童、速食面兒童、維他命兒童、才藝兒童、移民兒童……。有的父母應酬忙、交際忙,就把鑰匙給孩子,說:“放學自己回家,冰箱裏有牛奶、維他命,自己泡生力面、統一面吃,自己把功課做完,自己好好睡覺!”據說很多父母和子女極少接觸,忙著在外應酬,一天跟孩子講不到叁句話,孩子長期孤單寂寞,長大以後還肯服侍父母嗎?有的父母對子女寄望過多,要兒女成龍成鳳成博士,就給他們報名才藝班,強迫他們去學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還要學英文、日文……,除了學校的功課之外,又叫他學一大堆課外的東西,一下子要他都學會,小孩子背負這麼沈重的壓力,吃得消嗎?長大以後會不會排斥呢?今天青少年問題嚴重,翹家、逃學、吸煙、賭博、打架……,難道沒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學者說:現在的兒童,不是靠父母的愛和關懷成長的,是靠著牛的照顧長大的,他們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帶、著牛皮鞋,系牛皮飾物……象是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氣,要過著牛脾氣的人生,說起來是很可憐的。
現在的家庭倫理也很混亂,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父子叁代同看一部電視,祖父要看臺視的連續劇,父親要看中視的綜藝節目,兒子要看華視的卡通,誰都不讓誰。祖父才看了幾分鍾,就被兒子換了中視;兒子才看了幾秒鍾,又被孫子換了臺。這個祖父看不順眼,罵了孫子幾句,孫子大怒,擡腳就向他父親踢去,說:“都是你害我挨那個老家夥罵!”
這個兒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氣,立刻回身踢了老祖父一腳,罵道:“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
現在都市裏,大部分流行小家庭,叁代同堂的更少,對于年長的父母,都讓他們單獨住。兄弟姐妹多的,就輪流養父母--星期一由臺北的老大來養,星期二、五到桃園老二家去吃飯,星期叁、四歸臺中老叁照顧,星期六、日到臺南投靠女兒,然後再趕回臺北老大家,這樣東奔西趕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這種方法來養育子女,父親今天照顧兒女,母親明天照顧兒女,也輪流養育,家庭不會破碎嗎?
據說現在女孩子嫁人的條件是:第一、要有樓房;第二、要有汽車;第叁、不要公婆。過去女孩子嫁人,都會先看看這人是否書香世家?這人身家清不清白?這人的家庭道德好不好?現在不注重門楣,不注重道德,只重視樓房汽車,甚至嫌公婆累贅,像這樣沒有家庭倫理觀念的社會,可以說病態很嚴重了!
古人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佚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對于家庭倫理的療法,我們也可以說:救家庭離不開一個佛字!
我現在依照佛經的教示,提出治療家庭破碎的方法,先從家庭裏的主要份子--夫妻說起:怎麼樣做一個丈夫?怎麼樣做一個太太?我想:丈夫做好了,太太做好了,怎麼還會做不好父母、子女呢?
佛教裏有一本經典,叫《玉耶女經》,這部經裏面,提到怎麼樣做一個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必須具有五種婦德,這五種婦德是:
1.母婦:做一個像母親一樣的母婦。和丈夫相處,覺得自己如慈母,以疼愛兒女的心來疼愛丈夫。
2.臣婦:做一個像臣子對待君王的臣婦,用禮敬君王一樣的心來對待丈夫。
3.妹婦:做妹妹一樣的妹婦,視丈夫如長兄,涵容寬愛,以小妹妹的心情去尊重他。
4.婢婦:像婢女對待主人一樣,尊丈夫爲一家之主,謙抑自持,用心侍候。
5.夫婦:形體雖異,誓不二心,精神是一致的,心靈是貫通的。
假如每個家庭的主婦,都用這五種型態來做家庭主婦,這個家庭一定是和樂安祥的。
我在佛光山的時候,常常有信徒團體請我開示,也常有信徒請教如何做一個好妻子,我現在提出四點藥方,配一付當好太太的藥給大家,看看能不能藥到病除,端正家庭倫理。
怎樣做一個好妻子呢?一個好太太必須是:
1.溫柔慰辛勞:丈夫回家,你要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你累不累?”“這樣真的是很辛苦!”或贊美他:“你實在了不起!”“我覺得你很偉大呢!”因爲,你溫柔的慰問他,對待他,他會覺得這個家很溫暖,下了班就想回家,不會滯留在外。現在社會上,很多做丈夫的盡量不回家,爲什麼?一回家,太太就說:
“你真沒有用!隔壁王先生一個月多少萬,人家都肯努力!嫁給你這個窮鬼以後,天天看你下班一付虛脫相……”
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從一進家門就唠叼不休,先生累了一天,回家還要打點精神,接受疲勞轟炸,轟隆轟隆,頭腦都快要爆炸了,以後呢?一想起要回家,他就像要回到監牢一般愁眉苦臉,甯可在外面和別人吃吃喝喝劃算。所以,做太太的,你們要先生回家嗎?以後不妨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的辛勞。
2.飲食有妙味:俗話說:“要控製你的丈夫,先抓住他的胃”,一個好太太必然精于烹調,會弄美食給丈夫吃,知道他喜歡吃什麼,知道他的飲食習慣,讓他下了班就想回家,吃太太煮的菜,感覺是一個有滋味的美妙家庭,飯店叁桌酒筵,不如自家一盤小菜。
3.家庭是樂園:你把家整理得很幹淨,擺一盆花,挂一幅畫,讓丈夫回到家,到處是明窗淨幾、詩情畫意,他會不喜歡回家嗎?他往沙發上一坐,有報紙可以閑看,有香茶可以慢喝,有音樂、電視賞心,有妻兒子女娛情,象是個樂園一樣,他怎麼會不回家呢?
4.凡事應報告:不要總是留了一點秘密:錢,這是我的私房錢,不能讓先生知道;這件事情是我私人的秘密,不必讓他知道;這樣想就壞了。夫妻,應該一心一意,彼此沒有什麼秘密,大家互相的信賴,互相的齊力。一個家庭裏,夫妻能坦誠相處,子女也不會有隔閡。
在佛教裏面,另有一部《善生經》,告訴我們怎樣做個大男人。一個真正的男人必須是:
1.負責任,能擔當:有肩膀,也有魄力。
2.…
《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