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講信用,守道義:有誠懇正直的心胸。
3.肯勤勞,創事業:有謙沖務實的作爲。
4.性寬厚,心有容:有泱泱大度的君子風。
5.能慈能悲,多慧解:很有慈悲的愛心,有中道的智能。
現在的家庭裏,夫婦能處得好,家庭倫理就能端正,而身爲一家之主的丈夫,除了做到上面五項男德之外,更應該致力做一個好丈夫。怎樣做好丈夫呢?我再提供四點意見給大家參考:
1.吃飯要回家:不久前,有人提議“爸爸回家吃晚飯”,減少無謂的應酬,間接可以改善社會奢侈無度的吃風,這是對的。一個好丈夫,叁餐回家吃飯,與家人多多親近,多多了解,這個家就會比較和睦。
2.身邊少帶錢:錢,本身無好壞,用的時候有好有壞。錢多而不會用,很容易成爲罪惡的淵薮;男人身邊的錢多了,有時飽暖思淫欲,或被敲榨利用,不容易控製,身邊少帶錢,壞的因果比較少。各位以後不妨試試,你若想做一個好男人,最好身邊少帶錢。
3.外出說去處:好丈夫外出時,一定告訴太太到哪裏裏,不隱瞞行蹤,以免太太懷疑,用電話追查,甚至找私家偵探盯梢,那就太可憐了。
4.應酬成雙對:你要應酬,最好盡可能帶著太太,成雙成對進出。夫妻本來不就是有福同享的嗎?
接下來,子女和父母的倫理也是相生相成的,孝順的子女,必須以五事來對待父母: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爲,必先禀白。
第叁、父母所爲,恭順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第五、父母正業,不爲中斷。
而慈愛的父母,也會以五事對待兒女:
第一、教育子女,不讓爲惡。
第二、指其善處,使有品格。
第叁、慈愛關懷,教其學問。
第四、善爲婚嫁,務使滿意。
第五、隨時供給,助成事業。
家庭,是一種連鎖關系,父母子女,像鏈鏈的環環相扣一樣,絕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家庭倫理就美滿多了。
二.農工職業的病態與療法
今天我們社會的病態,以農工方面最多。在工商轉型爲高科技的過程中,許多問題缺乏調適,許多情況無法掌握,結果造成職業困境及精神空虛等種種病態。
由于都市發展,人口集中,農村青年漸有“爲農者賤”的觀念,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引起勞力不足、農地廢耕的現象。另一方面,大學農學院和農專畢業的學生,買不到農田耕種,無法取得自耕農的資格,有志于農業的人,反而沒有農田。
由于工業的發展,交通的需要,我們的農地愈來愈少,沒有農地,難道我們每天可以吃機器,吃聲光歌舞嗎?難道我們能吃鋼筋水泥維生嗎?農藥的使用也愈來愈多,造成河川及土地汙染,也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像臺中的德基水庫,雖然號稱東亞最大,也無法避免上遊的農藥汙染,連中橫公路美麗的環山部落,都成爲濫施農藥的死地。造成這些農業病態的原因,就是功利心。
工商業的病態也是這樣。我們今天的人都講求功利,要發財,要成功。等真正有錢了,不會用錢;真正有權勢了,濫用權勢,因此成爲今天社會罪惡的源流。貧富不均,工業發展製造了許多暴發戶,又由于大財閥的控製,造成了經濟柯斷,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享樂歪風,不會用錢,不知享受;光是交際酬酢、酒食飲宴,一年就吃掉了幾條高速公路,連鄉下的謝神都改成了脫衣舞,風氣太壞!
今天工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公害、汙染,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造成民衆的抗議、示威,以至自力救濟,病態也很嚴重。但是,這許多環境上的公害汙染、生態破壞,還不是最壞的,最糟糕的是工商界精神上的汙染!錢多了不會用錢,反而汙染了自己的心性,汙染了自己的靈魂,汙染了社會風氣和道德,這種人性道德的破壞更可怕!
今天工商界的病態,比方說:商品的仿冒、走私、漏稅、盜用商標、惡性倒閉、倒會卷逃、空頭支票滿天飛……等等,可以說:這個社會有一種“能欺則欺,能騙則騙”的心理,常常不顧工商道德。很多人有錢了,就逢場作戲,金屋藏嬌,不顧妻兒,不重家教,每日酒食爭逐,忽略了家庭,因此製造了許多青少年問題,直接遺害下一代。
近幾年經濟的發展,女工有很大的功勞,可是因爲是廉價勞工,有物質上的福利,沒有精神上的寄托,結果,女工的問題也很嚴重。有玩鑰匙遊戲而毫無禁忌的,有未婚媽媽,有離家獨居的。她們工作枯燥,精神苦悶,很多有職業病。
職業病不光是身體機能的障礙(例如浮腳筋、坐骨神經、痛風、五十肩、視力傷害等),心理上的麻木更嚴重。尤其現在很多電子工廠、成衣工廠都實施一貫作業,完全不用人腦,只是零件、機械的裝配,一天到晚做著相同的動作,像螺絲釘一樣,沒有思想,沒有感覺,成了簡單的、沒有智識的人,日子久了,精神能不苦悶嗎?
現在的社會,由于注重科技發展,人也變得越來越機械化了。比方說:電視都是遙控,不必走動;速食品越來越多,不必烹饪;洗衣脫水,都用電腦;領款購物,都用刷卡……這樣發展下去,人越來越懶,都不必下廚房上班了,按一個鈕,牛奶來了,面也做好了,資料也傳真了,公文也電腦聯機了,一切按鈕即可,人都不用動了。
我們出家人每次用齋的時候,飯前要合掌,要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衆生”。我們佛光山的總機小姐,每天在機房工作,拿起電話就要說:“佛光山,您好!”然後才做電訊接轉。有一次,這位總機小姐跟我們一起吃飯,我們合掌,還沒有說“供佛養,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衆生”,她已經脫口而出:“佛光山,您好!”,這就是職業病。
農工職業的病態,是由于社會多了金錢、色情與暴力,少了禮義、美德與善知識。對于這些農工職業的病態,該怎麼治療呢?我們在下面提出一些療法給大家參考: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觀念
說到因果,一般人總會想:世間因果也不准確啊!很多好人遭遇不幸,很多壞人升官發財,哪裏裏有什麼因果呢?這種想法很“近視”。因果,非常准確,比現在的電腦還要准確。電腦總會出錯,因果,絕沒有錯誤的時候。你現在做人很好,很樂善好施,但是過去欠了債,不能賴賬,不能因爲現在人好就不還錢,好人還是要揹過去的債,所以好人也有災。你現在人很壞,居然還能步步高升,可能是因爲你從前種了善業,所以報應未到;就像你因爲以前榮華富貴,銀行裏的存款還沒有用完,不會因爲你壞就不給你揮霍。因果,有叁世的關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想知道過去做了什麼,只要看現在所受的果,就可以推知過去的因。你想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報應嗎?看看現在做的事,就可以預知將來得什麼果。例如大家今天帶著煩惱來,聽我分析了佛法與因果,心胸一開朗,晚上就睡得香甜;可是同樣心中煩惱,有人甯可在外面逛街發呆,打發時間,結果越走越煩,晚上輾轉難眠,煩惱就更多了。因地不同,業報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誤會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我怎麼不發財呢?爲什麼反而被人倒閉呢?各位要知道:發財有發財的因果,念佛有念佛的因果。種豆得豆,怎麼會長出西瓜呢?念佛是求了脫,怎麼可以發財呢?這是錯誤的觀念。所以信仰有信仰上的因果,健康有健康上的因果,經濟有經濟上的因果,因果是不可以錯亂的。
在我們佛教,有時候用人不講究這人有無能力,而講求這人有沒有因果觀念。因爲他如果有因果觀念,就一定有道德觀念,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菩薩敬畏因緣,慎于始,不隨便亂來,而凡夫和衆生卻不知防微杜漸:吃啊吃的,吃到病痛纏身,才去看醫生;開車只想快啊快啊,出了車禍,傷了人命,才悔不當初;爲了貪婪而貪汙舞弊,出事被揭發,法院傳書一到,就插翅難逃,後悔莫及了!我們常常懷有一種僥幸心,以爲做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一念苟且,後患無窮。任何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因果尤其會知道,像一首詩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所以我們有因果觀念的人,只要不違背因果的原則,自然功不唐捐,你的功德是不會消除的。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爲
中國儒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律己的工夫。在佛教講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說到不殺生,就是不侵犯衆生生命;不偷盜,是不侵犯任何財富;不邪淫,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與名節;不妄語,是不侵犯大衆人格與信譽;不飲酒,就是不要藉酒麻醉自己,醉後亂性。五戒的原則,都是不可先侵犯了自己的意志,又去侵犯別人。
我們安和樂利的社會,應該人人互相尊重,互相成全。假如大家都來持守五戒,我的生命不會受侵犯,我的金錢不會被劫掠,我的名節不會受玷辱,我的信譽不會受汙損,我不必懼怕一切意外的侵犯,大家律己持戒,社會病態會消失很多。
有的信徒雖然信仰宗教,卻常常對神明、佛祖有無理要求,他們擺幾罐飲料,幾個柳丁、蘋果,向神明拜拜:佛祖啊!神明啊!你要保佑我身體健康,兒子考上大學,丈夫簽“大家樂”發財,金銀滾滾來……。這幾罐飲料,幾個柳丁,能有這麼大的力量嗎?假如佛祖、神明因爲你供養祂幾個柳丁蘋果,就賜給你那麼多好處,這樣的神明好像太貪吃了。真正的信徒,對于佛祖、神明是不會隨便妄求的,守持五戒,所要求的也能圓滿順遂。比方說:你希望長壽,就不要殺人殺生,不做損陰德的事,身心自然康泰;你想發財嗎?你不偷盜,不苟取,妥善理財,財富自然增加;你要家庭眷屬和諧,就該端正自己,不要有邪淫行爲;你要信用好,名譽高,就不該妄語;你要聰明、智能,就不要亂喝酒傷神智。今天監獄裏關的那些囚…
《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