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心理病態的療法
時間: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廿叁日
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對象:法師、居士(弟子方杞記)
一.損人不利己的病態與療法
二.信壞不信好的病態與療法
叁.畏果不畏因的病態與療法
四.信假不信真的病態與療法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我們心理的病態如何治療。
在這個世界上,和我們人類最親近,關系最密切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心。即使我們的身體死亡了,毀滅了,這個心也不會死的--就像雲聚而成雨,雨水流入地表,彙成湖泊海洋,然後又蒸發成爲雲層,雲又降成雨一樣,雖然雲雨湖泊河海的形相不同,水的本身卻是不增不減,循環不滅的。人,有時候天上人間,有時候地獄、惡鬼、畜牲,所謂五趣輪轉、六道輪回,盡管馬腹牛胎,千種萬變,我們的本性、自性,卻是永遠不變的。好比一段樹材,可以把它做成桌子,做成椅子,做成棟梁,做成窗框,雖然形狀都不一樣,但是木材的本質是不變的。再譬如你有一塊黃金,你可以做戒指,做手镯,做耳環,做成種種器皿,形狀雖不同,黃金的本質卻是一樣的。人,身體終究會死,生命的本質--心,是死不了的。就像木材燃燒,前一段木材燒完,還有後一段;一根燒完,再加一根,藉著一根一根的木材,火可以燃燒不熄--身體如同木材,一個身體死了,換一個身體再生,一個一個身體盡管循環生死,生命的火卻可以一直燃燒下去,輪回不絕。
我們佛教的信仰裏,主要的就是相信生命是不死的,我們的心是永遠存在的。永遠存在的心,要好好愛護它,不能讓它被貪瞋癡慢的病魔侵蝕,成爲病心,成爲壞心。否則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這一個病了、壞了的心,就不能在人間天上流轉,而要輪轉到地獄爲畜牲去了,很可惜!我們要把這個心的病態治好,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去調伏,讓它在人間天上安住,在佛菩薩和聖賢的境界裏,永恒地常住。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說法的時候,感化了一位青年,發心出家,跟隨佛陀聽經修持。五年以後,年輕的比丘想要到深山中精進修行,得到佛陀的嘉許,就獨自一人離開僧團,隱入山中。不到叁個月,正當大家爲他祝福的時候,年輕的比丘卻垂頭喪氣回來了,滿面風塵,拜在佛陀腳下不肯起來。佛陀慈祥的問:
“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青年比丘嗫嚅回答說:“佛陀,自從離開您以後,我一直努力修行,卻一直不能證果,我覺得自己無能,因此中止修行而回來了。”
“比丘啊!”佛陀和藹垂示:“你既然信奉我教而出家,爲什麼不讓人敬佩你是一位精進者,反而讓人唾棄你呢?你前生是個精進努力的人,很多人因你的精進而存活,爲什麼今生卻要舍棄這可貴的精進心呢?”
“噢!佛陀,我前生如何精進呢?”
“比丘呵!我今將你過去的因緣說與你知:
“從前,有一位商人組織了百余人的商隊經過沙漠,因爲白天酷熱,沙漠被太陽曬得燙腳,不能行走,所以他們只能在夜間趕路,天亮就得搭棚休息,等到太陽下山,大地冷卻後,再繼續跋涉。當他們一行晝伏夜出,快要走過沙漠的時候,這個領隊的商人就向大家說:“明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今晚吃過飯後,大家不妨把水盡量飲用,不必保留,這樣,負擔輕了,也好早一點離開沙漠。”
“大家很高興,就照他的話去做,有人幹脆把水都洗澡洗光了。夜裏動身後,年輕商人因爲連日疲勞,不知不覺中呼呼大睡,沒有發現牲畜走錯了路,等到一覺醒來,仰望星宿,才發現方向錯誤,趕緊率隊轉頭,已經來不及了。不久天亮,太陽上升,大家驚恐起來,紛紛怨恨青年商人,擔心人畜無水,熬不下去。青年商人心裏雖然很著急,卻仍然鎮靜的四處尋覓水源,終于奇迹式的找到了一堆青草,他高興的要大家跟他一起掘水,想不到掘了幾尺深後,卻掘到一塊大石,大家都失望的放下鋤頭,頹喪地歎氣,任憑青年商人怎麼樣鼓舞,怎麼樣勸慰,都沒有人肯再挖下去了。這時候只有一個童子舉起鋤頭,和青年商人一起在烈日下揮汗挖掘,兩個人埋頭苦幹,終于挖出了清泉,使大隊人畜獲得水份,熬到晚上,安然離開沙漠。
“比丘啊!你要知道,那位勇敢的商人就是我,幫商人把岩石打碎努力挖掘的童子就是你。過去你能精進不休,讓大家獲得水喝,爲什麼現在反而要放棄修持,不肯給大家喝真理的法水呢?”
經過佛陀慈悲的開示後,年輕的比丘生起慚愧心,發願絕不退轉,精進修行,最後終于證得阿羅漢果。
這一段故事,說明了因緣苦空都在一念之間。青年比丘隨佛陀求道的時候,能息去妄念,放下世間種種羁絆,心裏專注,就得大精進;後來離開佛陀了,中心無主,種種放不下、割不去,修道的腳步就停頓了。年輕商人要大家舍棄負累,是心理作用;因疲倦而迷途,是心理作用;童子努力掘泉,也是心念意識的作用。種種成敗得失,無不在心理作用的有無。我們在修道路上,常常會受到貪瞋的遮蔽,被無明誤導,“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雲遮”,妄心一起,幻相即現,種種受想行識就危殆了。所以對于一個佛弟子來說,環境不是障,生滅不是障,真正的迷障是心田的一起心、一動念。
《華嚴經》又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我們的心,像一個畫師,可以畫出美麗的事物,也可以畫成凶惡的野獸,甚至可以預料未來,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說: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設備好,製造出來的産品質料就好;工廠設備不好,産品的品質也不好,連帶的破壞了空氣、水源,造成環境汙染。我們的心,是好的工廠,還是壞的工廠呢?就要看我們對自己的投資有多少,如何增加叁慧的設備,如何消除七垢的汙染,心識健全,百劫不侵。
人的身體,活動空間是很有限的,所謂“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不過幾斛”,這個身體的使用是有限的,心的活動卻無限無製。我們通常說:光,是世間最快速的東西,一秒鍾的光速可以高達叁十萬公裏,但是,心更快,心的一念“上窮碧落下黃泉”,一念之間,天堂地獄來回無數次,“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所以對于這麼活躍、快速的心,這麼容易支配我們生死的心,我們要好好的關注,好好的照顧。假如它有病了,如何好好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身體上的疾病,不脫“老、病、死”,心理上的疾病,不離“貪、瞋、癡”。如何治療心理上的貪瞋癡呢?這一個問題,經常在講經說法時被提出,我今天講心理病態的治療,就從四個比較嚴重的病態下手,提出克治的方法:
一.損人不利己的病態與療法
什麼叫做損人不利己呢?就是傷害別人,也對自己不好,這種病態通常以四種面貌出現:
(一)幸災樂禍的心理病態
一般人總有某些幸災樂禍的心理,看到不好、不幸的事情,心裏面竊竊私喜,沒有同情心,沒有恻隱心,這個是病態。例如:看到什麼人被倒閉了,我們不但不同情,反而故作先知狀:“哼!我早知道他會倒閉,倒得好!罪有應得嘛!”你跌倒了,我笑哈哈:“哎呀,你像元寶翹,很好玩!”拿警察來說,我們社會裏,好的警察很多,偶爾有一個警察因貪汙被收押,就有人得意的說:“你看!你看!連警察也犯罪了,警察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幸災樂禍心理,是一種病態。
(二)同歸于盡的心理病態
有些人,自己沒有本領去創業,去發展,見到別人來創業,來發展,就不喜歡他成功。拿佛教裏面來說:做一個與世無爭的出家人,難!做一個無沾無染的法師,做一個弘法利生的布教師,更困難!你很會演講,馬上就有人批評:“瘸和尚說法,能說不能行啊,光是會說,不會寫文章,有什麼用?”行!你趕快努力寫文章,以文字弘法,譏笑你的聲音又來了:“哼!光是會搖筆杆,有什麼用?雕蟲篆刻而已,又不懂修行!”哦,人家還要看你的修行,你趕快修行,很有修行了,他又搖頭撇嘴:“有什麼了不起!只會修行,不會辦事情,沒有策劃執行的能力。”喝!你辦了幾個大規模的法會,替佛教開創了新風氣以後,冷言冷語又飛來了:“哎!那個法師有什麼能耐,雖然會辦活動,不過像英文啦、日文啦這些外國語,一句都不會說,有什麼用?”好!你努力進修外國語,能夠應對交談了,人家罵得更難聽了:“這個和尚,明明是中國人,卻不講中國話,會講幾句英文有什麼了不起!”所以,不管你怎麼樣做,做來做去,都是一個沒有用。這種心理就是這樣:你怎麼好都沒有用!我沒有用,你也不要想有用;你也沒有用,大家都沒有用,同歸于盡啦!
我在高雄建設佛光山,十八年來,常常遇到困難,尤其是置土地。要把佛光山周圍的土地再擴大一點,是很困難的事。地主不是佛教徒,不喜歡佛光山,出再高的價錢給他,他也不肯賣。我們的慧禮法師,和山下老百姓的感情很好,有人建議他一個辦法,可以把土地買下來,就是要他假裝和佛光山有仇,跟地主說:“現在我被佛光山趕出來了,沒有地方去,我想跟你們買一塊土地,蓋個寺廟,和佛光山鬥一鬥、對一對!”那人認爲:只要慧禮法師氣憤填膺的這麼一說,地主就一定會賣給他。我們非常厚道老實的慧禮法師聽了以後,嚇一大跳,立刻合掌謝絕:“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語,阿彌陀佛耶!”
這是什麼心理?同歸于盡嘛--我不要看到你好。你好,給我好,我也不願意;要我好你不好,我才願意,至少大家都不好,幹脆同歸于盡。
過去有一個大富翁,他的太太要死了,他很舍不得,就請來一位名畫師,想替他太太畫一幀遺像,越酷肖越好,留作紀念。這個太太知道富翁的心意後,就同意了,但是卻私下吩咐畫師:
“我頭頂的寶冠要畫上很多鑽石,我身上的衣服也要…
《佛教對心理病態的療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