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门用语篇▪P2

  ..续本文上一页。若鞋面有六孔,则象征六度,表修道人应勤修六度波罗蜜,亦象征看破世间一切无常的事物。

  七众弟子

  教团中出家与在家的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

  上座

  指法腊高而具德望的僧尼。又称长老、首座。

  大士

  菩萨的美称。如:观音大士、傅大士等。

  大德

  敬称词。在印度,是对佛菩萨或高僧的敬称。于诸部律中,凡指比丘众,称"大德僧"。

  在我国隋唐时代,凡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此外,统领僧尼的僧官,也称大德。

  近代以来,"大德"一词已广泛的被使用,凡是有德有行的人,不论出家、在家,都以"大德"尊称之;或是不限于具足德行与否,也称之为大德。因此"大德"一词成为佛教界一般性的礼称。

  三师七证

  三师与七证师的并称。指僧尼受具足戒时,戒场必须具足的戒师人数。又称十师、十僧。

  三师是: 得戒和尚:指正授戒律的和尚。乃比丘得戒的根本及其归投处,故必至诚三请之。凡担任戒和尚者,其戒腊须在十年以上,并严守戒法,具足智慧,堪能教授弟子。

  羯摩和尚:即读羯磨文的阿闍梨,主持白四羯磨授戒仪式。羯磨师为诸比丘受戒的正缘,若无羯磨师秉承圣法,则法界善法无从生起。担任此职者,其戒腊须在五年以上。

  教授和尚:即教授威仪作法,为众人引导开解者。其戒腊亦须在五年以上。

  七证师则是证明受戒的莅会比丘。凡此十师均须于受戒前恭请之。

  方丈

  寺院的住持,掌管寺院一切大小事务,监督大众,并为大众说法的主僧。古时,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四方之室为制,故称方丈室。后来转指住持的居室,今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的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引礼

  于法会或戒会时,引导大众如法进行一切行仪礼节,使不违犯者。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的男子。僧团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的语义有五种,即: 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 破烦恼; 出家人;净持戒; 怖魔。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

  比丘尼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子。僧团五众之一、七众之一。

  比丘尼除六情之饥,断贪染欲,以善法薰修,所以称为除女、薰女。

  功德主

  指施主。即供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檀越。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发心作务或热心接引他人入佛门,使佛教蓬勃发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例如符合左列条件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护持本山各种弘法利生事业捐献净资者。

  热心参与本山活动,多年不退转者。

  发心服务多年,道心坚固者。

  一师一道,劝募功德者。

  贡献智慧有具体成效者。

  协助度众皈依为数众多者。

  参与讲学多年且有正见者。

  文字著作宣扬佛法有贡献者。

  行堂

  佛教丛林中,每日用斋时,为大众添饭菜、茶水者,称为行堂。

  老参

  长期于禅林中参禅办道者,或长期从事参禅修业者。又称为旧参、久参。

  佛

  全称佛陀,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乃觉悟真理者。也就是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成就等正觉的大圣者。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沙弥

  沙弥,乃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为五众之一、七众之一。在佛教僧团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的出家男子称之。《摩诃僧只律》卷二十九,以年龄区别沙弥为三种:

  驱乌沙弥:年龄在七岁至十三岁之间,已具有驱走晒谷场上乌鸟的能力。

  应法沙弥:年龄在十四岁至十九岁之间,出家得度,依一定的仪式受持十戒。

  名字沙弥:年龄已超过二十岁,然尚未受具足戒,仍为沙弥者。

  以上三者合称三沙弥。

  沙弥尼

  初出家受持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女子,以其勤于策励成为比丘尼,故译称勤策女。为五众之一、七众之一。

  沙门

  意译净志、勤息,为出家者的总称,通内、外二道。亦即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的出家修道者。

  住持

  原为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后指掌管一寺的主僧。我国初时并未有住持之名,直至唐代百丈怀海始设住持之制,严传师法,奉其师为住持,尊称长老,后亦称方丈。

  阿弥陀佛

  乃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因为此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道的本缘,据《无量寿经》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净土的庄严,历经五劫的思虑而发四十八大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的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能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佛门中常见人彼此招呼,互道"阿弥陀佛",即是说早、好的意思;或向人表示关怀、歉意亦可说"阿弥陀佛"。

  阿罗汉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略称罗汉。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学、真人。乃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的圣人。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都作狭义的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的最高果位;广义而言,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

  阿修罗

  印度最古诸神之一,属于战斗的鬼神类,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且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

  阿修罗为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十界之一。多由瞋、慢、疑等三因而受生,以其果报殊胜,邻次于诸天,却不同于诸天,故称阿修罗,意即非天。

  阿修罗的形像有多种,如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的四倍。又阿修罗的男众很丑,女众却很美丽。此外,阿修罗喜瞋,所以我们常称瞋心大的人为阿修罗。

  金刚

  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乃取其最胜之义。

  侍者

  僧职名称之一,指随侍师父、长老之侧,听从其令,予以服侍者。

  在丛林职位中,侍者通常由利根的沙弥或下腊的比丘任之。其与长老(或师父,或住持)的关系最为密切,除处理杂事外,朝夕既听其教诲,复观长老道德于前后,故特受长老重视,常被视为衣 或法席的传承者。

  典座

  丛林中负责大众斋粥的职称。典座职掌大众的斋粥,一切供养务须净洁,物料调配适当,节用爱惜。

  纠察

  于寺院中,负责维持秩序,使一切行仪如法者。

  法名

  为皈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又作法号、法讳、戒名。如僧侣在剃度仪式举行后,由师父另取的名字;又如在家信众于皈依、受戒或葬仪时,师父即授给法名。

  香灯

  在寺庙中职司佛殿的焚香、燃灯等工作者,称为香灯。

  祖师

  指开创一宗一派者(开祖),或传承其教法者(列祖)。

  开祖有宗祖、派祖之别。例如一般尊称菩提达摩为禅宗的宗祖,临济义玄、洞山良价则分别为临济宗、曹洞宗之派祖。

  书记

  一般又称外史、外记,负责掌管文书、书写寺院来往信件及法会中祈祷之词语等。住持专柄大法,对文字之事较无暇亲自处理,因此设立书记一职,以掌管寺院的书疏。

  国师

  我国历代帝王对学德兼备,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所加的封号。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如南阳慧忠国师、清凉澄观国师、无业大达国师、玉琳国师等。

  净人

  在寺院中,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者。

  陪堂

  禅院中,陪伴客僧在僧堂的外堂受食,称为陪堂。

  律制仪轨中,头单戒师为开堂,二单为陪堂。陪堂的职责为协助开堂训导众戒子受戒的仪规。

  善知识

  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的人。《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可称为善知识。

  善知识就像慈母,能生出佛种。

  善知识就像慈父,能给予我们广大利益。

  善知识就像乳母,能守护你,不让你做坏事。

  善知识就像教师,能显示菩萨所学。

  善知识就像善导,能指示你走向波罗蜜道。

  善知识就像良医,能医治你烦恼诸病。

  善知识就像雪山,能增长你一切智乐。

  善知识就像勇将,能帮助你去除一切怖畏。

  善知识就像船师,能指引你驶入智慧海洋。

  善知识是佛法大器,像江河能吞纳众流。

  善知识是功德处所,像大海能出生众宝。

  善知识是净菩提心,像猛火能炼真金。

  善知识是能生世法,像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是不染世法,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善知识能不受诸恶,像大海不为污染所污。

  善知识能照明法界,像日光遍照四天下。

  善知识能长菩萨身,像父母养育儿女。

  开士

  即菩萨。以菩萨明解一切真理,能开导众生悟入佛的知见,故有此尊称。《释氏要览》云:"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可知开士也是高僧的尊号。

  开山

  本指开山建寺而言,因古代寺院多建于山谷幽静处,故称开山。

  寺院第一代住持亦以开山尊称之。此外,宗派的创始者也称为开山。

  开堂

  指新任命的住持入院时,开法堂宣说大法,这是寺院的重要行事。

  "开堂和尚"的略称,为我国传戒法会中重要职事之一,有关戒子的受戒仪规、生活礼仪规矩等,都是由开堂和尚教导。

  当家

  为都监、监院、监寺的俗称。须负责应对官吏、参辞谢贺、吉凶庆吊、探访施主、借贷往还、筹计一寺岁用、备办米麦酱醋等,乃至营办年节各大斋会等事务。

  新戒

  指新近受戒的僧众。又如参加在家戒会,初受五戒、菩萨戒的戒子,亦称新戒。

  僧伽

  略称为僧,意译为和、众,乃和合的意思,故又称为和合众、和合僧、海众。又华梵并举,合称为"僧侣",为三宝之一。即指信受如来教法,奉行其道,而入圣得果者。或指信受佛法,修行佛道的团体。

  维那

  又作都维那。在古代丛林,维那是寺院中的纲领职事,…

《佛门用语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问题答问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