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为荣誉会员,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 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之各项活动。 .预备会员:凡皈依三宝者,填具预备会员申请书,经理事会通过,为预备会 员,会费自由认捐,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随喜会员:曾自由乐捐赞助本会者为随喜会员,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入会手续: .首先可参加佛光会所举办的活动。 .邀请佛光会弘导师、弘教师、檀讲师、檀导师作家庭普照。 .填具入会申请书,并缴交最近两寸半身相片两张。 .缴交入会费及年费。 .办妥上述手续后,由分会送达协会,经理监事会议审核通过后,再发给会员证,即完成入会手续,正式成为佛光会会员。 .凡参加佛光会,须经两位正式佛光会会员之介绍,并应遵守入会宣誓。 .未皈依三宝者,入会时可补办参加皈依三宝典礼。 1.如何推广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最基本的条件是人员的参与。佛光会的基本力量来自会员,所谓"积土成山,滴水成河",增加会员才能使佛光会的力量更茁壮,阵容更庞大。我们在各地成立协会,应该如何吸收更多的会员?在此我建议各位奉行佛教的"四摄法": .以爱语慰勉对方:语言是传达意见的工具,使用得宜,能润滑情谊,缔结善缘;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甚至造成是非纷争,祸患无穷。经云:"远离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如果我们出言吐语处处都以爱护对方为出发点,自然就能摄受别人。像归宗禅师的一句"善自珍重",让苦不开悟的弟子认识自我;良宽禅师的软语慰勉,让不务正业的外甥奋发向上;仙崖禅师的幽默譬喻,让互相指责的夫妇和好如初;空也禅师的慈悲说法,让凶神恶刹的盗匪洗心革面。所以,我们要学习说赞美性的言语,使人欢喜;说建设性的言语,使人成长;说鼓励性的言语,给人信心;说关怀性的言语,给人希望。总之,我们想要吸收有志一同的人士共同参与佛光会的弘法行列,首先要以身作则,用爱语来温暖人间。 .以喜舍乐助他人:所谓"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没有播种、耕耘,怎幺会有丰硕的收成呢?因此我们想要广增会员,必须先实践欢喜的布施。上古时代的神农、伏羲,耐烦教人种植、取火,所以相继被九州黎民尊之为共主;战国时代的孟尝君,以慈心济助穷者,所以三千食客投入门下,甘心为他效命;春秋时代的管仲,因为鲍叔牙的大力荐举,幸免一死,不动干戈,而能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使布衣百姓得 以休养生息;盛唐时代的慧能大师,由于安道诚的慷慨捐资,远至弘忍大师座下求道,终于开悟见性,佛门也喜添一位龙象大德。可见喜舍不但能广结善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布施,造就一个伟大的人才,对于社会人群的卓著贡献,实不能等闲视之。除了给予钱财物质上的赞助,给人心灵精神上的慰藉,给人知识技术上的传授,给人事业工作上的助缘以外,像一个点头、一丝微笑、一声问好、一句关怀,都是喜舍的行为。 此外,喜舍也不必刻意寻求对象,随口的布施,随手的布施,随意的布施,都是 我们随时随处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成就的功德。身为佛光人,不要只想接受,具备喜舍的性格,不但表示自己富有,也是广度众生的良方。 .以利行服务大众:大乘菩萨道,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利行服务大众。像阿弥陀佛的三根普被,释迦文佛的示教利喜,观音菩萨的慈悲普度,势至菩萨的大喜大舍,地藏菩萨的地狱救苦,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都是利行的最佳典范。正因为诸佛菩萨不辞辛劳,不望回报,接引各种众生进入佛道,所以也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在我们的周遭,有些人在家庭里,希望有厚道的邻居;有些人在生活上,希望多一点助缘;有些人在事业上,希望别人的指导;有些人在心理上,希望有人给他鼓舞..,我们能以服务大众的精神,尽己所能,满人所愿,利济有情,自然就能摄受社会上各阶层的菁英,让他们认同佛光会的理想,进而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为造福世界而努力奋斗。 .以同事结交朋友:母亲为引导幼儿吃饭,当汤匙伸出去的时候,自己也张开口;父亲为与子女打成一片,不惜趴在地上,以身当马,一起玩耍,这些都是"同事"的原理。所以,"同事"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既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原本性情乖戾,在老师的同事摄受下,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及演说家;窥基大师原本性好酒色,在玄奘大师的同事摄受下,忏悔前愆,后来成为三藏大师。此外,挑水禅师在乞丐堆里参禅行道,悦西禅师在青楼妓院领众熏修..,乃至佛陀的十二分教、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为了要同事摄受众生,以期同登法界,证悟菩提。 我们追随古圣先贤的脚步,除了遍学法门之外,更要观机逗教,将所有的众生都视为我们的菩提道友,见到军人时,讲军人的法;见到老师时,讲老师的法;见到妇女时,讲妇女的法;见到儿童时,讲儿童的法..。尤其身处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多为他人着想,多迁就别人、体谅别人、维护别人,这样才能结交各阶层、各行业的朋友,摄受他们同来学佛。 所谓:"一木难支,众擎易举。""孤军必败,众志成城。"佛光会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需要众多会员共襄盛举,需要各种人才擘画实行,才足以达成崇高的理想,所以我今天在这里提出"四摄法门"以爱语慰勉对方,以喜舍乐助他人,以利行服务大众,以同事结交朋友,希望大家以此来吸收更多的会员,增加佛光会的力量,促进佛光会的进步。 此外,如: .由会员逐一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佛光会。 .拜访当地的信徒,给予资料,说明参加佛光会的意义与利益。 .举行座谈会,邀请分会会长或有名望的人证道。 .邀请信徒到寺院参访、聚餐,并致赠纪念品。 .于当地召开大型座谈会,正式成立筹备会,推举出热心人士做筹备委员。 .举办佛学或专题演讲,邀请名人座谈(由总会推荐)。 .成立才艺班,藉由才艺班的成立,间接推广佛光会。 .举办关怀人间,净化社区,藉由扫街、救济等社会服务,推广佛光会。这些也都是吸收培养会员,推广佛光会的办法。 1.未来展望 随着各地佛光会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成立,佛光会员的成长率持续上升,并且深入社会各阶层。为了能够度化更多的社会大众,将佛法弘化全球,佛光会未来的展望,也正是佛光会员责无旁贷的使命。 人为希望而活,生命因发展获得圆满,没有希望的人生将如同行尸走肉,生命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参加佛光会,不仅使生命充满无穷的希望,更能为前途带来美好的发展。身为佛光会员有什幺样的展望?在此我提出八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为自己留下信仰:有人说:"人是信仰的动物。"世间上不管是哪一种宗教,哪一种学说,都必须建立在信仰上。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甚至为 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是,信仰有好有坏,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信仰分成四种层次,最坏的是信仰邪师异说的"邪信";其次是"不信",对于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不想探讨,人生犹如无根的浮萍,但至少没有误入歧途;第三是信得很虔诚,但不知分辨的"迷信",迷信虽然不好,但是凭着一片纯真的心,对于防非止恶也能产生很大的功效;最高尚的信仰应当是信仰实在实有、道德高尚、戒行清净、正法圆满、智能超然,能帮助我们升华人格,解脱烦恼的"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 解,经得起考验的正信之上。在经典里,佛陀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要依法而修,都可以成就佛道。佛光会员应当从礼佛、念佛、行佛中,探索内心的宝藏,追寻无限的人生,为自己留下永恒的信仰。 .为家庭留下贡献: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在家庭里度过大半的时光,及至长大嫁娶,又成立另一个家庭,养儿育女。家庭不但延续生命,对于个人身心的成长,国家社稷的安定更是重要。所以,佛教对家庭幸福非常重视,像《善生经》、《玉耶女经》、《大宝积经》、《涅槃经》等佛教经典中,不但教导人如何实践家庭伦理,还说明家庭经济如何运用得法。佛光会员怀抱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应当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为人子女者,对父母恭敬供养;为人妻子者,对丈夫守贞重节;为人丈夫者,对妻子赞美慰苦;为人父母者,对儿女谆谆善诱,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应该将佛法的明灯延续下去,代代相传,为家庭留下长远的贡献! .为社会留下慈悲: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社会各行各业所供给,因此对社会,我们除了以努力工作回馈报答之外,更应配合时代,福国利民,为社会留下我们的慈悲。世界上还有什幺比慈悲更可贵的呢?中国南北朝时代,佛图澄以慈心化度 残暴的石勒、石虎,苍生因而得救;北魏昙曜发大悲心设立供应无缺的僧只户、僧只粟,饥民因而免难。今天的社会问题丛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家缺乏慈悲的精神;人际之间不能和谐,就是因为大家不能易地而处;劳资之间时有冲突,也是由于上下无法互相体谅..,凡此都需要慈悲的法水来滋润抚平。唯有慈悲能化干戈为玉帛,唯有慈悲能转暴戾为祥和,佛光会员应以古德为师,以无缘大慈的精神布施欢喜,以同体大悲的胸怀济助苦难,以怨亲平等的雅量包容异己,以人我一如的精神关怀万物,为我们的社会留下可贵的慈悲。 .为生命留下历史:人生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踏在前人的肩上步步高升,自然也要为后世子孙留下历史的轨迹!像罗门四哲之一的僧肇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肇论》流传至今,仍为研究佛教思想的宝典;幼年时因意外而严重残疾的亨利.克拉克.…
《社会团体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