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分钟抵达出发地点。
整队完毕,尚未朝山前,宜称念佛号,莫闲言杂语。
队伍可六人一排或八人一排,信徒代表捧传炉在前,次为穿着海青之男女众,
未穿着海青者则排于最后。
若无法礼拜者,列于队伍之最后,可以随行称念佛号。
朝拜方式以三步一拜最为普遍,但亦不限于三步一拜,凡以至诚心为求法、礼圣而来,皆可称为朝山。
朝山的跪拜、起立动作,以地钟的声音为号令,务求统一,避免参差不齐。
四、短期出家修道会
"短期出家",一直存在于泰国等南传佛教国家。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所以男众在一生中都必须出家一段时日,以体验僧团生活,是为"短期出家"。
一九八八年,佛光山首度举办为期九天的"短期出家修道会",开创中国佛教史上新页,引起广大信众的热烈回响。由于反应热烈,现在每年寒暑假都举办有短期出家修道会,提供在家居士修学之便,引领无数佛子生起正信,深入佛法大海,成为在家信众体验出家淡泊生活,提升信仰的方便法门。其宗旨、特色、功德等,分别叙述如下:
宗旨
经云:"在家迫祚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出生;出家宽阔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而增长。"欲出离苦恼的枷锁,本不拘在家或出家,但是人心常随外境影响而无法自主,因此选择清净的环境,实有利改变心境。
"短期出家修道会"即是为了因应一般在家居士向往僧团的清净无为,过着修心 养性的修道生活,以期增德进业而举办。虽然只是短期,然而经过僧团生活的薰陶,即使"舍戒"返家后,皆能恪遵五戒,过着正当的生活,这对社会的安定,实有潜移默化之功,这就是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的宗旨。 特色
"修道会"不同于一般的戒会,主旨在于透过听经闻法,参禅作务,学习行解并重的出家生活,从日常行住坐卧中陶冶、薰习,真正体验僧团和乐清净的生活,以引发对佛法的正见与信心,成为"身心出家"的修行人。因此,课程的安排除了义解之外,也重视修行及生活威仪之养成,可谓"解行并重"。
再者,既名为"短期出家修道会",就必须受持出家戒律,因此有剃度、忏摩、正授、讲戒等,乃至最后一天的舍戒等戒坛仪礼。同时,出家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生活规约,以收摄身心,真正过着修道者的生活。
出家功德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那有出家功德深。
出家能灭除魔种,增益佛种;能摧灭恶法,长养善法;能灭除罪垢,增长福德。
《佛说出家功德经》云:"若有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诸阿罗汉衣服、饮食、医药、卧具等,所得功德,不及此人为涅槃故,一日一夜乃至须臾出家受戒功德之十六 分之一。"布施之报,十世受福,犹有极限,不如出家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劝人出家或自出家,功德甚为钜大。
因此,佛陀于三藏十二部中,处处赞叹出家修行,清朝顺治皇帝也作赞僧诗:"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可见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也。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不可称量。出家既然如此殊胜难得,其意义为何?乃至有关出家种种问题,分述如下:
菩萨出家的真义,据《大庄严法门经》载:
菩萨出家非以自身剃发,而是发精进心,断除烦恼。
菩萨出家非只披着袈裟,而是勤断三毒染心。
菩萨出家非为自持戒行,而能令毁禁者安住净戒。
菩萨出家非在阿兰若处独自思惟,而能于男女色、生死流转中,以智慧方便化令解脱。
菩萨出家非为自身守护律仪,而能广起四无量心,安住众生。
菩萨出家非为自身修行善法,而能令众生增益善根。
菩萨出家非为自身得入涅槃,而能令众生入大涅槃。
菩萨出家非为自身除烦恼、护身心,而能护一切众生。
菩萨出家非为自解身心束缚,而能解一切众生身心束缚。
菩萨出家非求自己解脱生死怖畏,而能除去一切众生怖畏。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在家与出家的比较:
在家是:污染、系缚、忧烦、多欲、贫苦、成就小业、魔欢喜、谄曲、愦闹、多有瞋恚、以财物为宝、多放逸、溺于污泥。
出家是:清净、解脱、法喜、无求、富有、成就大法、魔忧愁、正直、寂静、多行慈悲、以功德为宝、不放逸、出于污泥。
出家生活好在那里?(《四分律行事钞》)
出家人有十八种难行能行:
对父母是孝恋,是难遣而能辞亲。
对妻子是情染,是难夺而能割爱。
对势位是人所爱,而能弃舍。
对饥苦是人所难忍,而能节食。
对滋味是人所喜好,而能甘噉粗食。
对精勤是人所厌倦,而能苦修。
对珍宝是人所吝惜,而能舍离。
对钱帛是人所贪聚,而能弃散。
对奴仆是人所爱用,而能自给不使。
对五彩颜色是人所爱睹,而能弃之不顾。
对音乐是人所竞闻,而能绝之不听。
对饰玩是人所保有,而能精粗不计。
对安身养体是人之所好,而能忘形舍命。
对睡眠是人所难免,而能少眠多用。
对朋友情谊是人所恒习,而能处静自检。
对饮用烟酒是人不知止,而能视如毒药。
对日夜忙玩是人之所趋,而能静修自处。
对华屋娇美是人所爱宿,而能自己冢间、山林、水边修行。
出家人的生活是:自在、简单、了无牵挂、无求、满足和法喜。
出家犯戒怎么办?优 罗华比丘尼劝贵妇出家时,有如下对话:优 罗华:"姐妹们!可以发心出家。"
贵妇:"我们这么年轻貌美,出家持戒很难。"
"即便破戒便破,还是出家要紧。"
"但是破戒会堕地狱,堕地狱受各种罪苦啊!"
"可是罪业受完了,你们因出家之因,可得证悟的果。出家受戒破戒,但以戒因缘可证罗汉果报;若作恶,无戒因缘,一再因循造恶,终不得道,还是出家重要。
"(《大智度论》)
短期出家虽是一时的,但是心中的道却是一生一世的,大家应做一永远心出家的修道者。
课程内容
行门:
为使新戒体验僧团生活,培养宗教情操,从行住坐卧中训练威仪,变化气质,因此在行门有:僧事功课、跑香、排班、打坐、出坡、经行等,皆依丛林规范一一教导,期使戒子从"习禅静坐"中,涤尘静虑,参我本来面目;从"经行跑香"中,训练行进间的威仪;从"出坡作务"中,培养勤劳的习惯;从"禅净共修"中,体验参禅念佛的法乐;乃至从三餐过堂中,激发惭愧、感恩、惜福之心。
解门:
为使新戒如实了解"如何做一位出家人",解门课程有:学佛行仪、梵呗习唱、认识依止常住、佛说出家功德经、劝发菩提心文、人间佛教思想等课程。此外,并有佛经选读,以引导戒子深入经藏,遨游法海,开发佛慧。
戒法:
为使新戒身心清净,如法受持戒律,从出家典礼到正授,乃至舍戒仪式,一切均遵照传统仪轨,如法进行,乃至讲戒仪式亦完全遵循古礼,以开大座方式进行,肃穆隆重,期使新戒能体会出家的殊胜、难得。
佛事内容:
洒净:杨枝净水赞、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和尚白水文、大悲咒、三皈依、回向。
早课:杨枝净水赞、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悲咒、观世音菩萨偈、称念观音圣号、三皈依、回向。
晚课: 炉香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心经、拜愿(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皈依、回向。
戒定真香赞、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药师赞、药师偈、称念药师佛圣号、拜愿、三皈依、回向。
出家剃度:大众云集、礼佛三拜、迎请和尚、唱香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导、忏悔发愿、皈依、出家说法、剃度、发愿、和尚开导、回向。
忏摩:大众云集、礼佛三拜、迎请和尚、唱香赞、大悲咒、开导、忏悔、劝嘱、拜愿、三皈依、回向。
正授(传授沙弥、式叉摩那戒):大众云集、礼佛三拜、迎请和尚、唱香赞、正请戒师、和尚开导、请圣、忏悔、受三皈羯磨、说戒相、传衣钵具、听教嘱、回向、恭送和尚回寮。
舍戒仪式:大众云集、礼佛三拜、炉香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新戒弟子白舍戒文、三皈依、回向。
参加办法:
参加资格:凡对佛教具有正信、正见、身心健康,对僧团的生活有诚意学习的男女,符合年龄限制者,均可报名参加。
举办日期:通常于每年寒、暑假举行。
费用:酌收教育费。(视各道场而定)
衣单:男众着僧服,女众着式叉摩那服,得向主办单位借用。
自备物品:国民身份证、换洗衣物、盥洗用具。
注意事项:
作息随众,早上四点半闻板声起床,晚上十点习禅后,闻板声开大静(就寝)。
会期中持"金银戒",所以贵重物品、金钱等,于进堂时,皆交由戒会保管,不得随身携带。
自备罗汉鞋。
男众受沙弥戒须剃发,女众受式叉摩那戒不须剃发。
修道期间一律禁语,违者挂饶舌牌。
早、午斋过堂唱供养咒、结斋偈。
正授后,持不非时食戒,药石改为流质食物。
凡参加者,须遵守戒会规约:
生活: 作息依号令,并确实遵守实行。
动作迅速,保持肃静;脚步放轻,威仪具足。
逢人合掌说"阿弥陀佛"。
起居、作息,依时正常,以不妨碍,不侵犯他人为原则。
一切活动行止,不得超越结界区域。
讲堂: 入座顺序,必在讲师前;离座安静,必在讲师后,不得无故缺席。
静心听讲,远离妄想,态度诚恳,精神饱满。
斋堂: 闻板声排班,依序入座。
一切依佛门仪规,要如仪用餐,不可随意浪费。
餐毕结斋后,顺序离开。
殿堂: 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随众唱诵,跪拜合掌,各有定规,不失威仪。
进出殿堂,次序井然,不得散漫喧哗。
寝室: 进出寮房要轻声,随手关门要谨慎。
浴厕垃圾要清除,随时保持整齐清洁。
滴水如…
《修行资粮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