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四▪P2

  ..续本文上一页多事,你象这初八,辞了职了,有些自己考虑或是不行了,就走了,禅堂的清众走有好多规矩,这什么时间走呢?十五。十五下晚殿,走的人都穿海青到方丈告假,到客堂告假,第二天早上,告假的人可以不去上殿,由客堂里请吃饭,吃了饭,方丈和尚要去送假,走的这些师父,得有老住的不走的人给他背夹子,担担子,担到山门外头放下,和尚要送他们,和尚要讲好多话,这些事情就是出家人对出家人好啊,到外面参师访友要跟善良的打同参,有的去听经,有的去学教,有的去住山,有的有道德,其它寺庙请去当方丈,说是方丈要送假,凑热闹的人还不少,一出山门,方丈和尚一交待完,人家把背夹子一背,到哪里去都有方向,有一部分人他看人家走他也走,人家有地方去,或是朝五台山,或是朝普陀山,人家都打好了这个主意,他到哪里去呢?他没地方去,那僧值、知客在外面看他没有地方去,说“还回来吧”!就回来了,回来还到禅堂里,还挺客气。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请的纲领执事,圆职都在客堂吃饭、正月十五人走了,随即又来好多人,正月十六大进堂,正月十七二进堂,正月十八三进堂,开始禅堂里走光了,这三个进堂.禅堂里又住不下了,满了,广单上、地下坐满了,一个人不能坐一个位子,要替换坐,禅堂里安排西单头一个位子,其它的三个人一个位子,越往下越多,十二人一个位子,一齐一枝香坐,排列着,广单上坐满,地下坐满。方丈要从这些班首师父里请出来一个懂得规矩的老师父教规矩,从正月大进堂之后,这方丈也讲规矩,班首也讲规矩,维那也讲规矩,这就不搞什么了,就是天天在那儿教规矩学规矩,当值、监香、散香,一个一个的学,这禅堂里要是住满了,维那、班首就要紧规矩,紧的很厉害。这吃了饭,维那喊一声“抽衣脱海青,大小架房赶快!”慢了不行,大家都在跑圈子,维那从外面进来,喊一声“圈子跟好”!

   我们这个佛教的规矩都在禅堂里面,这里面的事多得很。维那进来喊一声“圈子跟好!”这是规矩,首座进来了喊“照顾功夫!”方丈进来了,喊一声“话头!”这一槌站板一打,这和尚又说了“不要打失功夫!”你看这多好啊,这处处警策呀!跑香的时候可不能出入,人家正跑香,你要往外跑他打你呀,跑的差不多了,维那招呼当值放帘子,帘子一放,你再进来,打三个香板,打了站板了,你要再进来,就麻烦了,叫你跪在佛前,早晚大家吃了茶,要收茶杯子了,维那喊一声“站起来!”这禅堂规矩他怎么要教一个月呢?他不到一个月学不会,那大殿里、斋堂里都是规矩。

   现在云居山的制度就靠慧通师他在那里搞,慧通师耳朵又聋,身上也有毛病,他要顾他那个茅蓬,他那记性也不好了,他把那个禅堂的规矩有些弄的不是的,他们也不好说他,叫我去说,我也不能说,怎么呢?现在我也不在云居山了嘛,我离开那里都几年了,他跟一诚的规矩不管对不对也算弄好了,我到那儿要是改了也不好,我到那儿看看.住两天就赶快回来了。

   这个立规矩啊,这都要得罪好多人哪!犯了规矩要处理。人哪,一老了就不想弄这个规矩了,因为他犯了规矩要说呀,要处理呀,这就麻烦了!现在教规矩、教制度,当维那执行教规,都不容易,尤其现在这个人,都是无名火大大的,烦恼重重的,这也不是别的,因为他这个修行、这个信心差了,学点规矩也不怎么想学,就是学会一点也不想遵守,不但是现在,古代的祖师有道有德的,他开一个地方也不容易,这开道场的人可以说都是过来的人哪,这一般的人想开个道场你弄不了,你没有那个耐烦心,虚老和尚开了几个道场,他开的时候也不容易,他开那个鼓山,建立规矩,他惹了好多烦恼,如果说这个丛林下没有教规,随便的话,那大部分人都要吃亏。这鼓山可以拿钱买首座,买了首座,送一个寮房,也不上殿,也不过堂,还要派人给他送饭。等到拜普佛,人家结缘,他不是一份,他有好几份,拜普佛他有坐牌,打一堂水陆有四个上堂,他这首座要上堂,他一上堂一说法,几个当清众的钱加起来也没他多,听老和尚说,这八十多个首座都要派人侍候,老和尚把这个弄了,多少人反对他,想害他,虚老和尚人家有道德呀,也不在乎,他说立什么规矩就立起来了。

   老和尚在鼓山,李济深到福建要去看望老和尚,省里提前三天派人到鼓山,找到虚老和尚,说:你是管事的吧?你们庙里赶快把卫生打扫干净,过两天中央有人来参观!老和尚笑笑,也不说什么。到了那一天,老和尚在上鼓山的路上,每个拐弯的地方安排两个和尚接待,李济深的车开到山下不开了,他要走上去,省里那些官员也只好跟着走。李济深每见到一个出家师父都要合掌礼敬,省里那些当官的一看,也跟着弯腰合掌。等到了山上,几十个官员在方丈里,老和尚拿了一盘花生,一壶茶水挨个招待,那一小壶茶水倒了一圈,还是满满的,花生分了一圈,也没分完。

   说是开道场这些善知识得有国家护他,没有国家护他不行。圆瑛法师在天童执行教规的时候,国民政府派的部队在那儿保护他,上殿、过堂、到禅堂里坐香,都派的部队,不派部队有人害他呀!象这个天童那是个大地方,我在那里住几年,我在禅堂里住,天童是书记当家,叫书记王,他能提方丈意见,这书记他不是一个两个,这书记寮房都有一两百,都归他们,象这三个五个书记住一起,常住派一个人给他端茶倒水,这方丈和尚有个时间还要到那儿看望他。这圆瑛法师有国民政府保护他,他那方丈有人守卫,没人守卫不行啊,这虚老和尚人家不怕,林森他是虚老和尚皈依弟子,他也有人,老和尚不要。老和尚在南华寺,李汉魂是省主席,又是内政部部长,又是战区司令,经常派部队护持他,老和尚有什么事,他那里有汽车,快得很。

   祖师开道场没有国家护持不行啊,虚老和尚走到哪儿都是国家护持他,开道场的人都是有一段因缘才开这个道场。虚老和尚他刚到云居山也好啰嗦,解放了,政府不同意他修云居山,他有好多人,中央也有人帮忙,地方也有人帮忙,后来强强勉勉在云居山住下来,他一住下来,这各地方的出家人,刚解放,没饭吃呀,庙给扒了,没地方去,都跑到云居山了,老和尚说,我到这儿是住茅蓬,你们都来了这怎么办哪?云居山那些地,以前都是树林子、毛竹,那地难挖的很!挖地,挖一棵树都不要紧哪,挖一个竹墩难的很!这竹墩最难挖,这现在你说谁还挖这个?谁也不愿挖,有饭吃嘛。那时候不弄不行啊,那时候云居山那些出家人就吃那个苦头啊!老和尚在还好一些,老和尚圆寂之后,更苦啊!没饭吃,都是政府派人监视劳动,管制,你想走?你没地方去!到山底下就走不通了,永修县的政治学校搬到云居山,就是专门弄这儿个和尚的。

   我们大家天天在外面劳动,不要说是吃大米饭,就是吃块红薯还要他们批准,现在一天到晚吃馒头也没人管,不过那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就是他们干部也吃不饱,开始政府对云居山这些和尚特别照顾,他们是四两油,给和尚是一斤,后来他们放不下,说和尚不应该吃这么多的油,每人一个月又减了三两,后来他们还是嫌和尚的油多,又减二两给干部吃,垦殖场派两个人在那儿管着和尚劳动,要求和尚一个月吃一回面,还要我们自己的米去换,还要给钱,那是两百斤面放在库房里,由干部管着,他们吃的差不多了,说了:叫他们这些出家人也吃一顿!还要他们允许才行。一个月吃一顿馒头,我去做,我也懂得,把面用秤一称,算算一个人吃几两,你说我们这个出家人,有些人喜欢钱喜欢太狠了,这一个月吃这一回馒头,他也不吃,他到外头卖了,还有这种人,那不是一个两个,那馒头好贵,一个馒头卖几块钱,这现在时代不同了,云居山天天在那儿吃馒头。

   一个修行人,要有主宰,我们是个佛教徒,我们不管他社会上怎么样,你看今天诵的《梵网经》三十六条,十大愿,要有这个坚决心哪,我看他什么情况下都没事!不管受什么苦,受什么罪,都得有坚固心哪!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经于百千劫,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就是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也不要贪,该怎么还怎么,要有志向!你看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铁砚磨穿,这为什么呢?他不就是想读点书,在社会上当个官吗?我们出家人可不是这一点小事,也不是想当个什么官,那个忏悔文上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也不是为了人天福报,也不是为了声闻缘觉,乃至权教诸位菩萨,也不是,为啥呢?唯以最上乘,令一切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看,我们这心极大呀!他们想当个官都费那个苦,我们罗汉也不当,缘觉也不干,权教菩萨也不干,干什么?我们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领导一切众生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说哪有这么排的呢?我看社会上不管什么官不会发这个愿,这只有我们佛的弟子,要继承佛乘,才发这个大愿,这就是僧宝,我们学就学这个,哪怕做一点呢,也行嘛.你们大部分都是刚来学佛的,要有志向,大丈夫不怕苦,不怕受委屈,要吃得苦,要耐得烦,要受得委屈,做一个真正的佛教!

   佛教好像有所变动,变动的根源在哪儿呢

  我看多数都是知识分子搞的,有的也没有很好的信心,对佛教也没有相当的体会,就从这里区别了。他不知道古人见了理,说什么都对。德山祖师在龙潭悟了道,到沩山绕着大殿转了三圈,走了,沩山就说,这个德山,孤峰顶上呵佛骂祖日后在!祖师这个样可以,那我们不能说啊!北京弥勒院打禅七,弥勒院规矩比金山、高旻都紧,真空老人人家是过来的人,人过来了怎么着也对,你像我们,就是怎么着也不对!我说这话好多人有点说不通,现在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过来的人对也对,不对也对,凡夫起心动念,都是错误,有心即错,动念即乖,可能现在也说不通了,说不通是糊涂人说不通,过来人都说得通。佛说三藏十二部是佛说的,明心见性这三藏十二部就是自己,明心见性的人,所说的都是经,这话现在也说不通。古人说,有行无解,昼夜六时都是无明,有解不行,昼夜六时都是邪见,你看这现在都弄不通了!

   现在有些什么行动呢

  以凡鉴圣,凡夫能说圣人的不对!佛制戒律,祖立清规,凡人不能动!那真空老人在北京弥勒院,他也是故意那样说,他说:参禅人是小乘,不劳而食,坐在那里有吃的,有用的,是小乘。他旁边一个班首,想着既然老法师讲了,他也跟着讲,他讲:老法师说参禅人是小乘。他这说.老法师不答应了,骂起来了:不准你在禅堂里讲,说参禅是小乘啊?大乘也安不上,参禅是最上乘!你说我讲,我讲你不能讲!你看这现在也说不通了。

   按说佛祖他的一举一动都对,佛出世间,唯以一大事因缘,哪还有不对的?凡夫只能依从佛祖的清规戒律,你好好修行,不要说长说短,要知道说长说短是你自己不对呀!这些知识分子来出家、来信佛,他以为他有见解,光有见解,没有信心,没有相当的修持,都属于邪见。见了性的人,一举一动都是对的,凡夫是妄想分别,你就是念佛也是妄想,我在这里乱七八糟的说,可能你们也听不惯,佛法他是这个样子啊!佛菩萨都是为众生,他有个为众生、度众生的心,他都对,我们不管你说的多好,你是为自己,为自己打算都不对!这修行人确确实实要有这么一个信仰,为人吃苦,为人做事,都属于菩萨的心,为我,为了我怎么样怎么样,这都是凡夫。

   善财童子在华严会上亲近文殊菩萨发了菩提心,善财童子发的菩提心,就是见了性,发明了心地,文殊叫他南行,行菩萨道,学菩萨行。我们现在还糊里糊涂在这贪嗔之中,你就说你行菩萨道也不行!《大智度论》提出来了,这个人跳到海里边,你想捞他,你需要方便哪,乘船乘渡,你就白白的空着手下去了,结果你跟他一样弄到里面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学菩萨行,这是一个佛教徒的基本,什么是菩萨行?那就是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是为别人,虽然是比不上文殊、普贤那些大菩萨,你总算是发了个为人的心!

   现在这些人,我们也要知道,这个社会上的文化知识,他不属于信仰,更不能代表修行,更不是见解!这些文化知识在社会上做事那是有必要的,你看看我们现在提个话头,这个话头里面还有个什么东西呢?话头现前,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还有什么分别呢?按参禅这一法,是越少越好,学教的人知道的越多越好,越会说越好!

   一个佛教徒,能够远离财色,不被五欲所约束,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钱多,我们应当认识,这是障道的。迦叶尊者他是佛的大弟子,他七世荣华,乐在山林,我们现在知道的多,学的广,生死到来,一点也用不上,社会上说:你这也有,那也有,死的时候一点也带不走。我们出家人可不能走他这个路,我们出家人在道场里住,没有钱就算了,有了钱把大家的房子修一下,没有房子住个草棚子也行,不要为其它的事分心。现在没有这几个破房子还不行,没有点米也不行,*轮未转,食轮先转,我们是凡夫,不吃饭不行,我们吃饭是为了了生死才吃饭,没有了生死之前要吃饭穿衣,要住房子,道场就是这个责任,道场住的人就要修道,就要修行,这肯定的是这个样!不管是人多人少,不管是年纪大小,住在道场里,我们的目的要达成一致,要持戒修行,修行不论你用什么功,禅、教、律、净,你总得用一下,催板!

  

《体光老和尚 开示二十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