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6)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6)

  在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言词里,处处体现着“因果报应”、“顺应同化”的宗教精神,他们用这种充满灵性的宗教手法来解释企业与社会、员工与上司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仁爱”的态度来相处,企业发展以人为主,贯彻这种人本主义就是“和”的精神。利用宗教活动,企业家很好地协调了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把下属的思想引到他们所希望的境界,从而在管理层内部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了企业的内耗。

  朝会、晚训、社歌等可谓日本管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每天上下班前的二十分钟里,所有员工都必须集中在一起高唱社歌,背诵社训或检查自己的过失。他们深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员工心灵的一致。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真的做到让每个员工就同一个问题作出完全相同的回答,而且这是他们所达成的“共识”。据说无论你问松下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他们公司生产什么?他们都会一致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培训人才兼生产电器的公司。”可见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司经营哲学的执著追求。这些如同佛教和尚每天敲钟念佛,基督教徒的祷告一样,在每天不断地重复强调之下,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被潜移默化了。

  日本企业就像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业最高领导者就是教主,他为实施自己的教义,不断向他的教徒传播他的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则是一群宗教的狂热信徒,为维护他们的信仰,可以舍身取义,这也不难想像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取得令人难以想像的成绩。

  或许你会觉得日本企业的成功,其中隐含着其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你会觉得西方企业的成绩是因为上帝的“恩惠”,谁叫他们离上帝生活得近一些呢。而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要远远大于他们现今的骄傲。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在任何时间段,随便什么环境下,企业想要发展,必要的条件就是团结和凝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为自己负责的信仰,一种去做正确事情的信仰;一种渴望成功的信仰。

  话说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小和尚继续哭:“我就是觉得不好。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问:“你这是在干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小和尚说:“我有洁癖!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谓不洁净。”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你不是有洁癖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道:“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师父瞪起了眼睛:“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小和尚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能手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