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上集▪P13

  ..续本文上一页月是有化生众生(天子)居住的。

  5.《增一阿含》

  《增一阿含经》中更在记载佛为弟子开示“戒行”及解脱法义(……卷二十、卷二十六……卷三十三)以及“佛制戒”的缘由外(卷四十四),又记述四众弟子各有所长(卷三),又记述佛及比丘现神通度众因缘(卷六、卷八、卷九、卷十“目连至三十三天与帝释论法”)、卷十二、卷十四……卷二十、卷二十二……卷二十六、……卷二十九……卷三十九……散见全经中,是谈及六种神通(卷二十三)较其他“三阿含”为多的经典。又记载释尊以勇猛心先弥勒三十劫先成佛(卷十一“六”),又记载佛涅槃后比丘度人皈依的事迹亦不少(卷十……),又记述宿世遇定光佛授记因缘(卷十一“三”、卷三十八),又记述佛宿世与弟子的修行因缘,或述说居士宿世修福因缘或结怨因缘,皆较其他“三阿含”为多(卷十三、卷二十三…,),又记述“布施之法”较其他“三阿含”为多(卷十三、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五、卷二十七、卷三十七、卷四十、卷四十三、卷四、卷三十一),散见全经中,又记述佛以三事教化弟子:一、神足教化,二、言教教化,三、训诲教化(卷十五“五”)。又用长文记述佛现神通度三迦叶与阿难出家的经文(卷十五),又记述八关斋戒的经文(卷十六“六”),又记述阿那律等三人在一处共修,得四禅、四无量心,佛往探视的经文(卷十六),又记述目连、舍利弗等涅槃前显现神通变化等经文(卷十九)。又记述佛拿凡夫死去的骨头示梵志,梵志能分别知之所有死者未来各种生处因缘本末,拿罗汉尸骨给视,不能知之未来生处的特殊事例(卷二十),又记述清信士应如何受三皈五戒(卷二十),又记述较量四洲及欲界天功德次第(卷二十一),又记述佛敕诸多罗汉比丘显神通,度长者皈佛(卷二十二),又用长篇记述佛成佛前的精进苦行、修行经过(卷二十三),又记述一善性世界,名为野马世界,有佛出世,名为式诘如来的经文(卷十三“一”、卷二十五“二”)。又记述此娑婆世界过去曾经有灯光如来出世,即日出家,即日成佛的经文(卷十三),又加入佛灭度后尊者引渡居士皈依灭度佛的经文(卷十、卷二十四)。又记述佛受宿世业报因缘(卷二十六),又记述三乘差别义(卷二十三、卷二十四“一”),又记述天人请法、供佛及梵志得四禅、六通成阿罗汉的事迹(卷二十六“五”),又记述琉璃王伐释迦族、目连欲救为佛制止,琉璃王因此堕地狱的经文(卷二十六“二”),又记述目连以大神通降龙皈佛的经文(卷二十八),又记述佛至天上说法,目连至天上问讯世尊及佛还人间,须菩提在山侧以诸法空义礼佛、迎佛的经文(卷二十八“四”),又记述目连飞越恒河沙佛土,到有“奇光佛”出世的“净土世界”的经文(卷二十九“二”),又记述佛度鸯掘魔五逆之人出家证阿罗汉及宿世杀人成罗汉的因缘(卷三十一),又记述诸多“菩萨布施等六度法义”,尤其以布施最多(如卷十九、卷二十七、卷三十一),散见全经中。又述及他方世界现在有佛出世的经文(卷二十九),又记述外道舍常“见”受无常法,离欲心现,后被弟子杀害,命终犹生三十三天、得初果的经文(卷三十“十”)。又记述阿阇世王杀父逆罪,于佛前“信根成就”仍堕地狱的经文(卷三十二“十一”)。又有多篇谈到辟支佛的经文(卷三十二、卷二十四、卷十三、卷四十一),又有长篇谈及须弥山与天上的关系(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七),又记述修行次第内容以戒而入、由戒渐渐至心,由心至见,由见至无犹预……,至于净行、至于道、至于解脱知见、至于涅槃的重要声闻法修行经文(卷三十三“十”、卷二十“八”)。又有记述比丘具足七法,魔界不犯的重要经文(卷三十三“五”),又记述大弟子迦旃延代佛说法的经文(卷三十五)。又记述佛预记佛涅槃后千年的僧团情况及佛法当在北天竺兴盛的经文(卷三十六),又记述佛以精进力在弥勤菩萨前先成佛及弥勒净土的经文(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四十九)。又记述宿世释迦为比丘时为佛授记因缘(卷三十八),又记述佛预记未来弥勤菩萨成佛的世界(卷四十四),又记述过去七佛姓字、名号、寿命、侍者、成佛树下、徒众等(卷四十五),又记述最初造佛像因缘(卷二十八)。又用长篇记述提娑达多造五逆罪,目连“解地狱语”,以神足通前往地狱告知提婆达多从地狱出后当生天上,后证辟支佛果的特殊地狱教化因缘(卷五、卷四十七、《中阿含经》二十七)。又以多篇述及轮王修行、修四心定生梵天的经文(卷十四、卷三十三“八”、卷四十八),又记述佛为大王较量布施畜生、犯戒之人、外道仙人、依次证声闻果位者的功德有无量差异之别(卷四十三)。又有数篇述及宿劫中轮王太子或天子下生人间修成辟支佛的经文(卷三十二、卷四十九),又记述佛留迦叶比丘住世,待弥勒佛出世然后取灭度的经文(卷三十五)。又记述舍利弗以天眼知长者重病,去其住所临终开示“缘起性空”之理,令长者生三十三天的经文(卷四十九),又记述佛本生故事(卷十三“二”、卷四十一)。最后有大爱道等五百比丘尼灭度经文及佛为报母养育之恩,亲自躬举养母(大爱道比丘尼尸床一脚、荼毗遗骨的经文)(卷五十),以及最后有波斯匿王杀庶母百子,向佛忏悔的经文(卷五十一)。又有多篇记述四众弟子修四心的经文(卷二十三、卷十六、卷三十四、卷三十八、卷十二、卷七、卷六、卷五、卷一……。)

  6.《四阿含略结》

  事实上,单就“四阿含”现存的整体经文来看,何尝不是在提醒后学者,于第一次结集时,阿罗汉们已经将“相类经义”大致分门别类来编排,而形成类别不同的“四阿含”。如《杂阿含》大体以“三十七助道品”的修行法义为主,就连“六神通”也略提而已,并且是以“精粹扼要方式”集成,便于后世“禅思者持诵”,就是经中其他“杂文”亦是较其他“三阿含”“简短扼要”,均只是做“重点说明”,在其他《三阿含》,亦皆有与《杂阿含》内相类的“杂文”,但是均“广述其内容”,如《杂阿含》卷四十八记载佛是受金枪所刺,只是“略说”而已,而在《佛本行集经》中广述佛受金枪所刺的经过“后续自明”。又如在《杂阿含》中,佛说十善、十恶、天上、地狱受报情形,只是略说,而在其他《三阿含》及《十善业报经》中广述其义……。故知佛说法时有广说、略说之别。

  就如《杂阿含》卷三十五“九八二”说:“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我能于法略说:广说,但知者难。”而在《杂阿含经》中则是记载佛略说修行法义“重点”的经文,《中阿含》则是“佛广说修行法义的经典”。故《中阿含》则汇集凡是佛住世时,佛所说法及佛弟子说法乃至比丘与比丘之间说法的内容,若是长文的、是论辨的、是广义的,便共同“结集在《中阿含》内”。令另一类喜欢思考法义、辩论法理的佛弟子“依广义之理”更能深入分辨“禅修、止观、三昧之间渐次而进的禅定、证果次第”。而《中阿含》内更特别的是几乎篇篇皆有谈及声闻弟子修“四心定”的经文,可见“四心定”是声闻行者在解脱道上不可忽略的“修心”要素。

  《增一阿含》则“多谈菩萨法”及三乘法义,乃至多集佛宿世修行因缘及佛与弟子宿世修行因缘,以及佛及弟子现神通稀有之事;乃是欲令后世佛弟子明白佛住世时,不仅为声闻弟子说解脱修行法,亦同时为声闻弟子中发“成佛心”的弟子说“菩萨法”。

  《长阿含》则以“七佛”出世因缘及“佛涅槃情形为开端”,有更多佛度外道事例及佛说“六道轮回”及“三界诸天与天地生灭的经文在其中”。令佛弟子了解“三界诸天”、阿修罗、各类龙及各类金翅鸟业力(福德似天、畜生道或鬼心所摄)以及鬼神业力与因果的事实确实存在。

  事实上,《中阿含》可看做声闻经典中的“论藏”,因经中不论佛为比丘论法,或佛对外道论法,或比丘与比丘之间的论道,或比丘对梵志、或比丘对天人、或比丘对居士、或比丘对长者、国王等谈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的经文皆是最多的。(如卷五十九、卷六十)。就如《中阿含》卷四十二(一六四)所说,当佛略说法义,不广分别时,佛弟子中如大迦旃延有眼、有智、有法、有义者,便依佛所说文句而广分别、说之,谓之为论。(凡此大都结集在《中阿含》内)(卷四十三亦同)。卷四十三又有阿难在佛前论义的长文为佛所赞。

  如卷四十三(一六六)亦说:“迦栴延广演佛说过去、未来、现在著、不著之意。”

  尊者又说:“我已依佛说句、文,广说如是,诸贤,可往向佛具陈。若如佛所说义者,诸贤等便可共受持。佛说,汝等当受持,以说观义,应机是也。”而现在“论师”,无佛印可,广演又批判“佛经”而自由心证,因果自负。

  又如卷四十八(一八四)亦说:“若有比丘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玩习至于意所惟观,明见深达,彼所说法,简要捷疾,与正相应相,欲断诸结。”

  卷五十四(二○○)又说:“佛言:若我所说法,尽见解义者,当如是受持,若我所说法,不尽具解义者,便当问我及诸智梵行者。”

  总而言之,依《中阿含》所述,诸圣比丘有数德:一、广学多闻,二、禅坐,三、得三眼,四、论义,五、自得定、称说得定,六、如意足,七、用心自在。故能在“定中忆法、持法”诵出如“中阿含内”具有广义、深义、次第性的世间法、出世间法等义理并不困难。

  而且现存《四阿含》的经文便具足十二分教,如《增一阿含》十八(一○)所说:“所谓 eq \o\ac(○,1)1契经 eq \o\ac(○,2)2祇夜 eq \o\ac(○,3)3受决 eq \o\ac(○,4)…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