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七▪P5

  ..续本文上一页烧.

  后结可知。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

  二明二大善,辨、结准上可知。

  佛言.其三恶者.

  第三段有二:初明三大恶,后明三大善。初中亦三:举、辨、结,此初,总举也。

  其第三恶者,依净影等意,翻第三戒明邪淫罪。望西等诸注皆此意也。今不然,于十恶中举邪淫,余恶从之。

  义寂云:「宗辨淫佚,兼举余恶,以成淫过。」(文)

  望西云:「淫欲者,流转生死根源矣,远离解脱之因缘也。如大贤云(梵网古迹):『生死牢狱,淫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如《智论》云:『淫欲者,虽不恼众生,系缚心故,立为大罪。』《瑜伽论》云:『诸爱之中欲爱为最,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强力,劣者自伏。然此欲法有三种过,苦而似乐故,少味多灾故,不净似净故。』(已上)《劝心往生论》云云

  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

  二次辨中有四:一明造恶人。

  《汉本》:「世间人民,寄生相因,共依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岁,至(恐上乎)有豪贵者贤明善人,下有贫穷尪羸愚者,中有不良之人。」(文)《吴本》亦同之。

  初五句总举人间相状,「上有」下别分三品。

  初中,「相因寄生」者,《玉篇》云:「寄,托也,依也。」谓男女相因托生(法位),又亲子相因而受生。

  嘉祥云:「『相因寄生』者,由过去或作善知识香火因缘相托以为眷属也。」(文)

  「共居天地」者,共业所感,男女亲子相因生,共处天地阴阳之中也。

  「处年寿命」等者,别业所感。义寂云:「谓处世间年及寿命不能久住,今时寿命虽复百岁,于中死缘多现前,今日虽保,至明出息安期还入,故云:『无能几何』。」(已上)此中意谓无常迁流之世无可赖,何不舍恶修善乎!

  义寂云:「『上有贤明长者』等正辨人伦不同,德位俱尊为上伦,德位俱贱(无知无位)为下伦,有位无德为中伦。(果报中庸,《会疏》)起淫妷过正在中伦,以上伦有欲具而能节止(能知励善制恶之道,又惭愧世讥),下伦有怖欲而无所从(困穷牵缠故无暇),中伦有具而无节止,(优游世间好为淫恶)故放其心无所不作,是故文中据此显过。」(已上)

  又法位云:「『上有贤明』下第二禀生三品,欲明三品俱有欲心。」(已上)

  望西云:「若据理者,设虽上下,何无淫妷,但寂公意从强边欤。」

  有云:「『中』者内也,谓上下内有不善人,常怀邪恶云云。」

  《笺》及峻公俱从义寂,盖是约邪淫为言而已。《笺》曰:「上约贤明,则节义贞洁,岂有耽淫之事;下约贫贱,则褴缕不全,饮食不充,饥寒切身,只愁此苦而无意为邪欲也。唯有不善之中人而恣意易为淫妷也。」

  常怀邪恶.但念淫妷.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自妻厌憎.私妄入出.费损家财.事为非法.

  二正明造恶。

  《汉本》云:「但怀念毒恶,身心不正,常念淫妷,烦满胸中,爱欲交错,坐起不安,贪意悭惜,但欲(横,《吴》有)唐得,眄睐细色,恶态淫妷,有妇厌憎,私妄出入,持家所有,相给为非。」(文)《吴本》同之。

  「常怀邪恶,但念淫妷」者,淫,《尔雅》:男女不以礼交曰「淫」。(《应音》)淫是耽滞专固为名,滞色名为色淫。(《戒疏》二上)《说文》云:私逸也。《左传》:贪色。妷者,《应音》六(三左)曰:「古文佚,又作劮,同与一切。《苍颉篇》:荡也,亦乐也。」但念邪恶淫佚常不舍云「常怀」等。

  「烦满胸中,爱欲交乱」者,淫火内燃胸热云「烦满胸中」。爱色欲淫之情交乱起更难禁止云「爱欲交乱」。

  心既如此,则行住坐卧更不得安,故云「坐起不安」也。

  「贪意守惜,但欲唐得」者,「唐」谓虚也,《吴本》云:「贪意悭惜,欲横唐得。」谓意贪己所爱色,悭执吝惜,欲横得之,非己妻则徒思欲耳,故云「唐得」也。

  「眄睐细色,邪态外逸」者,「眄睐」者,《应音》十一云:「今俗云颣眼是也。」《琳音》十六(七)云:「眠见切,《说文》:邪视也。下来岱反,《苍颉篇》云:童子不正内视也。」「细色」者,男女好色也。「邪态」,《琳音》十五(十右):「下汤戴反,《吕氏春秋》云:态度情貌也。《考声》云:意变无恒也。《说文》:态,恣也,从心,能声也,或从人,作 也。」《应音》六(三左)云:「下又作 ,同他代切,意恣也,态度人情貌也。」(文)逸,《说文》:失也。《广韵》:又纵也,奔也。(文)又「眄睐细色」者,偷眼之貌也,邪淫意态外溢,威仪荡逸也。

  「自妻厌憎」等者,于自妻则厌之不亲,憎之不爱,而却爱余人,私窃令其人出入,为其费损家财,为非法也。

  交结聚会.兴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系成事.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或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王法禁令.

  三明造恶过

  初「交结聚会」等明相伐杀夺之过。《汉本》云:「聚会饮食,自共作恶,兴兵作财,攻城格斗,劫杀截断,强夺不道。」(文)《吴本》同之。

  净影云:「为淫造作杀盗等事,是其过也。」(文)

  《笺》曰:「『交结聚会』等者,为其邪欲事结交而聚众,兴于将帅,相共战伐,攻国劫城,戮其主夫,强夺妻女而为己之嬖妾,不道之甚也莫过乎此矣!其事往往出在于史典。」(文)

  《会疏》为结约盟之义。兴云:「结者期也,此亦约斯之义也。」

  「兴帅相伐」者,《切韵》:帅,所类反,军将。《毛诗》云:凡称主兵者为将帅,今言兴兵也。一本作「师」。兴云:「师(所饥反)四千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十二匹马也,五百人为旅也。」(文)伐,《说文》:击也。《广韵》:征也。《左传》:「有钟鼓曰侵,无曰伐。」

  「攻劫」者,上沽红切,《说文》:攻,击也,从支,工声。一曰「治」也。《论语》:攻乎异端。《增韵》:又作也,伐也。「劫」者,《琳音》六十(九左):「剑业反。《郑注礼记》云:劫,胁也,人欲去以刀胁之。或曰以刀止去曰『劫』。《弘决》四之二曰:对面不与取曰『劫』。」(文)今言「攻国劫城」也。

  「杀戮强夺」者,兴云:「『强夺』者公然劫取,『不道』者左道取物。」(文)呜呼!为快己淫事,杀戮万民,攻国劫城,强夺不道莫大于此矣。

  「恶心在外」下明为淫盗窃之过。

  「恶心在外,不自修业」者,恶心外动,不事自业,故不修自生业,由此为盗贼也。

  「盗窃趣得,欲系成事」者,兴云:「『窃』者私隐,『趣』者伺人不觉以求他物,又趣,仅也。」(文)《郭注庄子》云:「盗窃者,私取之谓。」(文)系,《琳音》三(二右)曰:「音计。《集训》云:连缀也,继也。《玉篇》:拘束也。一本作繫」。兴云:「系,动也。」(文)此「欲系」犹言欲缚,此中意云:盗窃仅得他物,则欲缚成其事也。又可,「欲系成事」句属下,谓欲击他成盗事,恐势相逼也。

  「恐热迫胁」等者,兴云:「『恐』者恐怖,『热』者恼热,苦具逼身曰『迫』,以威凌物曰胁。」(文)《会疏》依之,云:「行偷盗者恐怖恼热如临虎口踏龙尾,寒心流汗等,苦逼迫胁怖故。」此义未可也。「热」字一本及《汉》、《吴》两本皆作「势」。义寂云:「不自修业,唯恐逼他以给妻子,以威力相逼谓迫胁。」(文)此义为是,「迫」犹逼(《玉篇》)。胁,《广雅》:胁,怯也。《玄应》云(十四、二十六):「虚业反,谓威力相恐惧也。」(文)谓欲成己恶事,以威势迫胁他人,得以给妻子也。《笺》曰:「物渐得欲为主所系缚,为免之,屈力焉,殚虑焉。事极百端,当于是时,恐怖迫胁胡轻至热胸苦身,如此得物归备妻子衣食云云。」此亦凿耳。

  「恣心快意,极身作乐」者,《吴本》云:「恣心快意,极行作乐,淫乱他人妇女。」(文)「恣心」者,恣恶心,以淫欲为快意。「极身作乐」者,极身乱行而作淫乐,所谓淫乱他人妇女也。

  「或于亲属」等明亲戚相患之过。法位云:「此明淫贪盛故,于亲属中并能行杀盗淫也。」

  「亦复不畏王法禁令」者,明不畏法令之过。旧解并为痛,今不从之。《汉本》云:「亦复不畏县官法令,无所辟录。」(文)谓不但不避尊卑亲疏,亦不畏王法禁令,故云「亦复」等也。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日月照见.神明记识.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四明后痛苦也

  「著于人鬼」者,义寂云:「谓显中作者著于人,隐中作者著于鬼,故俗典云:为不善于显明之中,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于幽暗之中,鬼得而诛之。」(文)《贯思义》云:「『日月照见』合先人著,『神明记识』合先鬼著。」(文)

  余文如向解。

  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梵烧人身.

  后结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二明三大善中,初辨,后结。辨中亦二:初至「不为众恶者」明作善,「身独」下二明受报。

  是为三大善也.

   后结,可知。

  佛言.其四恶者.

  第四段中,初明恶,后明善。初恶中亦三:先举;次辨;后结。此初举也:

  依净影等,即翻第四戒,明妄语为第四恶也。今则不然,口业四过合为第四恶。义寂云:「宗辨口四,兼举余恶,以成口过。」(文)

  世间人民.

  次辨中四,此初,明造恶人。《汉本》云「诸恶人」,《吴》云「诸人」。

  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二明正造恶

  《汉本》云:「不能作善,自相坏…

《大无量寿经甄解卷第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