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無量壽經甄解卷第十七▪P5

  ..續本文上一頁燒.

  後結可知。

  人能于中.一心製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二大善也.

  二明二大善,辨、結准上可知。

  佛言.其叁惡者.

  第叁段有二:初明叁大惡,後明叁大善。初中亦叁:舉、辨、結,此初,總舉也。

  其第叁惡者,依淨影等意,翻第叁戒明邪淫罪。望西等諸注皆此意也。今不然,于十惡中舉邪淫,余惡從之。

  義寂雲:「宗辨淫佚,兼舉余惡,以成淫過。」(文)

  望西雲:「淫欲者,流轉生死根源矣,遠離解脫之因緣也。如大賢雲(梵網古迹):『生死牢獄,淫爲枷鎖,深縛有情,難出離故。』如《智論》雲:『淫欲者,雖不惱衆生,系縛心故,立爲大罪。』《瑜伽論》雲:『諸愛之中欲愛爲最,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製強力,劣者自伏。然此欲法有叁種過,苦而似樂故,少味多災故,不淨似淨故。』(已上)《勸心往生論》雲雲

  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何.上有賢明長者.尊貴豪富.下有貧窮厮賤.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

  二次辨中有四:一明造惡人。

  《漢本》:「世間人民,寄生相因,共依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歲,至(恐上乎)有豪貴者賢明善人,下有貧窮尪羸愚者,中有不良之人。」(文)《吳本》亦同之。

  初五句總舉人間相狀,「上有」下別分叁品。

  初中,「相因寄生」者,《玉篇》雲:「寄,托也,依也。」謂男女相因托生(法位),又親子相因而受生。

  嘉祥雲:「『相因寄生』者,由過去或作善知識香火因緣相托以爲眷屬也。」(文)

  「共居天地」者,共業所感,男女親子相因生,共處天地陰陽之中也。

  「處年壽命」等者,別業所感。義寂雲:「謂處世間年及壽命不能久住,今時壽命雖複百歲,于中死緣多現前,今日雖保,至明出息安期還入,故雲:『無能幾何』。」(已上)此中意謂無常遷流之世無可賴,何不舍惡修善乎!

  義寂雲:「『上有賢明長者』等正辨人倫不同,德位俱尊爲上倫,德位俱賤(無知無位)爲下倫,有位無德爲中倫。(果報中庸,《會疏》)起淫妷過正在中倫,以上倫有欲具而能節止(能知勵善製惡之道,又慚愧世譏),下倫有怖欲而無所從(困窮牽纏故無暇),中倫有具而無節止,(優遊世間好爲淫惡)故放其心無所不作,是故文中據此顯過。」(已上)

  又法位雲:「『上有賢明』下第二禀生叁品,欲明叁品俱有欲心。」(已上)

  望西雲:「若據理者,設雖上下,何無淫妷,但寂公意從強邊欤。」

  有雲:「『中』者內也,謂上下內有不善人,常懷邪惡雲雲。」

  《箋》及峻公俱從義寂,蓋是約邪淫爲言而已。《箋》曰:「上約賢明,則節義貞潔,豈有耽淫之事;下約貧賤,則褴縷不全,飲食不充,饑寒切身,只愁此苦而無意爲邪欲也。唯有不善之中人而恣意易爲淫妷也。」

  常懷邪惡.但念淫妷.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睐細色.邪態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入出.費損家財.事爲非法.

  二正明造惡。

  《漢本》雲:「但懷念毒惡,身心不正,常念淫妷,煩滿胸中,愛欲交錯,坐起不安,貪意悭惜,但欲(橫,《吳》有)唐得,眄睐細色,惡態淫妷,有婦厭憎,私妄出入,持家所有,相給爲非。」(文)《吳本》同之。

  「常懷邪惡,但念淫妷」者,淫,《爾雅》:男女不以禮交曰「淫」。(《應音》)淫是耽滯專固爲名,滯色名爲色淫。(《戒疏》二上)《說文》雲:私逸也。《左傳》:貪色。妷者,《應音》六(叁左)曰:「古文佚,又作劮,同與一切。《蒼颉篇》:蕩也,亦樂也。」但念邪惡淫佚常不舍雲「常懷」等。

  「煩滿胸中,愛欲交亂」者,淫火內燃胸熱雲「煩滿胸中」。愛色欲淫之情交亂起更難禁止雲「愛欲交亂」。

  心既如此,則行住坐臥更不得安,故雲「坐起不安」也。

  「貪意守惜,但欲唐得」者,「唐」謂虛也,《吳本》雲:「貪意悭惜,欲橫唐得。」謂意貪己所愛色,悭執吝惜,欲橫得之,非己妻則徒思欲耳,故雲「唐得」也。

  「眄睐細色,邪態外逸」者,「眄睐」者,《應音》十一雲:「今俗雲颣眼是也。」《琳音》十六(七)雲:「眠見切,《說文》:邪視也。下來岱反,《蒼颉篇》雲:童子不正內視也。」「細色」者,男女好色也。「邪態」,《琳音》十五(十右):「下湯戴反,《呂氏春秋》雲:態度情貌也。《考聲》雲:意變無恒也。《說文》:態,恣也,從心,能聲也,或從人,作 也。」《應音》六(叁左)雲:「下又作 ,同他代切,意恣也,態度人情貌也。」(文)逸,《說文》:失也。《廣韻》:又縱也,奔也。(文)又「眄睐細色」者,偷眼之貌也,邪淫意態外溢,威儀蕩逸也。

  「自妻厭憎」等者,于自妻則厭之不親,憎之不愛,而卻愛余人,私竊令其人出入,爲其費損家財,爲非法也。

  交結聚會.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無道.惡心在外.不自修業.盜竊趣得.欲系成事.恐勢迫脅.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或于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複不畏王法禁令.

  叁明造惡過

  初「交結聚會」等明相伐殺奪之過。《漢本》雲:「聚會飲食,自共作惡,興兵作財,攻城格鬥,劫殺截斷,強奪不道。」(文)《吳本》同之。

  淨影雲:「爲淫造作殺盜等事,是其過也。」(文)

  《箋》曰:「『交結聚會』等者,爲其邪欲事結交而聚衆,興于將帥,相共戰伐,攻國劫城,戮其主夫,強奪妻女而爲己之嬖妾,不道之甚也莫過乎此矣!其事往往出在于史典。」(文)

  《會疏》爲結約盟之義。興雲:「結者期也,此亦約斯之義也。」

  「興帥相伐」者,《切韻》:帥,所類反,軍將。《毛詩》雲:凡稱主兵者爲將帥,今言興兵也。一本作「師」。興雲:「師(所饑反)四千人爲軍,二千五百人爲師,師十二匹馬也,五百人爲旅也。」(文)伐,《說文》:擊也。《廣韻》:征也。《左傳》:「有鍾鼓曰侵,無曰伐。」

  「攻劫」者,上沽紅切,《說文》:攻,擊也,從支,工聲。一曰「治」也。《論語》:攻乎異端。《增韻》:又作也,伐也。「劫」者,《琳音》六十(九左):「劍業反。《鄭注禮記》雲:劫,脅也,人欲去以刀脅之。或曰以刀止去曰『劫』。《弘決》四之二曰:對面不與取曰『劫』。」(文)今言「攻國劫城」也。

  「殺戮強奪」者,興雲:「『強奪』者公然劫取,『不道』者左道取物。」(文)嗚呼!爲快己淫事,殺戮萬民,攻國劫城,強奪不道莫大于此矣。

  「惡心在外」下明爲淫盜竊之過。

  「惡心在外,不自修業」者,惡心外動,不事自業,故不修自生業,由此爲盜賊也。

  「盜竊趣得,欲系成事」者,興雲:「『竊』者私隱,『趣』者伺人不覺以求他物,又趣,僅也。」(文)《郭注莊子》雲:「盜竊者,私取之謂。」(文)系,《琳音》叁(二右)曰:「音計。《集訓》雲:連綴也,繼也。《玉篇》:拘束也。一本作繫」。興雲:「系,動也。」(文)此「欲系」猶言欲縛,此中意雲:盜竊僅得他物,則欲縛成其事也。又可,「欲系成事」句屬下,謂欲擊他成盜事,恐勢相逼也。

  「恐熱迫脅」等者,興雲:「『恐』者恐怖,『熱』者惱熱,苦具逼身曰『迫』,以威淩物曰脅。」(文)《會疏》依之,雲:「行偷盜者恐怖惱熱如臨虎口踏龍尾,寒心流汗等,苦逼迫脅怖故。」此義未可也。「熱」字一本及《漢》、《吳》兩本皆作「勢」。義寂雲:「不自修業,唯恐逼他以給妻子,以威力相逼謂迫脅。」(文)此義爲是,「迫」猶逼(《玉篇》)。脅,《廣雅》:脅,怯也。《玄應》雲(十四、二十六):「虛業反,謂威力相恐懼也。」(文)謂欲成己惡事,以威勢迫脅他人,得以給妻子也。《箋》曰:「物漸得欲爲主所系縛,爲免之,屈力焉,殚慮焉。事極百端,當于是時,恐怖迫脅胡輕至熱胸苦身,如此得物歸備妻子衣食雲雲。」此亦鑿耳。

  「恣心快意,極身作樂」者,《吳本》雲:「恣心快意,極行作樂,淫亂他人婦女。」(文)「恣心」者,恣惡心,以淫欲爲快意。「極身作樂」者,極身亂行而作淫樂,所謂淫亂他人婦女也。

  「或于親屬」等明親戚相患之過。法位雲:「此明淫貪盛故,于親屬中並能行殺盜淫也。」

  「亦複不畏王法禁令」者,明不畏法令之過。舊解並爲痛,今不從之。《漢本》雲:「亦複不畏縣官法令,無所辟錄。」(文)謂不但不避尊卑親疏,亦不畏王法禁令,故雲「亦複」等也。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故有自然叁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四明後痛苦也

  「著于人鬼」者,義寂雲:「謂顯中作者著于人,隱中作者著于鬼,故俗典雲:爲不善于顯明之中,人得而誅之;爲不善于幽暗之中,鬼得而誅之。」(文)《貫思義》雲:「『日月照見』合先人著,『神明記識』合先鬼著。」(文)

  余文如向解。

  是爲叁大惡叁痛叁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梵燒人身.

  後結

  人能于中.一心製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二明叁大善中,初辨,後結。辨中亦二:初至「不爲衆惡者」明作善,「身獨」下二明受報。

  是爲叁大善也.

   後結,可知。

  佛言.其四惡者.

  第四段中,初明惡,後明善。初惡中亦叁:先舉;次辨;後結。此初舉也:

  依淨影等,即翻第四戒,明妄語爲第四惡也。今則不然,口業四過合爲第四惡。義寂雲:「宗辨口四,兼舉余惡,以成口過。」(文)

  世間人民.

  次辨中四,此初,明造惡人。《漢本》雲「諸惡人」,《吳》雲「諸人」。

  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爲衆惡.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二明正造惡

  《漢本》雲:「不能作善,自相壞…

《大無量壽經甄解卷第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