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七、“这种感受,在家人是体会不到的”▪P2

  ..续本文上一页的老喇嘛来藏哇寺看望云登桑布上师,顺便为他治疗了一下,其方法是叫一个徒弟用针屁股似的火链熏烫他的鼻侧,老喇嘛则在边上念咒,他多年的老毛病就此痊愈。

   我问他,对上海印象如何?

   他觉得上海太嘈杂,污染太厉害,尤其来这儿以后,不喜欢再到上海这种地方多呆。不过,哪怕不喜欢,今后他还是要去。他内心有个愿望,在今后适当的时候,他要回内地,募集一些资金,为藏哇寺建一座多罗那他的塑象。对觉囊派历史上这位学识渊博、广宏佛法的大成就者,“小上海”敬佩得五体投地,在当今尘浊恶世,他多么希望能再出一个多罗那他那样的大成就者,激浊扬清,重新竖起正信佛法的旗帜。

   你不觉得这儿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麽?

   “不,我不觉得苦,谈不上吃苦。你看这儿多好,多么纯净,没有任何污染。糌粑,一开始吃不惯,吃吃也就惯了,挺香的。”

   你家里兄弟姐妹有几个?

   “就我一个。”

   那你是独子罗?

   “嗯。”

   父母知道你出家了吗?

   “一开始不知道。两年前我离家的时候,对父母说我要去外地耍耍,出家以后,一开始也没说,后来写信告诉他们了。他们要我回去,我不回去。一切都是因缘,能来这里,在这么好的上师身边修学,这是今生最好的因缘了……”

   我请“小西安”也谈谈他的经历。他跟“小上海”差不多同一时候来这里,但他来此之前已出家,当和尚已当了三年了。

   他父亲是个军人,老家在陕西扶风,前些年扶风法门寺因挖出埋有佛祖指骨舍利的唐代地宫而名闻天下。其父所在部队五十年代初期进驻新疆,后改建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仍属人民解放军编制。母亲五十年代中期作为随军家属进疆,为丈夫生了五个女儿、两个儿子,他是七姐弟中最小的一个。

   他曾在陕西省歌剧院保卫科工作。由于高中没毕业,在文艺上又没什么专长,在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文艺单位干政工,他觉得没多大意思。他有个姐姐,单位里经济效益不行,工资都发不出了,想干个体,在家门口摆个摊,卖卖服装百货什么的,缺个搭挡,跟他一合计,行,他就跟姐姐一起干上了。

   咋会跟佛学结上缘?我问他。

   “二十岁前,练过几年气功,起先劲头还兴得很,后来渐渐冷下来,觉得没啥意思了。因着练气功,看过一些气功书,也看过几本介绍佛、道的书,对佛教有了点印象。有一回,在法门寺遇到一个泰国来的华侨僧,跟他一交谈,他把佛教的生死轮回讲得特别透彻,对我震动很大。打这起我忽然有了出家的念头,再看佛教书,跟过去的感觉也不一样。我和姐摆的摊离庙子不远,我就常去庙里拜拜菩萨。三年前有一天,我在庙子里遇到一个外地来的僧人,那人年纪不大,面目清净,身上好象被一团光围裹着,一看到他,我就觉得自己心里也变得好清净好清净。他也注意到了我,跟我谈话,没说上几句,我就觉得他的心象水晶一样透明空灵,没有任何污浊,没有任何烦恼,我对他好羡慕好羡慕。我想跟他走,他要我回家去,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家长同意,他可以带我走……我回家跟父母说了,他们都不同意,我自己思想斗争很厉害。人,在关键时刻是要作出抉择的。我作出了自己的抉择,第三天,我就跟着这个僧人走了……”

   “你家里同意啦?”

   “没。他们到处找我。后来,我在五台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那时我出家已半年了,想告诉他们一声,不用再找我了。哪料到,我姐她们追到五台山来了,我只好又跑。唉,出家的这种感受,在家人是体会不到的。我尽管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但思想上还是有负担,还是有烦恼。山西、福建……全国的好多庙子,我都跑过了,汉地的出家人,年轻的,象我一样,都到处跑。跑东跑西,我找不到一条路,找不到一个真正适合我的师父。修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境界,你问这个师傅吧,答非所问,问那个吧,话不投机。有的人,名气还不小,可对你修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他连边都摸不着……”

   “咋来这里?”

   “跟“小上海”差不多吧。也是一种缘份,偶尔听人说起,有壤塘这么个地方,就跑到这儿来了。到了壤塘,听说色达有大法会,又跑去色达,呆了不到一个月,还是回壤塘。色达那里也很好,但我身体不适应,也许那里海拔更高一点吧,高原反应很厉害。再说,我是先到壤塘,先跟云登桑布上师结的缘,在这儿修行对我个人更适合一些。”

   “对这儿的环境已适应了麽?”

   “完全适应还谈不上,吃饭,就是个大问题,这儿常年吃不到菜,光吃糌粑也还不太习惯,毕竟还是凡夫麽,而且,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少,是完全封闭型的……不过,这儿虽然苦一点,烦恼却比过去少多了,人感到很充实,很踏实。在汉地,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在这儿,时间过得特别快,每天在闭关房里闭关,好象还没坐多久,怎么又到晚上了?又要睡觉了?来这儿一年,这一年时间就象飞一样过去了……”

   爱因斯坦创立了时间相对论,成为世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举。自然罗,要真的让人乘上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来验证人的时间生命的延长,这在可望的将来还只是科幻小说或好来坞科幻电影的题材。

   不过,若按佛法修练的效果来说,却不妨说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修行者,已经在特殊的证悟境界中,实现了某种程度上时间场的变异或位移。“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此话虽不无夸张,却正是对躲进深山修练有成者的一个写照。清代小说《绿野仙踪》里的一个主人公冷于冰,当他修成不衰之体从山里回到老家看看时,他的儿孙辈都已是老太龙仲的白头翁了。当一个人的修持达到某种境地时,他在某种功能态里,对外界食物、水份乃至空气的需求会大大地减少,身体的新成代谢会极大地延缓乃至停止,于是,发生在常人身上的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的生理变化,在他身上也许只相当于一天两天十天半月而已!印度有的瑜伽大师能埋在地下一二十天,挖出来后复活如初,原因就在于他埋在地下的这段时间里,实际上是处于一种类似“冬眠”那样的停止一切新成代谢的状态里。曾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止”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是如此。据说把佛教密宗从印度带来藏地的莲花生大师,活了八百多岁才弃世而去,如此高寿,作为一个顶尖级的密宗修练大成就者,也未必不可能吧?

   当然,也不可由此就简单地把寿命之短长作为衡量修持之成就的标尺。有的人不信佛不修行也可能很长寿,有的精进修行者也可能年纪不大就谢世了。但一般来说,通过学佛修行,人的身心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会活得更健康更长寿,这是没什么疑问的。

   “你父亲还在部队吗?”我最后问他。

   “不,他已从兵团病退回地方了。”

   “你有那么多姐姐哥哥,他们在经济上帮助你一点麽?”

   “不,我不向他们要钱,我不要他们为我操心。”

  

《十七、“这种感受,在家人是体会不到的”》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