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

  恒 强

  频婆娑罗王是与释尊同一时代的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为西苏纳加王朝的第五世。在汉译经典中,他又称频毗娑罗王、频头娑罗王、瓶沙王、毗沙王,或意译为影胜王、影坚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一说他是大莲华王的太子,与释尊同日诞生,因产时有明光出现,光影殊胜,所以名为影胜太子。

   王的皇后韦提希夫人,为东方弥絺罗城毗提诃族之女,久婚无子,因祈神祇生阿阇世太子。另有憍萨罗夫人,为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之妹。一说韦提希夫人即憍萨罗夫人。王与两位夫人都皈依释尊、深信佛法、供养僧伽,成为佛教最初的外护者。《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中说此王“珍宝具足,库藏丰盈,广聚人民,多闻第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则说他优婆塞中好喜惠施最为第一,毗提(韦提希夫人)优婆斯中行悲哀愍最为第一。王年老时为阿阇世太子篡夺王位,受刺足禁食之苦而死于牢中,因信奉佛教而往生于四天王天享受极为美味的饮食。据《大史》所载,王十五岁即位,在位五十二年,由此推算他世寿六十七岁。

  度化之约

   悉达多太子因感念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于一天午夜吻别熟睡的妻儿,出走迦毗罗卫城,为寻求解脱大道而过上出家游行的生活。为了前去阿罗逻仙人处求学,菩萨路经摩揭陀国王舍城,手持莲叶入城乞食。

   此时频婆娑罗已登王位。据《五分律》,频婆娑罗作太子时,曾立五愿:一是父命终时能继王位,二是在王位时遇佛出世,三是能亲近佛恭敬供养,四是愿发喜心、听佛正法(《四分律》分为两愿,总作六愿),五是闻法之后能够信解。

   当时王在城楼上,为菩萨的行止威仪和端正庄严所叹服。王听说菩萨即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为了出家求道舍却王子的尊荣,深觉不可思议,即生恭敬。王派人打探到菩萨的落脚处后,即车载种种美食前去拜访。王以世间五欲和分国共治来试探菩萨出家求道的决心时,菩萨毫无所动。王感佩之余,祈愿菩萨成道后当先来度化自己。菩萨默许。

   菩萨与王别后,即先后于阿罗逻、郁陀罗二仙人处求学,很快成就四禅至非想非非想处等世间定,达到外道最高的禅定境界。菩萨思惟修习这些世间定仍不足以达到解脱,于是决定独自寻求解脱之道。菩萨来到伽耶城东尼连禅河侧的苦行林,与五位同伴苦修六年。菩萨在身体羸弱几近死亡时,发现极度苦行也不能导向解脱,于是接受牧牛女的乳糜供养恢复体力,依于远离苦乐二边的中道,在菩提树下重新生起禅定,深悟缘起,发起三明而觉悟成佛。

   佛陀先度五比丘,后度三迦叶,很快形成了一千多人的僧团,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佛陀这时想起频婆娑罗王,即率众前来王舍城。王听到佛陀成道并应约前来的消息后,先大赦牢狱中的囚犯,而后率领大臣、婆罗门浩浩荡荡地前往杖林迎接。见到佛陀后,王卸掉剑、盖、冠、扇、履等庄严的配饰,为佛作礼,三称自己姓名。

   三迦叶之一的郁毗逻迦叶在当时的摩揭陀国威望很高,颇受尊崇,被人称为“无著真人”。摩揭陀人见到郁毗逻迦叶也在僧团之中,以致他们弄不清楚是佛陀跟随郁毗逻迦叶学道还是郁毗逻迦叶跟随佛陀学道。佛陀知道他们心中的疑惑,就让郁毗罗迦叶当众示现神通。郁毗罗迦叶完事后向佛作礼,自称“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摩揭陀人于是对佛陀生起极大的敬信,佛陀便为王等众人先说布施、持戒、生天法,次说四谛、无常无我法,呵欲不净,赞叹出离为乐,令王见谛住于初果,于世尊法得无所畏。频婆娑罗王即发心皈依三宝,奉行五戒,终生为优婆塞。

   佛陀带领弟子进入摩揭陀国王舍城后,王将城中最好的园林迦兰陀竹园施佛及比丘僧。在没有信奉佛法之前,王以此竹园施裸形外道,恭敬供养一些外道沙门、婆罗门,如当时王舍城中的梵志施罗、苦行者翅宁,而此两人后来都成为佛陀的弟子。如今王听闻佛法生起净信得以见谛,就远离外道而奉施佛僧。《大唐西域记》则说迦兰陀竹园本为迦兰陀长者所有,是长者听闻佛法后以此园施佛及僧的。迦兰陀竹园不管属谁所有,但此园中的竹林精舍,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十诵律》等,无疑是由频婆娑罗王出资修建的,王后于园中建五百僧坊,命终之时还没有完工。最后由阿阇世王再次出资建成所有僧坊,并修建木石阶梯方便比丘上下。有了这竹林精舍,从此佛教在中印度就有了第一个学修与弘法中心,佛陀一生中,多居于此教化众生。

   当佛住迦兰陀竹园时,王更是经常亲近佛陀,每日必定前去礼拜,听佛说法接受教化。据《撰集百缘经》卷六所载,王每日三时率诸官属前去礼觐世尊,其后由于身渐老衰,无法日日前去礼拜,于是索取佛的发爪置于后宫塔寺,以香花明灯礼拜供养。王不轻易放过每一次闻法的机会,甚至于布萨日来问阿难可否一旁听众人诵戒。阿难依律制说俗人不可听出家人诵戒,因此王这次没有听法就回去了。据《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九,佛陀责怪阿难有大失,如果能让王听诵波罗提木叉必倍生敬信,而特许诸王及心生净信的大臣可以听众诵戒布萨。王有时也以所闻法义与比丘们相互讨论,如有一次问优陀夷尊者世尊如何说受。优陀夷说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王则坚持二受:乐受、苦受,而不苦不乐受是寂灭。两人争论不下,最后佛陀为他们解说一受、二受、三受、四受、五受、六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乃至无量受。

  恭敬供养

   王除了恭敬供养佛陀以外,对诸比丘比丘尼也一样恭敬供养。

   据《五分律》卷十七记载,王曾下令,如果国内有毁辱比丘比丘尼的人,当判重罪。有一次摩揭陀国瘟疫流行,患者全身生恶疮,当时唯有耆婆能治此病。王又下令,耆婆只能救治国王宫内的人及比丘比丘尼,不得医治其他人。以致很多病人为了得到耆婆的医治,纷纷出家受具足戒。

   在王舍城有三种洗浴的池水,第一种是专供王及夫人洗的,第二种是供王子大臣洗的,第三种是供其余人洗的。由于王深心信佛恭敬僧众,许可比丘们在第一种池水中洗浴,并让他们先洗。若是王来有比丘在洗,王不会派人前去催促打扰,而是耐心地等到他们洗完,哪怕等到天亮。有一次六群比丘在浴池里一直洗到天亮,王只好不洗起驾回宫。又一次王为了禳灾去泉水池洗浴,侍臣却见到比丘们正在洗,王因恭敬比丘要等他们洗完再洗。可等到快要天亮时他们仍在洗个没完,王只好赶到泉水的下游去洗浴。

   王恭敬比丘另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对犯不与取的达腻伽比丘不予追究。达腻伽比丘为了造房,四处寻找木材。一时想起王的木匠大臣耶输陀是以前在家时的好友,通过他取走了国王木坊里的两根飞梯木材。后王在每五日一次的例行巡察时发现了少了两根飞梯木材,而耶输陀谎称一根都没少。如是第二第三次耶输陀谎称都在,王即发怒,将他关入牢房。耶输陀托人向达腻伽比丘求救,达腻伽比丘就要他直说。王于是传来达腻伽比丘,因他为人端正、仪容优雅,王见欢喜,问他为什么不与取。达腻伽比丘则提起王初受王位时曾说过国中所有的水草树木施与沙门婆罗门,所以没犯不与取。而王所说的水草树木乃是指没有属主的,但王恭敬比丘,放了耶输陀,不再追究此事。

   《增一阿含·第三八经》中说:“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惠施,所谓毗沙王(频婆娑罗王)是。”佛在王舍城时,每年的新谷初果王必先供佛及僧,然后自己方食用。王有奄摩罗果园,此果为该国名贵特产,王施与僧团一千株奄摩罗树,以花果施诸比丘随意取用。王听说佛许可比丘随意食粥后,即以千亩良田奉施僧众,所收谷实任僧众食用。有些比丘因饭后牙缝中有残食患有口臭,佛许比丘蓄剔齿物。这时王心想,以己所有能施僧的都已经布施供养了,唯除这剔齿物,于是吩咐工匠做了一满车施于比丘。

   据《四分律》卷五十二记载,王听诸比丘出入宫中宣教,并着人留意比丘们,若有所言说即来禀报。有一次比丘们见到宫中以珍贵的尸赊婆木材作柱,有比丘就说若是以尸赊婆木材为比丘作钵不也是很好吗?此话很快传到王的耳朵里,王即叫人做好新柱换下尸赊婆木柱,以此做钵施诸比丘。佛不许比丘蓄木钵,因为此是外道法。王又做石钵施诸比丘,佛不许比丘蓄石钵,因为此是如来法钵。王又做金钵施诸比丘,佛又不许比丘蓄金钵,因为此是白衣法。王又做银钵、琉璃钵、宝钵、杂宝钵施诸比丘,佛一切宝钵皆不许。最后王做铁钵施诸比丘,佛听许比丘蓄铁钵。

   王作供养,务必圆满,若是有所不周,即想法补救,必令僧众欢喜。王请佛及僧受百岁供养时,由于所供的人少有敬信,作食不如法,有些比丘应供时生恼。王见后即以田宅施僧,令僧欢喜。王又有一次见到毕邻陀婆蹉(即毕陵伽,《十诵律》作大迦叶)尊者自手涂泥作墙,很是辛苦,于是答应安排些人过来帮忙,听僧差遣。尊者就停工,一直等着王安排人过来。但由于事务繁忙,王说后就忘了,乃至前后一共答应五次都没有结果。最后一次,毕邻陀婆蹉尊者的一个徒弟实在忍不住就提醒王,王自己倒真忘得一干二净,经查随臣对王言行的记录方知确实如此。因为前后一共忘记五次(《十诵律》作前后经五百日),王很愧疚,于是自我认罚,一次安排五百人交给僧团差遣,并免除这些人国中的杂役。后来这些人成为净人,集体安置在竹园附近住,专为僧团作事,如修塔建寺、清洁卫生、饮食分物及寺内其它杂务等。

   王除了自己供养修福外,也广劝眷属、群臣、城民供佛及僧,培养福田。

   王有外甥(《十诵律》说是王之舅)迦罗敬信外道,要在尼揵子外道中出家,在他告知王时,王要他以食供养沙门释子。迦罗照办。《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中说是王之舅在外道中出家,王却将其送…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话说佛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