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P2

  ..续本文上一页到僧团中住以亲近佛法,由王供养其舅。后王舅于佛僧生起敬信,自己发心以饭食供养比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王亲自前去请佛来王舍城夏安居,三月中以衣、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僧团。并广劝城中群臣人民,包括外道沙门、婆罗门,随其贵贱或单独或合伙供养僧团饭食,当时没有一家没作供养事的。

   有一穷女至节会日,因无盛装便大声啼哭。毕陵伽尊者为了安慰她,取来牛吃的草变成天下无双的金花鬘。众人纷纷传说她得到了好伏藏,频婆娑罗王听说后找到她一定要看伏藏,贫女实说是毕陵伽尊者变化的,而王不信有如此神通,以为她愚弄自己,便愤怒下令将她关进牢房。后毕陵伽尊者为了解救贫女,从空中飞到王前,将王所坐的床也如法变成金的,王生惊恐,这才信了贫女放了她。王与城中人民由此对比丘信心大增,乐于布施,大兴供养,以致比丘们食用不尽。

  护持佛教

   频婆娑罗王除了恭敬供养佛及僧众,布施建造竹林精舍,还参与建造大神寺。有一次佛陀因为人间四众弟子经常闻法而不知珍重、心生懈怠,于是离开人间三月上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人间弟子因久不见佛心生渴仰,后依目揵连得知七日后佛陀于僧迦尸国的大池水侧返回人间,于是频婆娑罗等五王各自集兵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后共同发心于佛陀返回人间之地建造大神寺以作纪念,供养三宝。

   王甚至也考虑如何使信徒于僧团起信供养。当时外道沙门婆罗门有惯例,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都集中在一起布萨说法,城中人民因此起信供养。王见此心想,如果僧团也能这样就会增长善法,王也可以率领群臣眷属前去听法,让更多信众起信供养,让佛法更好的利益众生。王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佛陀,佛陀考虑到有些比丘没有听闻戒法或者听后不常读诵不能忆持,如是佛陀定制,比丘比丘尼当布萨说戒。

   王还乐于向未曾见佛听闻佛法的人介绍佛法,以方便引度出家,如二十亿耳与仙道王就是这样出家的。

   阿阇世太子时受提婆达多蛊惑,欲弑父夺位。有一次王持粥前往竹林供佛的途中,阿阇世从远处投掷长枪,但只是打破了盛粥的钵。在王返回持粥再来时,佛陀已经吩咐目揵连以神通向远在瞻波城的宝德长者子即二十亿耳化缘得来极为美味的粥,香气扑鼻。相比之下,王所持的粥则平常得很。佛陀将吃剩的粥交给王尝,王贵为一国之尊从未吃过别人剩下的残食,但因佛是法王,加上此粥不同凡品,王即欢喜受用。王因好奇心,想尽办法见到这位富可敌国足生金毛的二十亿耳后,即将他领到佛陀跟前。二十亿耳闻佛说法后即发心出家修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王以一国之尊代父母做主,乞求佛陀允其出家。二十亿耳因王出家,后证阿罗汉,成为佛弟子中精进第一的比丘。

   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五记载,频婆娑罗王为了回赠远方友人仙道王(《四分律》作优陀延王)一件最为宝贵的礼物,就请来画工为佛画像。据《造像量度经引》中说,佛身神光眩目,画工两眼不能直视,于是请佛陀坐于河岸,取佛在水中的影像画成,因水面微波令水中佛衣弯曲如丝,故此佛像称为水丝衣佛。佛像画好后,王依佛教于画像下面附书三皈、五戒、十二因缘及两个劝求出离的偈子。仙道王迎接到佛像后,深悟十二因缘,得见谛证预流果。仙道王渴法心切,写书一封由频婆娑罗王转交佛陀,祈请佛陀慈悲,发遣比丘前去教化。佛陀先后命迦多演那比丘率五百比丘、世罗比丘尼率五百比丘尼前去该国都城胜音城教化。后仙道王热爱的月光夫人因患绝症,依世罗比丘尼剃度出家,七日后命终生四天王天,又从天上返回王宫劝王出家修道,求生四天王天与她相见。仙道王即传位于顶髻太子,带一侍者徒步行至王舍城,由频婆娑罗王引见世尊,出家受具。后因顶髻王非法治国,仙道王启程返回胜音城。顶髻王惊疑仙道王回来夺回王位,于是派人在途中杀害老王。老王在受死之前精进用功,证阿罗汉果。佛记顶髻王当堕无间地狱。

   而《五分律》卷十八记载与此有些不同。当时有王优陀延,他心爱的月光夫人因病出家得阿那含果,死后得生梵天并来告王,劝王离欲。王因此传王位于太子,自己出家学道。而新王怕他生悔收回王位,在老王从林中返回想取回遗忘的坐具时,新王惊慌地下令左右这次一定要杀死老王永绝后患,又令凡是沙门释子也一并杀尽。老王在受死前精进用功,证阿罗汉果。新王于杀后生悔心,即以生身入于地狱。频婆娑罗王听说邻国下令杀尽沙门释子,怕危及自己境内,于是派人守护境内的僧人,乃至僧团布萨说戒的时候也寸步不离,于是佛听比丘只说戒序,但不能不布萨。

   频婆娑罗王除了以上派兵保护僧人护持佛教外,在提婆达多破僧过程中,一直尊崇支持佛陀,维护僧团的清誉。据《四分律》卷四,王听说阿阇世日日驾五百乘车,早晚问讯提婆达多,并供五百釜食,于是自己日日驾七百乘车,早晚问讯佛陀,并供七百釜食。提婆达多听说后,因利养故生嫉妒心。又据《五分律》卷三,提婆达多受阿阇世太子崇信恭敬供养后,向佛索众不果,于是恶心向佛。又因佛陀称赞舍利弗目揵连而毁呰自己,又生恶心向舍利弗目揵连。为了蓄众图谋分裂僧团,提婆达多妄自提出苦行五法,标榜自己持戒更精严、修行更刻苦,以此惑乱僧众与信徒。为了让众人明白提婆达多的野心,佛陀派舍利弗前去劝诫比丘,若受此五法便不得见三宝。当时有些人未得正见,说沙门释子之间相互憎恨嫉妒,见提婆达多多得供养便出言诽谤。当时王就当众宣令不得如此说话,因为佛众清净远离憎嫉。此时提婆达多因种种恶心故,失去神通。

  以法治世

   频婆娑罗王以法治世,表现在护持佛教、仁政爱民、不用酷刑、远离暴虐。

   沙门释子为修行解脱,都非家舍家,乞食活命,远离世俗经营之事,自然不能象在家人一样向国家服役纳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中说,佛陀先后令影胜王(频婆娑罗王)见谛、胜光王(波斯匿王)得调伏后,二王各宣教令,国中所有比丘同王太子一样、诸比丘尼同后宫中人一样免除各种杂税,越境过关也不用交关税。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中说,胜光王(波斯匿王)于舍卫城击鼓宣令,普告城中国内外人民,于此国中居住者不应作贼,若作贼者当判死刑,失主所丢失的财物由国库等值补偿。波斯匿王仍不舍酷刑治国,而影胜王(频婆娑罗王)于王舍城击鼓宣令,普告城中国内外人民,于此国中居住者不应作贼,若作贼者当流放边远,失主所丢失的财物由国库等值补偿。两国境内的贼听到二王的宣令,都流窜到两国边境处劫物杀人,后为胜光王派太子举兵清剿。

   又据《摩诃僧祇律》卷三,西苏纳加王朝向来仁政爱民。频婆娑罗王的先祖时代治贼之法,手拍贼头以示惩戒,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不再犯;祖王时代,贼身周围灰过会儿即放,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不再犯;至父王时代,驱贼出城,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不再犯;频婆娑罗王则承袭父王之法,驱贼出城以示惩戒。但有一贼前后七次驱出,仍然潜回村城抢劫杀人,被人捉得缚送王前,大臣要求王下令严治,王命截其小指。执行的人怕王反悔就立即截断此贼的小指。王发命后,试着自咬手指,觉得疼痛难忍,又改令不要截贼的手指,但是已晚。王概叹自己如今为法王之末,非法王之始,自觉无道谬为人王,竟然要伤截人指。

   就算有人欲犯五逆重罪,频婆娑罗王也不轻启杀业。据《四分律》卷四,阿阇世为夺王位阴谋弑父,衣里藏刀急急入宫,却被守门侍卫发觉并搜出身上的刀。守门侍卫将阿阇世带到大臣们跟前,商议如何处理。阿阇世交待是受提婆达多蛊惑。于是有大臣说沙门释子没一个好的,都应杀绝;有大臣说沙门释子并不都是坏人不应尽杀,罪魁祸首是提婆达多与阿阇世,此两人该杀;有大臣说沙门释子并不都是坏人不应尽杀,罪魁祸首是提婆达多与阿阇世,此两人罪重至死但还是不应杀,因为频婆娑罗王是法王而不是恶王。王对于第一种大开杀业的意见很不高兴,对于第二种意见也不高兴,对于第三种意见则很是心悦。于是告诉群臣,并不是所有沙门释子都是坏人,所以不应尽杀,提婆达多与阿阇世也不应杀。王只是呵责太子,而后放去。因为提婆达多既教人害佛又教阿阇世害父,从此恶名远播,利养断绝。

   频婆娑罗王作为一国之尊,纵有嗔恨心,但也能受佛教化,知错就改。佛住王舍城时,当地有二龙白天常作居士形前来礼拜供养,听佛说法。有一次王也来礼拜闻法,二龙因敬法故没有起立回避,于是王心生嗔恨。又因王心有嗔恨,佛陀就没有为他说法,于是王更对这二龙居士生嗔,便交待侍臣等二人离开这里后即刻驱离国境。此二龙也正想回到大海,一离开后,王舍城河池枯涸,风不调雨不顺,庄稼欠收,国民饥馑。王后来问佛陀,才知是因为自己的嗔恨心所致。经佛引介,王向二龙居士握手悔过,并发心供养二龙及其眷属后,这才又风雨适时,五谷丰登。

   频婆娑罗王能够以法治世,仁政爱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佛陀的摄受教化。国有圣王,法有佛陀,这圣王法王共同治世教化,正是印度传统中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但佛陀为了度化更多的众生,也并没有一直留在摩揭陀国。一时王听说佛陀将要四处游化,便派众兵侍卫佛陀,以防佛陀游出国界,令国内人民少福。最后佛陀展转游化到恒河边,为防止王强留,就不用舟筏,率众涉水而过,进入跋耆国。王眼见佛陀离开国境,只好在对岸向佛合掌遥礼。

  念佛命终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七的记述,太子阿阇世与提婆达多共谋篡夺王位。而频婆娑罗王对太子是满腔仁慈,先要城镇给城镇,再要国民给国民,后要国库给国库,最后几乎什么都交给太子时,太子羽翼丰满,就将父王囚禁于后宫,予以折磨。王由窗户遥见耆阇崛山中的佛影而心生欢喜,以此延命。王受难之时,心想世尊为何不见愍念。如来世尊无不知见,即遣目揵连带话探望王,说如来于王所作已作,今派目揵连救他出离三恶道,令他常生天人中。王后因不堪禁食刺足种种苦刑,迷闷而死。《鞞婆沙论》卷十四记载,王因饥渴所逼,愿生有极妙饮食的天上,后往生四天王天作毗沙门(北方多闻天王)太子。

   依《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载,阿阇世王将其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企图将其饿死。韦提希夫人将麨和酥蜜涂于身上,以璎珞盛葡萄浆,探视频婆娑罗王。阿阇世王得知后嗔怒,想杀亲母,因耆婆劝阻,就将母禁闭。夫人乃于禁闭处念佛,求佛为之说法,佛遂显神通,为之演说观无量寿经,劝生极乐净土。

   频婆娑罗王为优婆塞,笃信于佛,多设供养,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养三宝。据《佛说人仙经》,此王由于一心念佛而取命终,得生到四天王天做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名人仙(《长阿含经·阇尼沙经》作“阇尼沙”)。由于王已得初果,不堕恶道,经七次人天往返后即得解脱。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话说佛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