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命,脉不凸露。 八烦恼结解脱,脉结开解。 九最极秘密法之智慧具足,踝骨不现。 十一切住中进行难行事业,士夫能作救度,足正平。 十一善巧服人,不用威权,动若狮子力行。 十二善巧降龙,行动大势若象。 十三善巧虚空游逝,鹅王大势游行。 十四士夫尊首善巧,牛王巨力游行。 十五道行绕方顺行,右方旋转。 十六行步妙严善巧,端正行逝。 十七常时心不伪曲,不动於邪曲之行。 十八功德正真名称宣说能作身巧用之习惯。 十九罪恶告示法不覆藏,其身清洁所作相似。 廿调伏适宜之法能作指示,身有次序适当。 廿一身等一切行为清洁之故,其身体清洁。 廿二心心主宰慈悲具足故,身调柔。 廿三心清净故,其身清净。 廿四调伏法完全圆满故,相圆满。 廿五广大美丽之功德圆满故,身诸肢分伟壮美好。 廿六於一切沉静故,步履安庠。 廿七以清净法教示故,眼目清净。廿八袈裟授予指教故,身肌肤光润若童子。 廿九恒常心不怯弱故,身不畏难。卅善根正真超圣故,其身广博充盛。 卅一有漏尽故,其身敬慎敏捷策励。 卅二因果缘起最极清净分别教示故,支节善能开展。 卅三印手最能作种种分合,辞义最极清净指示故,观视不障而复清净。 卅四成就弟子之戒完全圆满故,身两胁圆。 卅五由未染着生死过故,身无凹凸。」 卅六我慢贡高放逸克服故,动止中。卅七诸漏法回反清净故,肚腹中直。 卅八甚深观证得故,脐深。 卅九于弟子随顺摄持成就故,脐右方旋转。 四十于诸轮中严重身相故,众所乐见。 四一心意净洁故,诸行洁净。 四二若法若律若离弃等,不非时行故,身无魇黑痛忍。 四三诸身联聚色容胜乐之法教示所作故,手如兜罗绵细软。 四四开颜欢喜於大沙门亲近故,手之纹画显明。 四五於甚深法住故,手纹深显。 四六以后随行正真完全洁净之法教示所作故,手纹长。 四七详细教授多种一切指示能作故,面不太长。 四八世间一切色影相似观证故,唇红若频婆果。 四九言词柔软调伏故,舌柔软。 五十功德欢喜多而不厌故,舌薄利。 五一於法调伏士夫小孩具诸爱乐深生欢喜故,舌赤红。 五二一切恐惧无有无畏故,具足雷声。 五三出言众所乐闻故,语言听闻柔顺贤雅。 五四权衡一切加行总持故,牙齿圆满。 五五士夫调伏洁白,调伏能作故,牙锋利。 五六法调伏最极白净故,牙齿白净。 五七於平等地住故,齿牙齐平。 五八完全现证真实详细指教能作故,齿嚼福享细味。 五九依住最胜般若故,鼻干高楞。 六十士夫梵净完全具足纯洁故,鼻根净洁。 六一法最极广大故,目广长。 六二有情之资粮引导,睫毛厚密。 六三青年有情使其现法满足故,目睛黑白分明,且如莲花具足光泽。 六四常常随行作观故,眉修长明现。 六五於法调伏柔软无嗜欲故,眉柔软。 六六心意相续善念搜集故,眉油润青清。 六七观察一切过咎故,眉毛顺齐。 六八最胜之魔害回返能作故,手广长。 六九於欲贪等军阵中种种胜利故,耳听聪明无错。 七十於一切有情相续不伤害能作故,听力自在无不完全摄理。 七一见地所作一切成就他人故,额善开展。 七二语言一切能作降伏故,额开阔宽大。 七三殊胜愿完全圆满故,头顶周圆。 七四於欢喜境背舍能作性,头发净黑。 七五见修所断事修中能断怠慢睡息故,头发细密。 七六於导师指教慧心爱乐完全了知故,头发柔软。 七七心於贪欲等不致扰乱故,头发不蓬散。 七八常行言词不鲁莽故,头发不结乱。 七九菩提分花散布故,头发妙香。 八十一切种智妙严成就故,手足八结纹相,吉祥卍字旋转庄严。如是等等是也,此第三身指教矣。
〔附注一〕「妙相三十二、八十随行好」之旁注标号,系校者所附加。
〔附注二〕 卅五好之原文为「我慢贡高放逸克服故,身无凹凸。」(本辑第一三九页末六行)经查,「我慢贡高放逸克服故」,不属於卅五好之上半句,而是卅六好之上半句。所缺卅五好之上半句,兹参照法尊法师译《现观庄严论略释》之相应条文,增补为「由未染着生死过故」。所缺卅六好之下半句,则据颂文补入为「动止中」。以上之增补,经由谙藏文之上座同学根据该《义疏》藏文本对勘而定。校者。
七十义之七十 幻化身第四,(与一切凡夫共同)
颂云: 三有各各中 种种利有情 清净平等身 变化流无尽
解云:释迦牟尼诸佛色身,於凡轮回中,尽其所有世界之间,一切有情等之欲乐义利平等能作之身,是为化身。此亦大贪随流之性,是故大觉世尊之幻化身永流不断。
此等诸身之自性者,依修行主宰之力势发生事业。由大觉之境性,於诸智观待乃至细分决择三身教示。於唯俗谛智者,是受用圆满之身。此幻化身显现生起之门者,是事义之所作也。为被调伏之士夫显现,依止事业。此主体之士夫,依此真实发生种种法身故。
颂云: 尽轮回生死 事业无止息 诸趣解脱业 设置四摄事
令知诸杂染 及知诸净证 有情如义至 六度彼岸事
资粮六佛道自加行一性空 见道一尽灭二戏论 修道初五假名无所缘 有漏二成熟有身命
及立菩萨道 无漏二遣除诸执实 得菩提严净 佛道十佛土等决定
无量有情义 敬侍佛功德 菩提分诸业 不坏失见谛
舍离诸颠倒 彼无根本理 清净及资粮 有为及无为
悉不知其异 安立大涅槃 法身之事业 说有二十七
解云:初资粮道之六法者:
一、「先於六道施教乃至最後引入人中」於贤善士夫及非贤善者,於现法错失无能安住之性相行为,及最极寂静之事业使能作矣。
二、然後摄以施等四摄实事之施设。
三、理解集业发生等智生,於不随顺品,及对治取舍所有之门乃至作证能作。
四、幻化之士了知幻化,彼随贪等行相自然真净,以此於众生义利,他方作事慈等性相,如其主要,於中安置施设,此是随行自分义利。
五、三轮清净,最极细微分别波罗蜜多六度练修,此是自他义利之性相。
六、佛道之道,指於十善业道等也。
加行道一法者,此於一切法之自性,即空性,纯熟修行之一也。
见道一法者,此後随行於布施波罗蜜中依止,乃至初地法界普皆行作观证之性相不二之法。(此下修道有九,初五,漏二,无漏二)。
修道初五之第一者,於此资粮完全圆满成就,承续第二地中种种戒等波罗蜜多之法,一切善巧研究了解系属之建立也。(以下四种合说)此下如其次第,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乃至第六地中智,及所知之现量正真不失之性相,於一切法无所缘也。
修道之漏二者:一、此下者,第七地方便波罗蜜之力,於诸有情完全成熟能作也。二、此中力者,波罗蜜之力,即第八地中诸声闻等,及不共同之菩萨道也。此中性相者,一切法上错失皆断离也。
修道之无漏二法者,一、此後随行第九地愿波罗蜜多之能力,菩提能得。二、此下智波罗蜜多之力势第十地上,大觉佛刹种种清净施设严净。
佛道之十法者:
一、即於一士夫始初本身自性正真圆满菩提各各决定坚固,十方世界有情事义,及世界一切大觉之前亲近行为等功德显现设施。
二、此如何之次第,亦即此中(本论)分别殊胜之道,(大般若)道之自性菩提究竟引导功能作用之法相,菩提支分,及业果联续永不坏失。
三、一切正真正实,如是观见,如如而证。
四、及断弃一切颠倒。
五、并此颠倒之根株亦断弃之智慧。
六、及自己完全清净之性相之菩萨行相洁白一切无垢。
七、及离垢之行相净洁之因资粮。
八、空性自性不异┐
├悉能了解於中显示。
九、有为无为不异┘
十、即此佛地涅槃上施设之图样能作。
此是法身如何所作事业之行相二十七也。亦是诸有轮回中能作大用之四种势力也。从发心始,乃至最後作业之指示,次弟之教,特殊次第中之词义等等位次,亦内体映入之应作者。恐畏多言,摄义纪实,余不多赘。
法身品第八竟
此为乐广之有情利益设施,如是八品义门乃至广说种种行相。
释余略义
又为乐略义者说云。
一、摄为六义:
颂云: 相及彼加行 彼极彼位次 彼竟彼成熟 另摄为六义
解云:一、最初种种一切智性中,诸一切智性三者,现法导行作用显现依住是其性相。
二、即於此中使能自在所作故,为彼一切智性三种之修行者,入於加行中种种—切行相观证,现时圆满一切智性三种之加行能作也。
三、此於最极纯熟修行者,卓越完成行为故,顶上现证者,於一切智性三种炽然之住品是也。
四、于此所证之正真决定所作故,别别究竟行相,种种修行之事相宗要,正
确能作之边畔现证者,一切智性三者上之位次住品是也。
五、此与行上无有分别,正真一刹那现圆菩提者,於一切智性三者究竟住品之类是也。
六、此彼彼之果即法身能作及俱有者,一切智性三种之成熟故也。
此是佛母《大般若经》一切义理所摄,别说六种,其义亦与前说悉共同也。
二、摄为三义:
复次,更总摄者,为利乐一切有情故,施设三种行相。
颂云:摄境有三种 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业果 摄义又三相
解云:一、最初种种一切智性之自性者,是入境之因也。
二、此中如何详细加行者,是其次种种一切智现圆证等中,现证之四种加行是也。
三、如是加行及俱有之因,此因之果,如是尽皆归纳法身事业及俱有等果。
是《大般若》佛母经大义略摄之又三相也。如是如如所说之作述如是。
狮子贤大师所说显明义疏摘录附讲竟。
一九五六、丙申、四月初八日於五台山吉祥寺
附录一: 一切种智品 七十义之二 教言中明分位——二十僧
根钝及利等 信见至家家 一间中生般 行无行上流
三超顶解脱 色贪断见灭 法寂身现证 缘觉等二十
A 狮子贤《义疏》(详见本辑四〇页,不赘录。校者)
B 《现观庄严论略释》 法尊法师释
诸钝根利根 信见至家家 一间中生般 行无行究竟
三超往有顶 坏色贪现法 寂灭及身证 麟喻共二十
此处别说三宝教授中之僧宝,谓如第二品所说道相智所摄大乘见道十六刹那中:安住八忍之圣位菩萨,名预流向,有钝根随信行,利根随法行之二。安住见道八智之圣位菩萨,由永尽见断三结,名但住预流果,此是论中隐说者。断欲惑三品之圣位菩萨,名曰家家,分天家家、人家家之二。为断欲地第六品修所断惑得解脱道,故精进修行之修道菩萨,钝根者名信解,利根者名见至,此二合一名一来向。已断欲地第六品修所断惑之圣位菩萨,名一来果,此亦是论中隐说者。已断欲地修惑第八品之圣位菩萨名曰一间。为断欲地九品修惑得解脱道、故精进修行之修道位菩萨,信解见至准前合一名不还向。其次中般,谓圣位菩萨於色界中有身而得断随一烦恼障之解脱道者。生般、有行般、无行般:谓生色界乃得彼解脱道者,及勤修功行而得,与不用功行而得者。於色究竟身而证断随一烦恼障之圣位菩萨,名往色究竟者。此分三超,即全超半超遍殁。若先往梵众天生,舍诸余处,次生色究竟而证彼解脱道者,名曰全超;若从梵众天殁,在下三净居天随受一生,次生色究竟天而证彼道者,名曰半超;若从梵众天乃至色究竟天渐次受生,後证彼道者,名曰徧殁。菩萨不求无色界生,故名为往有顶者,是说离色界贪之菩萨,此分二种:尽断惑业结生相续者,名现法涅槃;证得八解脱者,名曰身证。为欲尽断烦恼障故,精进修行之七地菩萨,名阿罗汉向,此是论中隐说者。十地菩萨名曰麟喻独觉。此上共为二十种僧。此依狮子贤论师意述,解脱军论师等义,兹不繁说。
附录二: 一切种智品 七十义之九 资粮正行(依狮子贤《义疏》)
(详见本辑五二页第七行起至五八页第九行止,不赘录。校者)
《能海上师全集(第五辑)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