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50

  ..续本文上一页王大臣要打仗的时候,要去攻那些很坚牢的城,那你还得拼了去卖命。“遭熔铜铁弹”,铜熔化的,那个桶子倒下来,你还得去受,铁的弹子打进来,你还得去受。“冒矢石锋刃”,石头,箭射过来,你还得要冲上去。那些很厉害的刀刃,砍过来,你不能逃避,你为他们用的,你是为他们卖命的,只好去受那个罪。“伤身或致死”,那这样子当然,或者是受重伤、残废,或者是死掉。那么就是说,你为了一口饭,你就不自在,喊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卖命也只好卖命。“倡优卑下苦,贪食而忘耻。”一种更下贱的。那就是卖唱的,那些做戏的,甚至于妓女之类的,他们受卑下的痛苦,为了吃饭,为了钱财,什么羞耻都没有。

  曾经发现这么一个事情,什么地方的一个年轻女人,她的父母欠了人家很多债,要她还债。她是做戏的,可能长得好一点,每天晚上陪人家睡觉,五百块钱一天,这样子去还债。这也是为了饮食,为了钱,所以这些卑鄙的事情也只好做。本来想要逃出来的,后来也没有音信,也不知下落,到底后面怎么样不知道。

  乙八 恶行苦果之怖

  八者起恶行 三业作诸罪 死时重病逼 受无量苦困

  临终狱境现 山岩倒石悬 见平生恶行 悔怖而舍命

  你为了要争取饮食财富,正当的手段得不到的时候,你会起卑鄙的犯罪的行动,恶行也会做。

  “三业作诸罪”,身口意。骗人,这是口罪;你是抢、夺,或者用不正当的手腕去攫取财富,身业;动脑筋是意业。这个身口意都在造罪。那么你平时为了积聚财富,做了很多罪,平时还不知道,“死时重病逼”,死的时候因为造了业,害了重病,受了很大的苦,“无量苦困”。临终的时候,地狱的境还会现前。“山岩倒石悬”,《俱舍论》说地狱的中阴身是颠倒的,头在下的,看起来山跟石头了都是倒起来的,这是可怕的境界,是地狱的境界了。同时,我们也前面讲过,因为前五识,不起作用。第六识里的种子都翻起来,都翻显出来,这一辈子做的恶行都现出来了。“悔怖而舍命”,虽然后悔、恐怖,但是来不及了,这样子恐怖之中舍命。“山岩倒石悬”,在《瑜伽师地论》另外有一个解释,等一下我们再看。

  这是从观察过患的方面说,有这么大的不好,为了饮食,有这么多的过患。这个是要经常地想,那么对饮食的追求、贪就会减少。

  甲三 正知之义

  以段食支身 令修集梵行 思如上过患 食时如食子

  那么该怎么样子饮食呢?“正知之义”,应当要怎么样子去接受饮食呢?

  那个饮食有那么大的害处,我们就干脆不要吃就完了,但是你没有得禅定,没有得初禅,你不吃还不行,吃还是要吃,那么是骗人啰?不骗人的,我们的吃为了修行。所以说有的人,就会走极端,他认为这个事情是不对的,就绝对地不要它,你饮食不对的,那么大过患,那绝对不要的,不吃好,但是你不吃怎么办呢?不吃你马上就死掉,你死掉,人身难得,好容易得了人身,你自己把自己饿死,这个有什么好呢?我们佛教里边就是要走中道,并不是一边倒的。你吃嘛还是要吃,但是不要去贪着就完了。什么事情就是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把觉的心提出来,世间事就是佛法。你不觉起心,烦恼心去看,这就是颠倒的流转法了。这个问题是觉不觉的问题,只要你觉的话,饮食并不是坏事,他还是可以对我们修行有利的。“正知”,有正知就是觉,你有这个觉的话,饮食还是可以吃嘛,并不是不能吃。

  “以段食支身”,我们的段食可以支持我们的身,这个身我们好容易过去皈依三宝、受五戒、发了好的愿,增上生,下士道,才感到现在的圆满人身,好容易得到,你把他饿死了干啥?这个就不是可惜了嘛。以段食就可以支持这个身体,支持身体干什么?修行嘛。“令修集梵行”,可以把这个身体修梵行,修行。你这个身体可以作坏事,也可以修行,做了坏事固然受苦害人家。做了好事,修行的话,不但是不受苦,还可以救人家,你何乐而不为呢?不要说饮食是不好的就一概排挤,把好事也不做,这是走另一个极端去了。在家人,专门贪求饮食固然是不好,是这个极端,你走的也是另一个极端,也不好。那么要改走佛的中道之道,饮食还是吃,但是不贪着。吃了之后干什么?修梵行,修行。

  “思如上过患”,那就是说,那些以前所想的过患,要想,就是不生起贪着,不去追求,不去防护等等,这些过患都知道,不要去做,但是修行要做。

  “食时如食子”,吃饭的时候观想跟吃自己的孩子的肉一样,那你并不是说,不但是吃荤,就是吃素也要这么观想。这是什么一个意思呢?

  《阿含经》里边有这么一个公案:一个国王,他是邻国打来,打仗,失败,他落荒而逃,带着他的王妃,一个独生子。那么在经过荒野,他们准备到邻国,另外一个国家,跟他们友好的,去讨救兵,恢复他的国家。那么,经过很长的沙漠地带,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那么这三个人走得很疲乏,走了又走,实在走不动,那么他们就想,该怎么办呢?国王就说,他说:“我自己死掉,那么你把”——跟他的王妃,“把孩子带出去,将来养大了来报仇”。王妃说:“这个不行的,国王你是一个主,报仇的事情要你干的,孩子是你的后代,还是我死掉,你们两个,赶快把我的肉吃完,血喝了,可以有气力,可以逃出这个荒野了”。这个国王正在犹豫,这个孩子说了:“哎呀,父母你们两个是对我大恩的,不能死的,我只有一点点大,也起不了作用,将来报仇等我长大,不晓得哪一年去,干脆是我死掉,你们吃饱了之后,把复仇的事情搞了,那就是最圆满了。”后来,父母都舍不得,那么又走,走了之后,实在走不动,没有办法,再看下去三个人都要死掉,那么最后就采取那个办法,把孩子吃掉。

  那么就是说,虽然是吃,为了维持身体,成就他的事业,而绝对对吃他孩子的肉,绝对不感兴趣,而感到悲痛,以这样子的心情去吃。那平时我们吃饮食也要这样子地观想,这样子吃,那就没有过患了。所以吃的时候,就像吃自己的孩子一样,痛心,不感到有什么高兴的味道。

  甲四 求施方轨

  念施主财利 求积大艰险 以养亲属供 悲心而奉我

  为求胜果故 如割皮肉痛 刺血拔毛苦 我安然享供

  焉可不修行 以报施主恩 令彼获胜果 大利乐光荣

  “念施主财利,求积大艰险,以养亲属供,悲心而奉我,为求胜果故,如割皮肉痛,刺血拔毛苦。”你这样想一想,施主他供养我,我们出家人都是施主供养的。施主供养的财物是不是很容易得到的呢?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施主,自己要积聚他的资财,花了很大的辛苦,冒了很大的险,就是前面说的,积聚的时候要经过甚至于身命危险搞来的钱,他本来拿了钱养自己家属的,但是,因为出家人,以悲心、或者以恭敬三宝的心来供养我,他自己为了要求胜果,将来要修行、证果,修供养,但是他供养的时候,“如割皮肉痛”,这个钱是他辛苦而来的,要养家属的,他把它省下来供养我,那么他供养的时候,虽然表面是很高兴,实际上心里很痛,就像割皮一样,割肉一样的痛,好象刺血拔毛的一样的苦,假使我把他们的钱“安然享供”,安然地,好象我该吃的,我们很多人吃了施主的供养,好象这个是天然的,他该供养我的,浪费一点我们无所谓的,他该供养我的,反正,毫不在意。这个就是辜负了施主的供养心了。

  “焉可不修行,以报施主恩。”这样子供养的东西你吃了之后哪里可以不修行呢?要好好修行才能够报施主恩。否则的话,“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你不去好好修行的话,“披毛带角还”,披毛带角还是轻的,要下地狱的,你报施主恩,你哪里可以不修行来报施主的恩呢?

  “令彼获胜果,大利乐光荣。”我修行之后,给他回向,那么他要得到的殊胜的果,能够得到,他能够要得到很大的利乐,就是将来,也可以证果证道,“光荣”,一些名誉,光荣财利等等,荣誉都可以得到。要满他的愿。我们好好修行给他回向,施主能满愿,这是法尔如此,因为修行的力量很大。但是,你如果不好好修行的话,那你如何对得起施主。

  还有一点我们要说的,就是说有的人好象是对父母放不下,感到自己修行,对父母好象是没有尽孝,父母生病了心里很愁忧,还甚至要回去,养父母去,这样的人有,我们这里有,他已经走了。那么这些人就不知道因果的关系,一个人,你如果好好出家持戒修行的话,你的父母生活来源、身体健康等等都会增上,因为这是因果,法尔如此。同时,护法菩萨为了照顾一个修行人安心修行的话,他要尽他责任,把你的家庭安排好,绝对不会使你家庭受苦。现在的温州瓯海区,一个法师,他以前在我们清凉桥的时候,他就说那个话,他说我出家二十年,家里没有死过一个人,不但是家里,亲属也没有死过一个人。那就是说一个人修行的话,整个的家属都会得到沾光的。问题是看你是不是真修行,你是真修行的话,你父母绝对不会受苦,你假修行,那就难说,不好说。

  月喻往施家 荡涤身心净 安住于惭愧 离骄慢邪命

  不自举轻他 得施心喜悦 他得亦随喜 又往施主家

  不望彼必施 恭敬多非少 妙好不缓迟 纵彼不惠施

  终不起怨害 瞋恚嫌恨心 勿因此因缘 亏戒落恶趣

  “月喻往施家”,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月喻是个境的名词,月喻就是说,月亮,半个月圆一次,那么我们去乞食到施主家里去,也不要常去,常常去人家要讨厌的,你偶尔去一下,人家欢喜,就像月亮半个月圆一次,人家看到很欢喜。这个月圆,大家这一天,八月半,尤其八月半,大家庆祝什么的。如果天天圆,不稀奇,没有啥意思。这个比丘到施主家里去,如果天天去,他看厌烦,也不恭敬你,你偶尔去一次,就像八月半月亮一样,他望的很,来一次非常高兴。所以说我们施主家里,不要经常去,偶尔去一次,一个是利益他,一个,自己得利养,这是饮食。那么就是不要经…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