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去。这是一个教授教诫。
“荡涤身心净28”,身心要弄得威仪,戒律要持好,不要去为了名、利养去。那么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抄了的,这个《瑜伽师地论》的意思,月喻:自己到施主家里去的时候,要象月亮一样,那么澄清,干干净净的,心里没有烦恼。远离热恼,月是清凉的,烦恼是热的,烦恼的热恼都去掉,以清凉的、干干净净的心到施主家里去,不能带着烦恼的求利养的心去。
“安住于惭愧,离骄慢邪命”,要经常自己想自己的不足之处,感到很惭愧,不要说我自己功德很大,你供养我,我该受,而且我感到你这个太差,我这个人该受更好的供养,等等。这个心是绝对起不得,有一点点供养就感到很惭愧:我自己不劳而获,人家辛辛苦苦的供养我,我动也不动,钟一敲,板一打,饭就到我的碗里来了,这个是太失福了,这个很惭愧。“离骄慢邪命”,不要自以为自己功德很大,骄慢的心不要起来,也不要以邪命去求饮食。
“不自举轻他”,这个都是自己心里的,不要起慢心,不要自以为我的功德大,该受到更好的供养,其他人,他没有什么功德的,不如我的,他嘛吃差一点没有关系等等,这个心不能起来。
“得施心喜悦,他得亦随喜。”得到供养的时候,心里很高兴,这是施主培福,我自己能够由他的悲心,也能够身体支持了可以修行,这个都是好事情,要喜悦。那么自己得到喜悦,假使自己得不到,人家得到,假使这一家人家,我去托钵他不给,我只好拿空钵回去。但其他来一个比丘,也是到这户人家去,一看,他跟他们有缘,他给他很多好东西,妒忌心来,这个是要对那个施主要嫌恨,不要。自己虽然得不到,人家得到,随喜。他也是修行人,他能得到之后,施主也是培福,他也能够修行,也是好事情,要随喜。
“又往施主家,不望彼必施,恭敬多非少,妙好不迟缓。”到了施主家里去,不要预先有一个心,就是说去的时候:我是这么大功德的人,修行人,我去了之后他非施不可,他决定要布施我。万一不布施,那就气得不得了。不但要布施我,而且恭恭敬敬地要布施我;不但是恭恭敬敬地,还要给我很多,不是少的;不但是要好的多的给我,还要很快地给我,不要叫我等半天。以这样子的心情去乞食,多半会失望。人家在家人哪里那么闲就等在那里给你送饭,可能他有点事情,他缓慢一点,或者他今天没有烧好的菜给你差一点,或者他心里今天有烦恼的事情,对你恭敬心少一点,这个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能说非恭敬不可,非要给我多不可,非要很快的最好的东西拿来不可等等,万一有一点点不如意就生气等等。
“纵彼不惠施,终不起怨害,瞋恚嫌恨心。”那么假使没有达到这个愿,他不布施,或者不恭敬,不太恭敬,或者是给我少一点,不多,或者不太好的给我,或者等了半天才拿了一点点出来等等,这一些,终不要因此而起怨恨怨害的心,不高兴的心了那些心,或者瞋恨心,或者对他起讥嫌,恨他,你看这个人对我不好,对人家好等等。
不要因为这个乞食的因缘,而“亏戒落恶趣”,把自己戒亏损,将来堕恶道。持戒嘛能离恶道,犯了戒就堕恶道。那么这就是说,我们乞食的时候要这样子作意,这些烦恼的心不要起来,也更不要犯,亏损戒律更不要。
甲五 受食方轨
说食分四种 段触思识食 养命起正行 而受用段食
要不苦耽着 安住出家姓 勿令身饱满 充悦过时食
使诸根掉举 意躁扰不安 引贪欲淫逸 嬉戏倡荡行
下边“说食分四种”,它这里也说,什么四种?这个我们讲过,段食、触食、思食、识食这四种。“养命起正行”,而这里讲的是段食,因为我们欲界人,以段食为主,其他三个食,是力量要小一点,主要的还是段食。“养命起正行”,要养我们的生命修行,“起正行”就是修行,一定要段食来滋养。所以说为了这个原因来受段食,并不是为了吃得好,长得胖等等。我们受用段食的目的是养命了修行,没有命怎么修呢?我们的命是修行的本钱,寄托在这个身上修行,没有这个身,这个行也就无所修起。所以还是要吃饮食。但是吃的时候“要不苦耽嗜”,不要苦苦的耽嗜。耽嗜,海公上师打的比喻就是说,跟吃酒、吃鸦片一样地耽在里边,这个味道就放不下。不要苦苦地耽嗜在里边。
“安住出家姓”,《瑜伽师地论》里边,它是修八正道的“出家姓”,也就是少欲知足,能够安住在戒律里边。
“勿令身饱满,充悦过时食。”我们吃的时候,要避免哪些呢?一个不要苦耽着,不要耽着这个东西,非吃不可。第二个就是要出家姓,就是要少欲知足,不要吃得太饱,从修定来说不能太饱,为什么我们说出家人,晚上要不吃晚饭呢?一个固然是饿鬼晚上吃,你去吃晚饭,吃的碗筷声听,他非常痛苦,是起悲心,不动碗筷,这个还是其次的。真正重要的你要修行的话,修定的话,吃得太饱了不能修定的。我们都是知道,佛在世的时候,初夜、后夜是修定的时候,白天么乞食等等,或者背诵,念诵,听经,忙这些。修定就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晚上吃得饱饱的,定就修不起,所以不能太饱,太饿当然也不行。“充悦过时食”,不要“充悦”,太好的饮食不要吃,也不要“过时”,时间过了不要吃。
“使诸根掉举,意躁扰不安”,那么吃得太好之后,“诸根掉举”,坐不住。凡是你营养太好,他就要动,你这个坐在那里他难过,他一定要去动一下,那么身一动,“意”也“躁扰不安”,心也定不下来了。
“引贪欲淫逸,嬉戏倡荡行。”饮食太好,饱暖思淫欲,你营养太多,淫欲心会生起来,这个也是过饱的一个过患。(13B)那么晚上不吃饭,这个很好,晚上淫欲心可以抑制下去,没有很多营养嘛,它就不起来了。
所以佛的智慧很大。有的人就感到晚上不吃好象过不了,佛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实际上佛是大智慧的人,绝对不会使他的弟子受苦。日常法师他身体很不好,他有肠胃病,但是他坚持过午不食。人家说他很多理由,他说我相信佛的,佛说的话绝对是正确的,你们的道理,科学道理也好,什么道理也好,我不相信的,我相信佛的。佛叫我们过午不食,我就过午不食,结果他身体还是蛮好,并没有因为过午不食就跨下来了。他现在弘法利生,做的事情很多,他, 还是过午不食,所以说不要担心,佛不会看不到这些事情的。那么“嬉戏”,你吃饱之后就是要去搞那些游乐的事情,“嬉戏”,“倡荡”,这些,肚子吃得太饱,就是搞那些无聊的事情。
又数数饱食 食啖诸肥腻 色香味俱美 精妙稀有食
谓能补益身 勇健体充实 无病常少壮 不衰朽长命
不生诸病患 多力能角戏 以香水沐身 涂香服细软
饱食乐游观 耳目近倡伎 作樗蒲围棋 拍毱掷石戏
临食若饥渴 竞啖自存护 耽嗜亦饕餮 难养亦难满
有的人,他吃得好,吃得营养足,经常有人说:医生叫我吃荤,他说吃素没有营养。营养,我们说素食里有,很多的人,在欧美的科学家,都发现素食吃的人,身体健康,少病,寿命也长,吃荤的人,到年纪大了,都会产生心血管病,都很多,甚至于癌症,都是吃荤的人多。那么这个是素食的好处。但是一般的总改不过这个概念,总认为要营养非荤不可。要吃得胖胖的,肥肥的,这个肉,要吃油腻多的,这样子营养多。
“色香味”,颜色要好看的,香味要好的,味道也好的,吃这些东西,营养要好,“精妙”的,“稀有”的,还要吃吃不到的东西,最难得的,最好的东西。那广东人就是最会动脑筋,吃猴脑,活的猴子的脑子吃,“稀有”,这个吃了好不好?从因果上看,怎么会好呢?把活的猴子脑子打开来,辣椒酱油拌进去,他们苦得不得了,你还瓢羹一羹一羹去舀来吃,你将来感的果报也可想而知。“精妙”的“稀有”食。吃这些东西,吃了能补身体。
身体好了之后,勇健,身体气力大,体嘛,长得胖,长得结实,没有病,可以少病,可以“常少壮”不老,不朽,“不衰朽长命”等等。想是想得很好,但是你吃了荤的人,往往达不到这个目的,倒是吃素的人,反而能够做到这一些,不朽。吃荤的人容易老,这个是肯定的,吃荤的人也不能长命,吃素的人,长命的很多,病也少。“不生诸病患”,他想是想吃得好,就是达到这个目的。“多力能角戏”,那么气力大跟人家去比武等等。身体好了之后要“香水沐身”,把身体要保的好好的,一般的水也嫌不好,要用香水。我记得以前我们电影里边小孩子看的,用牛奶来沐浴,这些都是穷奢极侈的那些钱多了乱享受,牛奶洗身有什么好,一身油腻,一点也不干净。“涂香服细软”,身上嘛,涂的香,穿那个细软的衣服。“饱食乐游观”,吃饱了之后,他坐不住,到处去游览,游观去。“耳目近倡妓”,游观的时候,他就要去看戏,听音乐去,近这些东西。“作樗蒲围棋”,赌博。“拍毱掷石戏”,拍球,丢石头等等。都是身体太好,气力没有地方用,不耐烦,去搞那些空事去。
“临食若饥渴”,吃的时候,好象是饥岁的时候的饥民,拼命地吞。这个是人的吃的威仪。我们在清凉桥,有一次有一个出家人来,他们就招待他吃一顿饭。那一般的人,不是招待很好的饭,就一般的饭,就看到他“哗哗”拼命地往嘴里划,一看这个人不行,这个是对食贪很厉害,那后来就对他有看法了。所以说吃饭,不要好象饥民一样,好久没有吃到饭一样,看到饭欢喜得来拼命挖,这个穷凶极恶的样子不要作,“临食若饥渴”。
“竞啖自存护”,拼命地吃,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这样子做,就是不威仪,也是比丘不应该做的,这个目的就不对。“耽嗜亦饕餮”。“耽嗜”,他就是对这个东西欢喜得来好象着了迷一样的,欢喜得来放不下。“饕餮”,这是本来是一种野兽的名字,跟猴子一样的,这个野兽现在绝种,但是这个字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好吃,没有节制的吃东西。
这个饕餮是一种动物,以前的人抓他很容易,他…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