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戒讲解 五戒疑问解答

  五戒疑问解答

  一、关於杀的问题

  1、问:细菌是否算有情?

  敏公上师答:肉眼看不到的,不属杀戒。

  2、问:肚子里有蛔虫,是否要请医生开药除掉?

  敏公上师答:爲治病故,但因念咒加持,应知世间充满矛盾,农民掘地伤虫之类不能不种稻,故爲免恶报,宜速出离。

  3、问:若见猛兽加害人类,该不该打杀之以救护人?

  敏公上师答:从菩萨戒来说可以,但应从菩提心出发,如能不杀而救人更好。

  4、问:打骂有情,算不算犯杀或属持戒不清净?

  敏公上师答:从烦恼我执出发,属五戒持不清净。从菩提心、爲救度有情出发,有功德无罪。

  二、关於盗的问题

  1、问:若有人偷我财物,或者欠债不还,且他已作占有想,我可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起诉并取回财物,可不可以报案?

  敏公上师答:依别解脱戒不可。

  依菩萨戒,愍彼人犯根本性罪,而救治之令悔改不再犯,亦爲整个社会治安出发,亦可报案。

  2、问:师父在《律海十门》的讲述中,提到犯根本罪的条件「五钱」或者是以判死刑的数目爲准,当时并未说清具体的界限。在家居士难免会犯,若是不犯根本尚可忏悔,若不知晓的情况下犯了根本,堕地狱,岂不是很恐怖嘛?请师父确切地说一下根本罪的界限以及我们该怎么办?另外,盗的数目是否是累加的?若已作盗行以忏乾净,是否可以不加到以後的盗的数目中去?

  敏公上师答:讲时分明说五钱,历来解说有多种,应从严而取,该怎么办,也讲过了。海公上师说的,非自己的财物,一丝也不沾光,就什么都免了,犯盗不忏要累计,已忏净的,当然不在此例。

  三、关於邪婬的问题

  1、问:若与女朋友(已经确定了婚姻关系但尚未正式结婚)行接吻、拥抱等不净行,算不算犯戒?若与女朋友发生婬欲行爲,算不算犯戒,算不算犯根本戒

  (若是已把她作己之妻想)从戒律来说,已确定关系的女朋友同正式结婚的配偶有什么区别

  敏公上师答:未经法律正式手续,未经正式公开仪式,亲友皆知的关系以前,拥抱等皆属支分罪,若行婬则根本罪。世间法律尚且制止,并且不承认非婚生子女,何况佛教是依客观因果来论罪福的。

  世间上决没有那麽笨的人,对方是不是自己正式配偶,也不搞不清的,除非是精神病患者,那就不犯了。

  虽说确定关系,而法律及仪式等手续全无,这些就是区别。

  很多人中途抛弃了,也不是就算了,正式配偶就不行的,要经法庭判决。

  2、问:若居士看黄色的小说、影片、图片等算不算犯邪婬?

  敏公上师答:是邪婬的支分罪。

  3、问:若已婚的居士又从心里喜欢上其它的女性(但并未行不净行),算不算犯戒?或谈恋爱「脚踩两只船」犯戒否?

  敏公上师答:已婚的居士,除了自己配偶,对其余一切女性尚不能以染心作念,况谈恋爱。

  4、问:同他妻行接吻、拥抱(并未根二行)的事,算不算犯戒?犯根本吗?

  敏公上师答:犯邪婬支分罪,较重的支分,追问一句,爲什么要和他人之妻拥抱?你的妻女供人拥抱玩弄,你舒服吗?

  四、关於妄语的事

  问:若是心中本来认爲某人是错的,但爲了不损恼之,而当面违背自己的想法,称赞之,从而随顺众生,令之发起信解等,犯妄语否?

  敏公上师答:看是爲什么目的而称赞,爲引导入正路,属方便妄语,不犯;爲谄曲阿谀等,犯妄语戒。

  问:妄语的意义我弄不清,还望师父指点。倘若无意说错了,比如记错了或记不清日子而随便说一个差不多的数字,实非有意,算妄语否?

  敏公上师答:妄语是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闻、觉、知,亦如是,总之是心口不一,无意说错或记错,不是故妄语。

  五、关於酒的事

  1、问:若在宴会上,有人端著酒杯要我乾杯(我喝饮料),我犯酒戒否?若我端著饮料主动叫人「乾杯」,是否是劝人饮酒?

  敏公上师答:自喝饮料,人劝乾杯,不犯。主动劝人乾杯喝酒,犯罪。

  2、问:若五戒居士破酒戒,是否戒体全失?需重受吗?

  敏公上师答:可忏悔,此非根本性戒,属遮罪,不需重受。

  3、问:若食品(如某种腐乳)的配料中有酒,但食物中并无酒味,可否食用?

  敏公上师答:白乳腐有明显酒味,不能吃。

  无酒味之食物,可用,但若知其有酒,不用爲上。

  问:请师父讲一下「盗」与「邪婬」的定义。

  敏公上师答:盗戒是别人所有之物(有情、非情都属),心里也明确知道是主权属他人的,以想占爲己有的盗心,用各种方便取爲属己,价值五钱以上(五钱历来有多解),这是偷盗。

  邪婬是对非自己的正式配偶,作男女事(根本)乃至亲吻,拥抱,抚摩,顾视(轻犯)等,皆此一类。纵属自己配偶,亦不能作过分之婬乐,如非时(佛诞日、八斋戒时、哺乳时),非处,非道(大便道、口等),若作皆属轻违犯。

  下边我们要把妄语戒的几个缘起、犯了哪几条是根本罪?有五个缘了。

  第一,你说出那个话是对著人说的,如果你对著一棵树来说,说我证了初果、二果,对一棵大树来说,那棵树也听不懂的,那当然不算的。

  假使你所对的说活的对象是人,你也知道他是人——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而你当他是一棵树,你“哇……”说了半天,你发泄心里的话,反正也没有人听到,我随便说。但是他是人,你搞错了,这也不算数。对方是个人,你也知道他是人,这才算数。

  那么你起什么心?起欺诳的心,说话的动机,要骗他,目的是要骗他。一般这些东西呢,说大妄语呢,都要求利养恭敬了,就是说对居士、那些信徒说的话,说我有神通了,我证到什么果了,或者我是法王,我是什么什么人传的金刚上师位了。不是眞的,是假的,那么人家也不知道,人家也不会追问:“你这个金刚上师位,哪个上师传你的?什么时候传的?有没有证明了?”哪个会问那些,只要你说得天华乱坠,都相信了。起这个欺诳的心。

  还有,说什么话呢?说自己证果证道、得了神通、得了禅定。

  再一个,“前人了解”,前面那个人听懂了。如果你说了半天,你是广东人,前面那个人是南方江浙一带的人,你说了半天,他半个字也没听懂,那不成根本罪。方便罪是有了,但是根本罪没有。如果对方是海外的,那更听不懂了,你说了半天,他耳朵里很多声音,什么意思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成根本罪。

  如果你没有欺诳心,当然也不成根本罪;如果你说错了,本来是要说自己得神通的,说的时候,舌头扳不过来了,说错了,那当然也不算。但是人家有这个想法也不好,要辨清楚,说错了要把它搞清楚,告诉人家。

  那么这就说根本罪有五个缘,一个所对的是人;第二,你也知道他是人,没有搞错;第三,你发动的心是欺诳心,要骗人的心;第四,所说的话就是自己证果证道了、得到神通了,那些大话;最後一个,前面那个人听懂了。这样,大妄语的罪就成功了

  妄语,说不实在的话、骗人的话。

  一种是大妄语,自己说自己证果证道,或者得了禅定了,或者是得了阿罗汉果了,或者说天龙鬼神来供养我了等等,这样子不实在的话说了。目的呢,要使人家恭敬你,或者供养你。这个是大妄语。犯了这个大妄语,是不通忏悔的,是根本大罪。那么其它的小妄语是可以忏悔的。假如说今天人家跟你借钱,你舍不得,你口袋里本来有两百块钱,他说“你借我一百块好不好?”你说“我没有带钱”——这个打妄语了,不帮助人家,是坏施了。但是这个事情呢,要轻一点,可以忏悔,而前面那个是不能忏悔的。妄语戒里边,根本的就这一条,是不通忏悔的。

  绮语,一般就说黄色的那些不好的话,实际上这个还是狭义的绮语。广泛的绮语,凡是染污心说的话,除了那些妄语、恶口、离间之外,一切染污心出发的话,都属於绮语的范围。

  离间语,本来两个人和合的,你说两舌的话,把他们间离,使他们本来是很要好的,成了仇人。这个过失很大!也属於妄语戒里边的一条。

  恶口,用一种粗恶的言词,对面骂、旁边骂,都属於恶口的范围。不管你正面骂也好,你旁边带著骂、就是旁敲侧击的骂、不直接的骂,用一种比喻、或者用一种什么东西来骂,这样的骂都属於恶口。

  犯口过是很容易犯的,你只要染污心一说话,不管你是妄语也好、绮语也好、恶口也好、两舌离间也好,都属於妄语戒里边规定要犯的。所以我们口呢,不能随便开口了。开口的时候要正知正念观察一下,这个话应该不应该说,应该说的就说,不应该说的就不要说,说错了,就犯戒。有的人又好面子,说一些大话,那么你说了上乘法的话,那更糟糕了,不可悔了,不能忏悔的。有的居士,他自己没有修证的功德,他自己说我得了不净观了,或者说自己修了什么禅定得了好处了,甚至於说上面没有传上师位给他,他说他已经登了上师位了,等等,这些都是大妄语。这个是很容易犯,也很不好忏悔的一些事情,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

  有的人故意在大众之前现那个相,故意做得好像规规矩矩的,眼不旁视,耳不乱听,一步一步慢慢走,好像是得定的样子。我记得有一次在佛教开会的时候,有个居士,就在大家出入口的门口,把腿盘起坐在那里,修定。这想想看,修定哪有在人家进出的道口去修定的呢?我们修“三皈依观”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修定的地方,要寂静处,要避风,要没有打岔的地方。他在大众进出的门口,修起定来了,什么目的呢?就是显示自己有功德嘛:“喔,我有定的功德,你好恭敬我!”这样子,都属於大妄语的范围了。如果说你装模作样的,没有说你得定呢,还可以忏悔。如果你说你得了禅定了,那就不可悔,大妄语成功了。所以这些,千万不要自己抬高自己,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在人面前装一套。你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你装模作样的做,也是属於大妄语的,因爲妄语不一定要口说,你写字也可以、…

《五戒讲解 五戒疑问解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