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日本学密,但是他谛闲老法师的剃度徒弟,谛闲法师叫他闭关,他不久就死掉了,你看他写的序文,啊呀,这个人的才华非常高,不得了。
才华高的人学习佛法是很容易,很容易就可以讲也可以写,不是难事,我们才华不高的人,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我们才能明白什麽是生死的缘起,什麽是涅槃的缘起,学习佛法的人究竟应该怎麽走这条路,也能讲也能写,这样就满足了吗?你就感觉满足了吗?只要佛教里面的这些事情,我都能应付,讲,我随时都可以讲,你要我写文章发表意见,我都能,随便的发表论文,不是难事,很容易就做到,你就感觉到满足了吗?这是第二个问题,你感觉到满足了吗?我认为不应该满足,不应该到此就停下来。我们回头想一想,楞严经说「由闻思修,得三摩地」,应该说「由闻思修,得无生法忍」,当然,三摩地可以说是无生法忍。这就是学习佛法的次第,由闻所成慧,进一步是思所成慧,再进一步是修所成慧。修所成慧,通於有漏、无漏,就是到了无生法忍,到了无生法忍就是圣人,没有到无生法忍以前,还是凡夫。刚才说「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是内凡的境界,若是「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就是外凡,外凡是烦恼随时活动的境界。
若我们学习佛法,只是闻慧,思慧都不太俱足,就能讲也能写,所有的事情你能应付,其实,能应付的是很少,只是闻慧,闻慧就是外凡的程度。外凡的程度是什麽程度?就是心里面贪的时候就贪,瞠的时候就瞠,贪瞠痴慢疑的烦恼,你不能调伏的,是这样的境界,你感觉满意吗?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像这样有才华的人,虽然很笨,但是你若学习到那样程度的时候,你也决定是很灵敏的,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贪瞠痴在活动,掩饰不住的,聪明的人能掩饰自己,但是,遇见那种人,你是不能掩饰的,我也不能掩饰,你也不能掩饰,我看见你也是贪瞠痴,你看我也是贪瞠痴,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麽样?对你也没有恭敬心,你对我也没有恭敬心,是不是?我们佛教徒,若有这样才华的人,(现在也有在家居士在这里,但是,我看见你,你就是出家人,你不要说你是在家人,不能这样说),这时候,我们佛教,是庄严或是丑陋?我们想一想,我现在是提这个问题,这是第三个问题。我们佛教徒,从佛学院出来的时候,我能讲能写,我就做大法师,我就弘扬佛法了,这是佛教的丑陋或佛教的庄严?我提出这第三个问题问你们,是丑陋或庄严?我们要再想一想这件事。
一九九五年时,我在美国看菩提树杂志,上面有一篇在家居士写的文章,他说,他看现在的中国佛教没有一个人有能力主持禅七。这个居士很有名,我不要说他的名字。为何他会说出这种话来?我们应该想一想,为何来到佛学院里面来读书?要想一想,为何在家居士说出这种话来?他说得不对吗?我们要自己反省,不要别人说得不如我意,我就说他不对,不应该这种态度,我们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这麽回事,要反省自己。从这件事,又得到一个消息,什麽消息?我们出家人自己互相都瞧不起,因为都是贪瞠痴,有什麽值得瞧不起呢?在家居士,他也是有才华的人,他是大学教授,不要说一定是大学教授,只要是有智慧的人,他一看也就知道你是贪瞠痴在活动,表面上写文章恭维你,你不必当真,他心里说什麽话,你还不知道的啊,这是真的!他看出来,你这个法师,嘴里面不敢说什麽,你这麽大的福报智慧,这麽的庄严,他嘴里面不敢说什麽,但是,心里面不是的。这件事,在家居士,一般初发心信佛的人,初来到佛教的在家居士,看见出家人就是佛,但是,若与我们出家人来往久了的时候呢?不一定!在家居士与我们出家人之间的关系是什麽关系?有的人就是感情作用,我的师父就是好,我还是护持,但是,若没有感情作用,他心里面怎麽想?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出家人自己不知道要努力,那麽,与在家人的关系,是什麽关系?我们也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到佛学院来学习佛法,对的,我是为弘扬佛法来到佛学院里面学习佛法,是对的,但是,这里面的细节,你要想一想。我这一段话,就暂时到这里为止。
我再说第二个意思,我问你,你为何要到佛学院学习佛法?我是为了修学圣道,了脱生死,而到佛学院里面来学习佛法,我不是为你讲的。我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感觉,有一个感慨,原来我们讲经的时候,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眼不可得,耳鼻舌身意不可得,色不可得,声香味触法不可得,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不可得」,但是,他自己不用这个,他是给你讲的,他不用这个,他回头在干什麽?回头来,或者在那里写写文章,或者看看书,或者睡觉,或者看报纸,不修止观,或者念念佛,也可能念念佛,是这样子,他并没有用,没有在那里修止观,「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没有修止观,所学的是为别人讲的,不是自己用。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再重新提出问题来,你为何来学习佛法?我为你讲的,其实就是这麽回事嘛!结果,这种情形,自己内心里面的贪瞠痴不能调伏!结果,大家都互相瞧不起,都不能和!我们北传的佛教,今天不就是这样子吗?我又提出问题,是不是这样子?只有少数人,有点道心,有点悲心,可以为佛教服务,可能有一点,但是,大多数都不是。
所以,应该说,为何到佛学院里面来读书来学习佛法?我是为了自己用功修行,要脱生死的啊!了脱生死,当然,我说这个话,可能有人要不高兴了。我先念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了脱生死的方法是什麽?就是禅嘛!是禅!当然(我这个说话,我又开始有口过了)不是祖师禅,是如来禅!什麽叫做如来禅?就是四念处,四念处就是如来禅,四念处就是禅。我们如果看祖师的语录,看了老半天或看了多少年,也不知道什麽是禅,你也不容易明了什麽是禅,不容易啊。其实很简单,其实,四念处就是禅,就是止观!修什麽观?就是四念处!另外还有什麽?另外没有!就是这样修行啊!我来佛学院读书,我是为了脱生死,修学圣道,要解决这个生死苦,解决我心里面的烦恼贼,我要使我内心里面没有贼的时候,心才能安下来。我们远远的看,这位大法师不得了,但是,他若不修四念处,他的心里面有贼,他心里面不安,他心里面恐怖,你要知道,只要你心里面有贪瞠痴,你心里面一定恐怖,一定是这样子。我这样说,你们同意不同意?要想一想。我十八岁出家,今年七十岁,我是很笨的人,我学习佛法很久,也不如别人那样通达。但是,我有一个感觉,时常为人说话,非常的真实,不说谎话,真实的说话,非常的真实说话,非常的真实,实实在在的说话。但是,我们学习佛法以後,为何来佛学院学习佛法?我是为了弘扬佛法的,我们要把这句话兑现才可以,才是真实的。如果心里面有烦恼贼的时候,来弘扬佛法,你说的佛法里面,就有贪瞠痴的气氛。你若时常的修学四念处,调伏烦恼贼,把烦恼贼驱逐了,心里面都是戒定慧,你的臭皮囊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有戒定慧,这时候,你弘扬佛法是香的,不是臭的,是真的,天龙八部有神通,诸天、佛菩萨悉见悉知,啊呀,我这个徒弟是有点程度的,不是生死凡夫,完全不一样了,天龙八部都护法,不同的,不一样的。
所以,学习佛法的时候,我是为了修学圣道,了脱生死,而来佛学院学习佛法的,应该是这样讲才对的,因为这是真实的,先要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如果只凭过去世带来的一点福报及智慧,现在又修点智慧,就这样去活动,我认为,是不及格的,不可以这样子。虽然他是得到博士学位,但是,按佛法的标准来看,博士学位又是什麽?在佛法来看,你是个生死的凡夫啊!闻思修三慧,你只有一点闻慧,思慧小小的,修慧根本没有,程度很低,不是很高,要知道这件事。我们佛教徒,要用佛法的标准来看自己,不能用社会的标准,社会的标准是,这个人是总统、这个人是副总理,这个人是什麽长、这个人是博士、大学教授,在佛法来看,统统都是生死凡夫,荣华富贵不值一个钱的,要用佛法来看,只有圣道、无漏的戒定慧是宝,在佛法里面是这样。佛宝、法宝、僧宝,僧如何成宝?就是在你的臭皮囊里面有无漏的戒定慧,叫做宝。如果我们臭皮囊里面没有无漏的戒定慧,你穿上大袈裟,你叫做宝吗?不是。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心里面虽然明白一点佛法,也可以讲,但是我的心里面有没有无漏的戒定慧?贪心随时会动,那叫做宝吗?我们要想一想。所以,我感觉到,佛菩萨给那个字,那里面是有分寸的,称之为宝,是有分寸的,不是随便就称你为宝的,要知道。
我们说印顺老法师好了,他宿世的智慧是很高的人,生得慧很高,今生又是很努力的,他在佛学院的时间不多,他今生的修得慧也是很高,他是非常清高的人,不是随便就可以化缘的这种人,但是,他在那种情形下,他就。我看印顺老法师写的「平凡的一生」,你们早就看过了,他一来台湾,善导寺请他做住持,後来有一点因缘,善导寺,他就放弃了,我就不同意,我看他写的「平凡的一生」,我觉得,我是不同意什麽呢?你是一个很清高的人,你能有一个地盘是很不容易,不容易,真的啊!若是我们一般脸皮厚的人,常常伸人向人化缘,他有个地盘就不难。但是,印顺法师这样的人,能有一个地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没有一个地盘,你就很难去做事情,你很难办一个僧教的机构,要办佛学院是很难。你没有地盘,你在别人的地盘里面,你可以做事情吗?不可能的,但是,印老是不要,後来,我明白印老是英雄,我自己弄,我自己创福严精舍,然後慧日讲堂,我在这里有一个地盘,再没有人干涉,才可以做事。所以,印老法师创办福严精舍是很不容易!但是,为什麽要这样做?就是菩提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的作…
《学佛的目标何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