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用,一定要为中国佛教培养人才。头多少年,真华长老又把福严重修,那个房子几十年了,三十多年了,又把它重新建筑,为什麽要做这件事情?就是为了要有一个好地方,有发菩提心的人在这里集会用功修行,好好用功的学习佛法,好好的修行,将来能弘扬佛法。但是,我们在这里学习佛法的时候,德少为足的时候,结果,弘扬佛法的时候不庄严,违背我们原来的菩提心,也违背印顺老法师、真华长老、各位长老菩提心的原意,所以,要重新想一想。
若是认真的想一想,如何弘扬佛法才是有效?我们现在可以想一件事,任何国土或地区的行政权力,就是政府,政府有最高的权力,他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他要那样做就那样做,没有人可以干涉,而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这个地区的高级知识份子,一定是这样子。没有读过书的人而能掌握政权的不多,只有东北,张作霖是土匪,做了东北的头子,但是不久就死掉了,智慧还是不够。就是知识份子,他掌握政权,尤其现在各世界都是这样子。我们能够学习佛法,我们对於一般的愚夫、一般的老太婆、一般人的教化,小小的有一点方便,他就对佛法有点信心;有效的教化这些知识份子,叫他能相信佛法,我们佛教才能继续组织下去,若他们的信心里面,感觉我们出家不是这麽回事,你们读过「佛法与科学」这本书吗?王小徐作的,他请胡适作序,胡适说什麽?你们知道吗?胡适在序里面说:「你们佛教早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一下,你掩饰不住的,那些读书人聪明得很,他不知道你吗?所以,我们要务实,不要务虚名,虚名是没有用。
我又说一件事,我在周宣德的一篇文章上看见一个消息,就是方东美,你们知道方东美是谁?他最後有病的时候才要归依三宝,他知道自己要死了,就赶紧要归依,就归依谁?他去归依广钦老和尚。又有一个外交官夫人,叶曼,她对於佛法是能讲能说能写,她去访问广钦老和尚,提出几个问题,广钦老和尚不能回答,当时她对老和尚的印象似乎是低一点,後来,广钦老和尚圆寂了,她又写文章写这段事,她有点後悔。不过,这个不说,我们还是说方东美,方东美最後为何会归依广钦老和尚?因为他感觉广钦老和尚是有修行,所以去归依广钦老和尚。其余的,他没有去归依,为什麽?你会写文章,写文章不算一会事,在他来看,他也能写,你能说出华严经,他可能学得比你还多,他可能认识得更多,他是没有学过四念处,所以他的高慢心一定是很高的,一定是高慢心,瞧不起出家人,但是,你若有修行,他就向你五体投地。
这件事,我们要注意,高级知识份子的高慢心是很高的很大的,但是,他是有智慧的人,有可能他表露出来他瞧不起你,有可能,有的时候他会隐藏,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他心里面不佩服你,你完了,没有希望了。所以,我想,我们出家人要有道德,要以德服人,一定要有道德,我们出家人的道德,若按世间的道德还不算,如果我们出家人只有世间的道德,我认为,还是不及格的,一定要按佛法说的,无漏的戒定慧是名为道德,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才可以。我们将来,自己本身的问题也能解决,同时,我们汉文佛教也会有希望,能够兴盛起来。不是表面上的事情,不是说有几千万人来归依这个人,登个报纸,这叫做兴盛,不是的。你内心里面有无漏的戒定慧,这是清净,这是佛法的兴盛,这是正法住世,要认清这一点。不是说你的名片上写了一大堆很高很高的,不是这个,是你内心里面,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里面,你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有无漏的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有无漏的 化身,有清净的般若波罗蜜在你的色受想行识里面,这是佛法兴盛的相貌,虚妄的境界不是的,虚妄的境界不能算是佛法的兴盛。
我现在再说一段,我就结束。我们今天,各处都是一样,美国也是这样子,香港可能还不如这里,就是台湾这个地区,南传佛教到这里来,南传佛教是佛法,到这里来是好,我们欢迎,另外一件事,就是现在, 寺,请南传佛教的法师到我们这里来弘扬禅,大家学习,这是好,这都是好事,这都是佛法,都可以说是修学圣道。但是,我在想,如果我们中国佛教,对於汉文佛教说的止观、四念住,如果我们能认真的学习,还会有这件事吗?我又提出这个问题,还有这件事吗?我看,没有这件事。当然,我是没有去参加南传法师马哈喜、噶印卡的活动,但是,有些同学有去参加,我说好,你去参加也是好,我没有说你不要去,我没有这个想法,好,你去参加,第一年去参加,他第二年又去参加,我还是说好,他们去参加,回来就把他们的文宣带回来,我也注意的看一看。我的徒弟去缅甸受戒,他给我一封信,他说他愿意在那里学禅,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好,你在那里学禅,我都同意,因为这都是佛法,你愿意学也是好,那里都是出家人,是缅甸的出家人,也有台湾去的出家人,有美国去的出家人,在那里学禅,我这个徒弟能讲英文,就在那里为他们服务,彼此要讲缅甸文,有的要讲英文,不懂的就要翻译,他们出家人学禅的课程,由最初开始学禅,到最後得阿罗汉,一大段次第,他完全由英文本翻译为汉文,他回来以後,他给我看。当然,我不能说我把南传的佛法都看了,我只是看到这麽一点,我们汉人出家人参加他们的禅,带回来的资料,我是看过,另外一种我也看到,南传翻成汉文的四念处经,我也看过。我看见以後,我心里面有一个想法,止多过观。我们读汉文的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很重视观,处处说到无常观、无我观,也就是很重视四念处。但是,在南传佛法的文宣上,很少,也有一点,就是止多观少,我感觉这样子。这样的情形,能得圣道吗?如果你不主动去学习无常观、无我观,你能得到圣道吗?我又对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有一个在家居士,也是常与我来往,来听课的居士,他去参加南传的,这是在美国,他们是那一个派的在美国传禅,这位居士是会讲英文,他们就自己用英文说话,他问这位居士在这里做什麽?他说他在修无我观,他就说:不可以,不可以修无我观。就是叫你修止,不要修观。这位居士回来时,就告诉我这句话。所以,我知道,这个南传法师是偏於止,而忽略观,也可能有阶段性,这个时期要修止,过一个时期再修观,也可能是这样,但是,也不能断然的说不可以修观。
我的看法,从瑜伽师地论上面看,在止还没有成就的时候,也是可以修观。我们心里面有妄想,要用止停下来,是好,你就修止。平常我们说是数息观,数息观就是修止。「数随止观还净」,「数随止」,这三个都是止;「观还净」,这里面有止有也观。修止时,亦应该修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为什麽修止时也应该修观?因为我们修止尚没有修成功,你止一会儿,你一定就有妄想,这是一定的,一定是这样,你不是昏沈就是妄想,这是必然的事情,若是这样子,你修一会儿止,你就修观,用观来挡妄想,来代替妄想,来驱逐妄想,好过打妄想。所以,止没有成就的时候,也可以修观,你修一会儿观,然後再修止,应该这样子,止而後观,观而後止。如果是完全修止而不修观,这样的话,到时侯,止不住的时候,自然是打妄想。打妄想的时候,有的时候觉悟了,你把心收回来再修止,不然的话,就是打妄想,自然就是这样子,所以,不如以观代替打妄想,避免打妄想,但是,观的时间不要太长,时间短一点,这样你长期的用功,应该会有成就的。这是我的小小的一点意见,但是,我们不必拿这件事去指责南传的禅有什麽不圆满,不必这样。这是人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南传也有阿含经,也有阿 达磨论,也有律,经律论都是有,如果你去看阿含经,应该是有止有观,不可以偏於止或偏於观,法上是圆满的,但是,人在传的时候,有时偏於止,有时偏於观,不必说是有什麽问题。
这件事,我们汉传佛教去学南传的禅,我也认为,也是好,不必不同意。但是,这里面,我有二个意见,一个是,南传佛教的学者,他们心里会如何想?你们自号为大乘,结果你们没有禅,要学我们的禅,可见,你们只是虚有其名。什麽是乘?乘是有动的意思,从生死能到涅槃,这叫做乘。你们没有修禅,也就是没有修道,就是没有戒定慧,没有道是如何了生死得解脱呢?可见你们是虚有其名,人家嘴不说,但是心里面就是这样子。如果他们提出问题说:你们大乘佛法没有禅吗?你如何回答。第二个,我的想法,我们汉文的止观,比南传更圆满,你把南传的清净道论读一遍,你再读我们北传佛教的止观的书,你就可以知道,汉传佛教是非常圆满。天台智者大师的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摩诃止观,要读,这个书要读,还要再读瑜伽师地论。当然,我这样说法,天台宗的人要不满意了,我出家以後,都是住天台宗的佛学院,但是,我离开佛学院後,我有我的自由,我是什麽都要读的,他们就说,你这个人是背叛天台宗,但是我的想法不是这样的意思。智者大师一定是读过摄大乘论,真谛三藏的俱舍论、摄大乘论,他都是读过,菩提流支翻译的书,他都是读过。我们学习智者大师的这些著作,其他书,我们应该也可以读,不必一定要限制在这个范围内,我认为不必这样限制,这样限制是不对的。智者大师的书,其中有一样事,我们要注意,就是佛法传到中国以来,在智者大师同时或以前修禅的人的经验在里面,在它里面有这件事,所以你应该学一学。另外,智者大师说的禅,还有什麽好处呢?容易迈出第一步,你如何修止观,就从我们现在贪瞠痴虚妄分别的心,从这里向前进,这第一步是最难,开头难,但是,你若读这个书,你的第一步能迈出去,这是不容易,所以,智者大师的书,要读。
另外,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辨中边论、阿毗达磨杂集论,你们看印顺老法师的「游心法海…
《学佛的目标何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