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十年」,他在闵南佛学院读书的课本是什麽?就是阿毗达磨杂集论,这是唯识的书,但是非常重要,非常的重要,这个书也应该读,是很重要的书,这里面关於修奢摩他、毗婆舍那,说得非常详细,说到四禅八定,它也说得非常详细。
我现在不要指名字,在我们台湾佛教、或在我们汉传佛教,鼎鼎大名的一位大居士,大家都认为这位大居士很不得了,现在不在台湾,结果,跟他学禅的一位徒弟在闭关时,向他请问什麽叫做四禅八定,他怎麽讲?这位大师就给他回一封信,然後就把它发表在他出版的杂志里面,因为他的名气很高,一定有原因,所以我也注意,是他的名字,所以我也看一看,结果我一看,非常的遗憾,他不知道什麽叫做四禅八定,他不知道!他尤其在禅的方面有非常高的声誉,大家要跟他学禅,(我这句话又说得有问题了,很容易就知道是谁了),啊呀,结果,你四禅八定都不懂,但是他有学问,他还能说出一套来,本来应该是老老实实的,像释迦牟尼佛说话非常的诚实,我若不懂就说不懂,但是他不说不懂,他却说出一套,一看就知道他不懂,但是,他的徒弟也糊涂,这个人还特别把它发表出来,感觉到我师父的法是非常高深的圣道,非常的欢喜,特别发表出来,但是,我一看,原来是不懂什麽叫做四禅八定,他甚至大词典都没有去翻一翻,他若把大词典翻一翻也好一点。这件事情,我就感觉遗憾,对禅有特别研究有功夫,结果不懂什麽是四禅八定,我们汉文佛教就是这样子,遗憾不遗憾?我这段话,不够整齐,我再重新说一说,我们北传佛教的禅,我认为,华严经也是禅,法华经也是禅,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是禅,大般若经六百卷也是禅,维摩结经也是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禅,统统都是四念处。但是在我们程度来说,只有在瑜伽师地论里面,什麽叫做奢摩他(止),什麽叫做毗婆舍那(观),我们容易看得懂,它说得非常详细,四禅八定说得非常清楚,什麽叫做灭尽定,什麽叫做无想定,说得清清楚楚,当然可以参考智者大师的书,清清楚楚的,这个方法也非常完善,叫你如何修止,叫你如何修观,解深密经分别一切品也是说这些事情。
我这样感觉,奢摩他(止)还是容易学,不是太难,毗婆舍那(观)不是容易,毗婆舍那(观)特别深奥,有深也有浅。我刚才说,全部的大般若经,那就是毗婆舍那(观),当然里面也有奢摩他,但是它实在太深了,太高深了。所以,观,比较难一点。大智度论就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阿弥陀佛!我说了这句话),大智度论就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那里面很多都是毗婆舍那,很多都是。天台智者大师,他是读过摄大乘论,读过真谛三藏、菩提流支等人的翻译,唯识的毗婆舍那,他也是学过,当然,瑜伽师地论,他是读过一少部分,很多还没有读过,但是,摄大乘论,应该是精要的部分,已经具足了,可是,他在摩诃止观里面,我看,不思议境里面有具足摄大乘论的意思,可是,修一心三观的时候,还是中论的方法,都还是「一切法不自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的方法,他一直用这样的方法,一心三观也还是这样修,还是用龙树菩萨的方法修一心三观。我们的印顺老法师在中观论颂讲记里面,他非常的不满意天台智者大师,但是,他还是赞叹天台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是非常重要的书,他还是说智者大师是龙树菩萨的弟子,也还是说这句话。
我们若从汉传佛教的书,学好的话,我们对南传的禅,如果欢喜也可以学习,但是心情是另一样的,不是现在这种情形。如果我们汉传佛教没有止观的方法、没有禅,那麽,南传佛教传来是最好的了,但是,我们有,而且还是特别的完善,结果就放在藏经楼上喂虫子,给虫子咬,我们去学南传的禅,这件事,你感觉舒服吗?我们应该学习北传的禅,到南传的地方去教他们学禅,才是对的,为何不能这样?我们应该反省我们汉传佛教徒究竟是怎麽回事呢?这就应该惭愧的事,或者说,一个是懈怠了,我们对汉传佛教懈怠了,没有用功好好的看一看学习禅,这是一个过失;再来,就是得少为足,我能写文章了、我能讲经了,这样就好了,我就去做大法师,这是不对的,应该要深入的学习佛法。
所以,我们为何要到佛学院来读书?你要知道,我现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怎麽回答?这个我不回答,你们自己回答。我是很笨的人,但是,我对佛法有欢喜心,所以不断的学习。我今天到这里来,我刚才说,我到这里来,我心里欢喜,我有点不知自量,放言高论,请院长、请各位老法师慈悲原谅,慈悲指教,我就说到这里。
【问答部分】: 【第一个问答】: 有问:(录音带不清楚,略)。 师答:你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确同意,的确有这个问题。
应该说是,譬如说,天台宗说的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小止观,的确是,尤其是摩诃止观是深一点,但是,是有人专心学习摩诃止观,他就可以教授这个课程,那麽,这个问题应该是解决了。其次,我感觉,修毗婆舍那观,当然,大智度论应该要学习,天台智者大师是重视大智度论,也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方面,也是有人专修大智度论有成就的人,也应该去教授这一门课程,也不是太难的。
至於唯识里面,当然,我也感觉到,学习天台的止观,但是,唯识的止观也是要学,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是多了一点,但是,在今天来说,学习瑜伽师地论,应该不是太难,因为有古代的窥基大师的略篡,另外还有遁伦记,遁伦记是全部一百卷的注解,窥基大师是前面本地分,以後的,他没有注解。又有一位清素法师,他是唐朝人,他有一个瑜伽师地论演义,应该是全部的,在宋藏里面有这个书,但是残缺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这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中国佛教很久以来就已经不重视瑜伽师地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嘉祥大师的疏,结果也是残缺不全。这是,我在大藏经里面,感觉是非常重要的经论,结果是不全,很难有这样的参考书,但是就是不足,残缺了,我们汉文佛教就是惭愧了。瑜伽师地论,有清素法师的一部分演义,还是可以参考。第四种,就是韩清镜,是一九五几年,他有瑜伽师地论披寻记,是全部的,是完整的,也是可以参考。所以这也不是难事。
所以,在今天来说,我们学习这些重要的经论,也不是太难,都有参考书,可以学习,你不妨发心,把这些止观的书,好好的学一学,然後你就发心修禅,也教导别人修禅,不妨这样发心。所以,汉传佛教里面的禅,都是停留在书本里面的,我们没有能拿出来用,也可以知道我们汉传佛教的衰微,我们汉教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还算很侥幸,有一个念佛法门,禅学不来嘛,你没有真实的去学习止观嘛,你止观学不来嘛。顶多有些人去学祖师禅,我认为,(南无观世音菩萨),祖师禅实在是不及格的,当然,欢喜祖师禅的人,就说这是宝啊,但是,我认为是非常遗憾,如果没有祖师禅,完全修如来禅,我认为,中国佛教的人才会更多更多,是不同的。
所以,这个事情,就是天台宗的这些止观的书,加上大智度论,加上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成唯识论也是好,把这里面的止观,把它编集起来,认真的学习。也拿出时间来,把其他的事情放下,不要去拿博士学位,不要做这个事情,要专心的把这些书学好它,那你就有成功的希望,真的,你若想要拿学位,那就不行;你也可以用这个来拿博士学位,也是可以,当然,我说这个话,说得好像有些不恭敬,因为社会是那样子嘛,我们出家法师有学位,社会上也尊重我们;但是,我们不应该重视这件事,我的心情是这样子。当然,你也可以说,你妙境拿到不学位,所以你这样说,你也可以这样说,但是,我认为,我们要务实,实实在在的学习佛法,实实在在的学禅,来提高我们的程度,然後,我们佛教才有希望继续住持下去,不然的话,社会上当权的人一看就知道,你不是那麽回事,那麽,我们佛教还有住持的希望吗?所以要努力学禅,真实的,努力这件事。 【第二个问答】: 有问:修行止观时,如何由念住心,由慧观察,对治六根对六境的虚妄分别。 师答:当然,这是用四念处来对治,也还是这样子,修止又修观。修止,当然酌量自己的情形,你要修不净观也好,观身不净。我们用功修行,你心里面要注意一件事,要有实际的效果,要重视这一点。不要说「观身不净,我修这个干什麽?」,不要,要重视实际的效果,我用不净观能调伏我的妄想,就是好嘛,使令心清净啊,这是重要,要重视这一点。
你坐在这里,先修数息观也是可以,把这个心,以息为所缘境,叫心里面不浮动,(当然,我现在不是讲六妙门),就是用这个作所缘境,你停留它三十分钟也好,二十分钟也好,然後就修不净观。如何修不净观?就是把大智度论里面说的九想观、五种不净,文要背下来,(如果你只是看一遍,不可以),把它背下来,背下来熟熟的,然後静坐的时候,你以息为所缘境,或者随息,这样静它三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六十分钟也可以,静完的时候,就修不净观,如何修不净观?就是你一方面背这个文,一方面想,就这样修,时间不要太多,应该是精要的文句,不要有罗唆,精要的文句,把它背下来,很快的就把它修完了。然後再以息为所缘境,安住在息这里不动,时间久了,心就不浮动。
也应该修苦观,观受是苦,也是很重要。为什麽这个人要欢喜欲?他就是要贪著乐受!现在观苦受是苦,乐受也是苦啊!把自己的颠倒妄想调过来,就是修四念处。如果你不欢喜这样修,你按照金刚经修四念处,也是可以。金刚经就是四念处,就是禅,就是这麽回事,就可以把自己的颠倒妄想调过来,安住不动,就可以了。当然,你要拿出时间来,你自己要有功课表。当然,你在佛学院里面读书,佛学院里面有…
《学佛的目标何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