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光明之地、光明之心、光明之生。所谓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这是提醒我们大家对生死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莫以为生死与我们不相干。大家往往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事业顺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生死的压迫,但人生在逆缘中、在多病时、在老年时,就会对生死有个警悟。很多人对念佛法门有个误解,认为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现在念佛的老年人多一些、偏重一些,多是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波折,认识到人生比较艰辛、比较苦难,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所以老年人念佛的比较多,但是年轻的人乃至说健康的人、得意的人,莫要忘记,我们也有不健康的时候、也有衰老的因缘、也有不顺利的事情,佛法给我们一个究竟安稳的心、圆明的心、智慧的心、超越一切世间苦难的心,所以说生死大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最贴切的关系。这关系,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不管是顺利的人逆缘的人,都是一样的同等的。念佛的老年人多,老年人是智慧相。我们人的一生有三个过程:在幼年、童年都是无知相,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心地纯净天真的时候;一般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是逻辑成熟的过程,思维的意识比较坚固,慢慢地完成自己,这是一个逻辑的阶段,也是一个比较条理的阶段;老年人多是以超逻辑、以成见、以自感而发起运作了,一生的经验、一生对社会的认识,有直接的感受,老年人也是智慧的时代,所以老年人念佛的多。往往对老年人有个错觉,认为老年人才念佛,但不知老年人是智慧的型体。我们学习佛法要知道佛教,尤其净土一法它可以使我们对人生有个彻底的认识,吾人第一大事,就是要有一个彻底的认识。
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我们都知道印光法师的一生作为,他在家之时是个儒家的学者,文化素质是很高的,他最初发愿要弑灭佛教,要以儒灭佛,对佛教有很大的误解,写了很多文章来驳斥抨击佛教。他认为佛教是一个愚昧的教化因缘,但是后来写文章越多,对佛教就越有感情,然后就出家了,因为他一病,眼睛就盲掉了,念佛眼睛又恢复了健康,到后来一生就以念佛为行持。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是以真切的感受来情不自禁地赞叹净土法门,所以这样说:“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这一句话绝非是轻而易举地说得出来的,因为这无上妙法,是因为他得到这样不可思议无上的利益而发出的赞叹之词。近代象弘一法师、圆瑛法师、谛闲法师乃至许多大德都这样赞叹印光法师:“近三百年来,独出此一人,单提如来正印。”佛教单提如来正印者,就是无上教化之利益。无上妙法就是一乘佛教,非三乘说、非五乘教,只是单提正印,所谓的实相印。
一代时教,浩若渊海,一代时教,是释迦佛实施的出世教化,因无量众生、无量烦恼,故佛说无量法益,对治因缘,给予无量的教化,称为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本怀者,究竟,佛法有了义教,有不了义教,有随顺众生说,有畅佛本怀说。净土法门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之法,是佛的本怀,非众生之因缘,但是可以回施每一个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说畅佛本怀就是直指一切众生之佛性,致使一切众生超越习性秉性之压迫,出离习性秉性流转,成就无上圆满法益,也就是只见佛性。畅佛本怀,一切众生也有佛性、佛心,也可以说彻畅一切众生根本所在,直至一切众生究竟之处,也就是佛性。我们大家之所以来学佛法,是因为大家都有佛性,因为佛性的感召,大家才喜悦于佛法,若不如是,佛法很难发起。净土法门是诸佛的本怀,给一切众生作依怙,与一切众生作最圆满的导向、与一切众生作最究竟彻底的回施,是诸佛的彻底悲心所在,最圆满果德所成。畅佛本怀,这文字多么响亮。畅佛本怀,就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方能畅佛本怀。净土法门四个字,真是畅佛本怀。净者,净化一切世间差别,圆成一切世间,一切罪恶、一切过失、一切有对,咸在此绝待光明之中归入一真。这净,是纯净之净,一真之净,清净平等之净,圆满究竟之净。净土之土者,象大地一样,载负一切、净化一切这种共用,是与一切众生作无差别之回施、无差别给予。净土法门使一切众生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归入安养,迅速超越无始以来生死漂泊、生死流浪,迅速使一切众生有所归向、有所安住、有所运用。所谓究竟畅佛本怀,莫过于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莫过于畅佛本怀净土法门。《妙法莲花经》这样告诉我们,佛唯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诸佛如来就为一个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道业,就是所谓的普度众生。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净土法门最方便易行的一种行持方法。我们知道念佛方法很多,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种,有如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的差别还是有的。持名念佛是直以万德洪名发起共用。万德洪名,大家要细细地思维它、观照它,何以为万德,何以为洪名?大家常讲净土,那就是万德洪名。万德者,究竟何以为洪名?很少在这地方过细深究。若不深究万德洪名,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很难发起现前的运用,因为这万德洪名的给予,能使我们迅速地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圆成佛道、迅速地得到转向教化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利。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面前发了个大愿,分出来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也可以说是二十四愿,这愿就是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愿与十方诸佛的愿根本上是无二无别,但阿弥陀佛的这种方法是有殊胜独妙之处,因为阿弥陀佛的因地,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庄严建立发起的,是超世之因地,不是以世间众苦恼为因地。我们都知道,诸佛如来很多之所以成佛道,是因为众生有无量苦、无量难而发起的因缘,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发起的因缘为最初因地。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就发了如是大愿:“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誓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誓不成等觉。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如此大愿就是摄受一切众生得圆满利益的大愿,立名号之大愿,在《大宝集经如来会》本子上,有这样一段话:“设我成佛道,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个愿望,就是给我们三种利益的愿望,所谓闻名俱来我刹,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一个万德、给我们的一个成就、给我们一个摄受。“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大家每天都称念阿弥陀佛,你是不是闻名俱来我刹?我刹是什么?但得诸乐,无有众苦,皆是圆满,皆是光明,皆是不可思议的一相平等。“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阿弥陀佛的第二种给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不是得到“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种法益呢?若没有得到,还不名万德洪名。万德洪名第三种给予,就是“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万德洪名称闻之时,没有得到“普利诸群品”的威神功德、常与大众说法狮子吼,那就没有得到万德的回施。所谓的万德者,可以使我们俱来我刹,可以使我们如佛金色身,可以使我们“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是阿弥陀佛所立的无量寿名。若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阿弥陀佛何以立万德之名,大家就无以得到念洪名而得万德之法益。六字洪名易念难信,万德洪名给我们三种现前利益,方是净土,方是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唯净土一法而已,印光法师深知诸佛悲心、深知诸佛智慧,深深地起用了诸佛如来的方便教诲,若不如是何以能写出如此彻骨彻髓之语。这些文字直至从如来藏性中流出,直至放光动地,直至于我们作大依怙,直至使一切众生迅速得以认识佛教、认识净土。
以下凡信愿念佛,以下二字,因为前之所说,是一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就是所谓佛以下。佛以下尚有九界众生,以佛的智慧可以得见十种法界。佛的教化行于十方、利益于九法界,以下者,就是对佛以下的九法界。我们大家把佛以下九法界熟悉下来,对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共用、万德圆满的给予,才能逐步地有一个认识、有一个运用的发起,所谓菩萨 、声闻、缘觉法界,人天阿修罗法界,地狱、恶鬼、畜生法界,比较清晰好记的方法,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圣界,他们早已了生脱死,生死与之了无相干。三圣道是已了生死之圣道,也是佛之以下。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地狱、恶鬼、畜生,为三恶道。为什么要有这个概念?因为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九界众生同得饶益,可以使菩萨行地未圆,迅速圆满行地,入一真法界,成就圆满十号共用。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缘觉于不究竟道迅速归于究竟道,可以使诸阿罗汉,如此声闻成就者,出于实际,生无量的大悲心,发起无量法益。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使阿修罗熄灭瞋心,放下嫉妒;可以使天放弃误逸,归于智慧;可以使人迅速归于一乘佛道,迅速了生脱死。我们人的法界浮动性相对比较大,人是最自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人身极为难得。人是以五戒护持,学习佛法最方便,但没有佛法摄受,亦被外道所左右。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可以使地狱、恶鬼、畜生,远离刀涂、火涂、血涂之苦海,迅速出离幽冥之苦难,因为三涂只有苦难,无以自在,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对九法界之教化,是万德涵养、万德给予、光明摄受。我们要对万德洪名反复地认识,对九法界也要有个认识,九法界就是“以下”之对象。“凡信愿念佛”,若是信愿念佛,这信不是真实的信,因为我们不通过随顺阿弥陀佛的光明、随顺阿弥陀佛的给予,我们很难生起真正的信心。由于这个信是个变异的信,一切众生的瞻心谤意都是变异的、不究竟的、不真切的,这个信只是引发信,当然对上圣来说,正如阿弥陀佛所发的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即得不退转”,那就是真信、正信。我们一般的是以随顺信,能发起利益。以下凡信愿,信阿弥陀佛的愿望、信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信阿弥陀佛万德的回施,信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使我们当下得三种利益,所谓了生死、觉悟、转相教化。阿弥陀佛出世就是为了完成这三种愿望而成佛,建立这万德洪名也是为了给予我们这三种功德而发起的教化因缘。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最主要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普度众生最方便的一个教化,怎么普度、怎么方便?闻名得度、闻名觉悟、闻名可以转相教化,是为万德洪名之给予。这万德洪名我们常念,若知这万德的共用,可以自在运用,若不知者,不过是冥用罢了,无知而用。虽然无知而用,亦可以作为真用之远因,亦可以发起普利九法界之教化。我们任何人,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发生这种教化因缘,都可以普利九法界,那真是不可思议,就象小孩子不知道手电筒的共用,他把开关打开,手电筒一样放光,我们大人知道,有意识地运用,它亦是放光。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若知若不知,咸得饶益,咸得真实共用,咸是放大光明、光明遍照、照十方过无所障碍,咸是使一切众生得以圆满利益回施,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以下凡信愿”,信佛万德回施,信佛摄取一切众生慈悲不舍,信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以此因缘这样念佛,称为信愿念佛。现在修持净土法门,很少有真正这样的运用,若是真正能信愿念佛,能迅速契入佛智,迅速得到万德的利益,迅速圆成佛道,迅速出离生死,迅速成就转相教化之威神,这皆是佛的给予。信愿念佛四个字,对我们极为重要。净土一法若不信佛之愿,不随顺佛之万德、不随顺佛之给予,虽然念佛,只是远因,现利虽有,不能得知,就如太阳普照大地,但是你还在黑暗中沉睡,太阳的光明温暖不能给你带来利益,虽有利益于大地,而你不知,利益一切众生你不能运用。信愿念佛,对我们念佛人来说,极为重要。
《《往生论注序》慈法法师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