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論注序》慈法法師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光明之地、光明之心、光明之生。所謂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這是提醒我們大家對生死要有一個准確的認識,莫以爲生死與我們不相幹。大家往往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事業順利的時候、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生死的壓迫,但人生在逆緣中、在多病時、在老年時,就會對生死有個警悟。很多人對念佛法門有個誤解,認爲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情,我們現在念佛的老年人多一些、偏重一些,多是一生經曆了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波折,認識到人生比較艱辛、比較苦難,有一個反思的過程,所以老年人念佛的比較多,但是年輕的人乃至說健康的人、得意的人,莫要忘記,我們也有不健康的時候、也有衰老的因緣、也有不順利的事情,佛法給我們一個究竟安穩的心、圓明的心、智慧的心、超越一切世間苦難的心,所以說生死大事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最貼切的關系。這關系,不管是老年人年輕人,不管是順利的人逆緣的人,都是一樣的同等的。念佛的老年人多,老年人是智慧相。我們人的一生有叁個過程:在幼年、童年都是無知相,他們什麼也不知道,心地純淨天真的時候;一般青年到中年這一段是邏輯成熟的過程,思維的意識比較堅固,慢慢地完成自己,這是一個邏輯的階段,也是一個比較條理的階段;老年人多是以超邏輯、以成見、以自感而發起運作了,一生的經驗、一生對社會的認識,有直接的感受,老年人也是智慧的時代,所以老年人念佛的多。往往對老年人有個錯覺,認爲老年人才念佛,但不知老年人是智慧的型體。我們學習佛法要知道佛教,尤其淨土一法它可以使我們對人生有個徹底的認識,吾人第一大事,就是要有一個徹底的認識。

  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我們都知道印光法師的一生作爲,他在家之時是個儒家的學者,文化素質是很高的,他最初發願要弑滅佛教,要以儒滅佛,對佛教有很大的誤解,寫了很多文章來駁斥抨擊佛教。他認爲佛教是一個愚昧的教化因緣,但是後來寫文章越多,對佛教就越有感情,然後就出家了,因爲他一病,眼睛就盲掉了,念佛眼睛又恢複了健康,到後來一生就以念佛爲行持。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是以真切的感受來情不自禁地贊歎淨土法門,所以這樣說:“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這一句話絕非是輕而易舉地說得出來的,因爲這無上妙法,是因爲他得到這樣不可思議無上的利益而發出的贊歎之詞。近代象弘一法師、圓瑛法師、谛閑法師乃至許多大德都這樣贊歎印光法師:“近叁百年來,獨出此一人,單提如來正印。”佛教單提如來正印者,就是無上教化之利益。無上妙法就是一乘佛教,非叁乘說、非五乘教,只是單提正印,所謂的實相印。

  一代時教,浩若淵海,一代時教,是釋迦佛實施的出世教化,因無量衆生、無量煩惱,故佛說無量法益,對治因緣,給予無量的教化,稱爲浩若淵海。其究竟暢佛普度衆生本懷者,究竟,佛法有了義教,有不了義教,有隨順衆生說,有暢佛本懷說。淨土法門是暢佛普度衆生本懷之法,是佛的本懷,非衆生之因緣,但是可以回施每一個衆生,因爲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所以說暢佛本懷就是直指一切衆生之佛性,致使一切衆生超越習性秉性之壓迫,出離習性秉性流轉,成就無上圓滿法益,也就是只見佛性。暢佛本懷,一切衆生也有佛性、佛心,也可以說徹暢一切衆生根本所在,直至一切衆生究竟之處,也就是佛性。我們大家之所以來學佛法,是因爲大家都有佛性,因爲佛性的感召,大家才喜悅于佛法,若不如是,佛法很難發起。淨土法門是諸佛的本懷,給一切衆生作依怙,與一切衆生作最圓滿的導向、與一切衆生作最究竟徹底的回施,是諸佛的徹底悲心所在,最圓滿果德所成。暢佛本懷,這文字多麼響亮。暢佛本懷,就是普度衆生。普度衆生,方能暢佛本懷。淨土法門四個字,真是暢佛本懷。淨者,淨化一切世間差別,圓成一切世間,一切罪惡、一切過失、一切有對,鹹在此絕待光明之中歸入一真。這淨,是純淨之淨,一真之淨,清淨平等之淨,圓滿究竟之淨。淨土之土者,象大地一樣,載負一切、淨化一切這種共用,是與一切衆生作無差別之回施、無差別給予。淨土法門使一切衆生得以出離生死,迅速歸入安養,迅速超越無始以來生死漂泊、生死流浪,迅速使一切衆生有所歸向、有所安住、有所運用。所謂究竟暢佛本懷,莫過于普度衆生。普度衆生,莫過于暢佛本懷淨土法門。《妙法蓮花經》這樣告訴我們,佛唯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諸佛如來就爲一個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欲使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得清淨道業,就是所謂的普度衆生。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最方便易行的一種行持方法。我們知道念佛方法很多,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種,有如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的差別還是有的。持名念佛是直以萬德洪名發起共用。萬德洪名,大家要細細地思維它、觀照它,何以爲萬德,何以爲洪名?大家常講淨土,那就是萬德洪名。萬德者,究竟何以爲洪名?很少在這地方過細深究。若不深究萬德洪名,暢佛普度衆生之本懷,很難發起現前的運用,因爲這萬德洪名的給予,能使我們迅速地得以出離生死、迅速圓成佛道、迅速地得到轉向教化不可思議的智慧之利。阿彌陀佛在世自在王面前發了個大願,分出來可以說是四十八願,也可以說是二十四願,這願就是普度衆生。阿彌陀佛的願與十方諸佛的願根本上是無二無別,但阿彌陀佛的這種方法是有殊勝獨妙之處,因爲阿彌陀佛的因地,是以二百一十億佛土殊勝莊嚴建立發起的,是超世之因地,不是以世間衆苦惱爲因地。我們都知道,諸佛如來很多之所以成佛道,是因爲衆生有無量苦、無量難而發起的因緣,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是以二百一十億佛土發起的因緣爲最初因地。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就發了如是大願:“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誓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我于無量劫,不爲大施主,普濟諸群苦,誓不成等覺。設我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如此大願就是攝受一切衆生得圓滿利益的大願,立名號之大願,在《大寶集經如來會》本子上,有這樣一段話:“設我成佛道,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這個願望,就是給我們叁種利益的願望,所謂聞名俱來我刹,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一個萬德、給我們的一個成就、給我們一個攝受。“聞我名號俱來我刹”,大家每天都稱念阿彌陀佛,你是不是聞名俱來我刹?我刹是什麼?但得諸樂,無有衆苦,皆是圓滿,皆是光明,皆是不可思議的一相平等。“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是阿彌陀佛的第二種給予,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是不是得到“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種法益呢?若沒有得到,還不名萬德洪名。萬德洪名第叁種給予,就是“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這萬德洪名稱聞之時,沒有得到“普利諸群品”的威神功德、常與大衆說法獅子吼,那就沒有得到萬德的回施。所謂的萬德者,可以使我們俱來我刹,可以使我們如佛金色身,可以使我們“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這是阿彌陀佛所立的無量壽名。若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知道阿彌陀佛何以立萬德之名,大家就無以得到念洪名而得萬德之法益。六字洪名易念難信,萬德洪名給我們叁種現前利益,方是淨土,方是暢佛普度衆生之本懷。唯淨土一法而已,印光法師深知諸佛悲心、深知諸佛智慧,深深地起用了諸佛如來的方便教誨,若不如是何以能寫出如此徹骨徹髓之語。這些文字直至從如來藏性中流出,直至放光動地,直至于我們作大依怙,直至使一切衆生迅速得以認識佛教、認識淨土。

  以下凡信願念佛,以下二字,因爲前之所說,是一暢佛普度衆生之本懷,就是所謂佛以下。佛以下尚有九界衆生,以佛的智慧可以得見十種法界。佛的教化行于十方、利益于九法界,以下者,就是對佛以下的九法界。我們大家把佛以下九法界熟悉下來,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共用、萬德圓滿的給予,才能逐步地有一個認識、有一個運用的發起,所謂菩薩 、聲聞、緣覺法界,人天阿修羅法界,地獄、惡鬼、畜生法界,比較清晰好記的方法,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叁聖界,他們早已了生脫死,生死與之了無相幹。叁聖道是已了生死之聖道,也是佛之以下。人天阿修羅,爲叁善道。地獄、惡鬼、畜生,爲叁惡道。爲什麼要有這個概念?因爲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使九界衆生同得饒益,可以使菩薩行地未圓,迅速圓滿行地,入一真法界,成就圓滿十號共用。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使緣覺于不究竟道迅速歸于究竟道,可以使諸阿羅漢,如此聲聞成就者,出于實際,生無量的大悲心,發起無量法益。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使阿修羅熄滅瞋心,放下嫉妒;可以使天放棄誤逸,歸于智慧;可以使人迅速歸于一乘佛道,迅速了生脫死。我們人的法界浮動性相對比較大,人是最自在的一種生命現象,人身極爲難得。人是以五戒護持,學習佛法最方便,但沒有佛法攝受,亦被外道所左右。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可以使地獄、惡鬼、畜生,遠離刀塗、火塗、血塗之苦海,迅速出離幽冥之苦難,因爲叁塗只有苦難,無以自在,所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對九法界之教化,是萬德涵養、萬德給予、光明攝受。我們要對萬德洪名反複地認識,對九法界也要有個認識,九法界就是“以下”之對象。“凡信願念佛”,若是信願念佛,這信不是真實的信,因爲我們不通過隨順阿彌陀佛的光明、隨順阿彌陀佛的給予,我們很難生起真正的信心。由于這個信是個變異的信,一切衆生的瞻心謗意都是變異的、不究竟的、不真切的,這個信只是引發信,當然對上聖來說,正如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叁種忍,即得不退轉”,那就是真信、正信。我們一般的是以隨順信,能發起利益。以下凡信願,信阿彌陀佛的願望、信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信阿彌陀佛萬德的回施,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能使我們當下得叁種利益,所謂了生死、覺悟、轉相教化。阿彌陀佛出世就是爲了完成這叁種願望而成佛,建立這萬德洪名也是爲了給予我們這叁種功德而發起的教化因緣。阿彌陀佛五劫的思維最主要是爲了給我們一個普度衆生最方便的一個教化,怎麼普度、怎麼方便?聞名得度、聞名覺悟、聞名可以轉相教化,是爲萬德洪名之給予。這萬德洪名我們常念,若知這萬德的共用,可以自在運用,若不知者,不過是冥用罷了,無知而用。雖然無知而用,亦可以作爲真用之遠因,亦可以發起普利九法界之教化。我們任何人,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發生這種教化因緣,都可以普利九法界,那真是不可思議,就象小孩子不知道手電筒的共用,他把開關打開,手電筒一樣放光,我們大人知道,有意識地運用,它亦是放光。我們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若知若不知,鹹得饒益,鹹得真實共用,鹹是放大光明、光明遍照、照十方過無所障礙,鹹是使一切衆生得以圓滿利益回施,所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稱爲萬德洪名。“以下凡信願”,信佛萬德回施,信佛攝取一切衆生慈悲不舍,信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以此因緣這樣念佛,稱爲信願念佛。現在修持淨土法門,很少有真正這樣的運用,若是真正能信願念佛,能迅速契入佛智,迅速得到萬德的利益,迅速圓成佛道,迅速出離生死,迅速成就轉相教化之威神,這皆是佛的給予。信願念佛四個字,對我們極爲重要。淨土一法若不信佛之願,不隨順佛之萬德、不隨順佛之給予,雖然念佛,只是遠因,現利雖有,不能得知,就如太陽普照大地,但是你還在黑暗中沈睡,太陽的光明溫暖不能給你帶來利益,雖有利益于大地,而你不知,利益一切衆生你不能運用。信願念佛,對我們念佛人來說,極爲重要。

  

  

《《往生論注序》慈法法師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