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P2

  ..续本文上一页如实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在这种层次情况,就是落入在颠倒梦想的世界,有很多的要、很多的不要,我们去扭曲,然后不知道。如果不能照见到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惭愧心很难产生出来。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惭愧心,就会不放逸。为什么不放逸?因为看到自己的脸黑、自己的丑陋,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贪嗔痴,他会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的要学习,虚心的要走上解脱之路,不会再像以前的我是、我能、我慢,自以为“我是大学问家、我是大学者、我是一等的科学家、我是顶尖的化学家、我的功劳很高很大……”会看到这些都是展现我慢的情况,就会虚心下来学习,于是就会“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就是亲近善知识,一方面也是说他本身也想要做善知识,希望真的能够成为明眼人、解脱者,当你有发出这种菩提心、愿力,就会物以类聚。

  你会想成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因为有听闻到正法,就不求人短,我们的心就不再去看别人,挑剔别人的缺点、毛病,而是回来净化我们自己,因为知道所有的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同样都是贪、嗔、痴具足,我们去看别人脸黑,事实上我们脸不见得比别人白。所以,当真正回来看自己,你会看到“啊!真的!我没有比别人好,我的贪、嗔、痴没有比别人少……”这时候的惭愧心就会发起来,让自己会更加柔软的再净化自己。

  “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你能够精进,就不会“掉举、住律仪、学戒”因为到“不掉、住律仪、学戒”,就是已经进入实修了。前面是“不求人短、生信、顺语、精进”,再更前面有“乐闻正法”,有听闻到正法,进入闻、思、修,这样才会进入实修。所以,就会“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就是佛教所讲的戒、定、慧。以后我们讲解到有关“戒”的时候,将会提到为什么要有持戒的这些,但是不要让戒条又成为你的束缚、捆绑。“戒”本来是要帮助你解脱,结果又被戒条束缚住,反而又是更增添很多的束缚。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见”“心不懈怠”因为不断积极精进用功,就能够向初果、证初果,再来证二果、三果逐步上来。于是“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见、不著戒取、度疑惑”是证到什么阶位?就是证初果的断三结。“不著身见”就是“身见结”破除了,“戒禁取结”也破除了。有关“持戒”方面,是要持到戒律的精神,否则“戒”会变成是你的束缚,如果“戒禁取结”这个结没有破除,也不可能证到初果。以后我会再讲述如何才能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而不是被戒条、戒相所束缚。

  “不疑”是因为对于佛陀所讲的“三法印”,能够去体会这些实相,于是就不会怀疑,是来自于你前面阶段的实修实证。记得!所有疑问的破除,是来自于你的实修实证,只要你还没有亲证到,不管你的信心多么坚强,里面都有疑的成份存在。所以,“不疑”一定要来自于你的实修亲证。“不疑故不起贪、嗔、痴”不起贪、嗔、痴,前面说“不著身见、不著戒取、度疑惑”是证到初果,然后你继续用功、再继续努力,就二果、三果这样逐步上来,贪、嗔、痴就能够断除、断净,十个结断净就是证到阿罗汉。

  一个人没有贪、嗔、痴,就能够离开老、病、死。为什么能够离开老、病、死?因为当一个人慢慢净化之后,你的心镜是一面平整的镜子,没有贪、嗔、痴,这样能够如实照见事象原来的本来面目,不会去扭曲它。就像上次有讲到现代稻草人的幻灯片,你可以去看到那个幻相、假相,然而却不会被那个境界吓跑,也不会被那个境界吸引而去抓取,因为你能够看到实相,所以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于是根除掉老、病、死的原因,可以把真正的苦、不安的原因解决掉,这样现世、这一世就能够解脱自在。现在这一堂课,先把整个解脱的架构、重点核心标示出来,让大家明了到达解脱的层次、步骤,扣住解脱法的核心,其他的方便法要怎么样权用,就是看个人。

  所谓的“十六阶”,是后来论师整理出来,《阿含经》也有出入息念十六胜行,以后要进入实修实证,现在还是要实际的闻思,然后逐步落实,资料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只要你能够“归零”,静下来好好进入闻、思、修,具有正确的闻思基础,要修、要证就不会困难,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我不敢保证、不敢讲。所以,你要进入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闻思的基础,四念处是属于实修,但是前面的闻思基础要有。

  修行的步骤要清楚明了,听闻佛法之后,然后去思惟、去求证、去体悟,慢慢对法的信心才会建立,才会死心塌地的进入实修。具备正知正见之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出世间法,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出世间法,什么叫做解脱道,什么叫做究竟法,如果这些观念没有正确建立,光是在“修”上面,落入在世间法,或是说走偏差了,你对照不到的,你察觉不到的。

  所以,很多人讲说修行就在四念处里面好好的修,这样就好了,结果很多人修四念处之后,越修越厉害的。就像很多喜欢参禅的人,他越参禅、越修之后越厉害,于是背著一把剑,到处去跟人家较量,到处要去砍、要去杀,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如果你不清楚前面的次第、步骤,光是在这里修,真的会越修越厉害,这样第一个步骤的惭愧心都没有具足,怎么走上解脱道?!真正证初果,他是修跟证齐行,“证”就是要断十个结,简单讲就是断贪、嗔、痴。如果修行不是回来断十个结、断贪嗔痴,则都是在世间法。

  要断十个结、贪嗔痴,没有了解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差别,是没办法真正断除的。因为在你认真修行的背后,都还是有很多的抓取,因此要先闻思,然后再修证。我们这整个解脱道的次第,第1章到第6章是属于人天善法,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阶段,第7章到17章是属于闻思正法的主要内容跟方法,第18章到27章是实修的内容跟方法,第28章到34章是实证、证果的内容方法,第34、35两章是解脱道跟菩萨道合一的具体展现。

  所以,只要大家好好下工夫阅读这本书,然后再于课程一起闻思、讨论,建立正知正见之后,后面的修、证很快。如果没有前面这些闻思基础,你在这里再花十年的工夫,也极有可能都是在世间法里面绕,在听闻本课程的讲述以后,就会知道很多观念是跟以前观念有很大不同,你根本没有想到那些、看不到那些的,我们就是要把那些观念深入解析出来。事实上很多的上课内容,不可能听一次就能够消化吸收,当你的心越宁静,聆听的深度及吸收的内容就会不一样。

  刚才有一位同修就问我,如果对老、病、死方面还没有那么深刻体会,修行的动力就没办法打入骨髓,怎么才能够让老、病、死方面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天的幻灯片会播放这方面,而且今天老、病、死方面,还只是播个概论部分,有些很震撼性的画面,在后面几次课程再陆续播放。当然,幻灯片内容不是很恐怖,而是以前我们习以为常,在逃避的、不想看的,现在以如实的画面播放出来,没有刻意去丑化,而是让我们看到实相、进入如实观。因为我们要了解五蕴、六根、六尘的无常,以及根、尘、识的无常,还会播放一系列实际尸体的幻灯片,以医学解剖的角度来看全身的脏腑,一个器官、一个器官播放出来,让大家很清楚可以看到、了解,因为这也是实相。

  虽然失明的人有某方面的障碍,但是很多器官却是很敏锐,只要有心学法、有心闻法,一样可以补足他的不足,所谓“勤能补拙”。所以,不是失明的人就不可以闻法,就不可以修行。我们修行就是从原来的不知不觉,要慢慢提升到后知后觉,再提升到先知先觉,有的人会认为你在说老、病、死,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感触,你说人生会有很多的苦,佛陀讲说“苦谛”,但是我体悟不到那些苦,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我觉得现在过得很美满、很好,我体悟不到那些苦……。

  但是,佛陀以前在皇宫里面身为太子,难道他的生活会比你差吗?世间的荣华富贵会比你差吗?佛陀为什么会要放下一切要去修行?就是一个人的智慧成长到一个阶段之后,他去看到世间现象界的这些生、老、病、死,现象界的这些无常、生灭变化,让他很震撼啊!在《阿含经》有这样的比喻,当不知不觉的人本身碰撞到了事情,也还感觉不到,会觉得说“我实在很歹运!我实在很衰!天公对我很不公平!……”都会怪很多的境界,怪很多上司对我不好,老板对我不好,太太、老婆、先生对我不好……,都是责怪别人对我们不好,责怪我们比较衰运……,怎么办?于是赶快来祭一祭、赶快来拜一拜,还是赶快去……,把外面的这些障碍铲除掉……,这样就好。

  这样的情况就是你本身踢到铁板,还不知道要觉醒,还在责怪东、责怪西,就是所谓的“不知不觉”。当你遭遇到自己的亲人死亡,还没有觉悟,一样是在“不知不觉”的境界。然后再从“不知不觉”的层面,慢慢提升到“后知后觉”,亦即从别人踢到铁板的境界里面,从别人遇到一些老、病、死,遇到一些波折、挫折里面慢慢去体会。有人曾经名利权势很高很大,但是一个“无常”转变,就成为阶下囚,当看到一些现象界之后,从中体会当自己在追逐名利,到最后也可能落入同样的情况,慢慢就会“后知后觉”,然后再进入到“先知先觉”。于是,不一定是发生在自己的亲人,当他看到世间的现象之后,了悟到自己也会是这样,当我看你在老、病、死,就像看到我自己一样,不是别人在老、在病、在死,他会看到别人是在示现,他是天使啊!

  是天使在告诉我真理、佛法。如果你会看,处处就看到真理、看到佛法,进入“先知先觉”;如果你不会看,处处看不到法、看不到真理,还会想逃到他方世界去看。有的人根本还欠缺修行动力,于是会想说到他方世界去,就可以找到真理、找到法、就可以解脱……。要回到现在、回到当下,你才能够见到法,如果你真的会看,天使处处都在,老、病、死都是天使。

  记得在中鼎公司前任董事长刚往生没多久期间,有一位中鼎同仁问怎么样帮他念佛?怎么样具体帮忙善后工作?于是我就跟他讲:最重要是他这样的一个示现,帮忙你多少?不是说你去帮忙他。当然,我们以慈悲心、善心去帮忙他,这是很好,问题是他帮忙你多少?他是个天使、以身作则,在示现你真理、示现你佛法,你看到了吗?体悟到了吗?我们去帮他念佛,去帮他做一些善后工作,不要还是落入“不知不觉”,要“先知先觉”啊!如果你会看,他就是佛菩萨,就是天使在告诉你法、告诉你真理。若前任董事长的过世,能让你们体会到法,他就是死的很有价值,不要让他白死,他真的就在告诉你法、告诉你真理。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善人、慈悲喜舍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