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介绍各种法宝特色▪P2

  ..续本文上一页次第,步骤。佛教讲要修行,要解脱,最具体就是心灵成长,不断的成长,开启智慧。近代外国心理学家,都很有系统在整理,在归纳,在分析,但是今天的佛教界却还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佛教圈里面很难真正有勇气去突破,把佛教跟现代心理学做完整的结合。事实上,现代的心理学,没有超过佛教所讲的深度跟广度,但是当今佛教界还是停留在用以前的术语,名词,名相,造成很多人看不懂,很多人不了解。

  但是,现代心理学呢 它以现代的语言解析,分析,诠释众生的贪瞋痴,无明,诠释众生的颠倒梦想,诠释解脱涅槃,极乐世界,天堂的世界,都以现代心理学,科学解析。如果佛教在今天还不加以改革,还不把这些心理学领域再加以探讨,归纳,让佛教更具现代化的说服力,以后将会被心理学的领域超越。不过,还好啦!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些都包容进来了,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解脱道」,让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佛法的高深。

  「阿含解脱道」与「心灵成长 事事本无碍」两套课程,分别是从古代佛陀的角度,以及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印证「解脱道」。因此,如果你不想接触佛教,或是对佛教反感,或是认为自己是学者,比较偏爱学术方面的探讨,一样可以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因为这套课程不带宗教色彩。

  五,「老子道德经心声」

  一般普遍对於「老子道德经」的经名及名相,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它已经流传二千五百多年。现在我先调查一下,有看过,精读过「老子道德经」的人,请举手!还是占比较少数。目前一般来讲,「老子道德经」课程是在大学或是研究所国文系或是哲学系才有开设,教授「老子道德经」课程,西方的哲学系也都会探讨,研究「老子道德经」。

  在台湾地区,孔子方面的课程是在国中,高中阶段,教授《伦语》系列课程,孟子的课程是在高中阶段教授。但是《老子道德经》却是在大学及研究所才有教授。大家通常是从「世间法」的角度了解《老子道德经》,由於真是非常深奥,因此相当不容易了解,不容易理解其中深义。然而大家还比较容易理解孔子的《伦语》。

  在此无意区分,而是以佛教的术语而言,孔子所讲的是比较偏重在「世间法」。因为「世间法」是大家平常就可以学习,可以应用,亦即规范长辈对晚辈要如何,年轻人对长辈要恭敬,君主,国王对臣民要如何,百姓对君王应该怎麼样 …都是「世间法」的一些规范,仁,义,礼,智,信…都是属於「世间法」。

  但是老子呢 以佛教的术语来讲,他是偏重在「出世间法」,是一般人所不容易了解的。在佛经里面,佛陀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两个角度都讲,强调一定要先深入了解「世间法」,以佛教里面的名词,用语就是「先知法住智,后得涅槃智」,先了解「世间法」,从「有为法」契入,才能够逐步成长,有一天体会到「出世间法」的智慧。先从「有为法」契入,有一天才能够到达「无为法」的世界,就是佛教所讲的修行次第,步骤,一步一脚印的逐渐上来。

  佛教所讲的证果,次第是四双八辈-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都是属於「有为法」有修有证逐步上来,到最后是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是属於无为,无学,无修,无证的世界,也就是「无为法」的世界。「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说「绝学无为闲道人」,就是描述四果阿罗汉的世界,也就是老子跟庄子他们的心灵世界。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句话就讲「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是佛教《心经》所讲的境界,也是《金刚经》以及禅宗所要引领大家契入的世界,就是四果阿罗汉,解脱者的世界。「绝学无为闲道人」,一般人不容易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其实老子,庄子他们所处的世界,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的世界,是属於「出世间法」的。

  《老子道德经》是属於「出世间法」的智慧,以佛教等级来讲,是《金刚经》跟《心经》的世界,是中国人留给后世人类子子孙孙的珍宝,如果中国人不去加以珍惜,损失的是我们自己;如果修行人不加以珍惜,损失的是我们自己。因为从中可以更清楚了解解脱者的世界,以及何谓真理实相。

  释迦牟尼是在印度,以他的立场角度,诠释宇宙真理实相,宣说解脱之路。释迦牟尼有他所使用的语言,而东方的老子比释迦牟尼佛还早了几十年,是应用东方的语言解释宇宙真理实相,告诉众生:生从哪里来 死往何处去 太阳系是怎麼形成 老子在二千六百年前就告诉人类,银河系是怎麼形成 宇宙是怎麼形成 但是因为老子的出招,都是非常高级,都是高招,众生不容易看得到,不容易看得懂。

  虽然《老子道德经》只有简短的五千言,但却是道尽宇宙的真理实相,道尽生死大事,道尽众生的任务。所以,他的每出一招都是乾净俐落,没有拖泥带水。大家有没有看过像剑道,柔道或跆拳道的武术比赛 如果是剑道越高段,绝不会蹦蹦跳跳,乱撞或是乱出招,真正的高手是不随便出招,但是当他一出招,都是直接命中要害。老子就是不随便出招,一开口就是真理实相,就是「出世间法」的智慧。

  《老子》第一章,就是讲出宇宙的形成,宇宙的奥妙。《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章经文告诉我们三个非常重要的深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一句,一般人很难理解到,因为一般众生习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人类现在的逻辑思考,还是以二元对立的思惟角度在思考,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福就是福,祸就是祸,白天就是白天,晚上就是晚上…」逻辑的推理是把中间分开。

  但是老子有不同的思维,讲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白天会慢慢变成黑夜,黑夜又会慢慢变成白天,中间没有绝对的一条线切割开。老子的智慧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真正的圆融,佛教所讲的「大圆镜智」太高了,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一般人很容易误解,於是就开始批判老子,认为「我们知道社会的善恶,有什麼不对吗 」因此老子被批判的比较多,被误解的更多,而且认定他是阴谋家的人更多,因为众生不了解啊!

  所谓「自古圣贤多寂寞」,如果以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评估,老子的智慧不属於我们人世间的智慧,他就像"外星人"的心灵品质到人世间,与现在人世间心灵品质所理解的世界,差异很大。就像是请爱因斯坦向国小学生讲解《相对论》,向幼稚园学生讲述超越二元对立,广义相对论,很不容易理解。我们现在是处在廿一世纪,不管是佛教圈或是其他领域的人,有无宗教信仰也都没关系,这是人类的珍宝,在帮助我们开启智慧,帮助全人类心灵品质的提升。迈向廿一世纪的心灵品质,应该要有超越的胸襟,以崭新的水平,崭新的心灵,崭新的胸襟,包容这无穷的智慧。

  我现在为什麼要如此深入探讨 一般以佛教,出家人的身份,是不能随便介绍老子方面,因为太容易被误解,太容易被攻击。今天会在上海向大家介绍老子,是认为上海的文化水平,应该够资格让我讲出实相。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应该具有国际性的文化水平,眼光与胸襟,当我来到上海,觉得此地能够让我讲出一些平常不容易讲出来的话,也是跟大家有缘。

  以佛教的角度而言,讲说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期,是属於「正法时期」;当佛灭度五百年后,开始进入「像法时期」,然后慢慢流变到现在变成是「末法时期」…。导致现在一般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现在是『末法时期』,我们不可能解脱啊!不可能成佛啊!…」於是人类就变成划地自限,瞧不起自己,认为以前的福报比较大,现在的人福报薄,「末法时期」是找不到法,找不到解脱…。

  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正法完全没有消失,正法还是存在著,只是我们有没有看到,有没有了解而已;「解脱道」还是存在著,只是我们有没有看到,有没有了解而已。所以,现在不是「末法时期」,只是在於你有否看到,现在一样是「正法时期」。

  假如「以前佛陀时期当时的众生比较有福报,要解脱比较快,而现在众生没有福报,不容易解脱,要解脱要很久,或是要等到来世或是到他方…」的事实或说法是正确的,代表著人类二千多年来,心灵品质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对不起!这一句话的含意很深,这是肺腑之言,也是由衷之言。二千多年来,科技的进步是一回事,是属於物质,世间方面的,我现在所讲的是整体人类的心灵水平有没有提升 这才是最重要。

  记得!诸佛菩萨他们降生世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协助人类心灵水平的提升,开启智慧。真正的解脱之路,就是心灵水平的提升,提升到极限,就是成佛,智慧圆满,了悟宇宙的真理实相,解脱自在,来到「诸佛刹土尽同虚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一种胸襟是无边无际的,心量与整个宇宙虚空是一样的,就是智慧,心灵成长到极限。

  几千年来,这些智慧者来到人世间示现解脱之路,度化众生,有缘的人提升了,然而走了之后,没多久!这一条解脱之路,很快被荒废了。所以,总体而言,我们整体人类的心灵水平的提升,到现在是有进步一些些,但是还不是很大。人类现在面临相当多的危机,以前的人类像是小孩子拿著玩具在玩游戏,像是小孩子拿假著玩具枪在ㄅㄧㄤˋ ㄅㄧㄤˋ,或者拿著塑胶球在打来打去,小孩子拿假刀在砍来砍去,大家砍得很高兴,也是一种运动,不会伤到其他人。

  现在透过这一个比喻,以前的人类就像小…

《介绍各种法宝特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