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假爱、错爱与真爱▪P2

  ..续本文上一页产生很大的问题,“己所欲施于人”是不错,我很好心、很好意,但是背后有一种强势要对方接受,这是第二种错误的爱。

  第三种是爱里面有很强的抓取、掌控和主宰欲,“爱”含有很多的束缚、缠缚,也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在苦海里面相缠缚。这个“相缠缚”主要力量,就是错误的爱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抓取、掌控、主宰,不光是男人,女性也一样,你很爱先生、很爱对方,但是背后有你的抓取和主宰。

  第四种错误的爱:是我们表面上说爱对方,事实上是要对方来爱我。其实爱对方只有三分、爱自己是七分,我们是透过爱对方的情况下,来加强巩固自我。这是一种比较深度、露骨的解剖,你不要说自己没有这样!我不可能!只要静下来自我分析,你爱对方的成份里面,内心是不是真的想让对方更爱你?因为你有不安全感,你是要对方来保护你、巩固你。

  第五种错误的爱:认为爱不必说谢谢。以为夫妻的感情很好,相敬如宾的话是多余、是不需要的。认为对方帮我是义务是应该的,夫妻之间有责任、有义务就是这样,在这种心态下,需要对方帮我们做事,通常是用命令式,而不是以一种邀请、尊重的心。认为对方帮我们做事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像这样欠缺感恩、尊重,也是一种错误的爱,这样没多久,爱及感情是会褪色的。

  第六种错误的爱:是把爱当作一种投资报酬率来换算。如果你觉得投资报酬率是远高于我所期待的,就会觉得好高兴、好幸福!像是活在天堂里!但是如果当你发现爱的投资报酬率远低于自己所期待的,或觉得血本无归时,很快的,就由爱生恨,然后要求对方“把我的爱情还给我”,就会常常唱那一首歌。最初是用唱的,最后用讲的、后来就用骂的-“把我的爱情还给我”。但是不知道怎么还给你?这种就是当你的预期跟投资报酬率有很大落差,你就会由爱转恨,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

  平常没有冲突,就深爱对方--爱你入骨!一旦有利害冲突,就非常痛恨对方,甚至恨之入骨。表面上爱得很深,有一天当因缘条件情况变化,有可能变成伤害也很深。大家可以静下来深思、检验,是不是伤害你最深的人,往往也是爱你最深的人?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但是同时也有可能是“加害者”的角色。你认为自己很委屈,但是有没有看到对方或许有可能比你更委屈。所以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爱的背后隐藏著恨,这就是佛教所要破除的“错误的爱”。

  有一种爱是心量很狭窄,自己得不到,也不愿意让别人得到。对方觉得跟我在一起没有幸福感,我不能给他幸福,但是我也不愿意别人给他幸福,认为爱他就是要对方在我身边,他是属于我的。这种心量狭窄的爱,里面有很强的自私心、占有欲,被你爱的人会很痛苦,这是第八种错误的爱。当你很爱对方、常常要掌控对方,而且当发现对方没办法让自己掌控之时,爱马上就转成恨。

  另外,自己的心灵不够成熟独立,内心有很多的恐慌和不安,所以需要一个伴侣让你依靠,而所依靠的这个伴侣,你是透过很强烈、很黏腻的一种爱在爱对方,这种依赖、抓取的爱,就像“麻糬”一样很黏很黏,造成彼此都很痛苦。自己心灵不够成熟,而所展现出的是很黏腻、很缠缚的一种爱,这都是属于错误的爱。

  亲子之间的“错爱”有哪些型态?

  关于父母跟孩子之间容易犯的“错爱”有哪些?这里有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个性很急,做事快、吃饭也快,各种动作都快,吃饭常常是囫囵吞枣,久了就患胃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他到处求医,也吃过很多药,但是顶多只能治疗一时,或暂时止痛、有效,没多久问题又发生了。因为他在胃病情况好些之后,又一样很急,所以也看过很多医生、吃过很多药,但效果并不是真的很好。

  有一天他去找空海医生,空海跟他讲:“我现在开药给你,但这只能治标。若想治本,你的个性、习气、动作都要改,连吃饭的习惯也要改”。我问他:“你想不想让你的胃好?”他答:“当然想!好!”想的话就照这样去做,怎么做呢?以后吃饭的时候,饭送到嘴巴里面每咬一口,你就要在心里默念一,咬第二下默念二,也就是每咬一下要算一个数字,从一算到二十,一口饭要咬二十下、算二十下,这样才把饭吞下去,饭嚼得细、容易消化,一方面不会那么匆促,唾液也会比较多,消化会比较好,对你胃肠改善很有助益,吃药再配合这个数数,这样就不会囫囵吞枣,就能够快速改善病情。于是他说:“好!我回去就照这样做。”

  他回去之后就开始练习,把吃饭很快的习性渐渐改过来,每吃一口饭就在那里算一、二、三、四到二十,然后才吞下去。所以吃饭囫囵吞枣的那种冲动,很快就慢慢的缓慢下来。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过去,一面吃药、一面改变吃饭的习性之后,他的胃真的好了,没再痛了!他觉得医生好厉害、好神,这个方法太妙、太棒了!太厉害了!所以他一方面广为宣传,一方面觉得有好的法门就要跟众生分享,于是就从家里开始推广起。以后在吃饭的时候就规定家人,为了他们的健康、幸福,这个方法很好,要大家照著做。

  在父亲强力推荐、柔性规范下,全家人开始实践这个方法,每吃一口饭大家就在那里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算到二十,当家长的他洋洋得意,觉得我的命令有效,认为自己还是很有权威的,毕竟是一家之主,认为太太、小孩子都照规定在做,认为全家应该是健康的,时间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过去了,结果怎样呢?

  只有先生的胃是健康正常,其他家里的人都得了胃溃疡。奇怪!照这个方法去做,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很好,其他的人都得了胃溃疡?为什么?

  他看不到这背后是因为错误的爱,没有给家人、小孩有选择余地,你用强势的意思在主导--认为我是为你们好啊!

  一般父母容易犯的错误的爱有哪些?你们不要认为上面的故事太夸张,自己不会这样。你愈认为夸张,你触犯到的机率就愈大。

  这是亲子之间正确教育和错误的教育很重要的关键。为什么有些父母自认很爱孩子,孩子要什么都给他们最好的,栽培他们,为什么孩子还叛逆呢?很多父母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现在跟大家解析:

  亲子之间“错误的爱”有:

  一、认为小孩是我生、我养的,乖乖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所以你把孩子当作私人财产、当作附属品,这是不平等的爱。

  二、用命令、权威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欠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常常是在父母权威式的对待下被抹煞的,孩子内心会积压很多不平衡和不满,但是又不敢讲。

  第三、虽然你很关心、爱护孩子,但是你的主宰欲很强,孩子能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小,你会认为自己很民主。但是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选择的空间却很小,是在你规范的情况才有民主。

  第四种是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满足孩子的各种所需,让小孩的欲望愈来愈大。渐渐的就认为父母、别人对他好是应该的,慢慢的欲望愈来愈大。有一天当你不能满足他欲求的时候,他就认为你这个父母不好,甚至会抱怨,也许有一天,你跟他发生口角冲突,他甚至会回你一句:“谁叫你要生我?”认为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但是,你有没有看到这是因为,他们从小被错误溺爱方式宠坏了。

  另外一种溺爱的方式,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不会做事情,所以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认为他们不会做或做事太马虎、太潦草,没符合父母的标准,所做的你不喜欢,所以没让孩子分担家里的工作,甚至还进一步,一直婆婆妈妈的,关心小孩子问:“这里有没有做?那里有没有做?”没做好的就帮他们做,包括孩子的书包也帮他们收、帮他们整理,什么事情帮孩子照顾、料理得好好的。表面上你好像很疼爱这个孩子,但是有没有看到你这样造成孩子欠缺历练、成长的机会,让孩子的成长延缓,养成依赖性、心灵没成长,你让孩子吃不了苦,没办法受风吹雨打,禁不起境界的考验历练,这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溺爱、错误的爱所影响,你看到了吗?

  事实上不要怕孩子吃苦,真正的爱是协助孩子成长、开发智慧,协助孩子愈早独立、成熟,愈早有责任心、自我负责。父母不是溺爱孩子、不是抓孩子、不是宠坏他们,而是协助他们早日成长、成熟。

  另一种错误的爱,通常一般人很不容易看到,古人有句话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一般人不是大坏蛋、没那么坏,不会两极化,但是我们内心里有一个标准的尺度、框框,一般人不容易觉察,这个标准尺度是你自己所界定的,而你不知道。界定之后就认为:顺我则是,逆我则非。

  如果孩子所展现出来的,不符合我制定的框框标准的时候,就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不乖,事实上未必真的如此,他只是展现出来不符合你所预定的框框、架构而已。如果孩子展现出来符合你的框框、架构,你就认为这个孩子好乖、好听话。问题是真正有智慧、有才华的孩子,往往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但父母却不容易觉察。当你觉得孩子的判断、思考跟你有所冲突的时候,你就认为孩子是错的,所以孩子很多的才华就这样被抹煞掉,甚至进一步用权威来限制他,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爱。

  能不能看到家长背后有一种自我的意识?自我框框的一个标准?你用这个去衡量、判断,事实上孩子没有那么不好,不是你想像中那么不好,只是他所展现出来的,没符合你的欲求而已。譬如孩子对美术、艺术很有兴趣,他想往这方面发展,但是父母认为学美术不易谋生,学艺术雕刻不易出名、谋生,常常要饿肚子不好。认为要学高科技或学医,要读医学系…,将来才会“钱”途无量,你站在钱途方面考量。当然你会讲是为孩子好,但是你有没有去看到,自己把孩子当作你掌中的布偶,把孩子当作你实践自己欲望、野心的打手?

  你希望孩子帮你实践你要的、你的欲望,你讲出来好像是为了孩子好--我帮…

《假爱、错爱与真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