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58 金刚经讲录(道源)▪P23

  ..续本文上一页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实无所行」,就是不生心动念,不著「阿兰那行」的相,所以世尊才给我取这个名,说须菩提是个「乐阿兰那行」的人。讲到这里,把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不作是念的道理已经解释清楚。

  不作是念,就是离相。须菩提你是过来人,离相降心的功夫你应该懂,大乘佛法叫你去度众生,你却著了众生相,这样你能度得长远吗?你一定要离相度生,妄心才能究竟降伏。那么四果已经离相,把妄心降伏了。今天回小向大,你怎么又起了这个问题来问呢?这就表示你还未发心去度众生,现在一发心要去度众生,就有众生相生起来了。度化众生是大乘必须做的,但是你要离相度生,远离众生相。这样一听,不但须菩提老早悟到了,就是现前在会的大众,这一班大阿罗汉,通通明白这个度生离相的功夫。这功夫是什么样子呢?原来就像我们过去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离相的功夫一样。

  现在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四果阿罗汉,只是一个薄地凡夫,今天你发了菩提心,发了心就得去度众生,你一定要照这个方法去做,你度众生一著相,就不能降伏妄心了。到此把戊一、推广降心之法一科,讲演已竟。

  庄严净土分第十

  戊二、推广住心之法(分二)

  己一、修因无住(分三)

  此科为推广住心之法,要怎样才能让真心安住呢?心能无住,就是真心安住了。现在先讲修因无住,分三科,庚一、得记无住,就是释迦佛,他得到了授记成佛,他也没有住相。庚二、是严土无住,菩萨修因位时,要庄严佛土,庄严佛土也没有住相。庚三、总以结示,就是把为什么要得记无住,严土无住,这些修因无住的道理总结示出来。己二、得果无住,释迦佛他得成佛果他也没有住相。

  庚一、得记无住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这里是讲到修因无住。你想安住真心,要用什么方法呢?你不要住相,不住相就是离相,这样妄心自然降伏。你能降伏妄心,真心自然安住。其实这二个问题合起来是一个问题。分开来说,降伏妄心在前,安住真心在后,因为妄心在扰乱,一定要先降伏妄心,欲降伏妄心,起步就先要远离一切相。

  我们学大乘佛法要怎样学呢?首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再进一步的功夫,就是上不著求佛道之相,下不著度众生之相,这样菩提心就能发的长远。上求佛道先修因,后证果。修因的时候就无住,得果的时候也要无住,无住因才能结无住果。

  释迦佛在过去时,跟你我一样,是个薄地凡夫,流转生死。不过他发了菩提心,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依著他所发的菩提大愿,建立大行,用功修行了二大阿僧祇劫,到了第二个大阿僧祇劫满的时候,遇到然灯佛给他授成佛之记,修到第三大阿僧祇劫即成佛。授成佛之记就是他证到八地菩萨,才会得到然灯佛给他授记,证到八地菩萨以后,这个菩萨非成佛不行。八地菩萨已入「无功用行」的位了,七地菩萨还要精进用功,还必须「有功用行」的心。换句话就是说,到了八地就任运自然的精进下去,好像驾船,到了第八地的这个时候,风也顺,水也顺,你不须要撑这个船,船自然会到达目的地,所以到了八地的位子,才给他授成佛之记。为什么不给七地菩萨授记呢?因为他的功夫还没有到。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辛辛苦苦修到了二大阿僧祇劫,这个时候叫善慧菩萨,他是一位修因位的菩萨,什么都学。此时世间有一位道行很高的神仙,他就跑去跟仙人学道,因为他是个八地菩萨,一下子便把神仙的道学完了,他就要告辞下山。这外道的老师就说:你现在既然把我的法学去了,要报师长之恩,就要用五百金钱来供养我,这是我这里的规矩。他回答说:我现在没有这么多钱,那么就请师父等一下,我下山去募化,马上就回来供养师父,以报答师恩。说过了话以后他就马上下山。刚好碰到一位国王做无遮法会。这个布施法会没有遮止,满一切人的愿,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他就向无遮法会要五百金钱,国王问明他要钱的目的与原因,原来他是为了报答师恩,不是为了贪财而是为道,就满他的愿。这个时候,在这个法会的地方,他听到一个消息,有一尊佛出世,叫然灯佛,要到这里来。他是个八地菩萨,马上就触发他宿世的善根,要去亲近佛。在路途中,刚好碰到皇宫的一位女子,叫做取意,手中拿了七枝青莲华,世间上的莲花中有四色,以青色最为贵重。善慧童子看到了就对女子说:「这莲花是稀有名贵,能不能卖给我?现在正好碰到然灯佛出世,我要拿去供养佛,用这个最稀有名贵的青莲华供佛,更能表露我内心的恭敬与虔诚。我有五百钱,全部给你,我不必要你全部的七支,只要五枝就好了,希望你能满我供养佛陀虔诚的心愿。」皇宫女子就告诉他,本来这青莲花是皇宫之物,是不准卖给你的,但是你的恭敬虔诚的心很令我感动,这五百金钱我不向你拿。这五枝莲花送给你,另外二枝莲花希望你替我拿去供养佛陀,表示我对佛陀的敬意。因为碍于皇宫的规矩,我自己不能亲自去供养,只好劳驾你了。善慧得到了莲花,满怀高兴,又向别人问明了佛陀现在所处的地方,他就跑到了佛陀要经过的路等著。当时的风俗是:若用花供养,都是用散花的,就是把花撒过去,散开来,叫做散花供养。当时他就发了个大愿:我今天至诚的拿这青莲花供养,愿这些青莲花能化成一个宝盖,随著佛走。他是八地菩萨,愿力殊胜,随著他所发的愿力,这七枝莲花就变成一个宝盖,在虚空中跟著然灯佛走。这时善慧童子眼看著佛,已经走近过来了。他在等著顶礼接驾,一看地上有泥巴,他就把衣服脱下来掩盖污泥,还有一点点掩盖不住,他身上也没有东西可掩盖了,这时佛已经走近他了,他马上毫不考虑的把头上的头发打开,掩盖那一点点的污泥,这叫布发掩泥的公案。由这公案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表示他内心对佛陀恭敬已到了极点。他拿自己的身心供养佛,这头发算不了什么。由这里可以看出,他当时身心的供养是多么的恭敬与虔诚啊!当时他爬在地下,要佛踏著他的身体过去,让佛双脚清净无染,不去踏到污泥,但愿以此小小的身心供养,仰仗佛陀的威神,消灭我的业障。他发愿时,佛也知道了,因此然灯佛就满他的愿,就踏著他的身上走过去。佛一走过去以后,他踊跃欢喜,这种欢喜叫大欢喜,通身欢喜。我们平常小小的欢喜,首先是在嘴巴上小小的笑,再进一步就连脸也笑起来,再进一步的欢喜是连心里都笑起来,更再进一步叫通身都笑起来,这叫踊跃,使你蹦蹦跳跳起来,这种心境,不是自己能作主的,因为欢喜得太厉害了。然灯佛就在这个时候给他授记,说:「你从今天起,再过九十一劫,你就成佛,名字叫做释迦牟尼佛。」这是然灯佛给他授记成佛的公案。

  我们要知道,布发掩泥的供养,发愿请然灯佛踏著他的身体走过去,这就是为法忘躯来供养佛。这一下子的发心,就超过了一大阿僧祇劫。他本来只是八地菩萨,还要再修一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但是然灯佛说:你再过九十一劫就成佛了。由这公案,我们还要再进一步去了解,所谓:「一念摄多劫,多劫摄一念」,时间是没有定体的。一大阿僧祇劫究竟有几丈几尺长呢?时间它实是无定体的,依法上生都是假定的,你心里面起了分别,他才有长短,你一念不生,这个长时间与短时间又怎样去分辨呢!所以他一念精进,一个阿僧祇劫就超过去了,这叫做「短劫可以摄长劫。」

  授记成佛就等于国王封太子一样,国王的儿子是可以接续国王之位,但是必须要经过国王封过,他才有资格作国王。在受封的那一天,典礼是最隆重的,佛教的授成佛之记,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一位菩萨用功修行,到了授记成佛这一天,大家都要向他恭贺欢喜。但是大家一定这么想:他授记成佛,一定是得了成佛之法了。然灯佛一定是有个成佛的妙法传给他,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著相的人起的分别。这又怎么说呢?在佛教里面,能授记成佛,原因在于他努力修行用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行了二大阿僧祇劫,才能授记成佛,并不是然灯佛另外有个妙法传给他。这个道理很明显,但是众生好奇好怪,不能老实按步就班的去修行,要想讨便宜,要你传他什么妙法好让他得道。外道就利用众生这种心理的弱点,就说他有妙法,他要传妙法。外道说法是不公开的,他说这个妙法不能传六耳,妙法只能他一个人,不能有第三个人听到,因位有三人就有六耳。其实,那个法不叫妙法,根本就是骗人的一种手段,把你骗入外道门内,弄到你要在他的祖师面前,烧香叩头,又给你点关,给你开窍,叫你发重誓,不能泄露天机,不然就会被天打雷劈。你就从此落入了他的圈套,跳不出来,心中一片烦闷黑暗。这是愚痴自缚,为一切智者所唾弃的。其实,你根本不须要接受他的蒙骗。外道怎样用手段骗你,他传你妙诀,给你开窍,在二眉中间,给你点一下,说这个地方是个玄关,你点过了以后开了窍没有?你还不是一个大凡夫,跟原来的你,还不是一样。还有外道他说,有一个最妙的窍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肚脐底下,一寸三分的地方,他会告诉你,现在顺手给你点一下,你将来要是修这个真人,他会在那里作胎,就在这肚脐底下,一寸三分的地方。实际上,那地方只有大小便,只有血只有水,你那肚子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神仙,这都是外道骗人的。他怎么能够骗得到你呢?因为众生都有贪便宜的心。外道他这么把你一点,你就能够得道了吗?天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啊!你不种因,怎么会有果可以收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辛苦才有收获。你不去种瓜,不去种豆,那来的瓜豆到你手中呢?你们如果有碰到这种外道,就要好好的劝导他,叫他不要再迷信下去了。试问他,今天被外道点了关,开了窍…

《58 金刚经讲录(道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