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与派别▪P2

  ..续本文上一页情。有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开始发出怒气跟恨意。我开始用负面情绪来回应这件事情。就是这里让我开始痛苦的,在这之前痛苦并不存在。痛苦的原因并不是谁谁谁欺负我,或我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痛苦的原因在于我对这些外在的事情起反应。这才是痛苦的真正原因。你光是这样听我说是无法了解的,这也不是靠读一些典籍,在理智的层次、情感的层次、或信仰上的层次来接受它就能了解的。对法的了悟只有在你走入内心去真正体验时,才会发生。

  这就好比说,我不小心把手放到火里去了。自然的律法是:火会开始烧我的手。我会把手移开,因为我不喜欢被烧。下一次,我又不小心把手放到火堆里了。再一次的,手又被烧了。再一次的,我又把手抽回来了。同样的事情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直到我了解了:「这是火啊!火的本质就是燃烧。所以我最好不要再把手伸进去了!」这就变成一个教训,这样我才能开始在经验的层次上了解到不能把手伸到火里去。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体悟法的真谛,我们可以用一个在古印度相当盛行的方法。要了解法就要观察自己内在的实相。这个方法的名字就叫做Vipassana(内观),意思就是用特别的方法来观察实相。也就是说用正确的方法来观察实相,不是去看事情似乎的样子、表面上的样子。也不要用任何信仰、哲理、幻想加诸其上,就仅只是用科学的方法好好观察就可以了。

  比方说,当怒气升起时,你就只是观察怒气升起的这个实相。把自己跟外在这个让你发怒的东西切离开来,就只是观察。就愤怒的实相观察愤怒,就怨恨本来的样子观察怨恨,就你的自我呈现的样子观察自我。观察所有心底浮现上来的不净杂染。就只是观察,客观的观察,而不融入那些负面的情绪。

  要保持客观的观察是很困难的。当怒气升起的时候,整个人就像火山爆发一样,怒火的威力会把我们给吞噬。当我们这样被怒火带着走的时候,是不可能观察愤怒的。我们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然后我们才开始懊悔:「我不该这么做的。我不该这样响应的。」然而下次当类似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又会重蹈覆辙,因为我们尚未在自己的内部体验实相。

  如果你学会从内观察自己,你会注意到,当怒气在心中升起的时候,身体会同时出现两种变化。在粗糙的物质层次,你会发现随着愤怒、憎恨、恶念、激情、自我等这些不净杂染的升起,呼吸也跟着不正常了。呼吸不可能正常。呼吸会加快,变得更粗重。而一旦负面情绪走掉了,你就会注意到呼吸又正常了。呼吸慢了下来,不再粗重了。这是在粗糙的身体层次我们所会观察到的。

  在较细微的层次则有另一个变化。因为心物相互关连,身和心会不断互相影响。身心彼此的互动在我们内部不断的运行着,不分日夜。在较细微的层面,我们体内会开始产生一些生化反应。当这些电磁反应开始出现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内观禅修者,你就会注意到:「看哪!愤怒升起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热会传遍全身上下,身体会激动起来,全身都跟着紧绷了。

  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观察就可以了。不要做任何事,就只是观察。不要试着把愤怒抛开。也不要试着消除愤怒呈现出来的表象。就只是观察就好了,观察。继续地观察,然后你就会发现愤怒的能量越来越弱了,直到消失。如果你试着压抑愤怒,愤怒将会跑到潜意识里去。压抑是没有办法让它消失的。

  每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罪过怪到其它外在的人事物上,然后努力地想改变外在的世界。我们会想:「都是某某某的错。我会这么悲惨,就是他造成的。如果他能不再那样,我就快乐了。」我们想要改变别人。但这可能吗?我们能改造别人吗?好吧,就算我们真能成功的改变一个人,但谁能跟你保证世界上不会有其它的人做出你不喜欢的事呢?你不可能改变全世界。圣人、智者、及那些开悟的人都发现,方法是「改变自己」。任由外在的世界是怎样就怎样,但你要不为所动。事实上发生了什么,你就观察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内观的方法,这个可以帮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实相的方法,我们是没有办法跳脱出来的。

  举例来说,痛苦的时候,你可能会试着转移注意力。你感到痛不欲生,偏偏你又没办法改变别人,或改变外在的环境,所以你就试着让头脑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你可能会去看电影看表演,或更糟,去酒吧或去赌场,好让自己转移注意力。也许短时间内你觉得烦恼走掉了。但这只是你的幻觉,痛苦其实不曾远离,一切都还在那里。你做的只是转移注意力,此时痛苦却已经在你心里扎根了。时机一到,火山又会一次又一次的爆发,然后你又会被愤怒跟痛苦牵着走。这并不算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有一种,这次就叫做「宗教」。你会跑去寺庙、教堂、清真寺那类的地方,开始诵经或祷告。这次注意力又暂时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了,你也许又开心了许多。但还是一样,你只是用躲来逃避问题而已,你并没有面对问题。古印度的Dharma(法)不是这么做的。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当内心升起任何烦恼的时候,就面对烦恼。藉由客观的观察烦恼,你可以直抵烦恼最深层的源头。如果你能学会客观地观察痛苦最深的根源,你会发现这些源头会开始一层一层地剥除掉了。当他们一层层地剥除干净,你才会从痛苦中脱离出来。你不压抑负面情绪,也不用言语或行动的方式把它发泄出来,伤害别人。就只是观察。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观察。

  这个方法是印度的瑰宝。不幸的是,印度没有把这个好方法保存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Dharma(法)这个字的真正意涵被人们所忘记了。而现今当道的是印度教的法、佛教的法、耆那教的法、回教的法。如果我们说「印度教的法」,那意味着「印度教」才是重点。可怜的法啊,只能退居幕后,被逐入黑暗的角落中。「法」没有价值了,因为「印度教」比较重要。当我们说回教的法,那表示「回教」才是重点。当我们谈到佛教的法,那就表示「佛教」才是重点。谈到耆那教的法,那么「耆那教」才是重点。好像法不能独立存在一样。但法本身就是一块瑰宝啊!法讲的是自然的法则、不朽的真理。我们如果只注重那些法的派别,我们就错过法的价值了。我们会忘记法的真实意涵。

  一个人若是把重点摆在「印度教的法」,他就不会把重点摆在法本身了。印度教的法、印度教的仪式、典礼、装饰等等变成了这个人的重心。这个人会行所有的这些仪式,然后自以为很「如法」。同样的,一个人也可能把重点摆在回教、锡克教、或佛教的法上,然后自以为很「如法」。但这个人身上可能一点法的影子都没有。因为他的心里还是装满了那些不净的、负面的东西。他以为他行了那些仪式跟典礼、上教堂或上寺庙、背诵这个经文或背诵那个经文,他就是一个如法的人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觉啊!结果事实是怎样呢?这些宗派把我们带到何处了呢?我们离法越来越远了。

  判别法的一个很好的准则是:「我的心灵有没有变得更纯净了呢?」举行任何典礼或仪式并没有什么错,上教堂或寺庙也不是不行。可是你应该不停的自我检视:「这些典礼和仪式有没有让我的心灵更加洁净呢?让我不再愤怒、憎恨、不再充满恶念、敌意跟自我呢?」如果有帮助的话,那就好,非常好。

  而如果没有任何改善的话,那你应该看得出来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你会知道:「即使我的内心看起来好像平静一会儿了,但我只是在欺骗自己;因为我还没有从痛苦中跳脱出来,还有很多不净杂染。这些不净杂染深埋在我的潜意识里,而我的潜意识是这些杂染的仓库。」我们生生世世都携带着这个仓库,从一世走到下一世,再到下一世。我们可以选择补充更多货源、更多杂染,或选择把仓库清干净。

  大部分的人选择添加货源,也因此这些人变得越来越痛苦。那我们该如何把心灵的最深处清干净呢?透过智识上的了解、信仰、或感情上的信念,我们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心的表层干净些。但若要将这些不净杂染连根拔起,我们就得照自然的法则来努力。自然的法则说,只要我们心中动了任何不净的念头,这个不净杂染的源头就会往心的最深处扎根。而一直与我们内心深处保持感应的,就是身体的感受。

  不分昼夜,不管你是睡着还是醒着,你内心的最深处(所谓的「无意识」)都没有一刻是无意识的。它一直在意识着身体的感受。一有舒服的感受,它就以「贪爱」(raga)来做反应。一有不舒服的感受,它就以「厌恶」(dvesha)来做反应。贪爱,厌恶,贪爱,厌恶,变成了内心深处反应的行为模式。一天二十四小时,日以继夜、无时无刻地,身体内部都不断地产生感受,而内心深处也不断地在起反应。心变成自己行为模式的奴隶。除非我们打破这个模式,不然我们要如何从痛苦中跳离出来呢?我们变得只会清理心的表层,然后自欺欺人,而忘记问题的根源。根不干净,心无论如何都不会干净。

  内观是印度的一个法门。吠陀经(the Rig Veda)便对内观赞赏有加。这部印度最古老的典籍对内观是这么赞扬的:

  Yo viovabhih vipaoyati bhuvanah

  sanca paoyati sa na paroadati dvioah.

  以完美的方法修习内观的人,将可以跳脱厌恶跟愤怒。内心将会变得纯净。

  然而你得要身体力行才行。如果你只是不断地背诵这段吠陀经的经文,那有什么用?如果你不断地诵念:「这块蛋糕是甜的,这块蛋糕是甜的。」但你不把蛋糕放到嘴里去,你会尝到甜味吗?身体力行去修习内观比在智识上的层次去了解,或在情感上、信仰上去接受还要重要。这个修行就是Vipassana(内观)。

  很…

《法与派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法的本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