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藏经六年实际工作▪P2

  ..续本文上一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比如说,伦敦大学亚非图书馆主任透过伊利诺大学之介绍,主动与我联系;然后,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又透过伦敦大学之介绍,也主动与我联系。诸如此类,经由各地图书馆长、主任之推荐、介绍,使赠藏过程中,找寻正确联络人的工作负担减轻不少,这也是佛门“广结善缘”的一个极佳之运用与例证。

  至于整体推广、流通大藏经及佛典之组织必须有一定的财力资源,则是显而易见之理。重印或购置各种大藏经及佛典,所费不赀,不言可喻;而越洋、跨卅寄送厚重之法宝书籍,相关之运费、仓储及通关费用更是庞大支出。虽然若干受赠单位能够并且愿意支付运费,但部份受赠单位确实无力负担巨额之运送及通关费用。

  

  我在联络捷克共和国之国家图书馆时,适逢东欧大水灾之灾后重建期间,馆方实言相告,说虽然很盼望能申请一部龙藏,但无力负担通关及内陆运费,不得不放弃。我好言相慰,祝福他们重建顺利,并承诺会代付所有寄送费用,才将龙藏顺利送成。

  又如联络中南美洲圣保罗大学时,因协助寄送单位之同仁流通法宝心切,基于热心,多寄了数十箱佛书,结果,圣保罗大学拒收,龙藏及数十箱法宝差一点要遭抛弃或被原柜遣回。我当时正在出差,接到消息,万分着急,火速拜托圣保罗当地莲友先代收法宝、代作通关,并承诺一定付回所有通关、仓储及内陆运费,几经努力,才顺利保住所有法宝,并终于全数送入圣保罗大学。

  因此,未来若要将大藏经及重要佛典之保护、推广、流通与弘扬工作做好,实在需要有志佛子一同发心,以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做圆满的精神来从事服务。

  2。弘扬、流通大藏经及重要佛典,需要有专业人才整理各种藏经及重要佛典之目录。

  此一编目专才小组需能配合现时代图书馆及研究机构之需求,建立中文、英文,乃至于其他较多人口使用文字之编目索引系统,以便利推广大藏经及重要佛典之研究。

  在联络赠藏之初期,美国著名的西北大学给我回了一封信,很客气地婉拒了龙藏赠送,理由是他们没有中文编目人员,无法将龙藏编目上架供大众使用,因此不敢接受。我虽觉可惜,但也爱莫能助。

  到后来,爱沙尼亚之图书馆请求协助,将一批所赠中文佛书之书目译成英文,我有了西北大学的前车之鉴,不敢怠慢,找了几位义工配合,我也参与校阅订正,将那批中文佛书之书目全译成了英文,并略作分类,以协助其上架供当地学子使用。

  我曾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建议,盼望能“集合全世界佛教界与中国政府之力量,设立一个大规模之国家译经院,以承续古大德之伟大译经事业。将乾隆大藏经及大量之中文经书、法宝等,陆续译成英文;并选择若干最重要、最基本之经书、法宝,译成西班牙文及其它较多人口使用之文字”。

  此一提倡译经事业之建议,对弘扬、流通大藏经及重要佛典而言,更显得重要。即使译经事业之全面展开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但各种大藏经英文编目及索引系统之建立,则无论对保护或推广经藏而言,都是当务之急。

  3.大藏经与其他大部丛书(例如四库全书)的数码化与电子化,是时代潮流下无可避免的必然趋势。

  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印刷出来的经本绝对有流通、保存之必要;不过,只要保存有适量的印刷版本,数码化与电子化事实上是保护及推广、研究大藏经及重要佛典的最好方法。

  2004年下半年,我收到了制作精美的乾隆大藏经光碟片,非常欢喜。当时已有大正藏之电子版 CBETA 流传,但尚未包含全部之大正藏经文。乾隆大藏经之光碟片虽是扫描档案,于搜寻资料时,不是太方便,但包含了全部龙藏经文,而且,研究经典时能有电子版使用,已比逐本逐页找经文,再去影印抄录,要方便太多。

  我与台湾同修商议,得到光碟厂家赞助,再找义工帮忙,到 2004年底时,我们的联络赠藏工作增加了一项服务,主动再各寄出两套乾隆大藏经之光碟片,并附赠一套净土宗祖师(蕅益大师或印光大师)著作,给每一个已收受我们赠送 乾隆大藏经服务之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及研究机构。结果,此举大受欢迎。2005 年初,我已收到许多受赠单位之再次感谢信函;不但感谢我们主动再度赠送龙藏光碟之美意,而且,几乎所有单位都盛赞龙藏光碟片可增进、协助其使用者对乾隆大藏经及佛教典籍之研究。

  2005 年四月时,美国奥瑞冈大学东亚图书馆之目录学专家给我写了一封信,除了感谢我们赠送龙藏光碟及祖师著作之外,并且表示想设计一个特殊网页,将乾隆大藏经电子档案放在该大学网路上,供大众搜寻、使用,希望能得到我的允许。我以最快速度代他取得原光碟厂家之许可,并建议他与台湾大学之佛学数字图书馆及博物馆 配合。奥瑞冈大学也确实很快推出了设计精良、易于使用之网路图书馆。

  到今天,网路上已有许许多多各种文字之大藏经及其它佛学文献与典籍资料可供一般大众参考使用。网路上资料之多,已远超过 “浩如湮海”四字所能形容。古人言:“过犹不及”。如何善用、统合人力及财力资源,配合上述编目索引系统之建立,将大藏经与其他重要佛典资料作最合适之数码化与电子化整理,是新时代保护及推广、研究大藏经之重要课题。如此,一方面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免得学人面对大量的资料,有难于搜寻、不知从何下手之困扰。

  五、结语

  大藏经,无论是传统汉文大藏经、藏传甘珠尔,还是南传巴利三藏,都是智慧的宝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佛不在世,幸得经藏流传,佛之法身舍利尚在,众生慧命尚有所托。我辈佛子,追缅先贤,遥想法显、玄奘、般剌密帝等诸大师,前仆后继、不计身命以流传、弘扬经藏之大愿高行,即使自惭后学、德行微薄,又岂敢不勉力效法先贤,以保护、弘扬经藏为己任乎!

  一愚之诚,愿与论坛大德及十方有志善信高贤共勉之!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

  汉文大藏经刊刻源流表(http://www.suttaworld.org/collection_of_buddhist/Chiarnlurng_Tripitaka/menu/right-18.htm)

  维琪百科:大藏经(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8%97%8F%E7%BB%8F)

  百度百科:高丽藏(http://baike.baidu.com/view/111061。htm)

  北京日报:云居寺展出《龙藏》木经版(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wy/2008-01/16/content_859389.htm)

  佛教线上:房山石经:一个延续千年的故事(http://big5.fjnet.com/whys/whysnr/200710/t20071030_55826.htm)

  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 李圆净(原载 南行第六期,南行学社编印)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源与流(四)

  作者简介:

  林丽淑 芝加哥华藏净宗图书馆馆长

  

  

  

《大藏经六年实际工作》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